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596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docx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

植物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

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

4.植物病害:

5.真菌的生活史:

6.杂草:

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8.营养胁迫:

9.温度胁迫:

10.体外保毒期:

11.水分胁迫:

12.生理小种:

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14.侵染过程:

15.潜伏侵染:

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17.寄生物和寄主:

18.寄生和腐生:

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20.初侵染和再侵染:

21.病害循环:

22.病程:

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24.IPM:

二、判断题

1.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

2.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

()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

4.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

5.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

7.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

8.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

9.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

10.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

11.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

12.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

13.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

14.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

15.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

16.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

17.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

18.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

21.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

2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

三、选择题

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

()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

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

()

A、线虫B、细菌C、病毒D、都不是

4.积年流行病害:

()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D、以上都对

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

6.表现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7.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

8.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

9.杂草分为禾草类、莎草类和阔叶草类,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

10.表现锈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

A、病毒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11.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卵孢子

12.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不是

13.杂草分为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

14.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B、卵孢子C、结合孢子D、子囊孢子

15.表现脓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16.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

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

17.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

()

A、变色B、霉状物C、畸形D、萎蔫

18.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卵孢子B、厚壁孢子C、子囊孢子D、担孢子

19.测试病毒致死温度的时间是:

()

A、1分钟B、5分钟C、10分钟D、30分钟

20.能主动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

A、病毒B、细菌C、线虫D、都不是

21.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

()

A、萎蔫B、脓状物C、坏死D、腐烂

2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卵孢子B、卵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

23.植物表现长势不良,叶片发黄,最大的缺素可能是:

()

A、缺NB、缺PC、缺KD、缺Ca

24.主要通过伤口途径侵入寄主的是:

()

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

25.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状的是:

()

A、粉状物B、霉状物C、畸形D、锈状物

26.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结合孢子B、卵孢子C、担孢子D、节孢子

27.下述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28.主要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途径侵入寄主的是:

()

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

29.表现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

A、细菌性病害B、真菌性病害C、真菌性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

30.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结合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芽孢子

31.属于腐生的病原物是:

()

A、病毒B、细菌C、线虫D、真菌

32.单年流行病害:

()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D、以上都对

四、简答题:

1.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

2.简述植物线虫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和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3.简述植物病害形成的3因素在病害形成中的相互关系。

4.简述细菌病害的防治要点。

5.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病因种类。

6.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7.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

8.简述病害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

9.简述病毒病害的特点和主要的传播途径。

10.简答植物病原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和病害对植物的生理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1.简答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和类型。

12.简答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程序。

13.简答真菌的特征和安氏(Ainsworth)分类系统中真菌门的五个亚门名称。

14.简答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

15.简答柯赫氏法则的步骤并分析柯赫氏法则在哪些条件下不适用。

16.分别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主要侵染途径。

五、论述题:

1.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2.试论述植物保护的发展动态。

3.试述你对我国植保方针的理解。

4.结合实际谈一谈植保工作中应如何理解和运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

5.结合生产实践谈一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6.如何诊断植物病害?

并结合病害防治原理试述植物病害的防治要点。

7.结合生产实践简答农药“3R”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简述生产中应如何避免?

8.试述以栽培为中心的植物保护和传统植保观念的差别。

9.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植物病原物与人类的关系。

10.试述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和避免造成植物病害流行的要点。

11.如何对田间作物进行病害诊断。

昆虫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多胚生殖:

4.抗生性:

5.耐害性:

6.性二型:

7.多型现象:

8.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9.经济阈值:

10.年生活史:

11.世代重叠:

12.世代交替:

13.世代:

14.卵期:

15.幼虫期:

16.蛹期:

17.成虫期:

18.产卵前期:

19.产卵期:

20.若虫期:

21.羽化:

22.化蛹:

23.不选择性:

24.补充营养:

25.变态:

26.完全变态:

27.不完全变态:

28.胃毒剂:

29.熏蒸剂:

30.触杀剂:

31.内吸剂:

32.休眠:

33.假死性:

34.滞育:

35.迁飞:

36.地下害虫:

37.食叶害虫:

38.吮吸式害虫:

39.潜叶害虫:

40.蛀果害虫:

41.蛀茎害虫:

42.仓储害虫:

43.生物灾害:

44.植物检疫:

45.农业防治:

46.物理防治:

47.生物防治:

48.化学防治:

49.种:

50.种群:

51.性比:

52.年龄组配:

53.K-对策:

54.r-对策:

55.食物链:

56.食物网:

57.农业生态系统:

58.害虫空间分布型:

59.疫区:

60.保护区:

二、判断题

1.膜翅目昆虫的蛹是被蛹。

()

2.蝇类的蛹是围蛹。

()

3.胡蜂的蛹是被蛹。

()

4.每一昆虫的学名包括一个属名和种名,后面往往附上定名人的姓。

()

5.气候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光、气流等,其中以温度、湿度对昆虫影响较大。

()

6.在对害虫进行防治时,一般提倡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之后。

()

7.鳞翅目螟蛾科昆虫的幼虫为植食性,白天卷曲潜伏于土中,夜间出来活动,故有“夜盗虫”、“地老虎”之称。

()

8.完全变态类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

9.膜翅目中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科等科都是植食性害虫;而广腰亚目的昆虫如叶蜂科、茎蜂科等多为寄生蜂类,能寄生在一些鳞翅目等害虫幼虫体内。

()

10.灯诱法属于农业防治的范畴。

()

11.昆虫从孵化到第一次蜕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虫(若虫),以后每蜕皮一次,幼虫就增加一龄,因此昆虫的虫龄就等于蜕皮次数。

()

12.从第一次蜕皮到第二次蜕皮之间的虫龄是第一龄。

()

13.叶蝉科昆虫和飞虱科昆虫的区别是叶蝉的后足胫节末端有一显著的能活动的距。

()

14.蝶蛾类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均属于多足型幼虫,但蝶蛾类幼虫腹足一般有5对,有趾钩,而膜翅目叶蜂类幼虫腹足有6-8对。

()

15.害虫在田间呈嵌纹分布,取样方法可采取“Z”字形取样法。

()

16.蝶蛾类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的口器类型均为咀嚼式,下颚-下唇-舌形成1个复合体,但叶蜂类幼虫在复合体顶端有吐丝器,蝶蛾类幼虫则没有吐丝器。

()

17.缘蝽科的中胸小盾片小,长于前翅爪片。

()

18.具有多型现象的害虫,可根据其型的变化作为指标来预测发生量。

()

19.综合治理的基础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

认为没有必要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就行。

()

20.昆虫的大小通常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包括触角、口器、尾须及外生殖器的长度。

()

21.虹吸式口器一般无穿刺能力,只能取食花蜜等液体食物,大多数不造成为害。

()

22.经济阈值比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大。

()

23.地下害虫蝼蛄的前足是捕捉足。

()

24.在大多数昆虫的自然种群内,性比接近于1。

()

25.经济阈值比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小。

()

26.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双刺吸式。

()

27.蝗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

28.蚜虫的口器属于刺吸式。

()

29.蓟马的口器属于锉吸式。

()

30.草蛉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

31.蝗虫的头式属于下口式。

()

32.蝉的头式属于后口式。

()

33.步甲的头式属于下口式。

()

34.蝗虫的前足属于开掘足。

()

35.鳞翅目蛾类的口器属于虹吸式。

()

36.金龟子的触角丝状。

()

37.金龟子的前足开掘足。

()

38.蝗虫的触角刚毛状。

()

39.蝉的触角刚毛状。

()

40.蚜虫的触角丝状。

()

41.鳞翅目蝶类的触角丝状或羽毛状。

()

42.鳞翅目蛾类的触角丝状或羽毛状。

()

43.食蚜蝇的触角具芒状。

()

44.双翅目蚊类的触角具芒状。

()

45.蜜蜂的触角膝状。

()

46.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

()

47.螳螂的后足为捕捉足。

()

48.鳞翅目幼虫腹部都有5对腹足。

()

49.稻田中出现的长翅型飞虱和短翅型飞虱两种形态的个体属于多型现象。

()

50.小地老虎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

51.小地老虎成虫的口器属于虹吸式。

()

52.棉铃虫幼虫口器属于刺吸式。

()

53.叶蝉的口器属于刺吸式。

()

54.昆虫的触角变化最大的是鞭节。

()

55.鳞翅目幼虫的单眼属于背单眼。

()

56.鳞翅目的单眼属于侧单眼。

()

57.昆虫的触角、口器、足、翅、外生殖器的全部或大部分都是附肢变来的。

()

58.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

()

59.半翅目昆虫全部为植食性。

()

60.在鳞翅目昆虫中,触角第一节上有刺状毛,排成梳状的科属麦蛾科。

()

61.地老虎属于鳞翅目的螟蛾科。

()

62.蚜茧蜂属于膜翅目的茧蜂科。

()

63.稻蝽小黑卵蝽属于膜翅目的姬蜂科。

()

