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123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试题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分析.docx

《中考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试题分析.docx

中考试题分析

∙2013年南宁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科试题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禁锢(gù)滑稽(jī)一气呵成(hē)

B.伫立(zhù)陨落(sǔn)怏怏不乐(yàng)

C.泯灭(mǐn)汲取(jí)鲜为人知(xiān)

D.尴尬(jiè)点缀(zhuì)心旷神怡(yí)

答案:

A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B“陨”应读“yǔn”;C “鲜”应读“xiǎn”;D“尬”应读“gà”。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点评: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拮据消声匿迹齐心协力

B.匀称袖手旁观提心掉胆

C.造型骇人听闻前仆后继

D.馈赠获益匪浅格尽职守

答案:

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A“消”应为“销”;B“掉”应为“吊”;D“格”应为“恪”。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八桂大地上一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B.“神十”飞天,王亚平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叱咤风云的太空公开课。

C.中国女排聘请家喻户晓的郎平担任主教练,目的是使这支劲旅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D.调查数字显示,南宁市样本学校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25%,这真是触目惊心。

答案:

B

答案解析:

-

试题分析:

“叱咤风云”意思是“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威力极大。

”多用于形容人物有重大影响力。

与句子的对象不符。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

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

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

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B.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时没有国界的。

C.地铁一号线正在紧张施工,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D.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南宁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答案:

D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A“创造”与“氛围”搭配。

B无主语,应去掉“从……中”。

C“否定”和后面的“不”重复。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

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

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5.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为倡导节约新风,食堂贴出标语:

“一饭一蔬,来之不易;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B.赵明不小心弄坏了李强的新书,李强对他说:

“你简直像只老鼠,啃书真给力!

C.在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一把拉住那个要闯红灯的人:

“你色盲啊?

连红绿灯都不分!

D.黄老板的女儿在绘画比赛中获了奖,他逢人便说:

“令爱真不赖,为咱长了脸!

答案:

A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B中的“老鼠”,C的“色盲”有侮辱人的意思,用词不当;D的“令爱”只能称呼对方的女儿。

考点:

考查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点评:

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A.②①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6.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

正是因为如此,解体案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① 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②涌动着的却是一种青春的朝气

③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④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答案:

B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②③句与后面的“激情与活力”两个关键词相照应。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点评:

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所写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根据这些加以选择。

选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他因此成为读书喜爱的智者化身。

B.“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

C.收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写出了“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明白晓畅、晶莹明丽的哲理短诗,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在北京拉洋车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答案:

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C这首诗本身并不是“赞扬了母爱的伟大”的。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点评: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名著体裁、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

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

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得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情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答案:

A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A中的风景应为“萧瑟、苍凉”而非“清朗、秀美”。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诗词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壮族“干栏”

①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② “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

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③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

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

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

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

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④ 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

《太平寰宇记》有曰:

“构木为巢,以避瘴气。

”张华的《博物志》说:

“南越巢居,避寒暑也。

”更早的《韩非子》则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

⑤ 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

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⑥ 例如:

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⑦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据《壮族通史》改写)

9.【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数理顺序

10.【小题2】下列对本文引用古籍资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B.第②段有壮语音译词的阐释,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对“干栏”进行解说。

C.第④段的三则引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壮族先人创造“干栏”建筑的原理。

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语言平实,集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小题3】下列对文中“干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干栏”氛围全楼居式、半楼居式以及地居式三类,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

B.“干栏”分成三部分,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楼阁多储存粮食。

C.“干栏”民居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

D.“干栏”群落有一家几兄弟居住的“串联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会遗风的“并联式”。

12.【小题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干栏”就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B.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

C.“干栏”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势特点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D.“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答案:

【小题1】C【小题2】D【小题3】A【小题4】D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

点评: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语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精读语段,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是逻辑顺序中的一种。

【小题2】试题分析:

这几句是用来说明“干栏”的建造原理,增加趣味性,不能从语言上体现准确性。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

