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10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六Word文件下载.doc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秀美而又壮丽的景色,谁都会陶醉其中。

①一条条飞跃的俊龙

②化作一条条小溪从山石上一跃而下

③在山间勾勒出一弯弯绚丽的鸿弧

④深情地去拥抱下面的山岩

⑤形成一片片清秀的瀑布

A.②①⑤③④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D.⑤②①④③

解析 解答此题,结合“一口口泉眼”“吐露”分析,首句应该是②;

结合“形成”“一片片”“一条条”分析可知,①和⑤在一起;

通过“山岩”“山间”分析,④应该在③前面,综合B项正确。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本中心竭诚为您提供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B.您工作这么繁忙,还能拨冗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深表谢意!

C.拙作完成得匆忙,加上水平有限,请您抽空拜读,多提宝贵意见!

D.替令郎找古琴名师指点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请您耐心等待!

答案 C

解析 “拜读”是敬辞,指阅读他人的作品,不能用于让别人读自己的作品。

4.下列各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节选自泰戈尔《生如夏花》)

A.人的一生应当像盛开的花朵,向世人呈现自己的美好与活力。

B.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地享受过程,而不是悲观地承受负担。

C.不能让某些事物损害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我们的人生可以很精彩。

D.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想要的太多。

答案 D

解析 D项所说的“苦恼”在诗中毫无依据。

诗句的主题不是“苦恼”,而是人生应如夏花般灿烂。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

再迁给事中,知兵部选。

时盗杀富平令韦当,贼隶北军,鱼朝恩私其凶,奏原死,滉执处,卒伏辜。

自至德军兴,所在赋税无艺,帑司给输亁隐。

滉检制吏下及四方输将,犯者痛拫以法。

会岁数稔,兵革少息,故储积谷帛稍丰实。

然覆治案牍,深文钩剥,人亦咨怨。

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

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

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

帝怒曰:

“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

”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方是时,潦败河中盐池,滉奏池产瑞盐。

帝疑,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

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

滉曰:

“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为恶。

”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

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

又遣官分察境内,罪涉疑似必诛,一判辄数十人,下皆愁怖。

滉虽宰相子,衣裘茵衽,十年一易。

居处陋薄,取庇风雨。

门当列戟,以父时第门不忍坏,乃不请。

堂先无挟庑,弟洄稍增补之,滉见即彻去,曰:

“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坠。

若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作以伤俭德?

”居重位,清洁疾恶,不为家人资产。

自始仕至将相,乘五马,无不终枥下。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奏原死         原:

宽恕

B.所在赋税无艺艺:

限度

C.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廉:

査访

D.用年少者用:

因为

解析 用:

任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盗贼杀害了富平令韦当,鱼朝恩为杀人者求情,但是韩滉坚持论处,盗贼最终伏罪,表现出韩滉的耿直。

B.黎干向上报告水灾后农田受损情况,韩滉担心自己因失责被贬而坚持说表奏不实,可见他并不关心百姓的生活。

C.韩滉执法有时过于严苛,境内只要有疑似犯罪的必定诛杀,一判往往有几十人被杀,因此他的部下都心怀忧愁恐惧。

D.韩滉生性节俭,衣裘被褥,十年一换。

所住居室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

解析 “韩滉担心自己因失责被贬而坚持说表奏不实”错,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意思是“韩滉恐怕会免除租税,借放钱粮赈济百姓,坚持说表奏不实”。

参考译文

韩滉,字太冲,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职五年,簿籍文书详尽细致。

两次升任给事中,主持兵部选举事务。

此时盗贼杀害富平令韦当,盗贼隶属北军,鱼朝恩偏爱他的凶猛,上奏请求宽恕他的死罪,韩滉坚持论处,贼最终伏罪。

自从至德年间开始用兵,各处赋税没有限度,国库供给转运常常隐瞒侵吞。

韩滉检查制约下属官员以及四方输将,对犯罪者以法严加惩办。

正值连年丰收,战争略有平息,因此积储钱粮逐渐充实。

然而他审理文书,严厉苛刻,人们也有怨言。

大历十二年秋天,大雨损害庄稼十有八成,京兆尹黎干上奏报告情况,韩滉恐怕会免除租税,借放钱粮赈济百姓,坚持说表奏不实。

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实际损失三万余顷田地。

起初,渭南令刘藻依附韩滉,说本县境内没受损失,御史赵计核查确如刘藻所说,皇帝又派遣御史朱敖审察核实,受害田地有三千顷。

皇帝发怒说:

“县令,是用来抚养百姓的,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

”(于是)韩滉被贬为南浦员外尉,赵计也被贬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

正当此时,水淹河中盐地,韩滉奏报池中出产瑞盐。

皇帝怀疑,派遣谏议大夫蒋镇查访实情。

当时乡吏有罪,韩滉便格杀不赦,人们责怪他。

韩滉说:

“袁晁原本是鞭背吏,依仗擒贼,聚集同伙而反叛,这些人都是乡县奸猾豪强,不如杀了他们,任用年轻人,能够惜身保家不做坏事。

”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来杜绝他们的图谋。

婺州属县有违反政令的人,诛杀连累邻里,获死罪处死的有数十上百人。

又派遣官员分别巡察境内,犯罪涉有嫌疑必定诛杀,一判往往有数十人,部下都忧愁恐惧。

韩滉虽然是宰相的儿子,衣裘被褥,十年一换。

居室简陋,仅能遮蔽风雨。

门前应当列戟,他因为是父亲在世时的宅门不忍心毁坏,便不请求。

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说:

“先父容身此处,我们奉守,时常担心失去。

如果有损坏,修葺一下就行了,怎敢改建以败坏节俭的品德呢?

