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395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docx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物质的制备方法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对制备气体反应的基本要求是“反应条件易满足、能平稳地产生气流、所得气体中尽可能不含杂质成分(除少量水蒸气及少量原料汽化形成的物质)”,下列反应一般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是  (  )

A.Na2O2与CO2反应制备O2

B.H2O2与MnO2混合制备O2

C.加热浓硝酸制备NO2

D.浓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制备NH3

解析:

选B A项,易引入较多的CO2杂质;C项,加热浓HNO3制NO2时还会产生O2;D项,氨气易溶于水,用浓NaOH溶液与NH4Cl溶液反应制得的NH3量较少。

2.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除去杂质气体CO2   B.收集并吸收多余的Cl2

C.干燥Cl2D.吸收HCl制盐酸

解析:

选C A项,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B项,Cl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Cl2会直接进入NaOH溶液,收集不到气体;D项,HCl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

3.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  )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选B ①忽略了CO2与C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该实验设计不能实施;②、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④中气体应从左边通入。

4.(2014·海淀模拟)图示气体发生装置中,当加入适当的块状固体和液体时不具有随开随关功能的是(  )

解析:

选D A、B、C三个装置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似,均具有随开随关功能;而装置D关闭止水夹后,反应仍断续进行,无法通过关闭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停止。

5.如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

选项

气体

a

b

c

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溶液

B

SO2

浓硫酸

Cu

酸性KMnO4溶液

C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D

CO2

稀硫酸

Na2CO3

浓硫酸

解析:

选D A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生成的NO2,最后收集不到NO2,错误;B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酸性KMnO4能氧化SO2,收集不到SO2,错误;C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错误。

6.如图是制取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  )

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

B.过氧化钠固体和水反应制取O2

C.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取NO2

D.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NH3

解析:

选B A项,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C项,NO2与水反应生成NO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NH3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7.既能用浓H2SO4干燥,又可用CaO干燥的气体有(  )

①H2 ②O2 ③N2 ④SO2 ⑤H2S ⑥CH4 ⑦NH3 ⑧CO2

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⑧C.④⑤⑥D.④⑤

解析:

选A 能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有①②③④⑥⑧,能用CaO干燥的气体有:

①②③⑥。

8.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是(  )

A.HClB.Cl2C.COD.NH3

解析:

选D 该装置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HCl、Cl2的密度都大于空气的密度,A、B错误;C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4·宜宾质检)气体是物质聚集状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实验室或工业上经常需制备气体。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备氨气的一些装置。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不能得到氨气的是________。

(2)利用装置B和表中提供的试剂,能制备的相应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

气体

所用试剂

SO2

NaHSO3(固)+H2SO4(浓)

Cl2

MnO2(固)+HCl(浓)

H2S

Na2S(固)+H2SO4(浓)

O2

Na2O2(固)+H2O

(3)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NO2,所需仪器如图所示,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时,烧瓶中装少量铜片,从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硝酸,烧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氯化铵加热不能用于制备氨气,因为它分解生成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装置C试管口向上,可能会造成试管炸裂;装置B符合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制备气体。

答案:

(1)A、C 

(2)SO2、O2

(3)d e c b 防止E中的溶液倒吸到B中 NaOH溶液

铜片和浓硝酸剧烈反应,铜片逐渐溶解放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得到绿色溶液

10.如图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装置B,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

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装置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③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

①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E。

③试管B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装置A中锌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装置C是对H2进行干燥,然后依次通过分别盛有CuO、无水CuSO4粉末的装置B;通过CuO时,氢气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通过无水CuSO4粉末时,可以检验生成的水。

故实验目的是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B,干扰产物H2O的检验。

②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以减缓A中产生氢气的速率,如控制稀硫酸的滴入速率、控制烧瓶的温度等。

③加热前必须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

(2)①滴入浓氨水,则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放热使氨水挥发,氨气逸出。

②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时,装置A为O2和NH3的发生装置,由于产生的O2和NH3中含有水蒸气,需要通过装置D干燥后进入装置B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答案:

(1)①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干扰H2氧化产物的检验

②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H2SO4缓慢滴下(或在烧瓶中加水或将烧瓶放入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着烧瓶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③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

(2)①O2、NH3 ②A→D→B

③4NH3+5O2

4NO+6H2O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

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一段时间的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空瓷舟的质

量m0/g

瓷舟与钙的

质量m1/g

瓷舟与产物

的质量m2/g

14.80

15.08

15.15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________。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要保证整个装置不能混入其他气体。

(3)一定要使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氮气流。

(4)要确定x值必须求出钙和氮的原子个数比,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可做如下计算:

①m(Ca)=(15.08-14.80)g=0.28g,m(N)=(15.15-15.08)g=0.07g,则n(Ca)∶n(N)=

=7∶5,则x=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则产物中就有可能混有了CaO,而Ca3N2中钙的质量分数为81.08%,CaO中钙的质量分数为71.43%,所以产物中混有了CaO会导致钙的质量分数减小,x的值偏小。

