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09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docx

外科整理完整版资料

1.急性乳腺炎:

是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有一处产妇多见,往往发生于产后

3~4周,由于乳房血管丰富,早期即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快色等浓度血症症状。

2.腹股沟疝:

腹股沟是前外下腹壁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

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

2.甲亢: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

总称。

分为原发性,继发和高功能腺瘤三类。

3.突眼性甲状腺肿:

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的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型,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4.甲状腺危象:

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的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

主要表现为脉速,高热,同时合并神经循环,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

5.Cooper韧带:

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之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和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6.酒窝症:

乳腺癌累计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引起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7.橘皮样改变:

乳腺癌肿块继续增大,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8.疝: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刘凯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者后天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

9.腹外疝:

由腹腔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膜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形成。

10.腹内疝:

由腹腔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形成。

11.易复性疝:

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到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12.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者不能完全回纳到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的疝称为难复性疝。

13.滑动疝:

属于难复性疝,指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疝囊颈上方的腹膜一并下移称为疝囊的一部分。

14.绞窄性疝:

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到后导致完全阻断。

15.嵌顿疝:

疝门较小而腹腔压力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进入疝囊,之后随囊颈的弹性回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之不能回纳。

16.逆行性嵌顿(Maydi疝):

部分嵌顿的肠管可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囊内各嵌顿肠袢之间的肠管可隐藏在腹腔内。

17.Richter疝:

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称为肠管壁疝。

18.Littre疝:

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称Littre疝。

19.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此处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有比周围薄,易发生疝。

20.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腹腔内脏器的破裂,穿孔,出血,脏器严重的直接蔓延或继发于外伤及手术感染而引起的腹膜炎。

21.原发性腹膜炎:

又称自发性腹膜炎,指病原菌从腹腔外病灶经血液或者淋巴液播散而感染腹膜,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

22.腹膜刺激征象:

壁层腹膜受到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卫性反应,包括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3.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U,十二指肠局限性与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全层粘膜缺损,称~~,因溃疡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又称消化性溃疡。

24.球后溃疡:

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

25.对吻溃疡:

十二指肠前后壁或者胃大小弯侧同时见到的溃疡。

26.溃疡大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有大量呕血,柏油样黑便,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脉率加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前期症状或休克状态。

27.幽门梗阻: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应幽门管、幽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形成瘢痕狭窄,合并幽门痉挛水肿,可造成幽门梗阻。

28.麦氏点:

体表投影约在脐部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29.倾倒综合征:

系由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的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上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30.残胃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位癌。

31.癌前病变:

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并不具备癌性特征,是中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

32.早期胃癌:

即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者有无淋巴转移。

33.小胃癌:

病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胃癌。

34.微小胃癌:

病灶直径在5mm以下的胃癌。

35.一点癌:

病灶很小,仅在胃镜粘膜活检时诊断为爱,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粘膜取材但未见癌组织。

36.中期胃癌:

癌组织超出粘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

37.晚期胃癌:

病变达浆膜下层或超出浆膜向外浸润指临近脏器或有转移。

38.皮革胃:

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皮革状称皮革胃,恶性度极高。

39.Krukenberg瘤:

女性病人胃癌可形成卵巢转移性肿瘤称~~~

40.原位癌:

原发肿瘤局限于粘膜层而为侵入粘膜固有层者为原位癌。

41.根治性切除:

指原发性肿瘤连同转移的淋巴结及其受浸润的组织一并切除,无肿瘤残余,有可能治愈的切除手术。

42.肠梗阻: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

43.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神经反射或者毒素刺激引起肠壁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引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44.绞窄性肠梗阻:

指梗阻并伴有肠管壁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45.闭袢性肠梗阻:

倘若一段肠袢两侧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称~~。

46.机械性肠梗阻: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47.结肠充气实验:

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在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或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48.化脓性门静脉炎:

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症,表现为寒战、高热、肝肿大,轻度黄疸等。

49.齿状线:

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

50.肛垫:

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又称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

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及与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型组织。

51.白线:

位于齿状线与肛缘之间,是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外观不明显,直肠指捡可触及一浅沟,又称括约肌间沟。

52.直肠息肉:

指自直肠粘膜突向肠腔的隆起型病变,称直肠息肉。

53.肛裂:

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54.肛裂三联症:

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同时存在。

55.肛瘘:

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56.内痔:

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和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称~~。

57.外痔:

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称~~

58.混合痔:

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

59.环形痔:

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环形痔。

60.Hartmann袋:

胆囊颈上部呈囊性扩大,称~~,胆囊结石常滞留此处。

61.Hartmann手术: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62.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增高,临床上表现有脾大,脾抗,食底胃管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为门静脉高压症。

63.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从而并发肠梗阻或肠扭转。

64.Charcot三联症:

腹痛,高热寒战,黄疸,为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

65.胆囊三角:

calot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66.白胆汁:

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粘膜分泌粘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呈白胆汁,积存白胆汁的胆囊称胆囊积水。

67.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突将导管插入胆管个胰管内进行造影。

68.PTC: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在X线电视或B超监视喜爱,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的方法。