”他身居重位以后,清廉疾恶,不为家人增置产业。

从开始做官直到位至将相,前后乘马五匹,没有一匹不是老死在槽下。

三、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明湖畔稼轩祠

泉 琴

①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

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②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

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

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

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③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

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

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哒哒的马蹄声。

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

亦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

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

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

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

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

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

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

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④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

这是一道障景。

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

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

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⑤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

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

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

直视前方。

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

⑥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

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

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体,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⑦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写壮词以寄陈同甫,是因为他和陈同甫有着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⑧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

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的那种固有的忠君爱民思想,却不为所用,以致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壮丽的篇章。

⑨看罢明湖美景,原路返回。

经过第二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急忙忙去拜谒辛公,竟然没注意到此处有个西跨院。

西跨院有一间大厅堂,名为“停云堂”。

⑩堂内挂了一些名人书法,皆是金钩银划、美不胜收的辛词精品。

恰好有一对年轻人在内参观,只见他们冲着某幅字画朗吟道:

⑪“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⑫这一曲《水龙吟》是辛公血和泪的心声。

他登临高处,不是为了游赏美景,而是为了叩问苍天,发出心底的声声怒吼。

可是,就算辛公把栏杆拍遍,拍得手心冒汗,也无人懂得他那忧国忧民之情思啊!

我肃立着沉浸在辛词的恢宏意境里和辛公的思想碰撞,进而交织,让蒙尘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荡涤。

⑬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

那是历史的尘烟吗?

真希望有那么一匹悍马,自遥远的古代穿越到这人间盛境,背上驮载着持剑的辛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响彻寰宇……(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到李清照及其纪念祠,是因为她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这样写也表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B.文章首段与末段的写景相映成趣,“绿树”与“红花”实写,意境优美,“夕阳”与“云纱”虚写,感慨万分。

C.“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从对枝繁叶茂的古槐的描写,可以看出稼轩祠自然环境清幽。

D.作为记游类散文,文章以游览稼轩祠的行踪为序展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解析 B项“‘夕阳’与‘云纱’虚写”错,“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

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也是实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二)

民族音乐的遗传基因

刘正维

遗传基因将人类分成各种不同的种族属性、民族属性、地方属性和家族属性以及家庭属性等。

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们一定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

这种属性世代相传,形成了传统音乐发展中体现“家族”亲缘关系的遗传基因,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态。

音乐的遗传基因是由一些属于形态学方面的基本组件组成的。

传统音乐的遗传基因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属性:

一方面,不同组件的不同组合,形成各式各样不同特征与功能的音乐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基因,这些遗传基因具有可辨的传承性——民族属性;

另一方面,在传统音乐中,遗传基因还形成地理性的板块分布——地方属性。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既具有不同的民族性遗传基因,又有南方、北方,东部、中部与西部等各不相同的地方性遗传基因。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创造的中国音乐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东方的民族属性,没有成为任何别的民族音乐的附庸;

在广东省不可能形成陕北黄土高原上粗犷、奔放甚至孤独、压抑的《赶牲灵》,在北方草原上也形成不了江南委婉、流畅甚至细腻、甜美的《天涯歌女》。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与掌握某种音乐的特征,辨别某种音乐特征的民族性、地方性,创作某种自己想象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往往凭感性与冲动。

是的,没有这些方面,就没有好的音乐创作。

但仅凭这些是不够的。

这里除了有一个音乐感性认识与理论充实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对于音乐遗传基因的把握问题。

比如《好汉歌》就如实地反映了豫东、山东民间音乐的地方性的遗传基因,因此是成功的。

而用羽调式音乐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就有些不好理解。

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汉族音乐普遍是徵调式,羽调式多在兄弟民族地区;

这两种调式甚至反映了不尽相同的民族性。

在汉武帝时代,羽调式音乐是不是汉族音乐的代表性调式?