64.七星瓢虫属于鞘翅目瓢甲科的植食类。

()

65.蚜狮是指脉翅目草蛉的幼虫。

()

66.鳞翅目昆虫的变态为全变态、蛹为被蛹。

()

67.鞘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变态为全变态。

()

68.膜翅目昆虫的变态为全变态、蛹为被蛹。

()

69.食虫虻科的成幼虫均为捕食性。

()

70.膜翅目昆虫少数为肉食性,多数为植食性。

()

71.缨翅目的变态属于渐变态。

()

72.危害水稻的大螟属于鳞翅目的螟蛾科。

()

73.鞘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变态为渐变态。

()

74.天牛科触角丝状一般长于体,能后披。

()

75.叶甲科触角丝状短于体,不能后披。

()

76.叶甲科复眼肾脏形。

()

77.天牛科复眼圆形。

()

78.在鳞翅目昆虫中,触角端部弯成钩状的科是弄蝶科。

()

79.半翅目昆虫后足胫节端部有一大扁距的科是飞虱科。

()

80.半翅目昆虫后足胫节下方有两排刺的科是叶蝉科。

()

81.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开始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

()

82.侧单眼为不全变态的昆虫所具有。

()

83.鳞翅目幼虫的口器属于双刺吸式。

()

84.双翅目成虫的口器都属于舐吸式。

()

85.鳞翅目幼虫的腹部都有5对腹足。

()

86.腹足端部趾钩的存在与否是鳞翅目幼虫和其他幼虫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

()

87.昆虫的感觉器官大都着生在胸部。

()

88.蝗虫的口器属于嚼吸式口器。

()

89.小地老虎的口器属于虹吸式。

()

90.昆虫的触角由于鞭节的变化,而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

()

91.鞘翅目昆虫幼虫的单眼属于侧单眼。

()

92.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单眼属于背单眼。

()

93.只有一对前翅的昆虫都是双翅目昆虫。

()

