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582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人类形成的过程

正在形成中的人

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亚“能人”

晚期猿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尼爪哇人

早期智人

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黄种人

晚期智人白种人

黑种人

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注意: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由于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人类逐渐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文明古国

发源地

国家出现时间

统一时间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非洲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金字塔

古巴比伦

西亚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后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分封制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目的: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名言: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①统治阶级:

婆罗门、刹帝利。

被统治阶级:

吠舍、首陀罗。

特点: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6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古代希腊文明,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开始产生城邦,最重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2)希波战争①过程: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

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赢得战争的胜利。

3、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措施:

A、扩大公民的权利。

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

经过改革,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A、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范,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步性)

B、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

控制希腊。

2、亚历山大东征:

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

3、结果: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4、影响:

①积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

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共和国

1、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布匿战争:

①时间: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

②原因:

争夺地中海霸权。

③交战双方:

罗马VS迦太基。

3、凯撒独裁: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建立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四、罗马帝国

1、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2、罗马帝国的扩张: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评价:

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2、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终结。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

背景:

5世纪,日耳曼人建立起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统治了欧洲中西部大片土地,封建制度发展起来。

标志:

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

内容:

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结果:

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特点:

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罗马教会的地位至高无上:

政治上: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

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兴起:

10世纪开始,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

2、特点:

城市自治(通过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赢得自治权)。

3、意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原因:

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

2、灭亡:

15世纪中期。

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大化改新

1、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时间:

7世纪中期)

背景: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在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的形势下,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的历史作用:

在不同文明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71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被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意义:

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2、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二、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地点:

古印度;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

众生平等;世间万物发展皆有因果缘由;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基督教创立时间:

公元1世纪;地点:

巴勒斯坦;创始人:

耶稣;

教义:

耶稣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经典、节日:

《圣经》,圣诞节、复活节

伊斯兰教创立时间:

公元7世纪初;地点:

麦加;创始人:

穆罕默德;

教义:

信仰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

《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

三大宗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1、宗教让苦难中的老百姓有了精神寄托,所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2、统治者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三、杰出的科学家及成就:

阿基米德:

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

成就:

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四、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希腊戏剧:

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底浦斯王》,把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代表篇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

五、古代著名的建筑:

巴黎圣母院:

是巴黎最古老、高大的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商业发达,手工工场发展,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3、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过程:

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5、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但丁(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

长诗《神曲》。

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达·芬奇:

意大利艺术大师,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莎士比亚:

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6、影响: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动机: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

2、条件:

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的发展。

3、过程:

①迪亚士:

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

②哥伦布:

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

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

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4、影响:

①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展壮大。

2、英王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二、过程

1、开始:

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2、内战: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

3、高潮: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4、复辟;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复辟,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

5、结束: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

1689年。

2、目的:

限制国王的权利。

3、内容: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无财权),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无军权);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无立法、司法权)。

4、意义: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美国的诞生

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过程

1、开始: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

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4、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1787年宪法

1、内容:

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

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2、首任总统: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1、实现了国家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及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过:

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

发展:

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高潮:

罗伯斯庇尔掌握政权,打退了外国进攻,平息了国内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结束: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3、意义: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1、背景: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政局动荡,资产阶级期望稳定统治秩序。

2、夺权:

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3、建立: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政策:

对内:

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对外:

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5、覆灭: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利。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直接原因:

18世纪中期,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使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1、开始标志:

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动力革命:

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

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交通革新: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先制造出轮船。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试车成功。

4、结束标志: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

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在美洲,由于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欧洲人经营的种植园内缺少足够的劳动力。

从非洲运黑人到美洲出卖有利可图。

2、概况:

路线:

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经营者:

最先是葡萄牙人,后来英国人成为主要的经营者。

3、影响:

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帝国建立:

17世纪,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2、掠夺印度:

开始时间:

17世纪。

负责机构:

英国东印度公司。

典型事例:

克莱武率军洗劫孟加拉。

3、影响:

对英国:

发展了国内经济,扩大了海外市场,促使英国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对印度:

给印度带来灾难,使人民陷于贫困。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1859年

3、领导者:

封建王公。

章西女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4、结果:

起义失败。

5、意义:

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拉美独立运动

1、原因:

(1)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2)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时间:

18世纪末19世纪初。

3、领导人:

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结果:

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也宣布独立。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背景: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矛盾日益尖锐。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2、时间:

1836——1848年

3、纲领:

以《人民宪章》为政治纲领。

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4、性质: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教训: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

(2)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3)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

2、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

1、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经过:

(1)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

(2)“五月流血周”后公社失败。

3、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

励着后人。

4、《国际歌》:

词作者——欧仁·鲍狄埃。

曲作者——狄盖特。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一、南北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2、矛盾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直接原因: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二、南北战争的经过

1、爆发:

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2、初期:

北方失利。

3、转折: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结果:

1865年,北方胜利。

5、性质: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南北战争的意义:

1、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2、维护了国家统一,

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原因:

(1)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

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2、目的:

挽救沙皇统治危机

3、开始: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4、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5、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

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内忧:

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

(2)外患:

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

(3)倒幕运动: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2、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

积极影响: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消极影响:

日本强大起来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条件: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3、标志: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4、国家: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5、影响:

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二、影响世界的发明

1、电器领域: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被誉为“发明大王”。

2、交通领域:

(1)条件: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2)发明:

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

飞成功

3、影响: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加强了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2、具体原因:

同盟国(德、奥匈、意)和协约国(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其疯狂的扩军备

战。

3、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二、经过

1、爆发: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战场:

主要集中在欧洲,后来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17年,美国、中国先后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3、主要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三、对“一战”的评价

1、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

2、影响: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

(3)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经过:

(1)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2)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