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718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理综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雅安市高2015级理综三诊化学试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胶体具有电泳现象,故水泥厂常用高压静电除尘

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D.NO、CO、H2S是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

【答案】A

【解析】A、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由于胶体能吸附带电的微粒,在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电泳现象,因此水泥厂常用高压静电除尘,防止污染空气,故A正确;B、豆浆煮沸,使蛋白质变性,不属于水解,故B错误;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C错误;D、NO、CO、H2S虽然是环境污染物,但微量的对人体是有益的,如NO被称为“明星分子”,故D错误。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14g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电子总数为7NA

C.78g苯含有C=C键的数目为3NA

D.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A、ClO-发生水解,因此1L1mol·L-1的NaClO溶液中Cl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A错误;B、N2、CO摩尔质量为28g·mol-1,且1mol含有电子物质的量都是14mol,因此14g此混合物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4×14/28mol=7mol,故B正确;C、苯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碳碳键是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故C错误;D、Cl2能与Fe2+、I-发生反应,因此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1+1×2×1)mol=3mol,故D错误。

3.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则有关脱落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18O4

B.脱落酸只能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

C.1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2mol金属钠发生反应

D.1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4,故A错误;B、脱落酸中含有羧基羟基、羰基、碳碳双键,脱落酸能与羧酸、醇发生酯化反应,故B错误;C、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1mol脱落酸中含有1mol羟基和1mol羧基,因此1mol脱落酸最多可以和2mol金属钠发生反应,故C正确;D、1mol脱落酸中含有3mol碳碳双键和1mol羰基,即1mol脱落酸中最多可以和4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4.X、Y、Z、W、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

X和Z、Y和W分别位于同主族,且Y、W质子数之和是X、Z质子数之和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B.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C.E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在同周期中最强

【答案】D

.........

5.25℃时,往HA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A和A-二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pH=5.0的溶液中,c(A-)=c(HA),c(OH-)=c(H+)

B.pH=7的溶液中,α(HA)=0,α(A-)=1.0

C.25℃时,Ka(HA)=1×10-5

D.pH=5.0时,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10-5mol·L-1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像,pH=5时,c(A-)=c(HA),pH=5时,c(H+)=10-5mol·L-1,c(OH-)=10-9mol·L-1,故A错误;B、根据图像,pH=7时,c(HA)接近于0,但不等于0,故B错误;C、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此pH=5时,Ka=

=10-5mol·L-1,故C正确;D、pH=5时,溶液中c(H+)=10-5mol·L-1,依据水的离子积,c(OH-)=10-9mol·L-1,水电离出的c(H+)等于水电离出的c(OH-),即水电离产生的c(H+)=10-9mol·L-1,故D错误。

6.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

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

B.电解一段时间后,镍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C.每制得1molNa2FeO4,理论上可以产生67.2L气体

D.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电解结束后左侧溶液中含有Fe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铁失电子生成高铁酸钠,则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8OH--6e-=FeO42-+4H2O,故A错误;B.镍作阴极,镍电极上水中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C.不能确定温度和压强,生成气体体积无法确定,故C错误;D.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电解结束后由于浓度差左侧溶液中会含有FeO42-,故D正确;

考点: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工作原理,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正确判断阴阳极及发生的反应。

气体体积与温度与压强有关,计算气体体积时学生常忘掉这一重要条件。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淀粉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无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不能水解

B

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然后再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中蓝色逐渐消失,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淀粉后溶液变为深蓝色

氧化性:

Cu2+>I2

C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

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随后加快,后来又逐渐减慢

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

D

向溶液X中加入Na2O2粉末

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X中一定含有Fe3+

 

A.AB.BC.CD.D

【答案】B

8.一氯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温下它是无色有毒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CCl4等。

