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496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docx

通信原理教案信道编码原理

第10章信道编码原理

1教学内容分析

信道编码原理是全书的重点内容,其内容包括:

(1)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方式;

(2)儿种常用的检错码;

(3)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汉明码、循环码和交错码的检错和纠错原理,以及它们的工作方式;

(4)卷积码纠错原理和它的工作方式;;

(5)m序列的基本原理、产生、性质和应用。

本章的教学的目标是:

(1)让学生了解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区别,理解差错控制的儿种工作方式,理解分组码的结构,最小码距和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⑵理解奇偶监督码,行列监督码和恒比码的构造原理及其性能。

(3)了解线性分组码的特点,掌握汉明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构造原理和应用,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构造原理,以及编码电路,译码电路及工作原理。

(4)了解卷积码的特点。

(5)掌握m序列产生器的构成方法和m序列的性质,了解m序列的用途。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

(1)信道编码的概念:

⑵差错控制的儿种工[乍方式,分组码的结构,最小码距和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3)汉明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构造原理,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构造原理,以及循环码的编码电路和译码电路;

(4)m序列产生器的构成方法和m序列性质;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

(1)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参数;

⑵汉明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应用:

(3)循环码的编码电路和译码电路;

(4)m序列的产生和性质;

2教学课件准备

教学材料:

(1)主要教材:

(2)辅助教材:

课件准备:

依照大纲要求,本章共计7学时,其中理论课时8学时,实验课0学时,习题课1学时。

课件的准备应与理论课同步,计8学时。

课件以Powerpoint为主要工具,将教学要点、理论原理、重要公式、物理意义、最终结论等内容展示出来。

所有的原理框图和原理波形均要以动画形式显示。

3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的组织: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员为中心,以教员为主导,让学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课堂多动脑、多动手和多动口。

教学的实施:

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坚决抛奔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在于诱发学员同步思维,使之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在本章中拟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理论教学模式,对于新问题多釆用设疑、启发点拨,配合多媒体进行课题激疑的方法;对于原理框图、波形、表达式等多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其结果;对于一些结论性的内容多采用课堂讨论、归纳总结而得岀结论;对于类比性的结论多采用逻辑的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等;对于知识的巩固,多采用习题、作业和实验等手段。

4教学策略

以多媒体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贯彻始终,仅仅抓住教学的整体tl标,分析教材内容,问题的引入、概念性较强的内容、知识结构富有哲理性的综述采用讲授法;原理框图、波形、表达式等多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法;结论性的内容多采用课堂讨论、归纳总结法。

5教学效果评价

每次教学结束后,都要进行课堂注意的问题,采用总结式评价方法,其LI的是测定学习效果、诊断教学过程的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达到反馈和调控的作用。

6教学学时安排

2学时为一个单元,即一次课,共计8学时,4次课,其中理论课4次,实验课0次。

第1次课: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方式。

第2次课:

儿种常用的检错码和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第3次课:

汉明码、循环码和交错码的检错和纠错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第4次课:

卷积码,m序列的基本原理、产生、性质和应用。

第一次课差错控制及最小码距和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教学对象:

通信丄程等专业本科学员。

在《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信号系统》、《电子线路》等课程学习之后。

教学目标:

了解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区别,理解差错控制的儿种丄作方式,理解分组码的结构;

学会分析与计算最小码距和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

信道编码基本概念

难点:

最小码距和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知识点:

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分组码的结构、码距、检错能力、纠错能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

信道编码相关基础知识的介绍;

教学实施过程:

内容流程如下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和方法

 

开始

 

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检测学习效果

1)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区别有什么异同?

2)理解差错控制的儿种工作方式是什么?

3)检错、纠错的根据是什么?

4)最小码距和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次课线性分组码

教学对象:

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学员。

教学目标:

理解奇偶监督码,行列监督码和恒比码的构造原理及其性能:

理解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特性。

教学方法:

多媒体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

奇偶监督码、行列监督码;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特性;

难点:

行列监督码

知识点:

奇偶监督码、行列监督码产生和检错过程;

主要内容:

奇偶监督码、行列监督码;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特性;

教学实施过程:

内容流程如下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岀版的《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樊昌信等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岀版的《现代通信原理》,王秉钧等编著;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检测学习效果

1)奇偶监督码的特点是什么?

2)线性分组码山那两部分组成?

3)如何计•算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

第三次课汉明码

教学对象:

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学员。

教学目标:

掌握汉明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的构造原理和应用;

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构造原理,以及编码电路,译码电路及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

汉明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循环码的编码电路,译码电路;

难点:

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知识点:

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概念;

生成多项式与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关系;

相关编码电路,译码电路的构件;

主要内容:

生成多项式与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教学实施过程:

内容流程如下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岀版社出版的《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樊昌信等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通信原理》,王秉钧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岀版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张辉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王兴亮等编著。

教材改造:

加强对2PSK与2DPSK系统异同点的讨论。

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检测教学效果

1)伴随式的作用是什么?

2)比较汉明码和循环码?

第四次课卷积码与m序列

教学对象:

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学员。

教学目标:

了解卷积码的特点;

掌握m序列产生器的构成方法和m序列的性质,了解m序列的用途。

教学方法:

多媒体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

m序列产生器的构成方法;

m序列的性质;

难点:

m序列的性质和特点;

知识点:

m序列的产生方法;

m序列的性质和特点;

主要内容:

卷积码的产生;

m序列产生器的构成;m序列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实施过程:

内容流程如下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出版社岀版的《现代通信原理》,曹志刚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岀版的《通信原理》,樊吕信等编著;

教材改造:

强化MASK、MFSK、MPSK与MDPSK的应用。

注意的问题:

课堂提问检测效果

1)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的工作特点。

2)什么是口噪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