据今所知,羽调式音乐是在汉唐时期,特别是盛唐时期,蒙古乐、西域乐、印度乐相继传入中国以后,才在文人中逐渐传开,并反映到宋人词调中,后又影响到南北曲、高腔、昆曲和有些地方的民歌中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表现汉武帝征服匈奴的音乐用什么调式更为合适,应该是好回答的问题。

“五态、四径、三线”就是认识与把握音乐遗传基因的具有不同内容与不同含义的三方面概念。

“五态”是音乐遗传基因形成的客观条件,包括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

“四径”则是认识遗传基因本身的主观组件的途径,包括旋律线、音阶调式、节奏腔式、基本结构。

“三线”是音乐遗传基因的板块分布,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北方的西北与东北两大板块以及汉族与兄弟民族两大板块。

弄清楚音乐的遗传基因,就可大体上把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诸多情况。

(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遗传基因使音乐具有不同的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使之呈现不同的形态。

B.陕北民歌《赶牲灵》,既具有黄土高原的地方属性,也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

C.传统音乐是在传承中发展的,传承离不开遗传基因,发展中可以融合其他的音乐。

D.作者认为,用羽调式音乐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虽不好理解,却是合适的。

解析 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更适合使用徵调式音乐。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民族属性和地方属性两个方面谈音乐的遗传基因,并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系。

B.文章以《天涯歌女》等作品作为立论的事实依据,论证了音乐具有地方属性。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好的音乐创作应该把握音乐的遗传基因。

D.文章在谈好的音乐创作时还提及感性认识、理论充实的问题,使论证更严密。

答案 A

解析 文章没有具体论证两者的关系。

五、现代文阅读(三)

诗心,需要被激活

——访《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康震、蒙曼

靳晓燕

2017年2月7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人们如潮的关注中落幕。

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

记者:

有网友给节目留言:

“东坡饮酒,秦观夜话;

稼轩论剑,清照煮茶。

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

”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们相伴。

康震: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

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

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蒙曼: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

有了去年节目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

诗心不死,诗情犹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丽的色彩,顿挫的节奏,温暖的情怀,这就是诗词的美。

当我们享受着美,享受着来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浸润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走进诗词深处,与一个个诗人对话,在诗词意境中,感受着辞藻之美、心境之美,唤醒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应当成为当代人可以亲近的生活方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最普通的诗词热爱者:

农民白茹云、快递员曹中希、乡村医生、支教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舞台上,讲述他们的诗意人生。

和选手接触过程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节目之所以叫“中国诗词大会”,说明答题、夺冠并不是主要的,追求的是以诗会友的精神传统,是诗意盎然的生活情趣。

第一场出现的小学教师刘泽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刘老师是农村孩子,家境不好,小时候家中仅有的一本书是毛主席的诗词集,这就成了他的文学启蒙书,也让他爱上了诗词这种文学形式。

高中毕业后,刘老师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建筑工地打工养家。

但他是个特殊的农民工,每天早晨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背诵唐诗宋词。

从背诵到创作,刘老师的才华被县里领导发现,要给他安排一个秘书之类的职位。

但刘老师坚持要做一名小学教师,带着孩子们继续读诗。

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记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时还努力点燃别人的精神追求。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诗意人生。

“为什么要背诗?

我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

”叶嘉莹先生曾经这样说。

但在紧张的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诵诗;

而孩子们在课堂中却因学习压力,无休止地背诵、答题,失去了感知诗词之美的耐性。

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下如何被唤醒?

每个人和诗结缘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小时候因为读唐诗故事喜欢上中国诗词,我喜欢把诗文和它背后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可以经由更多的方式亲近传统文化,还可以和更多的同好交流。

我们的《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例子,前两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引发几十万跟帖也是一个例子。

诗歌,不长。

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利用零星时间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余暇的片刻,你拿起一篇五言绝句,仅仅20个字,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不同的情境中,让你沉静下来,感受你和古人之间生命状态的沟通,体悟那份触动和暖意。

所以,我理解的诗教,不是简单的背诗,而是体悟诗中的美,因此产生爱惜美的欲望,这就是善。

由美育导向德育,从一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诗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

说是古典,其实并不古,因为诗词形式在信息时代并不过时,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的元素,它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典之古常常为今日之大用,这个大用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

人们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阐释。

经历了上千年的时空转换,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感受古典美的全部魅力。

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

这是一个普及、传播的过程。

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民间共同推动,形成合力,使中国诗词教育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不属于阐述“诗心,需要被激活”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古典诗词一直存在,但生活紧张忙碌的当代人曾一度忽略了它的存在。

B.诗心不死,诗情犹在。

只有懂得享受中国诗词的美,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C.品读中国经典诗词有助于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进而拥有诗意人生。

D.古典诗词历经千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的拥趸。

解析 A项说诗心曾沉睡,B、C两项说明诗心很重要,这三项都是要激活诗心的原因;

而D项强调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和魅力,与题干不符。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康震认为,令人震撼的演播现场、新内容的补充和新环节的设计,使得第二季节目更成功。

可见,节目的形式很重要。

B.在访谈中,嘉宾多次巧妙引用诗词。

这既符合访谈话题内容,又充分地表现了他们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C.《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火爆春节荧屏,而记者却引用网友留言称其为“高冷的文化节目”,记者这样表达明显不妥。

D.康震站在民族的高度,认为古典诗词在涵养气质、孕育品格、培育精神和展现风貌方面有大用,委婉地否定了蒙曼关于美育和德育的说法。

解析 A项强加因果。

C项网友称其“高冷”,是指文化节目高雅小众。

D项“委婉地否定了”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