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5929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docx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题(三)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

  1本题分数:

1分

  《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A、休闲感

  B、急切感

  C、失落感

  D、绝望感

  标准答案:

C

  2本题分数:

1分

  《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

  A、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C、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

  D、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标准答案:

D

  3本题分数:

1分

  《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

  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

  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以铅笔盒为聚焦点

  D、借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情

  标准答案:

B

  4本题分数:

1分

  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孤独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标准答案:

A

  5本题分数:

1分

  以心里想、心里又想领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直接心理描写

  D、典型细节描写

  标准答案:

C

  6本题分数:

1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标准答案:

B

  7本题分数:

1分

  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D、奇怪而高的天空

  标准答案:

C

  8本题分数:

1分

  《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

  A、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B、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C、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D、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标准答案:

A

  9本题分数:

1分

  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标准答案:

B

  10本题分数:

1分

  《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

  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标准答案:

B

  11本题分数:

1分

  《长恨歌》第四部分所描绘的杨玉环在仙界思念唐玄宗的情景是()

  A、天然之境

  B、融情入境

  C、移情于境

  D、因情造境

  标准答案:

D

  12本题分数:

1分

  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

  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

  标准答案:

C

  13本题分数:

1分

  《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标准答案:

C

  14本题分数:

1分

  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标准答案:

B

  15本题分数:

1分

  《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标准答案:

B

  16本题分数:

1分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标准答案:

C

  17本题分数:

1分

  《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标准答案:

B

  18本题分数:

1分

  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标准答案:

D

  19本题分数:

1分

  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

  A、市义于薛

  B、薛地建庙

  C、游说于梁

  D、游说齐王

  标准答案:

C

  20本题分数:

1分

  《吃饭》选自钱钟书的()

  A、《人兽鬼》

  B、《围城》

  C、《写在人生边上》

  D、《谈艺录》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题共5题

  21本题分数:

2分

  《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

  A、春花秋月

  B、小楼

  C、雕栏玉砌

  D、东风

  E、一江春水

  标准答案:

ACDE

  22本题分数:

2分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

  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改良讲义

  D、添购书籍

  E、敬爱师友

  标准答案:

ABE

  23本题分数:

2分

  《蚂蚁大战》描写生动的原因有()

  A、观察细致

  B、描写细腻

  C、画面清晰

  D、类比贴切

  E、拟人传神

  标准答案:

ABCDE

  24本题分数:

2分

  下列作品,属于记事散文的有()

  A、《爱尔克的灯光》

  B、《香市》

  C、《西湖七月半》

  D、《马伶传》

  E、《哭小弟》

  标准答案:

ABC

  25本题分数:

2分

  《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小说内涵深刻性的主要体现有

  A、时代变迁消解了等级观念

  B、等级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

  C、身份意识浸透小人物心灵

  D、等级意识遭到儿孙的唾弃

  E、寓深意于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标准答案:

BC

  三、词语解释题共10题

  26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及:

够得上。

  27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

  28明德先论于贱。

  贱:

指底层的百姓。

  29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

有双关意义。

一指孤舟停泊系岸,二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凝结于胸。

  30本题分数:

1分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弃甲曳兵而走:

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

  31本题分数:

1分

  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

  遗:

赠送。

  32本题分数:

1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发生灾荒。

  33本题分数:

1分

  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恁:

如此;凝愁:

愁苦不已,愁恨深重。

  34本题分数:

1分

  病偻,隆然伏行。

有类橐驼者。

  隆然:

脊背高起的样子。

  35本题分数:

1分

  旧栖新垅两依依。

  旧栖新垅:

旧栖:

旧居,指生者所住;新垅:

新坟,指死者所葬。

  四、简析题共5题

  36本题分数:

6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说明寻寻觅觅句的统领作用。

  

(2)由雁过所引发的思绪中主要包涵哪些情景?

  (3)梧桐更兼句有何作用?

  答案要点:

  

(1)寻寻觅觅写行为,统领词人喝酒、望雁、看菊、听雨等行为线索;冷冷清清指向环境,统领气候、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线索;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统领秋愁、家破人亡之思、身世变迁之哀、孤苦绝望之悲等情感线索。

这三条线索的相辅相成,是全词的整体建构。

  

(2)寒秋残景、往昔故家美盛情景、今日国破家残情景、往昔夫妻唱和情景、今日夫亡身孤情景等。

  (3)一是强化秋愁,二是雪上加霜,将孤苦无依之悲导向顶峰。

  37本题分数:

6分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

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

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

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1)概括这段描述的大意。

  

(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

  (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和修辞手法?

  答案要点:

  

(1)西方现代文明猛烈冲击着东方古老文化,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剧烈变革。

  

(2)主要是为了反衬后文种种落后于时代的人物心态,从而呼唤中国人的精神觉醒。

  (3)象征手法。

修辞手法是比喻。

  38本题分数:

6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树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

  

(2)这里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3)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案要点:

  

(1)王道之始的标志: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3)归纳法、演绎法。

  39本题分数:

6分

  我用放大镜观察最初提到的红蚂蚁,看到它狠狠咬住敌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断了对方剩下的触须,可自己的胸部却被黑武士撕开了,露出了内脏,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结实,无法刺穿。

这痛苦的红武士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

它们在杯子下又缠斗了半小时,当我再次观战时,那黑武士已使敌人身首异处,但那两个依然有生命的脑袋,挂在它身体的两侧,犹如悬吊在马鞍边的两个恐怖的战利品,两个红蚂蚁头仍死咬住不放。

  

(1)这里描绘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2)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表现方法?

  (3)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要点:

  

(1)描写的是红黑三武士生死对决的结局,表现了蚂蚁大战的残酷性。

  

(2)联想方式是类比联想,表现方法是象征。

  (3)对人类战争及其狂热精神极其憎恶,对人类战争造成灾难极其哀痛。

  40本题分数:

6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2)项羽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3)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主要是语言描写。

  

(2)强调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不是由于自己的无能。

  (3)不懂政治,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

这点,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也说得很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