(1)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催化法制备和收集一氯甲烷。

①无水ZnCl2为催化剂,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如果实验时圆底烧瓶加热时间过长,最终在瓶底得到一种白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收集到的CH3Cl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用过量的V1mLc1mol·L-1NaOH溶液充分吸收,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c2mol·L-1盐酸标准液对吸收液进行返滴定,最终消耗V2mL盐酸。

则所收集CH3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已知:

2CH3Cl+3O2

2CO2+2H2O+2HCl)

(2)查阅资料可知:

AgNO3的乙醇溶液可以检验CH3X中的卤素原子。

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C—Cl

C—Br

键能(kJ·mol-1)

330

276

化合物

AgCl

AgBr

Ksp

1.8×10-10

5×10-13

 

①CH3X通入AgNO3的乙醇溶液中,除有沉淀生成外,还生成硝酸甲酯,请写出硝酸甲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②CH3Cl和CH3Br的混合气体通入AgNO3的乙醇溶液中,先出现淡黄色沉淀。

请依据表中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实验证明Ksp(AgCl)>Ksp(AgBr):

___________(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

(1).CH3OH+HCl

CH3Cl+H2O

(2).Zn(OH)2(或ZnO)(3).除去氯化氢气体(4).(c1V1-c2V2)×10-3(5).CH3ONO2(写成CH3NO3也可)(6).C—Br键的键能小,更容易断裂,同时溴化银的溶度积更小,溴化银更容易形成沉淀(7).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溴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先生成淡黄色沉淀,则证明Ksp(AgCl)>Ksp(AgBr)(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①装置A为制备CH3Cl,ZnCl2作催化剂,即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HCl

CH3Cl+H2O;根据所加物质,白色物质是Zn(OH)2或ZnO;②盐酸容易挥发,因此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③CH3Cl燃烧产生CO2和HCl,CO2与NaOH反应:

2NaOH+CO2=Na2CO3+H2O,HCl+NaOH=NaCl+H2O,然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盐酸滴定吸收液,发生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两次消耗的差值,应为一氯甲烷燃烧生成HCl的量,即为(V1c1-V2c2)×10-3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即CH3Cl的物质的量为(V1c1-V2c2)×10-3mol;

(2)①根据酯的命名,硝酸甲酯的结构简式为CH3ONO2;②根据表格数据,淡黄色沉淀是AgBr,原因是C-Br键的键能小,更容易断裂,同时溴化银的溶度积更小,溴化银更容易形成沉淀;③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溴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先生成淡黄色沉淀,则证明Ksp(AgCl)>Ksp(AgBr);或者向足量氯化钠溶液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溴化钠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Br)。

9.近年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

把含有大量CO2的空气吹入K2CO3溶液中,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

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分解池中主要物质是______;在合成塔中,若足量的H2与CO2反应,消耗4.4gCO2,生成气态的H2O和CH3OH,可放出5370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工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

①_______;②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2和3.0mol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催化剂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填“催化剂I”.“催化剂Ⅱ”,“催化剂Ⅲ”)。

b点v(正)______v(逆)(填“>”,“<”,“=”)。

②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科学家还研究了利用温室气体制造充电电池,下图为正在研究的Na—CO2可充电电池示意图,该装置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5)己知25℃时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al=4.4×10-7、Ka2=4.7×l0-ll,则反应:

HCO3-+H2O

H2CO3+OH-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答案】

(1).KHCO3(或碳酸氢钾)

(2).CO2(g)+3H2(g)

H2O(g)+CH3OH(g)△H=-53.7kJ/mol(3).减少大气中CO2;产生清洁能源CH3OH;(4).K2CO3可循环利用;能量可以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等(5).催化剂Ⅰ(6).>(7).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8).K=2.1(9).4Na+3CO2==2Na2CO3+C(10).K=2.3×10-8

【解析】

(1)考查CO2的性质以及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吸收池中发生K2CO3+CO2+H2O=2KHCO3,因此进入分解池中的主要物质是KHCO3;H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消耗1molCO2,放出的热量为5370×10-3/0.1kJ=53.70kJ,即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

