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800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docx

石家庄市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

石家庄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有锌

2.下列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中都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3.如表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实验室不可能配制同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B.20℃100gNaCl饱和溶液中有溶质36.0克

C.20℃NaCl的溶解能力比KNO3强

D.60℃KNO3的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能得到20℃的饱和溶液

4.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对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作用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

量筒中的水:

通过体积变化得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

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先装满的水:

先排尽瓶中空气并便于观察氧气何时集满。

A.A

B.B

C.C

D.D

5.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6.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

B.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

C.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右移

7.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之一:

MgCl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8.公园里部分植物的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

建议工作人员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复合化肥是

A.NH4HCO3

B.KNO3

C.Ca(H2PO4)2

D.(NH4)2SO4

9.“比较与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下都能与水反应

C

用途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会引起中毒

A.A

B.B

C.C

D.D

10.“摇头丸”是一种常见的毒品,对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其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三种非金属组成的

B.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是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D.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

3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清澈的泉水

C.清新的空气

D.海水

12.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

乙:

丙=23:

17: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丙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13.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开水沸腾

C.蔬菜腐烂

D.煤气燃烧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

二、填空题

15.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

现有以下六种物质:

①生石灰:

②食盐;③碳酸钙;④尿素;⑤酒精;⑥碳酸氢钠。

请选择适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作为火锅燃料的是_____;

(2)可用作补钙的盐是_____;

(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4)可用作氮肥的物质是_____。

16.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杜会,在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石家庄市已完成“天然气置换工程”,用天然气代替煤气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共享单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现已风靡石家庄,尤其颇受年轻人的喜爱,“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气体排放:

如下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选填序号①、②、③),为防止“共享单车”钢丝网篓锈蚀,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碘酒杀菌中的的“酒”指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17.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

现在汽车的安全性增加了,尾气的排放更加符合国际标准,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围绕这些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增设了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发生分解反应,迅速产生氮气和固态钠,气体充满气囊,以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

①写出叠氮化钠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常温、常压下,要产生70L的氮气,则需要完全分解_________g的叠氮化钠。

(已知:

常温常压下,氮气的密度约为1.2g/L)

(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

①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向大气中排放。

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

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催化转化器能减少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它并不能减少CO2气体的排放。

CO2气体的大量排放能引起温室效应。

为降低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有人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酸雨形成过程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

“和“

“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8.水、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是指水中含有较多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水,请写出钙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

(2)Cl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ClO2+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3)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______。

(4)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将25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②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5)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b      C溶质质量a=b         D溶剂质量a<b         E溶质的质量分数a=b

19.

(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生活中常用__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用_______方法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中放有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生活中最常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_ 。

(2)图A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周期表中的信息,B、C、D分别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钠原子的质子数是 _________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_。

②图B、C、D中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③图C和D所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0.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

如图甲,实验中有_________________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观察,如图乙,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海上超级冷冻车”是在-163℃运输LNG(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船舶,目前只有中国和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建造。

天然气主要成分液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三、简答题

22.Al、Fe、Cu是工农业常用到的三种金属。

(1)利用2A1+Fe2O3

A12O3+2Fe反应实现铁轨的焊接,该反应中Al作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将Al、Cu的固体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Fe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可能含有Al

B滤渣中一定含有Al、Fe

C滤液颜色一定是浅绿色

D滤液中一定含有A13+、Cu2+

(3)为探究A1、Fe、Cu的活动性强弱,除A1、Fe、Cu丝外,还应选的一种试剂是_____(填序号)。

A FeSO4溶液

B CuSO4溶液

C Al2(SO4)3溶液

D 稀盐酸

(4)将Al、Fe固体混合物10g加入到适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H21g,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恰好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淀完,则生成Na2SO4的质量为_____。

四、推断题

23.如图是一个“珠漏”,A首先漏下,A﹣F分别代表6种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

氧气、木炭、碳的某种氧化物、铁、四氧化三铁、硝酸银。

珠子漏下的规律:

①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

②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从而实现按A﹣B﹣C﹣D﹣E﹣F的顺序漏下。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

(2)A与B反应的现象是_____。

(3)物质C的用途是_____。

(4)E与F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五、流程题

24.我国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1)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在实验室中粗盐经过溶解、过滤、_____可制得精盐。

(2)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的过程中,写一个选用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试剂B与Mg(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由无水MgCl2熔融电解制取Mg的过程中,质量减轻了7.1t,则生成了Mg多少_____t。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在此过程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

③海底矿产资源“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若水合甲烷晶体中CH4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水合甲烷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

六、综合题

25.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