《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830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docx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读书心得

  如何引发一场流行?

本书给出了三方面因素:

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用简单的话翻译一下,就变成了事物影响力法则、传播者影响力法则和环境影响力法则。

作者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究了科学控制和营销模式。

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

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几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能引发大规模流行风暴。

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达到临界水平并爆发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那么,创造流行需要哪几类人物?

个别人物法则中给出了以下三类人: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社交达人、行业专家和推销高手。

  显而易见,联系员需要具备极强的社交能力,拥有广泛的朋友圈给人一种”他们什么人都认识”的感觉。

联系员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他们认识人多,对于他们认识的人来说,他们具有很大作用(”凯文培根六部游戏”)。

同时,联系员还需具备社会影响力。

这就是为什么里维尔的骑马夜行能把消息迅速传开,而戴维斯的骑马夜行却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的原因所在。

正如书中所说,里维尔的送葬队伍简直是一支大军,很显然,他是一名社交达人。

他本人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和行动引导力;而戴维斯只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内行必须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知识,掌握最多的信息以及需具备传播信息的能力。

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更不是仅仅关注尽可能少花钱买咖啡的办法;而是一旦发现了这种办法,他们就想把它散布出去。

  推销员,我们可以认为是推销高手,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催眠能力”。

内行并不是一种善于做说服工作的人,如果人们对传来的信息并不相信,那么就需要另外一个特定的群体——推销员,来说服大家。

  他们通过微妙的暗示和超强的感染力来说服人们相信这些信息。

  有了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加上附着力因素和环境威力,一场流行一触即发。

  本书还在环境威力法则中提到一个神奇的数字”150”,也就是著名的”150法则”。

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通道容量”,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所具有的记忆空间。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大脑容量可以处理和记忆的信息时有限的。

这使我们能够稳定处理的人际关系约为150人。

英国人类学家邓巴对此做出了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他从灵长类动物入手,从他们的生活习性,大脑的发育状况探究。

他认为,脑的进化——也就是变大,是由于要应付更大的交往圈子。

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交往圈子最大,因为只有人类的大脑才足够大,才可应付那么复杂的社会关系。

由此可见,之前提到的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中的150人与巴邓数是有关的。

  那么,如果把我周围的人按照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归类的话,大致可这样分。

既然联系员是社交达人,那么就是那些活跃在同学,老师,社团等之间的同学,通俗一点就是认识的人比较多的同学,我觉得自己可以分到联系员这类里。

我是校艺术团的成员,大一在校学干过,认识的学长学姐也比较多,跟老师混的也还可以,所以相对来说,可能我的交际圈比较广一点。

  内行,应该就像商学院纪检部部长或者某个组织的负责人。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纪检部会来点名,知道查课点名里的一些制度与潜规则,可能有的时候还会像同学透露一些消息给大家。

  至于推销员,我觉得可能就是那些极会给旁人”安利”新事物的人群,他们不一定有广大的交际圈,也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内行,但他们却有着较强的说服他人的能力,他们可以说服室友或朋友去看一部他们很喜欢的电影或者听一听他们喜欢的歌。

当朋友们去执行了这一行为,那么他们就成功了。

  引发流行的引爆点可能只是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符号,但是当所有的因素共同作用时,这一个小小的引爆点就有可能带来一场空前规模的流行。

拿黄晓明和Angelababy的婚礼为例,单从事件分析,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婚礼。

但是,通过明星大咖和新闻媒体在微博上的宣传和转发,原本只是他们俩人婚礼变成了”给媒体的一个婚礼”。

由于不少赞助商和媒体的赞助与宣传,声势变得空前浩大,有网友就吐槽说,屠呦呦奶奶得诺贝尔奖都比不过娱乐圈明星结婚。

显然,在婚礼一事上,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都到齐了,而且都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作用。

人为制造流行,就得把资源集中在引爆点上,换个视角看待问题。

  只要找对了一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必然能够动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包装事物的影响力,然后请具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来做传播者,在做这两件事的时候,合理运用环境的影响力。

  制造流行的同时,还要明白凡事都有两面性,流行的对立面就是过时,当流行性事物大面积出现的时候,人们会逐渐习以为常,流行趋于平淡,也就是人们对流行具有了免疫力,这个时候,就需要策划一个新的流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