三、单项选择题

1.蛾类成虫的口器为虹吸式,而幼虫的口器为()。

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舔吸式口器D、捕吸式口器

2.毒蛾幼虫的口器为()。

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舔吸式口器D、虹吸式口器

3.大蓑蛾幼虫的口器为()。

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舔吸式口器D、虹吸式口器

4.三化螟幼虫的口器为()。

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 C、舔吸式口器 D、虹吸式口器

5.蜻蜓的触角为()。

A、锯齿状 B、线状C、刚毛状 D、棒状

6.蝶类的触角为()。

A、丝状 B、肘状 C、球杆状 D、具芒状

7.蜻蜓和叶蝉的触角都为()。

A、锯齿状 B、线状 C、刚毛状 D、棒状

8.金龟类的触角为()。

A、锯齿状 B、线状 C、鳃叶状 D、棒状

9.蟋蟀的触角为()。

A、锯齿状 B、线状 C、刚毛状 D、棒状

10.食蚜蝇的变态类型属于()。

A、全变态 B、半变态 C、渐变态 D、过渐变态

11.小地老虎的变态类型属于()。

A、全变态 B、半变态 C、渐变态 D、过渐变态

12.鞘翅目的变态类型多属于()。

A、全变态 B、半变态 C、渐变态 D、过渐变态

13.美洲斑潜蝇的变态类型属于()。

A、全变态 B、半变态 C、渐变态 D、过渐变态

14.菜粉蝶的变态类型属于()。

A、全变态 B、半变态 C、渐变态 D、过渐变态

15.三化螟的变态类型属于()。

A、全变态 B、半变态 C、渐变态 D、过渐变态

16.具有侧单眼的昆虫是()。

A、成虫 B、不完全变态的若虫 C、完全变态的幼虫 D、半变态的稚虫

17.螳螂的前足和蝗虫的后足分别属于()。

A、开掘足和跳跃足 B、开掘足和步行足 

B、捕捉足和跳跃足 D、跳跃足和开掘足

18.螳螂的前足属于()。

A、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19.螳螂的前足和蟋蟀的后足分别属于()。

A、开掘足和跳跃足 B、开掘足和步行足 

B、捕捉足和跳跃足 D、跳跃足和开掘足

20.蝼蛄的前足和蝗虫的后足分别属于()。

A、开掘足和跳跃足 B、开掘足和步行足 

C、步行足和跳跃足 D、跳跃足和开掘足

21.利用植物与昆虫的代谢产物进行害虫防治是()。

A、农业防治 B、化学防治 C、物理防治 D、生物防治

22.利用灯光诱杀进行害虫防治是()。

A、农业防治 B、化学防治 C、物理防治 D、生物防治

23.利用阻隔分离法进行害虫防治是()。

A、农业防治 B、化学防治 C、物理防治 D、生物防治

24.胡蜂的蛹属于()。

A、被蛹 B、离蛹 C、围蛹 D、伪蛹

25.蔬菜害虫菜粉蝶的蛹为()。

A、离蛹 B、围蛹 C、被蛹 D、裸蛹

26.蚜虫在同一季节里出现的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形态的个体属()。

A、雌雄二型 B、多型现象 C、第一性征 D、第二性征

27.下列哪种昆虫的口器属于嚼吸式口器。

()。

A、食蚜蝇 B、草蛉 C、蜜蜂 D、蓟马

28.下列水稻害虫中不属于螟蛾科的是()。

A、大螟 B、二化螟 C、三化螟 D、稻纵卷叶螟

29.朱砂叶螨是世界性的棉花害虫,属于(),螨目,叶螨科。

A、多足纲 B、蛛形纲 C、昆虫纲 D、甲壳纲

30.小麦害虫麦红吸浆虫的后翅为()。

A、膜翅 B、鞘翅 C、缨翅 D、平衡棒

31.下列害虫中,食性为单食性的是()。

A、褐飞虱、二化螟 B、二化螟、三化螟 C、大螟、二化螟 D、褐飞虱、三化螟

32.蓟马是()昆虫的总称。

A、膜翅目 B、鞘翅目 C、缨翅目 D、毛翅目

33.蛴螬是()类昆虫幼虫的总称。

A、叩头虫 B、金龟子 C、地老虎 D、蝼蛄

34.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A、蛴螬 B、蝼蛄 C、蜈蚣;D、蚂蚁

35.关于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下面那项陈述不对()。

A、预测昆虫在某地发生的代数B、预测昆虫的发生量

C、预测昆虫的地理D、预测昆虫的发生期

36.蝉的头式为()。

A、下口式B、前口式C、后口式D、上口式

37.蓟马的口器属于()。

A、锉吸式口器B、咀嚼式口器C、虹吸式口器D、嚼吸式口器

38.蚜虫的口器属于()。

A、双刺吸式B、刺吸式C、刮吸式D、锉吸式

39.螽斯的口器属于()。

A、咀嚼式B、刺吸式C、嚼吸式D、虹吸式

40.蚊子的口器属于()。

A、舐吸式B、虹吸式C、刺吸式D、嚼吸式

41.昆虫触角类型的变化多发生在()。

A、柄节B、梗节C、鞭节D、索节

42.家蝇的口器属于()。

A、舐吸式B、刺吸式C、嚼吸式D、虹吸式

43.蝗虫的头式为()。

A、下口式B、前口式C、后口式D、上口式

44.蝉的触角为()触角

A、丝状B、刚毛状C、具芒状D、羽状

45.蜜蜂的口器属于()。

A、咀嚼式B、刺吸式C、虹吸式D、嚼吸式

46.蝽象的口器属于()。

A、刺吸式B、锉吸式C、舐吸式D、咀嚼式

47.粉蝶的口器属于()。

A、刺吸式B、舐吸式C、虹吸式D、嚼吸式

48.蝼蛄的前足为()。

A、抱掘足B、开掘足C、捕捉足D、跳跃足

49.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脉序B、翅肋C、翅脉D、翅气管

50.家蝇的蛹为()。

A、离蛹B、被蛹C、裸蛹D、围蛹

51.在各类昆虫中各有其独特的翅脉分布型式,这叫做()。

A、脉序B、脉型C、脉式D、脉纹

52.蜜蜂的后足为()。

A、抱握足B、跳跃足C、游泳足D、携粉足

53.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一化性B、多化性C、一个世代D、多个世代

54.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A、滞育B、休眠C、越冬D、越夏

55.由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时,仍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停育现象叫()。

A、滞育B、休眠C、越冬D、越夏

56.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寡足型B、多足型C、无足型D、原足型

57.叶蜂幼虫属于()幼虫。

A、寡足型B、多足型C、原足型D、无足型

58.鳞翅目夜蛾科的幼虫属()幼虫。

A、寡足型B、原足型C、多足型D、无足型

59.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离蛹B、被蛹C、围蛹D、裸蛹

60.附肢和翅不贴附在身体上,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可以自由活动,这种蛹为()。

A、离蛹B、被蛹C、围蛹D、茧蛹

61.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离蛹B、被蛹C、围蛹D、裸蛹

62.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孵化B、脱皮C、羽化D、变态

63.家蝇幼虫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