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404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docx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1

  观察背景:

  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

然而好朋友之间也会经常有摩擦,这些摩擦时常有发生,如:

老师在开展活动之前,请小朋友搬凳子坐下,有两个平时要好的幼儿一起上前搬凳子,他们同时看到一张凳子,两个人又同时去搬,这个时候谁也没让谁,矛盾产生了;又如:

两个好朋友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开始在教室里追跑打闹,本来是打着好玩的,要是老师没及时发现,往往会越打越真,最后倒真成了打架。

这下都来找老师评理了。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实录:

  为了尽量避免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任意滋生,我组织幼儿开展了这次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有朋友的快乐,知道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朋友之间的矛盾。

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我做了较充足的教学准备:

情境表演、课件《小猴找朋友》、歌曲《拉拉勾》。

  一、情境表演,导入活动。

  "两个好朋友为了抢一张椅子互不相让,结果都生气了,谁也不理谁。

"教师提问:

他们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和好?

  幼儿能很快发现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矛盾,想出帮助情境中两个好朋友的解决矛盾的办法:

有说给个小朋友让一下;有说让他们猜拳;有说去搬其他的椅子等等。

  (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并商量解决的办法。

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二、观看课件《小猴找朋友》,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师:

小猴一共找了几次朋友?

为什么前面三次它都没有找到好朋友?

妈妈对小猴说了什么?

第四次,小猴找到朋友了吗?

为什么?

  小朋友很喜欢这个故事,老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幼儿都听得很认真,并能快速、准确的回答老师的提问。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感受小猴在没有朋友和找到朋友时候的不同心情。

让幼儿自己小结小猴为什么能找到朋友?

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助的几个"法宝")

  三、谈话:

我的好朋友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他有哪些优点?

  幼儿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能用比较的适当的语言表述好朋友的优点。

  (设计这个环节,有融入语言领域的成分在其中,幼儿在讲述过程中既是一种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也能增进幼儿与好朋友之间的情感)

  四、游戏:

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

  教师引导幼儿正确的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并让其他幼儿进行猜一猜的游戏。

  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时候,大部分幼儿能简短的,比较具体化的描述自己的好朋友。

所以,其他幼儿能很快的猜出结果。

  (在这个环节里,老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先请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描述,再请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如此一来,老师尽量照顾到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进行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五、教师以幼儿熟悉的歌曲《拉拉勾》,进行表演活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社会领域指导要点中提到: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

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

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应该融入到幼儿平时的生活中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幼儿随机能碰到某次社会活动所提到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可以随机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

我认为老师可以尝试经常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老师开展多次活动效果来的明显。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唤起幼儿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2、能识辨可回收物品、不可回收物品。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

  2、废旧物品(易拉罐、废纸盒、塑料瓶等)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

  提问:

大家都知道如果大自然被污染了,环境被破坏了,到处都是垃圾,都是是脏脏的、臭臭的,你们喜不喜欢啊?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3、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内容

  师:

小朋友们真不错,能说出这么多的解决方法,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废旧物品中,哪些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哪些又是不可回收的呢?

  4、教师带领幼儿识辨废旧物品中,哪些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5、小结

  (四)活动延伸:

  幼儿自己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手工。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信息科技进行学习。

  2.发挥创造力,为朋友创作一句祝福或赞美的话。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人物照片的专辑。

  2.数码相机。

  3.“我眼中的好朋友”补充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欣赏人物照片专辑,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2.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说他从照片中发现了什么。

  3.建议以“我眼中的好朋友”为题目,请幼儿轮流利用数码相机为好朋友拍照(可安排在分组时间进行)。

  4.老师帮助幼儿把照片打印出来,请幼儿欣赏。

  5.请幼儿把照片贴在“我眼中的好朋友”的补充工作纸上,并送给好朋友一句祝福或赞美的话。

  6.制作完成后,请幼儿对好朋友表达祝福和赞美,再把补充操作材料贴在展览区。

  活动评价

  感受运用信息科技学习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层层展开,给于幼儿充分的讨论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处理得非常妥当,幼儿兴趣盎然。

重点突出,操作性强。

特别在情感方面,幼儿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4

  教学目标:

  1、找出自己的好朋友。

  2、把自画像送给好朋友,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会唱《找朋友》歌曲。

  2、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1、游戏"找朋友"。

  玩法:

全体小朋友围成圆圈,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请一名幼儿站在圈内,拍手、跑跳步找朋友。

当唱到"找到一位好朋友"时,该幼儿就在圈上找出一位小朋友,站在这位小朋友面前,互相做"敬礼、握手、用食指指自己和对方的胸膛"的动作。

当唱到"再见"时,两幼儿互换位置,游戏重新进行。

  2、说一说,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谁是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们就要毕业了,大家从此就会分开,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大家互相记住,保持联系呢?

