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474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

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

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

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

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

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

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

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

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

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

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

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

(节选自《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发现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B.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C.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我国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B.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C.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国外的读者当成朋友看待,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外国读者的欢迎。

D.一些中国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等“中国思想”,从中国文化根底发芽,保有中华民族特色,因而能让全世界收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逢迎国外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且了解。

C.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发扬中华文化。

D.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因此不必学其他国的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13分)

宋词人物

乔雨

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

①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

从此,懂词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着的是什么。

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了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良久的鸩酒。

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歌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真正的永恒。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②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吟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那杯你一饮而尽的黄藤酒,谁尝了谁都说是苦的。

默默看着你的那双眼睛依旧流泪,而你的心却如春雨淅沥般地滴血。

渴望相逢又怕相逢,不敢再看那泪光涟涟的眸子。

浸满了泪痕的那条鲛绡依然湿着,而你错莫交织的心情,都写进了一首叫《钗头凤》的词里。

春风又绿宫墙柳,可那双让你魂牵梦萦的红酥手,竟永远地弃你而去,再也不能与你琴瑟相对诗词相和了。

绿蘸寺桥下水波映着你的身影永远孤单,那只飞起了的惊鸿不再回转。

而沈园那座墙壁上的斑斑墨迹已在你心中慢慢地结成了一片永远抚不去的瘢痕。

走近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吴钩”呢?

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看那青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火下闪烁着幽幽的光。

不敢再轻易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遍亦枉然。

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

可惜你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

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钢钹依然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

你那横空出世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

每当我翻到宋朝的那一页时,你的天风海雨般的文字便迎面扑来,抽打着我身上的琐屑绮俗。

4.依次写出五个部分提到的五位宋词作家。

(5分)

①②③④⑤

5.文章第五部分提及了一位宋词人物的哪两首词作?

(2分)

6.根据文中描述的五位词作家的艺术风格,请用二个词概括他们不同的流派。

(2分)

7.划线句是原词哪些句子意境的描述?

各写出一句原词的句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清名

梁晓声

有段时期,子诚是我的学生,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

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

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她丈夫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

她的丈夫还有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章。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

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

她却说:

“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重要。

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

“现在她家状况如何?

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

“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

“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

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

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

她自己也知道了。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

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子诚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徐阿婆的故事和“我”巧妙地连接起来;而“副县长”则是为了衬托徐阿婆的性格特点。

B.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C.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D.本篇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清纯如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人物形象清俊本真,小说语言朴实无华。

E.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

9.徐阿婆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5分)        

10.小说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9题。

(15分)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

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夫身中大创十余。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

“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

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示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过丞相。

丞相从容曰:

“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灌大曰:

“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

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武安许诺。

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

平明,令门下候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

“丞相岂忘之哉?

”浠大不怿,曰:

“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于是夫入见,曰:

“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武安愕谢曰:

“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

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出壁门,莫敢前。

 壁:

营垒

B.将军壮义之。

 壮义:

认为……勇敢而有义气

C.不欲加礼,必陵之。

 陵:

凌驾……之上

D.士亦以此多之。

 多:

称赞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3分)

①灌夫不肯随丧归 ②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④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⑤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⑥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灌夫在父亲战死后,不肯随父亲的灵柩回老家,主要是因为他想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的头,替父亲报仇。

B.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C.灌夫穿着朝服去拜访丞相武安侯,武安侯说想与他一道去拜访魏其侯。

灌夫不顾自己穿着朝服不方便,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D.丞相武安侯在魏其侯家喝酒时傲慢无礼,灌夫不在乎丞相的威严,毫不客气地讽刺他。

魏其侯见状,赶紧把灌夫扶走,并向丞相表示歉意。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2分)

(2)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

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5-17题。

(8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5.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

通过旅夜所见星垂、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

16.这首诗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①首联②颔联③颈联④尾联。

填写序号)。

(2分)

17.写出本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琵琶行》中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着尚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的句子是,。

(2)《过秦论》中描写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3)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自己“知音少”的无奈与孤寂的句子是,?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打败曹军的句子是,。

(5)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技术只能事倍功半。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B.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

作品有《雷雨》《屈原》《北京人》等。

《雷雨》通过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C.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D.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有《王子安集》。

《滕王阁序》据说是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时,参加都督阎公招集的聚会,即席而作。

22.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5分)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光,是人类的好朋友,①。

然而,光一旦变成污染,②:

比如过强过滥的光、变化过于迅速的光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会影响影人的生理与心理正常。

现在,国内不少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而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

看美国大片,总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美丽城市。

其实纽约对夜间强光和霓虹灯的照明时段和适用地段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由此可知,③,光是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不是制造光污染的。

六、作文题(共60分)

24.阅读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位水手受命爬上高处去调整轮船风帆的方向。

在向上爬的时候,他犯了个错误——低头向下看。

颠簸不定的轮船和澎湃汹涌的波涛使他非常恐惧,他开始失去平衡。

正在这时,师傅在下面喊:

“向上看!

向上看!

”水手按照师傅的话做了,又重新获得了平衡。

事实上,做现实社会中一切有意义的事,都有可能遭遇一时的痛苦与迷惘,恐怖与引诱。

只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标准行事,学会“向上看”,就可能获得成功。

  请以“向上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