H2O(g)+CH3OH(g)△H=-53.7kJ/mol;

(2)考查绿色化学,CO2引起温室效应,此反应消耗CO2,可以减少大气中的CO2,CH3OH为清洁能源;(3)考查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①根据图像,催化剂I的催化效果最佳;a点转化率最高,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b点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②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O2的转化率降低,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O2(g)+3H2(g)

H2O(g)+CH3OH(g)

起始:

1300

变化:

0.61.80.60.6

平衡:

0.41.20.60.6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K=

=2.1;(4)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根据装置图,负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反应式为3CO2+4e-=2CO32-+C,两式相加得到4Na+3CO2=2Na2CO3+C;(5)考查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

=2.3×10-8。

10.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还含有少量Al2O3、MgO、SiO2等杂质)制备铁红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还原焙烧后,F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酸浸”实验中,需加入絮凝剂沉淀杂质。

絮凝剂用量和过滤时间对铁红成份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所采用的最佳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填序号)。

序号

絮凝剂用量/×10-6t

过滤时间/min

Fe2O3含量%

SiO2含量%

40

5

96.5

0.12

50

10

97.9

0.10

60

20

98.3

0.07

100

40

99.4

0.01

150

150

99.5

0.008

(3)若“合成”中c(Mg2+)=0.01mol/L,加入NH4HCO3(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当Fe2+恰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Fe2+)=1.0×10-5mol/L,此时是否有MgCO3沉淀生成?

__________(列式计算)。

FeCO3、MgCO3的Ksp分别为3.2×10-11、3.0×10-8。

(4)“合成”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合成”过程中温度对亚铁离子转化率的影响如下图,分析选择反应温度为40℃的原因是________。

(6)“煅烧”中由FeCO3制备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7)本流程中,铝元素是以________(填化学式)形式被除去的。

【答案】

(1).+2

(2).④(3).无沉淀生成c(CO32-)=Ksp(FeCO3)/c(Fe2+)=3.2×10-11/10-5=3.2×10-6(1分)

Q=c(CO32-)×c(Mg2+)=3.2×10-6×0.01/2

温度高于40℃,亚铁离子转化率变化不大。

温度过高,碳酸氢铵易分解(6).4FeCO3+O2

2Fe2O3+4CO2(7).Al(OH)3

【解析】考查化学工艺流程,

(1)根据金属的冶炼,炭黑能够还原Fe2O3,因为酸浸中加入硫酸,如果还原时铁元素转化成铁单质,会与硫酸反应生成H2,H2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危险,因此还原焙烧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由表中数据可得虽然絮凝剂用量越多、过滤时间越长,Fe2O3含量越高、SiO2含量越低,但是1.0×10-4t、40min条件与1.5×10-4t、150min条件相比,前者Fe2O3含量只比后者低0.1个百分点,SiO2含量高0.002个百分点,而絮凝剂用量和过滤时间,前者比后者明显少,所以应选择最佳实验条件为④;(3)c(CO32-)=Ksp(FeCO3)/c(Fe2+)=3.2×10-11/10-5=3.2×10-6,Q=c(CO32-)×c(Mg2+)=3.2×10-6×0.01/2

Fe2++2HCO3-=FeCO3↓+H2O+CO2↑;(5)根据图像,温度低于40℃,亚铁离子转化率较低。

温度高于40℃,亚铁离子转化率变化不大;温度过高,碳酸氢铵易分解;(6)在空气中煅烧FeCO3,FeCO3分解,+2价铁会被氧化成+3价铁的化合物,所以生成物为:

Fe2O3和CO2,故“煅烧”中由FeCO3制备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CO3+O2