  好朋友合影(教师为好朋友拍照留念)。

  互赠电话号码。

  制作名片送给好朋友。

  绘制自画像送给好朋友。

  给好朋友签名留念。

  小朋友们互换画册,签名留念。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也特别的爱孩子,所以现在的幼儿在生活中也不知道合作、分享等。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孩子潜移默化的知道好朋友的涵义,虽然好朋友不能一直在一起,但是彼此想念的心永远不变。

  活动目标

  1.感受好朋友之间勇敢、合作、分享的美好情谊。

  2.好朋友不能永远的在一起,但彼此想念的心永远不变。

  3.大胆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想想要和好朋友怎样相处。

  4.通过认识自己与他人,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使幼儿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活动准备

  1.小图书

  2.大图书

  3.大字卡,小字卡

  4.故事中的三个大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2.自由阅读

  老师发小图书,并提出问题

  1.大胆猜测故事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3.理解阅读

  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1.故事里的三个好朋友叫什么?

出示头饰:

小猪、老鼠、公鸡,

  2.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怎样分工的?

出示字卡:

勇敢、合作,

  3.好朋友采到樱桃后怎样分的?

出示字卡:

分享

  4.观察图现在是什么时候?

  5.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自己的家都不适合好朋友住?

  6.最后好朋友在哪里见面?

  最后再用头饰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这节课小朋友的课堂气氛较好,小朋友想象力丰富,特别是故事里三个好朋友一起合作摘樱桃,然后分享樱桃的时候拓展提问,许多小朋友也都主动的提出比如和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不能抢小朋友的,大家要一起玩;好吃的东西也要学会分享!

在最后师生一起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小朋友也非常棒!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布置更多小朋友平时在生活中的问题。

从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中出发。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动物帮助人类的故事,发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互相依存、友好相处。

  2.体会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萌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绘本《巴警官与狗利亚》或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谁是人类的好朋友。

  1.动物与人类的故事。

  动物之间有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好朋友,它们身上发生着很多有趣的故事,那么人类与动物之间呢?

哪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

  二、狗的故事。

  1.说说狗对人们的帮助。

  狗对人类还有哪些帮助呢?

(启发幼儿发现导盲犬、警犬等。

  2.欣赏故事。

  狗与主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

狗不仅帮助了主人,还与主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动物和人类真的可以是很好的朋友。

  三、动物与人类是好朋友。

  1.我还知道其他人与动物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人类有帮助呢?

(幼儿大胆表述,如啄木鸟、青蛙、蚯蚓、蜻蜓、海豚等。

  2.交流与补充:

动物仿生学。

  人们还利用动物身上的哪些特点发明制造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起重机模仿动物的爪子,直升机模仿蜻蜓,船桨模仿鱼鳍,雷达模仿蝙蝠等。

  3.教师小结:

原来,动物和人类就是这样互相依靠、互相帮助,动物与人类之间还会产生友好、深厚的感情呢!

因此,我们和动物朋友相亲相爱地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7

  活动背景:

  生活中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级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时间内认识一个新朋友并且成为最佳搭档,那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

平时幼儿关心照顾他人的情感体验较少、思想表达上也很欠缺。

本次活动重视培养幼儿相互协商、合作、关爱等能力。

  活动目标:

  1、准确使用礼貌用语,用恰当的方法认识新朋友。

  2、能相互协商、合作完成游戏。

  3、关心照顾新朋友,体验朋友友好相处的乐趣。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配乐诗、眼罩、丛林(树桩�D�D�D皮质小凳,藤蔓�D�D皮筋长线,河流�D�D硬纸版剪成河流状)。

朋友花(彩色抱枕),朋友墙。

  活动过程:

  一、欣赏配乐诗。

  (幼儿光脚走进活动室地毯,听着柔美的旋律,欣赏诗歌,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

  T:

请小朋友安静地听,跟着我一起做,你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

  (分析:

温馨的环境,简单的逾珈动作,柔美的旋律,想象着蓝天白云,调节出一个清澈的心境。

  二、认识来自其他班级的新朋友。

  (幼儿分别来自三个以上不同的班级)

  

(1):

认识一个新朋友。

  T: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分析:

来自不同班级的小朋友一起活动,为认识新朋友作准备。

  T:

你想认识一个新朋友吗?