答案:

(1)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氧化单质钙,生成氧化钙,引入杂质

(3)熄灭酒精灯,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氮气,并关闭活塞

(4)①2.80 ②x<3,产物中生成了CaO

12.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CH3+2KMnO4

COOK+KOH+2MnO2↓+H2O

COOK+HCl―→COOH+KCl

实验方法:

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图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

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

(2)无色液体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

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表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

请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Cl-

干燥白色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晶体

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

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整个流程大致过程为:

反应后的苯甲酸钾和未反应的甲苯通过分液,分为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成分主要是甲苯,水相主要是苯甲酸钾;有机相通过无水硫酸钠干燥掉部分水后,再用蒸馏的办法,蒸出甲苯,而有机相苯甲酸钾通过盐酸酸化变为苯甲酸,通过蒸发浓缩,多余浓盐酸挥发,冷却过滤,苯甲酸钾即为题中白色固体物质。

(1)由整个流程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分别为分液、蒸馏。

(2)由于苯的同系物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所以检验甲苯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在此题中若看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即证明有甲苯。

(3)若要检验KCl的存在,检验Cl-离子即可,用硝酸盐溶液;根据表格提示,苯甲酸的存在检测熔点,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

(4)苯甲酸与KOH按1∶1反应,因此25mL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2.4×10-3mol,100mL为2.40×10-3×4mol,总的苯甲酸质量为2.40×10-3×4×122g,因此质量分数为[(2.40×10-3×122×4)/1.22]×100%=96%。

答案:

(1)分液 蒸馏 

(2)甲苯,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3)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_冷却、过滤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_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Cl-

干燥白色晶体,加热使其融化,测其熔点

熔点为122.4℃

白色晶体

是苯甲酸

(4)[(2.40×10-3×122×4)/1.22]×100% 96%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解析:

选A B项,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稀释;D项,易发生倒吸现象。

2.下列气体制备与收集装置错误的是     (  )

解析:

选D D项,NO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其密度与空气非常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X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X

试剂

现象

结论

A

SO2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C2H4

溴水

溶液褪色

能发生加成

反应

C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X不一定是

CO2

D

Cl2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和

漂白性

解析:

选C 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还原性,A错误;乙烯密度小于空气,不可用此装置收集,B错误;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氯气,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且其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错误。

4.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仪器,欲经过简单的连接,制备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气体。

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序号

(1)

(2)

(3)

气体

CO2

NH3

Cl2

装置连

接顺序

制备→收集

①______________

制备→净化→干燥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净化→干燥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

名称

若干燥NH3,可选用试剂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尾气的试剂⑦_____

化学反应

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气体的制备原理,制备CO2属于“固+液”不需加热的反应,制备NH3属于“固+固”需加热的反应,制备Cl2属于“固+液”需加热的反应,结合题给图示可选择适当的制气装置和收集装置。

答案:

①D→H ②CaCO3+2HCl===CaCl2+CO2↑+H2O ③A→I→L ④碱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

⑤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⑥B→G→E→H→K(F代替K也可) ⑦氢氧化钠溶液

⑧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5.Ⅰ.某同学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制取H2和NO。

而实验室只有水、浓硫酸、浓硝酸、铜片。

(1)制取H2时,还缺少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NO时,请你从上述试剂中为他选择比较合理的试剂:

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用________法收集。

Ⅱ.有一份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白色混合物,分别取适量该混合物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①加热第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混合物,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至过量,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③向第三支试管中逐滴加入4mol/L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1)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混合物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NaHCO3、AgNO3

B.BaCl2、MgCO3

C.NH4HSO3、MgCl2·6H2O

D.NH4Cl、Ca(HCO3)2

(2)该混合物中的某一物质水溶液的pH<7,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混合物在实验②中产生白色不溶物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制取氢气是利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NO最好是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可以得到较纯净的NO,不能将浓硝酸稀释,因为会影响反应速率。

Ⅱ.

(1)①说明有水生成,②说明有氨气生成,原物质中存在NH

,③说明产生CO2,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2)NH

的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3)生成的是CaCO3沉淀。

注意是过量的NaOH溶液,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答案:

Ⅰ.

(1)锌 Zn+2H+===Zn2++H2↑

(2)水、浓硝酸、铜片 排水

Ⅱ.

(1)D 

(2)NH4Cl

(3)Ca2++2HCO

+2OH-===CaCO3↓+CO

+2H2O(或分两步写成HCO

+OH-===CO

+H2O、Ca2++CO

===CaCO3↓也可)

6.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

请从如图所示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

(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

解析:

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属于“液+液→气”,故选择圆底烧瓶做反应容器,搭配分液漏斗;制得的HCl中含水蒸气,故选择浓硫酸做除水剂;再接一个试剂瓶收集HCl,由于HCl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向上排气法”,所以集气瓶中导管“长进短出”,最后用水吸收多余的HCl,因为H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1∶500),所以选用倒置的漏斗和烧杯组成防倒吸的除尾气装置。

答案:

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