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228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二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革命是十月革命

2、二月革命出现的两个政权是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3、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1917年彼得格勒

领导人起义总指挥部列宁斯莫尔尼宫

4、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主席是人民委员会列宁

5、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7、十月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8、十月革命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要措施是作用。

余粮收集制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10、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目的是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一名称开始于年,共存在了____年。

192269

3、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国有__、__、_、__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后扩大到_______个。

乌克兰、白俄罗斯15

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____。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5、苏联“一五”“二五”计划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

6、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在。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7、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8、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9、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10、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11、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12、1936年新宪法通过的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3、评价斯大林模式。

【在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历史条

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

14、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

【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作用)保卫了苏维埃政权⑵、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

15、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①、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③、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④、1936年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16、苏联经济建设的启示。

【⑴、国民经济各部门要协调发展。

⑵、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⑶、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⑷、立足于本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⑸、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课标要求: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1、时间操纵国地点1919年英法美巴黎

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美国总统威尔逊

性质(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签订的条约《凡尔赛和约》

与中国有关的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对中国的影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形成的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

2、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身份是地位是战胜国完全无权

3、《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签订的。

战败的德国

4、《凡尔赛和约》里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殖民地的问题

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

6、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是、。

美日

7、为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而

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华盛顿会议

8、华盛顿会议:

时间操纵国1921----1922年英美日

地点签订的条约华盛顿《九国公约》

最大受害者最大受益者最大限制国中国美国日本

形成的体系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9、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

序的会议是巴黎和会

10、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的会

议是华盛顿会议

11、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

会议是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12、《九国公约》:

解决的问题主要针对的是解决中国的问题日本

目的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为美国侵华提供方便

维护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评价:

【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侵华提供方便】

1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

都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②、都由少数国家操纵

③、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④、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⑤、都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了影响

14、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因为这一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它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5、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制度

即战后的和平制度,这种和平制度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为确立“和平制度”而召开的两次国际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6、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

时间开始国家开始行业1929—1933年美国金融业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比较大

影响【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增多,资产阶级故意销毁大量商品,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__________广大劳动人民

3、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是______,为对付经济危机罗斯福

他一上任就实行__________罗斯福新政

4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中心措施是_________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___________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新”在哪里_______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特点是___________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原因是_______不改变资本主义

新政措施中为了减少失业,扩大消费者需求的是____兴办公共工程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业,整顿银行,b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c整顿农业,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罗斯福新政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1933年希特勒上台

2、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1933年希特勒上台

3、纳粹党利用_____打击德国________国会纵火案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4、纳粹党极力煽动反犹排犹情绪,疯狂迫害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垄断资产阶

是为了________级的仇恨

5、德国法西斯的头目是_____意大利法西斯头目是____希特勒墨索里尼

6、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7、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________日本军部

8、最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意大利

9、法西斯建立与经济危机无关的是意大利

10、法西斯国家建立的先后顺序是意大利德国日本

11、日本法西斯一步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12、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a、国会纵火案,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b、迫害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c、纳粹党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d、干涉西班牙内战。

13、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a、入侵埃塞俄比亚,使用新式武器甚至毒气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b、干涉西班牙内战,对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轰炸】

14、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遇难。

b、在哈尔滨设立死亡工厂,用贫民、战俘做细菌武器,化学武器的研究。

15、轴心国集团的全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6、轴心国集团的成员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17、轴心国集团的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18、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19、列举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德意日美各国寻找的出路。

【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意大利----强化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

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是______奥地利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采取妥协退让的____绥靖政策

3、慕尼黑会议:

时间_____参与国家_______1938年英、法、德、意大利

结果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4、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

5、绥靖政策a、实质:

姑息纵容政策,牺牲小国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将祸水东引

b、目的:

牺牲小国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将祸水东引,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c、顶峰:

慕尼黑阴谋

d、影响:

【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6、二战爆发前德国首先吞并的有独立主权的

国家是接着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7、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国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波兰