2Fe2O3+4CO2;(7)本流程中酸浸时Al2O3转变为Al3+,加NH4HCO3时,Al3+会与HCO3-发生双水解转变为Al(OH)3,由此可得铝元素是以Al(OH)3形式被除去的。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合成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产物是谁,这是学生存在的疑惑,这需要注意(6)问,煅烧中由FeCO3转化成Fe2O3,这就说明合成过程中铁元素转化成FeCO3,HCO3-在水中既有电离也有水解,电离HCO3-

CO32-+H+,Fe2+结合CO32-促进电离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浓度增大,H+与HCO3-反应生成CO2,因此合成中的产物是FeCO3和CO2,最后书写方程式即可。

11.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写出基态Cu2+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与Cu同周期的元素中,与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还有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PO4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

(3)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2种分子是______。

(4)氨水溶液中各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5)氨基乙酸铜(结构简式:

H2NCH2COO-Cu-OOC-CH2NH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占有_________个轨道。

(6)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的π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7)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___,铜的原子半径为127.8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晶体铜的密度计算式(不必化简)__________g/cm-3

【答案】

(1).[Ar]3d9

(2).K、Cr(3).正四面体(4).SiF4、CCl4、CF4、SiCl4等(5).O>N>H(6).sp3、sp2(7).4(8).8(9).12(10).

【解析】

(1)考查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核外电子排布规律,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即Cu2+电子排布式为[Ar]3d9;与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K、Cr;

(2)考查空间构型,PO43-中中心原子有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5+3-4×2)/2=0,价层电子对数为4,即PO43-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3)考查等电子体,与SO42-等电子体的分子有SiF4、CCl4、CF4、SiCl4等;(4)考查电负性的规律,氨水中含有的元素是N、H、O,电负性的顺序是O>N>H;(5)考查杂化类型的判断,电子排布式,氨基乙酸铜中-CH2-,该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氨基乙酸铜中“C=O”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基态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一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1个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即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占有4个原子轨道;(6)考查化学键的数目,CN-中C和N共有三个电子对,其中有2个π键,即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π键的物质的量为8mol;(7)考查晶胞的计算,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两个最近的铜原子距离是面对角线的一半,即面对角线距离为4×127.8×10-10c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边长为

cm,晶胞的体积为(

)3cm3,铜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个数为8×1/8+6×1/2=4,即晶胞的质量为

g,根据密度的定义,晶胞的密度为

g/cm3。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

(1)的第二个空,学生能推断出K,但往往忽略Cr,没有想到洪特规则的特例,全满、半满、全空处于相对稳定,因此像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12.聚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DAP)是一种优良的热固性树脂,这种材料可以采取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

(1)F的分子式是________;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

(2)反应④的类型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G是E的同分异构体,G具有如下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G与银氨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到4molAg;②遇FeCl3溶液呈紫色;③在稀硫酸中能发生水解反应。

则符合上述条件的G最多有________种,这些不同结构的物质,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峰的数目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仿照题目中合成流程图的形式,完成

这一合成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14H14O4

(2).丙烯醇(3).取代反应(4).浓硫酸、加热(5).

(6).

(7).10(8).各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峰的数目相同,均为6种(9).

【解析】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1)根据PDAP的结构简式,反应⑤为加聚反应,即F的结构简式为

,即F的分子式为C14H14O4,C3H6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反应①发生取代反应,即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l,反应②发生水解反应,即C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C的名称为丙烯醇;

(2)根据F的结构简式,以及C的结构简式,推出E的结构简式为

,则反应④的类型为取代或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和加热;(3)根据信息II,以及反应③的产物,C5H8为异戊二烯,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根据E的结构简式,以及信息I,则D的结构简式为

;(5)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1molG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生成4molAg,说明1molG中含有2mol醛基;遇FeCl3溶液呈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水解,说明含有甲酸某酯的结构,因此结构简式为

(-OOCH在苯环上的位置有4种)、

(-OOCH在苯环上的位置有4种)、

(-OOCH在苯环上的位置有2种),共有10种,根据结构简式,得出各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峰的数目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