  T:

现在就请你去找个不认识的小朋友聊聊天。

  

(2)幼儿自由讨论,相互认识。

教师对不够主动的孩子加以引导。

  (3):

介绍你认识的新朋友。

  T:

你们成为朋友了吗?

(请成功找到好朋友的孩子来说说)

  他叫什么名字?

你用什么方法交到的这个朋友?

  (分析:

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认识新朋友,他们中有大方的也有害羞的孩子,因此有人成功找到新朋友,也有人不成功。

  (4)总结交新朋友的方法。

  T:

交新朋友该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小结:

交朋友要大方、礼貌。

首先要介绍自己,然后主动地向别人说出你的想法,你想和他(她)做朋友的想法,询问朋友的名字并且和他一起玩。

  (5):

幼儿再一次讨论。

进一步与新朋友交流。

  T:

你们真棒都交到了新朋友!

“朋友花”(象征友谊的彩色的`花)送给你们。

  (分析:

第一次的尝试中,孩子们积累了经验,通过讨论学习到了很好的办法。

这一次他们显得很轻松,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很快的都成功找到了新朋友,并且得到了象征友谊的彩色的花。

  三:

和新朋友一起做游戏。

  

(1):

交代游戏规则

  T:

找到了新朋友,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玩游戏了。

这个游戏要考验一下你们的默契,看哪一对朋友是最佳搭档。

游戏的时候一个孩子会被蒙上眼睛,另外一个带着他(她)穿越丛林,丛林里到处是“危险”你们要避开危险,把象征着友谊的“朋友花”放在朋友墙上面。

  等会儿请你们自己商量,谁蒙上眼睛。

  

(2):

讨论如何指导蒙着眼睛的新朋友穿越大森林。

  T:

大森林里有很多“危险”你怎么带着新朋友走出去呢?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你会做些什么?

注:

丛林(饶过凳子,钻过树林,跨过小溪等,分别说说需要注意什么?

  (3):

游戏准备。

  T:

你们商量好了吗?

请帮助你新朋友把眼罩戴上。

  T:

蒙上眼睛的孩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T:

你会对他说一些什么话,安慰和鼓励一下呢?

  (3):

幼儿游戏。

  (4):

游戏结束。

  请两个朋友来说说游戏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好朋友是怎样照顾你的?

  (分析:

这是个重要的环节,要求孩子们相互商量后,决定谁蒙眼睛。

被蒙住眼睛的孩子暂时失去了获得大部分外界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充分的信赖这个新朋友,还得要理解新朋友所说的话。

对于那个没蒙眼睛的孩子呢,首先要照顾好新朋友,丛林中处处是障碍,要保护新朋友不摔交,并且用合适的语言说出越过障碍的方法。

两人合作接受挑战!

整个游戏过程需要孩子们说很多话,对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四、音乐律动,《好朋友火车》

  走出丛林了,我们都是最佳搭档。

有好朋友真开心啊,一起来庆祝一下。

跟着音乐跳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认识新朋友�D�D和新朋友游戏�D�D成为好朋友为主要线索,层层展开,给于幼儿充分的讨论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处理得非常妥当,幼儿兴趣盎然。

重点突出,操作性强。

特别在情感方面,幼儿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8

  设计背景

  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有好朋友。

但又因为在家常常是受大人们的宠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又很难交到好朋友,常常为此苦恼。

让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敏锐性,并学会运用新词:

踢、滚,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幼儿与同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有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

图①,小欣在踢毽子。

图②,小欣的毽子搁在树上。

图③,小明一边玩滚圈一边走来。

图④,小明把毽子还给小欣。

实物投影机。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由排图讲述。

  1.发给幼儿每人四张图片。

师:

这里有几张图片?

每张图片讲什么?

