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4656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浙江省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Fe56Cu64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铝盐的是

A.NH4ClB.Al(OH)3C.Al2(SO4)3D.Al2O3

2.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的是

 

A.

B.C.

D.

3.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O2B.硝酸铵C.氯化铝D.NaAlO2

4.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工业制氨气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

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

5.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制备金属铝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太阳能电池在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煤气泄露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烟花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氮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B.铵态氮肥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C.尿素是常用的有机氮肥

D.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

 

7.对于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后体系的

 

A.混乱度增大,而能量降低

B.混乱度减少,能量降低

 

C.混乱度减少,而能量增加

D.混乱度增大,能量增加

 

8.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且能净水的是

 

A.淀粉溶液

B.氢氧化铝胶体

C.硫酸铜溶液

D.酒精溶液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

 

第1页(共

 

8

 

页)

 

9.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吸热的是

 

A.硝酸铵

B.浓硫酸

C.酒精

D.生石灰

 

10.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NH4Cl的电子式

B.N2的结构式:

N≡N

 

C.NH3的球棍模型

D.Al3+的结构示意图

 

11.根据盖斯定律判断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H1=△H2=△H3=△H4B.△H1=△H2+△H3+△H4

C.△H1+△H2+△H3=△H4D.△H1+△H2=△H3+△H4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C.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D.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6NA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H4HCO3稀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B.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Al3++2SO24-+2Ba2++4OH-=2BaSO4↓+AlO-2+2H2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

AlO-2+CO2+2H2O=Al(OH)3↓+HCO-3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0.4kJ·molˉ1,则H2的燃烧热为-240.2kJ·molˉ1

B.已知甲烷氧化:

CH4(g)+O2(g)===CO2(g)+2H2(g)H=-322.0kJ·molˉ1,则反应物的键能总

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已知N2(g)+3H2(g)

2NH3(g)

H=-92.0kJ·molˉ1,则将1molN2(g)和3molH2(g)置于一

 

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92.0kJ的热量

 

D.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Cl(aq)+NaOH(aq)===H2O(l)+NaCl(aq)H=-57.4kJ·molˉ1,

15.锌铜原电池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铜原电池工作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解质溶液浓度下降,会影响电流的持续性

C.铜电极产生的H2,会影响电流的稳定性

D.若Zn电极产生H2,其可能原因是Zn电极不纯,形成微电池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1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胺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

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平均分子量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17.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H=-QkJ·molˉ1,在5L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NH3(g)

和1molO2(g),2min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值为0.1QkJ

B.2min内NH3的转化率是40%

C.2min末,c(H2O)=0.6mol·Lˉ1

D.用氧气表示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O2)=0.05mol·Lˉ1·minˉ1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

加,正极质量也增加

B.金属铝的冶炼流程为:

 

C.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但加热反应剧烈

D.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9.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电解质溶液膜的pH的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随电解质溶液膜的pH的不断增大,碳钢腐蚀的速率会先变慢后变快B.在6

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右图是碳钢腐蚀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原电池中电子移动的方向

D.在pH=7的溶液中,碳钢腐蚀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20.原电池与电解池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

B.装置②研究的电解CuCl2溶液,它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装置③研究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过程中,B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装置③中阳离子交换膜可以用阴离子交换膜代替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第3页(共8页)

21.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

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还原剂是含CN-的物质,氧化产物只有N2

B.配平后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5

C.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是HCO3-

D.若生成2.24LN2(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0.5mol22.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不一致的是

 

A.图①中曲线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达平衡后在恒温恒压时随Ar气的浓度的变化H2

转化率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2SO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中曲线表示反应CH3OCH3(g)+3H2O(g)

6H2(g)+2CO2(g)H>0在密闭容器中恒压时随温

度变化甲醚的转化率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3.已知H2(g)+Br2(l)===2HBr(g)

H=-72kJ/mol,蒸发1

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

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

436

a

369

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则表中a为

A.404

B.230

C.260

D.200

24.某研究性小组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速率影响,①冰水,0.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②热水,0.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其他条件相同快速加0.1mol/L的H2C2O4溶液,①褪色慢;②褪色快,说明温度高,反应快

B.双氧水分解酸碱性环境探究,①95℃,pH=7;②50℃,pH=11,其他条件相同,测得1h时双氧水

的分解速率为①57.4%;②为100%,由此可知,碱性越强,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

