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3758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4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docx

第六节气候类型剖析

第六讲气候类型

[考纲要求]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考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洋流等。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

最热(或者最冷)月均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大气环流)

(1)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

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

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

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

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地形地势

(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1)暖流:

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

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特别提示】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6)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7)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考点二: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图1 某城市气温时空分布图

 图2 某地区年均温分布图

 图3 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图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

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24℃)。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图3中22℃、23℃、24℃等温线)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如图2中③地附近等温线走向)

等温线闭合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

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

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5.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1)

(2)

(3)

(4)

考点三: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量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

常考查的等降水量图的类型如下表所示,这些类型的等降水量线图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图1 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2 某地区区域图

图3 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1.读数值大小及递变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如图3中R地)、最小值(如图1中丁地)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如图2中由南向北递减,图3中由南向北递增)。

2.描延伸方向

(1)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2)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看形状变化

(1)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如图3中Q地),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如图1中甲地附近。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如图1中丙地南侧。

5.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

(1)大气环流:

指各种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2)地形:

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3)海陆分布:

近海地区一般降水较多(但要注意考虑风向:

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距海远的地区少雨。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考点四:

气候特征的答题思路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是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高考当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1~2题。

1、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B.纬度

C.海陆D.洋流

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B.27℃C.25℃D.23℃

读下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4.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

6.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读我国某地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B.乙地大气最为稳定

C.丙地对流较旺盛

D.甲地最不利于户外运动

8假如乙、丙两地间存在着热力环流,则两地间近地面的风向可能为(  )

9.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示地区。

(  )

A.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

C.东部适宜发展林业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

℃)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

11.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

A.16B.20C.23D.27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单位:

mm)。

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冬季主要盛行(  )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14.据图示信息可推断,该区域(  )

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

C.最大湖泊为内陆湖D.全年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读图“非洲区域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候类型相同的及对应类型分别是

A.①、②、③热带草原气候

B.①、②、④热带草原气候

C.①、③、④热带雨林气候

D.②、③、④热带雨林气候

16.当埃塞俄比亚高原流水作用增强时

A.①湖水位下降B.②区东非野生动物向北大迁徙

C.③河水位上升D.④城受副高控制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季风D.洋流

18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①—跨流域调水B.②—推广滴灌技术

C.③—海水淡化D.④—修建大型水库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20.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据图可知(  )

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22.丁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

据此完成23~24题。

23.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

24.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③地B.④地

C.⑤地D.⑥地

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ⅠB.Ⅱ

C.ⅢD.Ⅳ

26.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8.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  )

A.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B.东南季风 极地东风

C.东南季风 盛行西风D.西南季风 盛行西风

二、综合题

29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④⑤两地气候类型。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________风。

(填风向)

(3)③地的气候为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

(4)④地被称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__。

 

参考答案

1.B2.B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其形成的最大因素为纬度,B正确。

2题,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所以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地气温应该在26℃-28℃之间,B正确

3.A 4.B 第3题,根据经纬度、陆地轮廓及河流流向定位可知,该地为东欧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故A项正确。

第4题,该地等温线呈南北走向,其原因应是距离大西洋越来越远,海洋性越来越弱,温度越来越低,故B项正确。

东欧平原内地势平坦,东侧没有寒流,西部海洋性强,光照较弱。

5.A 6.D 第5题,图示积温等值线在兰州以西黄河河段向低值处弯曲,根据等值线“凸低为高”原则,可知兰州以西黄河河段积温比南北两侧高,其原因是位于黄河谷地,地势低洼,温度高;在祁连山段,等值线向高值处弯曲,气温低,其原因是海拔高。

故A项正确。

第6题,“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随高度的变化气温也在变化,即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该区域昼夜温差大,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日愁暴雨夜愁霜”是指白天降雨,夜晚结霜。

青藏高原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结霜。

故D项错误。

7.D 8.C 第7题,由图可知,甲地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空气质量较差,不利于户外运动;乙地近地面温度较高,对流较旺盛,大气稳定性最差。

第8题,读图可知,乙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丙指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C图符合题意。

9.A根据图中降水量的分布及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为新西兰的南岛,东部降水量为250~500mm,气候相对干旱,适宜发展畜牧业,不适宜发展林业,故A项正确,C项错误;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和小麦,故B、D项错误。

10.C 11.A 12.B 第10题,图中三条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基本与纬线平行,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

第11题,图中R地外围等温线处于20℃与25℃两条等温线之间,则闭合等温线可能为20℃或25℃,再根据R地是两河源头,说明地势较高,故此处闭合等温线为20℃,由此可知R地气温介于15℃~20℃之间,故选A。

第12题,乙地东侧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气温较低,则此处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从乙地位置可知该地受西南风影响较大,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较多。

13.B 14.B 第13题,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北半球西风带风向是西南风,故B项正确。

第14题,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信息可知,该处降水先增后减,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地势应该是西低、中高、东低,故A项错误;受山地影响,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故B项正确;图示湖泊由幼发拉底河入海,属于外流湖,故C项错误;该处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故D项错误。

15.A该图为非洲区域图,根据①、②、③所在的位置可以判断其为热带草原气候。

因此该题选A.

16.B埃塞俄比亚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当流水作用增强时,说明其降水量在增加,应该为北半球春夏之交,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向北迁移。

因此该题选B。

17.A 18.B 第17题,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18题,①地降水多,且水平衡为正值,故没必要跨流域调水;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其水平衡为负值,即蒸发旺盛,可能会出现水源短缺的现象,可推广滴灌技术,节约用水;③地水资源短缺,但距海远,不适合进行海水淡化;④地地势低平,不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19..A 20.C 第19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

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第20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1.C 22.B 第7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位于南纬30°~40°,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最有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所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丁地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第8题,丁地冬夏季降水差异不大,并且位于南纬40°以南地区,则受西风影响,最有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23.B 24.C 第23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第24题,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25.B 26.C 第25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第26题,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

27.D28.C。

第27题,甲地最冷月的气温低于0℃,高于-10℃,所以在温带范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可能是季风气候;乙地的最冷月的气温高于20℃,位于热带地区;丙地的降水比甲地少说明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样就可以排除ABC,故D正确。

第28题,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大陆的东岸,所以降水主要是来自大洋的东南夏季风;丁地在大陆的西岸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

故C正确。

29.

(1)

④地

⑤地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西南(西)

(3)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