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352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docx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一)微观方面课堂诸环节的处理。

⏹1、举例2、提问3、结课4、复习5、教学研究6、教育应变(教学控制)7、考核与成绩评定、试题编制8、班级管理,青春期教育,心理咨询。

(二)现代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式,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法,开放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三)力求在上课形式方面实现多元化:

第二节说话

二、说话的构思方法

⏹1、就地取材法

(1)谈听众

(2)谈场合(3)选择临场或前一位说话人谈到的相对熟悉的特殊事物,扩大详述一番。

2、富含例证

3、利用构思模式

(1)散点连缀

(2)模式构(3)扩句成篇

三、说话开篇方法举例

⏹1、感情沟通法2、自我介绍法3、听众分类法4、环境烘托法

四、即时演讲还应该注意的问题

⏹1、材料准备。

2、临场观察准备3、心理素质准备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第一节课程设置

简述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1)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是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2)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3)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新课程新观念新标准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的确立

3、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特点:

(1)知识、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其它生产要素贡献率总和。

是经济发展的总和。

(2)知识的意义相当于农业经济时的土地、劳动力;工业经济时的材料、工具、资本

结论:

二十一世纪:

主要依赖人的高度文化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

(意志品质、合作精神、道德素养)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

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

课程理念的转变与提升表现为:

  1.从整齐划一到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

  2.从教师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3.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践。

  4.从强调独立分科到重视全面综合。

  5.从评价重选拔到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6.从封闭保障的教学到开放交往的教学。

7、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三、新课程下的新观念

(一)新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的人

(二)新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

⏹3、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转变。

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四是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三)新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只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5、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6、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四)新教材观

⏹1、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只教教科书。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超越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新教材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新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新教材注重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

6.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中,并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五)新评价观

⏹存在的问题:

1、评价时重结论轻过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单一,评价的主体单一。

⏹2、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

应怎样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2、对学生的评价应在活动中,贯穿于我们教学活动的始终,不能以单一的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差、优与劣,我们应该记住: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四、转变几种教学观念

(1)价值观:

将“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2)人才观:

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以培养‘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人才为宗旨,树立‘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

(3)教师观:

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

(4)课程观:

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层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5)教学观:

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 (6)学习观:

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 (7)质量观:

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标准”。

⏹ (8)评价观:

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的过程”。

一、填空:

1、1959年9月,教育部颁布第一个《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2、1985年8月中学政治课第一次实行一个大纲多套教材的方针。

3、《思想政治》这套教材从1992年9月起,陆续在全国开始使用。

4、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从1997年后开始逐步使用。

⏹5、新课程改革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新理念。

⏹6、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

⏹二、简答题

⏹1、新课程理念的转变与提升的表现有哪些?

2、阐释新的教师观?

3、新的学生观4、新的教材观5、新的教学观

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转变的几种教学理念。

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20世纪80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

第二章初、高中思政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

⏹两者都是国家下达的文件,代表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以及教育方针的文件

区别:

⏹1、课程标准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标准,教学大纲是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为重点;

⏹2、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大纲侧重的知识技能的获得;

⏹3、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后的结果的表述,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纲要和提示;

⏹4、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后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要达到的最高标准;

⏹5、课程标准是间接的、弹性的、指导性的,教学大纲是直接的、统一的、刚性的。

说明一下:

⏹1、课程标准背后站着的是学生,课堂教学是否合格的标准自然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这个学习结果也绝不是仅仅落在纸上的分数。

课堂上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表现状况在某一个侧面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师授课要“目中有人”。

“目中无人”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首先产生反感和厌倦,没有了学习兴趣,单凭学习毅力或考试压力是不能奏效的,久而久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就真成了个人独白了。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与思想政治课课程的特点

⏹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目标,突出生活主题。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生活化的教学、生活化的课堂,倡导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要求“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1、思想性2、人文性3、实践性4、综合性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2、能力3、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二)自尊自强(三)学法用法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

(二)交往的品德(三)权利与义务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承担社会责任(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记)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二、教材编写建议——基本要求

●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既要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教材应有足够的开放性,材料的选择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

三、评价建议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二)学生学习评价(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主要的课程资源

  文本资源:

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

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力资源:

学生与家庭成员、教师、邻居以及其他社会人士。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记)

● 1.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2.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4.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5.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背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

●实行学分管理

一、填空

●1、教师授课要“目中有人”。

“目中无人”课堂教学就变成了个人独白了。

●2、初中思想品德课突出了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目标,突出生活主题。

●3、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生活化的教学、生活化的课堂,

●4、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初中思品课的分类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

●6、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要求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7、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8、初中思品课的课程追求是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9、初中思品课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

●10、初中思品课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11、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12、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13、高中思政课主张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

●14、高中思政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15、高中思政课要求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6、高中思政课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二、名词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它包括

●学校内的教育资源和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

三、简答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

●2、列举初中思品课的主要内容

●3、高中思政必修课包括哪几门课程?