8、二战的起止时间1939、9----1945、9

二战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战全面爆发的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其他原因绥靖政策

9、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0、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1、二战初期,遭到德国空军轰炸的国家是英国

12、二战初期长期实行绥靖政策,但很快投降的

国家是法国

13、德国法西斯遭到第一次重大挫折的战役是不列颠之战

14、打破希特勒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是莫斯科保卫战

15、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是珍珠港事件

16、二战规模达到最大规模是__________珍珠港事件后,美中英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

17、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意义是___________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

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

18、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是____________珍珠港事件

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1、二战:

①、时间:

1939----1945年

②、性质:

一战: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战: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其他原因绥靖政策

④、二战的进程:

全面爆发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

最大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欧洲战事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投降书

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

⑤、重大事件排序:

德国进攻波兰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

珍珠港事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攻克柏林日本签署投降书

2、《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作用:

【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3、诺曼底登陆:

时间登陆军队1944年美英联军

目的为了配合苏联作战

结果德国处在东西夹击之中

意义(影响)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年

三巨头、、英国:

丘吉尔苏联:

斯大林

美国:

罗斯福

内容:

【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洲战场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作用:

【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攻克柏林战役:

时间作战部队1945年苏联红军

结果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而宣告结束。

轴心国的彻底失败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合作的事例有:

政治上、。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召开

军事上、。

诺曼底登陆、苏联向中国东北的日军宣战

12、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3、二战的启迪:

①、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挑战。

③、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

④、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⑤、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14、如何避免战争①、审视历史,牢记历史教训。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消除战争根源。

③、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发展。

④、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⑤、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⑥、国与国之间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以和平谈话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15、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的三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内容标准】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知道欧洲联盟。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第八课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二战后,西方大国中唯一没有削弱,反而更为

强大的国家是美国

2、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战时资本积累

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

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尤其迅速。

②、20世纪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③、20世纪80年代调整政策经济逐渐好转。

④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九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共体:

时间发起国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和法国

目的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维护自身安全

作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2、欧盟:

前身成立时间欧共体1993年

性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统一的货币欧元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

4、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原因:

【外部-----美国扶持

内部-----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内容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第十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主要针对1953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

【经济上:

把农业作为突破口,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入,开垦荒地,同时对工业手术。

政治上:

批判个人迷信,平反冤假错案】

评价: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首先把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效。

经济改革

随后转入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

】政治领域

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的表现:

【A、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B、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3、苏联解体:

时间存在了1991年底69年

标志实质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社会制度变化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结束

根本原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政策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第十一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改革势在必行

2、匈牙利改革:

改革人卡达尔

内容【经济上: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稳定政治局势】

成效:

【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政治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东欧剧变:

时间性质1989—1991年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历史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启示:

【①、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内容标准】

(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3)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第十二课亚非拉的奋起

1、

印度: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二战后)1947年印度民族独立尼赫鲁

2、年,英国被迫同意独立,1947年印度

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和印度巴基斯坦

实行印度领导人印巴分治尼赫鲁

3、印度独立后取得的成就【经济发展,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重视对科技的引进,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人瞩目】

4、二战后,和经济迅速发展,韩国新加坡

成为国家。

现代化

5、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首先在展开北非

6、1960年,被称为,因为这一年非洲独立年

由17个国家独立。

7、非洲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8、领导印度独立的是领导埃及独立尼赫鲁

的是领导古巴独立的是纳赛尔卡斯特罗

第十三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1、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是阿拉法特

2、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①、巴勒斯坦主权归属问题②、民族问题③、宗教问题、

(耶路撒冷的主权归属问题)④、领土问题、历史问题⑤、西方大国的干预】

3、1948年---1982年发生次中东战争,5次

第一次是因为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建国

4、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阿以冲突)

5、一战后,获得巴勒斯坦“委任统治权”的是英国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决议,分治

建立一个和一个的决议。

犹太国家阿拉伯国家

6、和平进程:

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在以土地换和平

的基础上举行,中东和平出现曙光。

7、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