  2.师:

请你们把图片排好顺序,编成一个故事。

  3.幼儿排图讲述,教师巡回引导。

  (三)讲述,交流,互动学习。

  1.出示实物投影机,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排图的方法和编成的故事告诉大家。

  2.鼓励幼儿质疑,教师解答。

  3.结合学词:

踢、滚,教师质疑,幼儿解答。

  (四)幼儿排图讲述。

  1.幼儿变换图片位置,编出不同的故事。

  2.教师注意提示幼儿编故事的连贯性、逻辑性。

  3.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同伴。

  (五)品德教育。

师:

你喜欢谁?

为什么?

  (六)讲评,议论。

  幼儿评:

谁的故事编得最好,为什么。

  教师出示评价表评价。

  

(1)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

  

(2)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

  (3)环境中渗透将图片放在语言区,配上文字卡片让幼儿复习、巩固。

  (4)家庭中渗透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德。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想一节课我可能改变不了一个孩子的性格但至少在孩子的心灵播撒了一颗快乐共享的种子。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赠名片交朋友环节秩序较乱,另外我的讲述不明确。

许多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提高。

大班社会活动好朋友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与他人,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通过制作“朋友树”,发展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使幼儿懂得,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活动准备

  1.纸、油画棒、镜子、剪刀人手一份。

  2.贴在墙上的立体树干,画国画用的墨、毛笔、颜料等。

  3.幼儿曾和自己的好朋友进行过谈心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短交代,引出主题:

认识自己(室内进行)

  1.师:

“请小朋友用眼睛看看自己小椅子下面都有什么。

”(镜子)“镜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2.幼儿照镜子,教师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看看你的脸型是长是方还是圆?

”“再看看,你的头发是长还是短?

眼睛是什么样?

像什么?

……”

  3.幼儿放回镜子,教师请幼儿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3~5名幼儿讲):

“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说说自己长得什么样吗?

  4.创设条件,让幼儿多讲、互讲。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小声地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

  5.请个别讲述较好的幼儿边拿镜子边讲述(请1~2名幼儿讲述)。

如“我的脸型是……,头发……。

”6.教师进行简短小结。

  二、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室外进行)

  1.提问:

“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讲了自己长得什么样,那你们知道自己和别人长得一样吗?

”“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最要好的朋友,比一比(幼儿自由寻找好朋友)。

  3.请2~3名幼儿讲述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包括身材、头发、性别、脸型、指纹等。

  4.提问:

“你们都讲了自己和别人长得不一样,那你们每个人的爱好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

  5.幼儿讲述自己的爱好。

  6.幼儿互讲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那你们爱不爱自己呢?

爱不爱别的小朋友呢?

对了,我们不仅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

  三、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好朋友,启发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树,知道植物之间也有好朋友,教育幼儿要像小树叶一样,相亲相爱,团结在一起(户外观察梧桐树)。

  1.提问:

“小朋友,这是什么树?

(梧桐树)“梧桐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

”(树干粗,分的树杈多)“它的树叶怎样?

”(又大又多)

  2.小结:

这种树能给我们乘凉,当树上的叶子很多很多的时候,树下的荫凉就很多,这一片片树叶就像我们这么多的好朋友一样,只有它们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才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3.教师同幼儿一起摘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并带入室内。

  四、制作朋友树

  1.出示立体树干,讲解并启发幼儿:

“这是一棵大树的树干,假如说,这棵树的树干就是我们大一班,那你们小朋友就是这棵大树上的什么呢?

”(树叶)

  2.介绍制作“朋友树”的材料和方法:

  老师准备了两棵树的树干,大家一起来制作两棵朋友树。

第一棵树的制作方法是:

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梧桐树的树叶,再用印章画法或写生画法画出树叶的轮廓线,而后在树叶里画出你好朋友的半身像,再涂上叶子的颜色,沿着叶子的外形剪下来,抹上浆糊,贴在大树上。

这样一棵“朋友树”就制作好了。

第二棵树的制作方法是:

请小朋友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用一张白纸画出好朋友的全身像,用剪刀沿人物外形剪下来,抹上浆糊,贴在大树干和分枝上,然后,再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画颜料和毛笔,在大树干上添画梧桐树叶和果子,这样又一棵“朋友树”就制作好了。

  3.幼儿制作“朋友树”,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

小朋友你们看,“朋友树”的叶子多茂盛啊!

这是因为他们这么多好朋友,团结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

但有时,风吹过来,树叶也会互相碰撞,可是他们一点也不生气。

我们也要像小树叶一样,碰撞了不生气,要学会互相原谅,要相亲相爱,团结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