●4、高中思政选修课有哪些?

四、综合论述题

●1、谈谈你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认识

●2、谈谈你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第三章教学目标

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概述

⏹教学目标:

⏹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领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

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的变化的说明。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涵义和特点:

⏹1、涵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和中学生学习中在知识、能力、思想觉悟和行为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

2、特点

(1)学科教育性

(2)指向性(3)标准性(4)超前性(5)主导性(6)系统性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功能是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种基本功能:

⏹l、规定和指示教学进程的方向

⏹2、提示课程的内容

⏹3、提示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4、提供了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

⏹5、提供了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分类

⏹1、活动目标:

可分为四级

(1)课程目标

(2)年级目标(3)单元目标(4)课时目标

⏹四类目标顺序是:

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年级目标---课程目标。

2、素质目标分四类: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3)思想品德目标(4)行为性教学目标

3、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第三节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

⏹一、课时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时目标要体现上位目标的基本要求

⏹2、课时目标要体现本节编写意图和实际水平

⏹3、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课课时目标的实施条件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执行者,教学内容是信息,方法是传输条件,设备是传递的媒体,环境是外部条件的总和

⏹一、名词:

⏹1、教学目标2、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二、简答题:

⏹1、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3、制定思想政治课的课时目标有哪些要求?

⏹4、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施应具备哪些条件?

三、填空题:

⏹1、思想政治课作为目标系统,其目标是主导教学活动的(控制要素)。

⏹2、知识结构是一门学科知识领域内的事实、概念、观点、原理等各方面内容的(组合方式)。

⏹3、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

⏹4、教师是教学目标的执行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四、判断题: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的要求和人的素质的需要。

(∨)

⏹2、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从了解事实开始(∨)

⏹3、行为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不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

(×)

⏹4、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与变化并不是由于各种信息的输入引起的。

(×)

⏹5、教学的结果最终并不是要体现于学生素质的发展,而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

(×)

第四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新授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3)导入新课(4)讲授新课(5)教学小结

(6)巩固新课(7)布置作业

教学方案的编制

▪一、教学方案及其分类

▪1、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2、分类:

二、教案的结构

(一)概况:

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学方法

(二)教学进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学小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后记

三、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2、适用性3、规范性4、简明性5、灵活性

第一节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认知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心理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概念

▪是指按照学校培养目标和依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通过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培养优良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并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关系

▪1、二者有共性:

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的,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二者有区别:

政治课侧重于“三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其它教学过程侧重于有文化,强调知识。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2、二者的区别:

二者不能等同,不能相互代替。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系统结构特点

▪1、是传授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科学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2、是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政治形势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4、是培养学生双重能力的教育。

既会分析问题,又会自我教育。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知行转化特点

知——情——信——意——行

在知行的转化过程中,知是前提和基础,情和意是转化的精神力量和内在条件,信是核心和主导,行是知、情、信、意的集中反映和物质表现形式

怎样促使知行转化?

1、晓之以理2、动之以情3、笃之以信4、炼之以意5、导之以行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其它特点:

▪教学任务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思想转化的反复性和曲折性;信息传递的多渠道性和社会性。

(1)教学任务的多样性: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2)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要求教师具有“博、精、新”的特点。

“博”是指教师应是“杂家”,所有知识都应涉猎。

“精”是指专业知识和有关方针政策要精通。

“新”是指要学习新知识和新观点。

否则教学效果不好。

(3)思想转化的反复性和曲折性。

(4)信息传递的多渠道性和社会性。

▪一、问答题:

▪1、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有何异同点?

▪2、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3、如何促进思想教育中知行的转化?

二、填空

▪1、教学活动是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认知)为中心的知、情、意、行统一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

▪3、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判断题

▪1、教学是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统一的过程。

(∨)

▪2、所谓提高觉悟,主要是指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

▪3、教学活动并不是按课程计划和大纲的规定进行的教育活动。

(×)

▪4、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相同,没有什么区别。

(×)

第五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备课

⏹一、什么是备课?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要统观全局,制定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

⏹二是深入章节,制定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二、备课的重要性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2、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3、备课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它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三、备课的类型

(一)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是教师先要熟悉、钻研和掌握教材,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写成教案。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级同科的教师互相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智慧,发挥团队效应,培养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提高。

(二)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学期备课即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备课是在学期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每一单元的教学进度计划

⏹课时备课是教师根据学期进度计划和单元进度计划,对每一节课进行设计。

(三)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课前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进一步研究教案,熟悉教学过程,经过深思熟虑,使教学的课时计划得以充分落实的过程。

⏹课后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后对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做好准备。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