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4826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docx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

(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9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Cu:

64Al:

27Na:

23Mg:

24N:

14S:

32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计54分)

一、选择题:

(共18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雾霾污染现象的产生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B.玻璃和氮化硅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活性炭与二氧化硫都可用于漂白,其漂白原理相同

D.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

【答案】A

【解析】A.雾霾属于颗粒污染,汽车尾气中的烟尘可导致雾霾,故A正确;B.玻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C.活性炭由于表面积比较大能吸附色素而起到漂白作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利用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漂白,漂白原理不同,故C错误;D.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净化空气,但是臭氧也能损伤人体细胞,影响人体健康,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

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C.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D.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A.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Fe~H2~Fe2+,铁粉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Fe~NO~Fe3+,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故A正确;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不成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C.活性炭吸附品红,SO2与品红结合为无色物质,Na2O2能氧化品红,原理不同,故C正确;D.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也没有沉淀生成,故D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SiO+H2O+CO2===H2SiO3↓+CO

B.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l2+OH-===Cl-+ClO-+2H2O

C.硫酸铝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

D.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HCO+H+===H2O+CO2↑

【答案】B

【解析】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原子、电荷都不守恒,故B错误,故选B。

【点睛】离子方程式遵循两个守恒关系即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4.关于F-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B.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

C.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D.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8

【答案】B

【解析】该微粒左上角数字19是质量数,左下角数字9是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0,电子数=质子数=9,故选B.

5.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H

2He

Cl2

Ca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分子数

电荷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H中2表示质量数,2He中2表示质子数,Cl2中2表示含有2个氯原子,Ca2+中的2表示带2个电荷数,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微粒组成的有关判断

6.已知原子序数为a的ⅡA族元素X和原子序数为b的ⅢA族元素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的量值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b-1B.b=a+30C.b=a+25D.a=b-11

【答案】B

【点睛】在元素周期表中,ⅡA、ⅢA之间是过渡元素。

7.在一定条件下,RO与R-可发生反应:

RO+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B.RO中的R只能被还原

C.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D.若1molRO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答案】D

【解析】A.最低价为-1价,则最外层电子数为7,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ⅡA族,R2在常温常压下可以是气体或液体或固体,故A错误;B.RO3-中R为+5价,为中间价态,能被还原,也能被氧化,故B错误;C.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ⅡA族,故C错误;D.RO3-中R为+5价,若1molRO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一般简单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8.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特殊电池,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A、B两电极没有活动性差别,不能构成原电池

B.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的绿色电池

C.A电极是负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中电流由B电极通过导线流向A电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燃料电池中电极的活泼性可以是相同的,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构成了原电池,A错误;B.A电极通入的是氢气,作负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反应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的绿色电池,C正确;D.B电极是正极,则外电路中电流由B电极通过导线流向A电极,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燃料电池的有关判断的知识。

9.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气分子的能量为E2。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2E1>E2B.2E1=E2C.2E1<E2D.E1=E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气分子分解成原子,是吸热反应,则2E1>E2,选项B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键和吸热、放热反应间的关系。

10.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H、D、T表示同一种核素B.F-离子结构示意图

C.次氯酸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H、D、T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三者互称同位素,错误;B、F-离子结构示意图

,正确;C、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应为

,错误;D、次氯酸电子式应为

,错误。

11.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

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

氯、溴、碘

②NaBr溶液+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试管和胶头滴管

B.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萃取剂

C.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

D.上述①②③步实验能很好的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答案】D

12.类推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下列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和铝钝化

C.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盐酸与镁反应产生氢气,故硝酸与镁反应也产生氢气

【答案】B

【解析】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显著的还原性,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故A错误;B.浓硫酸与浓硝酸都具有强的氧化性,室温下,都能使铁和铝发生钝化,故B正确;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碳没有漂白性,所以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D.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13.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1和0.1mol·L-1。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设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15mol·L-1B.0.45mol·L-1C.0.35mol·L-1D.0.225mol·L-1

【答案】D

【解析】n(HNO3)=0.1L×0.4mol/L=0.04mol,n(H2SO4)=0.1L×0.2moL/L=0.02moL,n(H+)=0.04moL+2×0.02moL=0.08mol,n(Cu)=(1.92/64)mol=0.03mol,

3Cu+2NO3-+8H+=3Cu2++2NO↑+4H2O

3mol2mol8mol 

0.03mol0.02mol0.08mol

由反应关系可以看出,NO3-过量,Cu与H+完全反应,则生成Cu2+0.03mol,c(Cu2+)=0.3mol/L

故选C。

14.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用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

Zn2+,2NH4++2e-

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锌为正极,石墨为负极 ②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③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石墨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 ④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从而腐蚀用电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由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或根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相对活泼(指金属性)的一极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可判断出①错②对。

在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③不正确。

长时间连续使用该电池,由于锌皮慢慢溶解而破损,且MnO2不断吸收H2而产生H2O,糊状物也越来越稀,故其容易流出而腐蚀用电器。

15.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硅酸:

粘合剂、耐火材料B.硅胶:

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碳化硅:

砂纸、砂轮D.分子筛:

吸附剂、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硅酸钠溶液常用作黏合剂、耐火材料,故A不正确;B.硅胶常作酸性干燥剂,具有吸附作用,可做吸附剂,还可以做催化剂的载体,故B正确;C.碳化硅可制作砂纸、砂轮,故C正确;D.“分子筛”可作为催化剂、催化剂载体或吸附剂,故D正确。

故选A。

16.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单质分别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答案】B

【解析】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的和为8,R、T两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为第ⅥA元素,而R的半径大于T,T为O,R为S,M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为B或Al,但是半径比氧和硫均大,应为Al,L的半径比铝大,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为Mg,Q的半径最小,最外层两个电子,故为Be。

A.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小,所以稳定性:

H2S<H2O,即H2T>H2R,故A错误;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B正确;C.L2+是镁离子,R2-是硫离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0和18,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失电子能力Mg>Be,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与盐酸反应越剧烈,所以单质分别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Mg>Be,即L>Q,故D错误。

故选B。

17.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  )

【答案】C

【解析】A.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倒置的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B.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故B正确;C.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但易产生倒吸,故C错误;D.吸收装置中的导管没有直接伸入到液体中,而是与烧杯连接紧密,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C。

18.课外学习小组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Cl-B.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溶液中一定含有NHD.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答案】C

【解析】在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其中的亚硫酸根离子、亚铁离子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铁离子,加入的盐酸中含有氯离子,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三价铁离子能使硫氰酸钾变为红色。

A、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如果其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则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离子,故A错误;B、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所以原来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故B正确;C、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引进了氯离子,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的离子不一定是原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可能是加进去的盐酸中的,故C错误;D、原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如果其中含有亚铁离子,则亚铁离子会被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能使硫氰酸钾变为红色,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离子,故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计46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计46分)

19.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__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

(1).Na、Al、Cl

(2).F、Cl、Br(3).Na(4).F(5).NaOH

【解析】本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由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为Al、B为Cl、C为Na、D为Br、E为F.

(1)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数,故Na、Al、Cl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F、Cl、Br同主族,故答案为:

Na、Al、Cl;F、Cl、Br。

(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Na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答案为:

Na;F。

(3)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Na>Al.元素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故答案为:

NaOH。

20.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

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铁B.铝C.铂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

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填选项代号)。

【答案】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D(3).2NO+O2===2NO2(4).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5).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管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答案合理均给分)(6).C、D

【解析】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故答案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①由题意可知,这种成分不能与稀硝酸反应,而Fe、Al均与硝酸反应,所以AB不行,故答案为:

CD;②反应生成的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呈红棕色,发生反应为2NO+O2=2NO2,故答案为:

2NO+O2=2NO2;(3)①为了证明产生的气体是NO,则该实验装置要防止产生的气体与空气接触,长玻璃管可以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故答案为:

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②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使稀硝酸液面下降,从而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停止,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C和D装置符合题意,E装置是洗气装置,故答案为:

关闭U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CD。

【点睛】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属于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性质实验分析是解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本题的易错点是(3)②,要注意一氧化氮的性质。

21.关于X、Y、Z三种元素,有以下五点信息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

③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④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1)试写出Z的元素符号______;化合物XZ的电子式:

_______,X2Y的结构式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Z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信息⑤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2、Y2和KOH溶液一起可以构成新型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已知拆开1molX—X键、1molZ—Z键、1molX—Z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43kJ、432kJ,计算反应X2(g)+Z2(g)=2XZ(g)的ΔH=________kJ/mol.

【答案】

(1).Cl

(2).

(3).

(4).

(5).Cl2+H2O=HCl+HclO(“

”也可)(6).2H2+O2=2H2O(7).-185

【解析】本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氯的化合物的性质。

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并且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

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明X为H2,Z为Cl2,XZ为HCl;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说明Y为O2,X2Y为H2O。

Cl2溶于H2O中,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作用。

(1)通过以上分析知,Z为Cl;XZ为HCl,其电子式为

;X2Y为H2O,其结构式为

(2)用电子式表示XZ的形成过程:

(3)信息⑤中氯气溶于水产生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也可)。

(4)燃料电池的总化学方程式相当于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ΔH=拆键吸收的能量-成键释放的能量=(436+243-2×432)kJ/mol=-185kJ/mol。

2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

(1)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名称)。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此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

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试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答案】

(1).钠

(2).铝(3).S2-+Cl2=S↓+2Cl-(4).分液漏斗(5).防止倒吸(6).变蓝(7).NaOH(8).Cl2+2OH-=Cl-+ClO-+H2O(9).有白色沉淀生成(10).饱和NaHCO3

【解析】

试题分析:

I.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钠、钾、镁、铝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烈;根据电子守恒比较生成氢气体积大小;

(2)硫离子被氯气氧化成硫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II.(3)根据仪器的构造写出仪器B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4)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成蓝色;氯气有毒,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碳酸酸性强于硅酸,二氧化碳能够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硅酸;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可以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解:

I.

(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

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故答案为:

钾;铝;铝;

(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