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另外,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

【小题3】试题分析:

“只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才发现”只适用于“全楼居住式”,不包括“半楼居式”和“地居式”。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

“干栏”自上而下辐射,中间留有石道,这“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梯田式则见于在坡度较大的山脚。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3.【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忆童稚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项为之强以弱为强者

C.徐喷以烟清风徐来

D.观之,兴正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学而时习之

B.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战则请从

C.为之怡然称快然胡不已乎

D.以丛草为林不以疾也

15.【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夏蚊成雷”联想成“群鹤舞空”的情景,并从中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B.文章最后一段的“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以大欺小、残忍粗暴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表现力强,“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流传至今,称为成语。

D.文章启迪我们:

只要热爱自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6.【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答案:

【小题1】C【小题2】B【小题3】B

【小题4】

(1)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2分)

(2)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分)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C中“徐”意思都是“慢慢的”;A中“余”前一个是“我”,后一个是“剩下的”;B中“强”前一个通“僵”,僵硬,后一个“强大”;D中“观”前一个是“观看”,后一个是“景观”。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

AA中“之”前一个是“的”,后一个是“它”;C中“然”前一个“…的样子”,后一个“那么,既然这样”;D中“以”前一个是“把”,后一个是“认为”。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点评:

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

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

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试题分析:

B项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纯真善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小题4】试题分析: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藐小”“必”“鞭”“之”,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细小的东西”“一定”“鞭子”。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二)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

赵恵王妻。

②发:

拆封。

③岁:

年成,收成。

④无恙:

平安无事

17.【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舍:

18.【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19.【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1】使:

派;

(2)舍(丢下,舍弃)

【小题2】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

(意思对即可)

【小题3】示例:

同意“先问民”。

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使、派;舍、丢下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这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岂”“而”“乎”,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难道”“却、然而”“吗(疑问语气词)”。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

针对“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两观点选择应依据全文内容,根据文章应选择“先问民”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

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父母、老师们交流讨论,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四、默写

20.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小题1】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小题3】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小题4】若到江南赶上春,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小题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           。

【小题6】请完整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           。

           ,           。

答案:

【小题1】绿杨阴里白沙堤【小题2】春潮带雨晚来急【小题3】但愿人长久

【小题4】千万和春住【小题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默写时,除了要注意阴、和、苔。

青、阑、纱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考点:

本题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五、综合题

21.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

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泰山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

最近,班里要召开“文明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准备:

【小题1】根据所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

(2分)

A.上句:

鸟过天空不留痕.B.上句:

一花一草皆风景。

【小题2】有人把《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视为“旅游刻字”的鼻祖,请你据此整理出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刻字的故事,在班会上简述。

(2分)

【小题3】“刻字事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

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进行评论。

要求|:

点名现象,观点鲜明。

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

(4分)

答案:

【小题1】(任意选一个作答,2分)示例:

A:

人游海外勿题名。

B:

一言一行尽形象。

【小题2】如来佛赌孙悟空飞不出他的手掌,悟空不服,几个筋斗云之后,悟空以为已远达海外,见五根天柱直插云霄,遂在一根柱子上题上“孙悟空到此一游”,作为凭证,其实那五根天柱即如来五指,最后被如来压到五指山下。

【小题3】示例:

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满嘴脏话,排队插队等现象,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题目的要求是“根据以上材料补出下联”,上面的材料主要谈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浮雕被游客刻字,二是我国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缺失的现象。

所以下联应补“人游、言行”。

并且要注意对联的相关知识,上下联要结构一致,内容相关,严格的还要注意平仄。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点评:

对联要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一致,节奏相应(到哪儿停顿要一致),平仄相谐。

【小题2】试题分析:

此题涉及到《西游记》这一名著,相对来讲,可选性不大。

然而,这部名著我们又较为熟悉,可结合孙悟空有不服输的精神,遂于如来展开了搏斗,但最终未逃出如来掌心的经历来写。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点评: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