69.Mirizzi综合征:

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的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

70.murphy征:

医生用左手掌放于患者右胸下部,用拇指勾压于胆囊点处,嘱咐患者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碰到手指,可引起疼痛,而终止呼吸,即为阳性。

71.Reynolds五联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了具有一般胆管炎charcot三联症以外,还伴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的表现,称~~~。

72.Grey-Turner症:

少数急性胰腺炎严重病人可因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径渗入到皮下溶解脂肪造成出血,在腰部季肋部出现大片青紫瘀斑,称~~~,若出现在脐周,称Cullen症。

73.肠套叠:

一段肠管套入相连的肠管腔内称~~,为小儿肠梗阻常见的原因。

74.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是新生儿期幽门肥大增厚而导致的幽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

75.肠扭转:

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导致闭袢性肠梗阻,同时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76.先天性巨结肠:

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在消化道畸形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有家族性发生倾向,以男性居多。

77.巨结肠现象:

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小肠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为高热、腹泻,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征象、高度腹胀、小肠结肠极度充气扩张引起呼吸窘迫、中毒症状等,此并发症称为巨结肠现象。

78.肝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症时由于自身门体血流短路或手术分流,造成大量门静脉血流绕过肝细胞或因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有毒物质(如氨、硫醇和γ-氨基丁酸)不能代谢与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对脑产生毒性作用并出现精神神经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或门体性脑病。

79.Trendlenberg实验: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实验,静脉曲张病人平卧后,自大腿根部结扎止血带,站立后,去处止血带后,10秒中内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曲张,称之~~~。

80.第一肝门:

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内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第一肝门。

81.第二肝门:

三条主要的肝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

82.第三肝门:

肝有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

83.雷诺氏综合症:

指小动脉阵发性痉挛,受累部位程序性出现苍白、冷、青紫及疼痛、潮红后复原的典型症状,常于寒冷或情绪波动时发作。

84.出血性胃炎:

又称糜烂性胃炎或应激性溃疡,病人多有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史,也可以发生在休克,脓毒症,烧伤,大手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后,表现为表浅的,大小不等的,多发的胃粘膜糜烂,而导致大出血。

85.急腹症(Acuteabdomen):

急腹症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86.游走脾:

又称异位脾,多为脾蒂和韧带先天性过长,脾沿左腹侧向下移动而至盆腔。

约20%的游走脾并发脾蒂扭转。

87.良性十二指肠淤滞(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指十二指肠第三部(横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的肠腔梗阻,故又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88.Whipple三联征:

禁食后发生低血糖;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90.短肠综合症:

是因不同原因造成小肠吸收面积不足而引起的腹泻和严重营养障碍等临床病。

89.Paget’sdisease(乳头湿疹样癌,又称乳房Paget病):

癌原发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

渐移行至乳头,初发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接着出现慢性湿疹性病变,称为乳头湿疹样癌,属低密度恶性。

90.胆盐的肝肠循环:

胆汁酸盐有胆固醇在肝成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浓缩。

进食时,胆盐随胆汁排至肠道,其中95%胆盐能被肠道(主要回肠)吸收入肝,以保持胆盐池的稳定,程为胆盐的肝肠循环。

91.阑尾周围脓肿:

是指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

92.inflammatorybreastcarcinoma(炎性乳癌):

一般发生在年轻妇女,乳癌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侵及整个乳房,患乳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临床上乳房明显肿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急性炎症,故称为炎性乳癌,转移早而广泛,对侧乳房常被波及,预后极差。

93.乳腺癌根治术:

手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94.间歇性跛行:

慢性动脉阻塞或静脉功能不全时,步行时可以出现小腿疼痛,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

后疼痛缓解。

95.选择性门体分流术:

指保存门静脉的入肝血流,同时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

代表术式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优点是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96.腹股沟直疝: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称为腹股沟直疝。

97.腹股沟斜疝:

指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内环突入腹股沟管而经外环突出,并可坠入阴囊(女性为大阴

唇)的腹股沟疝。

100.基础代谢率测定:

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正常值为正负10%,增告至+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60%以上为重度

101.桥本氏甲状腺肿: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最常见原因,组织学

显示甲状腺滤泡广泛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及生发中心。

临床

显示为无痛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多伴甲状腺功能减退。

102.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

是因脾切除术后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而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暴发型感

染,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主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

10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在门静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粘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

胃粘

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防御屏障的破坏。

104.ABI(踝肱指数):

即踝压(踝部胫前或踝后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压之比,正常值大于1,如大

于0.5,小于1视为缺血性疾病;小于0.5表示严重缺血。

105.深静脉血栓形成: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治

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后期则因血栓形成综合征,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106.肠间脓肿:

肠间脓肿是肠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脓肿。

107.膈下脓肿:

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通称。

108.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绨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由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引起。

109.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是腹腔压力出现稳定性升高并且大于2.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小于

60mmHg),同时合并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110.脾功能亢进:

是指各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111.壶腹周围癌:

指壶腹部、胆总管末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

十二指肠腺癌。

112.Perthes实验(深静脉通畅实验):

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做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

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

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113.肛管直肠环: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诊时可清晰扪到。

此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若手术时不慎完全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114.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

115.单纯性肠梗阻:

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116.肾积水:

肾积水出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盏,肾盏扩张,其中潴留尿液,统称为肾积水急性动脉栓塞5P征:

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

简答:

1.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治疗原则:

1,生理性甲状腺肿,宜多食用含碘丰富的海带,紫菜等食物2,对于20岁以下的弥漫性单纯甲状腺肿病人可给予小量甲状腺素3,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施行甲状腺手术:

1,因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生活者4,结节性甲状腺肿激发功能亢进者5,结节性甲状腺肿宜有恶变者4,手术方式:

多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甲亢前准备:

1,一般准备:

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适当应用震惊和安眠药消除病人的恐惧心情,心率过快者,可口服普萘洛尔或利血平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给予洋地黄制剂。

3.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1、原则上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2,早期呈蜂窝炽炎而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抗生素可获得良好的效果3,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应做放射状切开,乳晕下脓肿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4,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最低部分另做切口作对口引流。

4.乳腺癌病理分型:

非侵润性癌侵润性特殊癌侵润性非特殊癌其他罕见癌。

5.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是病人无意中发现,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不易推动,酒窝征,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

6.炎性乳腺癌:

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7.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皮肤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8.乳腺癌分期:

T(原发癌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

To:

原发癌瘤未查出Tis原位癌T1:

癌瘤直径<=2mmT2:

癌瘤直径>2mm<=5mmT3:

癌瘤直径>5mmT4:

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炎性乳腺癌亦属之No:

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

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

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Mo: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

9.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有两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一时保留胸大小肌。

10.乳腺癌根治术:

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1,2,3组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11.腹外疝的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2,腹腔内压力升高。

12.腹部损伤分型:

根据腹壁是否穿透,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有腹膜破损为穿透伤,无腹膜破损为非穿透伤,投射物有入口,出口为贯通伤,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闭合性损伤仅局限于腹壁也可同时兼有内脏损伤。

13.脾破裂的分型:

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

14.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又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及继发性腹膜炎病因:

腹膜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是引起的主要原因,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一般为混合感染毒性较强。

15.胃癌的大体分型:

早期胃癌:

a,病灶直径在10mm以下为小胃癌,病灶直径在5mm以下,为微小胃癌b,根据病灶形态:

1型,隆起型2型,表浅型:

浅表隆起型2a浅表平坦型2b浅表凹陷型2c3型,凹陷性进展期胃癌:

按Borrmann分型1型:

息肉型也叫肿块型2型:

溃疡局限型3型:

溃疡侵润性4型:

弥漫侵润型。

16.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1,按梗阻原因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

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3,按梗阻部位:

高位梗阻,低位梗阻,结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4,按梗阻程度: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病程发展慢,又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17.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三大典型症状,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

18.肠梗阻病理生理:

1,局部变化:

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加,肠腔内气体液体积积聚而膨胀,梗阻以下肠管瘪陷,空虚或仅存积少量粪便2,全身变化(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血容量下降休克,呼吸和心脏功能障碍)。

19.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1,腹痛发作急骤,初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有时出现腰背部痛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3,有腹膜炎的表现,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4,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5,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6,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扩大的肠袢7,经积极地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0.阑尾炎并发症:

腹腔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内外瘘形成。

21.肝脓肿的分类:

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

22.肝癌大题病理分型:

结节型,巨快型,弥漫型。

23.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发生于病理变化:

脾大,脾功能亢进,交通支扩张,腹水。

24.胆石症分类:

胆夷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

25.胆夷结石临床表现:

胆绞痛,上腹隐痛,胆夷积液,其他,Mirizzi综合征。

26.Charcot三联征:

腹痛,寒颤高热,黄疸。

2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也称急性重症胆管炎。

28.Reynolds五联症:

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中枢NS受抑制。

29.门静脉高压的治疗:

1,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1,有黄疸,腹水大量,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

非手术疗法,即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输血,注垂体加压素,内镜治疗,药物止血(首选,生长抑素)Tips2,对于没有黄疸,没明显腹水的病人:

手术治疗,即可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首选)2,严重脾大,合并明显的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3,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

肝移植Tips。

30.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

1、甲状腺素原料缺乏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31.单纯性甲状腺手术指征:

1、应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影响工作生活者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癌变者。

32.甲亢的临床表现:

答:

甲状腺重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动,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消瘦,体重减轻,心悸,脉快有力,内分泌紊乱,出现肢体近端肌肉萎缩。

常可判定病情和治疗效果的标志。

33.甲状腺术后的并发症:

1)术后呼吸困难,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气管塌陷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2)喉返神经损伤,一侧损伤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可导致失音。

3)喉上神经损伤。

4)手足抽搐,甲状旁腺受累所致,血钙下降引起。

5)甲状腺危象

34.甲状腺功能亢进: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一场增多而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