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011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docx

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学

2013年宿迁市中小学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专业

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考试试卷

(小学)

注意:

1、本卷共有三部分,总分为100分,限时90分钟

2、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判断题:

(正确填A,错误填B,每题1分,共计20分)

1、“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A)

2、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A)

3、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及时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B)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A)

5、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A)

6、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A)

7、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

(A)

8、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习者、参与者、评判者、促进者。

(B)(引导者、组织者)

9、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的图景属于创造想象。

(B)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后像”现象。

(B)(适应)

1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对过去经验概念掌握的影响。

(A)

12、“勤能补拙”说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A)

13、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因此,我们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心不能而用”。

(B)

14、良好的自信感是建立在适当、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A)

15、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A)

16、美育即艺术教育。

(B)

17、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B)

18、教师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是一种诊断性评价。

(A)

19、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心在班集体层次上。

(A)

【分析】原因在于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

只有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20、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的是行为主义个体心理发展理论。

(A)

二、单项选择题。

(共计100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21、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

A.思想建设B.党的建设C.新农村建设D.经济社会发展

22、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该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新修改的选举法,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A)

A.同票同权B.间接选举C.差额选举D.直接选举

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C)

A.促进公平B.德育为先C.育人为本D.改革创新

24、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会议领导人会议在丹麦举行。

我国政府向世界郑重承诺: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B)

A.金融危机B.气候变化C.绿色环保D.社会公平

25、2009年10月29日,我国历史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A)

A.五千B.一万C.十万D.千万亿

26、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B、十C、十一D、十二

27、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B、未成年保护法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龄是(C)

A、4周岁B、5周岁C、6周岁D、7周岁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指C公民。

A、未满14周岁B、未满17周岁C、未满18周岁D、未满20周岁

3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A)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31、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A)

A、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B、未升入中学打基础

C、未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32、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酌情减免(B)

A、杂费B、学费C、饭费D、书费

3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D)

A、基础作用B、决定作用C、主体作用D、主导作用

34、《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35、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C、《教育法》D、《劳动法》

36、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D)

A、三年B、二年C、四年D、三到五年

3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A)

A、1986年B、1987年C、1988年D、1989年

3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

A、特殊岗位津贴B、生活补助C、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

3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A)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

40、中学、小学校园周围A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A、200米B、300米C、400米D、100米

41、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对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

42、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C)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4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A)

A、1862年B、1882年C、1902年D、1911年

【分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

44、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B)

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

【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5、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D)

A、传授知识的过程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

C、交往互动过程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46、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A)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4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8、“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A)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

49、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D)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50、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51、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理论是(C)

A、机体知觉理论B、丘脑情绪理论C、认知—评估说D、机体—分化理论

【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叫“情绪的认识_评估说”。

52、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B)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

53、对单一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A)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

54、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B)

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

55、与人的责任心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A)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热情

56、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

57、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C)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认识

【分析】理智感主要包括:

对科学研究或学习进程中,出现的复杂而不理解的现象,而产生的求知欲和惊讶感。

58、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C)

A、语词B、形象C、情绪D、概括

【分析】情绪记忆:

是以体验过的情绪、...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59、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C)

A、思维B、感觉C、知觉D、概括

60、注意的两个特点是(A)

A、指向性和集中性B、选择性和集中性C、指向性和选择性D、调节性和集中性

61、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B)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联想

62、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同时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集中

63、长时间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为A。

A、1分钟B、10分钟C、1小时D、1天

64、强一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对应于C气质类型。

A、抑郁质B、多血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5、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A)

A、盲目性B、散漫性C、顽固性D、果断性

66、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A的变化。

A、灵活性B、自动化C、准确性D、熟练化

67、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除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B能力。

A、晶体B、流体C、模仿D、创造

68、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能力B、气质C、性格D、意志

【分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达出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69、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即为(B)

A、日常概念B、变式C、下定义D、概念获得

70、“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C冲突。

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单趋

71、“知之深,爱之切”说明(A)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情感是认识的基础C、意志是情感的基础D、情感是意志的基础

72、老师提出“报纸有何用途”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的过程,属于(C)

A、动作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73、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A发展。

A、创造性B、有意性C、现实性D、概括性

74、“前怕狼,后怕虎”,疑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C差的表现。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

75、当我们在阅读鲁迅作品《祝福》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C)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76、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B)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分析】:

“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

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77、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78、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A)

A、习惯B、技能C、能力倾向D、爱好

79、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是(D)

A、特殊能力B、认识能力C、创造能力D、液态能力

80、所有科学概念,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各种定理和法则,都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A反映。

A、概括B、抽象C、直接D、具体

81、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种现象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_________原则(D)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

82、弗农提出的情绪理论特别重视B的作用。

A、大脑皮层B、丘脑C、边缘系统D、网状结构

8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理论称为(B)

A、二因素说B、智力结构三维模型C、群因素说D、能力层次结构理论

8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A)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

85、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B)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

86、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87、班级活动是指(C)

A、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切活动B、除课堂教学以外开展的活动

C、以建设和发展班集体为主要目的的活动D、班会、晨会等常规性活动

88、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C)

A、提供感性材料B、引起学习动机C、帮助领会知识D、指导运用知识

89、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这是A的主张。

A、社会中心论B、学科中心论C、儿童中心论D、多元化课程论

【解析】社会中心论(问题中心论)。

认为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维护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平衡、建立社会新秩序的工具或手段。

90、与义务教育最接近的概念是(B)

A、普及教育B、强迫教育C、基础教育D、国民教育

91、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

92、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D)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D、以上三者

93、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

94、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标志是(C)

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C、学校的出现D、语言的出现

9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D)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96、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A)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B、外铄论C、内发论D、一般发展论

9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9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9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10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10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103、(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性化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0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都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禅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107、教育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程活动

10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09、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10、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1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11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13、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114、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D)

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

C、以陶冶情感为主的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115、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始于(C)

A、唐代B、民初C、清末D、新中国成立

116、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D)

A、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B、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C、模仿式学习和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117、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D)

A、1898年B、1902年C、1912年D、1905年

118、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B)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119、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______B___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

A、知识B、技能C、概念D、态度

120、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C)

A、学习内容B、教学内容C、狭义课程D、广义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请将多项答案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共20题,每题1.5分,攻30分)

12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___________,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22、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_____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BCD)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1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__________来保障”。

(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124、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过程”中,要把___BC_____放在突出位置。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12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学生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12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应(ABC)

A、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B、造成损害的,责任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教育教育就行

12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128、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时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129、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130、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131、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主要品质有(ACD)

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主观性C、观察的精细性D、观察的敏锐性

132、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ABCD)

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B、合理组织活动C、培养间接兴趣D、排除干扰

133、动机是指能够维护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指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动机的功能有(ABC)

A、激发B、选择和指向C、维持和调节D、超越与进取

134、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包括(ABCD)

A、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B、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C、参与记忆活动D、感觉的整合

135、“化悲痛为力量”、“不意气用事”说明了(AB)

A、意志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B、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C、情感对意志的控制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36、学校文化的内容由(ABCD)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对工作的态度

137、学校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