C.双氧水分解不同催化剂环境探究,①50℃,0.1mol/LFeCl3溶液;②50℃,0.1mol/LCuSO4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测得1h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为①57.4%;②为22.8%,由此可知,Fe3+对双氧水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

D.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等量的铜离子催化双氧水,测定1h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为52.8%;3h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为98.2%,由此可知,浓度越大,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第4页(共8页)

25.固体X只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Ag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对该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白色沉淀甲可能是混合物

C.固体X中一定不存在FeCl2、AgNO3

D.固体X中一定存在AlCl3、(NH4)2SO4、MgCl2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6分)

Ⅰ.化合物甲(AlH3)与水反应放出H2,并产生一种白色胶状沉淀乙。

化合物丙(XH3)在催化剂存在下可

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丁(是空气成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Mg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MgX2

B.化合物丙易液化,可做制冷剂

C.甲和丙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

D.工业制备丙时宜采用高温低压,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Ⅱ.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氨氮废水

低浓度氨氮废水

含HNO废水

达标废水

3

过程Ⅲ:

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

若该反应消耗32gCH3OH转移6mol电

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7.(4分)电浮选凝聚法处理酸性污水的工作原理如右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装置中的能量转换方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

C.电子由通甲烷的石墨电极经熔融碳酸盐流向通空气的石墨电极

D.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工业用食盐

(2)通入甲烷的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当整个回路转移4mol电子时,左侧装置中石墨电极产生标况下气体________L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第5页(共8页)

 

28.(6分)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制备氨气及其性质实验

 

(1)写出装置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固体为氧化铜,反应后中生成密度为1.25g/L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

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体现NH3性质。

 

(3)当a处鼓空气时B中会产生NOx,可引起的环境问题,可用NaOH等碱液吸收法处理尾气,也可用

NH3处理氮氧化物并生成无毒害气体,写出NH3处理N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4分)分别称取2.12g(NH4)2SO4和NH4NO3固体混合物两份。

(1)将其中一份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

m/g

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混合物中n[(NH4)2SO4]∶n(NH4NO3)2.33

为________。

(2)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NH4+与Ba(OH)2溶液(浓度同上)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

0

100

V/mL

中c(NO3ˉ)=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保留小数点后面3位)。

第29题图

30.【加试题】(10分)

Ⅰ.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常温下按照下表

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mL2%H2O2溶液

10mL5%H2O2溶液

10mL5%H2O2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0mL5%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分析该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1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第6页(共8页)

 

Ⅱ.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Al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Fe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

的是。

 

(3)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

反应温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H2O

序号

度/℃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25

8.0

0.20

5.0

0.010

0

25

6.0

0.20

5.0

0.010

x

表中x=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加试题】(10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

H=-92.4kJ·mol-1

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

 

(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2S。

一定条件下向(NH4)2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

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制氢气原理如下:

 

①CH4(g)+H2O(g)

CO(g)+3H2(g)

H=+206.4kJ·mol-1(反应Ⅰ)

 

②CO(g)+H2O(g)

CO2(g)+H2(g)

H=-41.2kJ·mol-1(反应Ⅱ)

 

对于反应Ⅰ,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增大水蒸气浓度c.加入合适催化剂d.增加压强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

反应ⅠCH4(g)+H2O(g)

CO(g)+3H2(g)的KP=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

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利用反应Ⅱ,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

若2.00mol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H2O反应,得到2.36mol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5)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

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高二化学学科试题第7页(共8页)

 

32.【加试题】(10分)

Ⅰ:

已知:

CaSO4(s)+CO(g)CaO(s)+SO2(g)+CO2(g)

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

H2=-175.6kJ·mol-1(反应Ⅱ)

(1)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

(2)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

(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

(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

是。

 

Ⅱ:

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

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

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

焓变△H(kJ·mol1)

甲烷氧化

CH4(g)+2O2(g)=CO2(g)+2H2O(g)

-802.6

CH4(g)+O2(g)=CO2(g)+2H2(g)

-322.0

蒸汽重整

CH4(g)+H2O(g)=CO(g)+3H2(g)

216.2

CH4(g)+2H2O(g)=CO2(g)+4H2(g)

155.0

回答下列问题:

(3)反应CO(g)+H2O(g)=CO2(g)+H2(g)的△H=

kJ·mol1。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

(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

 

若要达到H2物质的量分数>65%、CO的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

A.600℃,0.9MpaB.800℃,1.5Mpa

C.700℃,0.9MpaD.1000℃,1.5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