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027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docx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家性质?

(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从产生上讲: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中国公民和中国人民的区别

(1)中国公民包含中国人民和敌对分子

(2)人民为政治概念,公民为法律概念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物质、法律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国家的性质,决定因素和判断标志

(1)含义:

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决定因素:

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3)判断标志:

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为什么阶级服务。

6、民主,专政和专制的含义及其关系

民主:

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

(民主≠全民民主)

专制:

指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个人专断的国家制度

专政:

指国家依靠政权的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

关系:

(1)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证。

(2)民主与专制相对应,是对专制的否定。

7、我国政府对人权问题的观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注:

我国政府观点主权高于人权。

8、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9、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此权利,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注:

自由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和法律是对立统一的。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但是行使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歪曲事实进行陷害。

注:

权利属于法律概念,通常与义务相对应。

权力属于政治概念(政治力量或者能力)。

①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公民享有权利。

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得多。

第三,权利可以放弃,但是权力不能放弃。

10、我国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注:

①这种平等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

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但不能说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③这种平等,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要求:

①国家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依法惩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

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注:

在我国,有些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一定要履行;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无先后顺序;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注: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一致,有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会产生冲突。

因此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12、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13、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培养各种政治观念。

③贵在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注:

关于民主选举的权利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区别:

民主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其范围广泛,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村(居)委会的选举等;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的选举有特定的对象,即人大代表的选举。

联系:

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民主选举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都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2、民主选举的选举方式有哪些?

比较各种选举方式各自优缺点。

(1)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

适用范围:

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2)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不能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适用范围:

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

3、制约选举的因素:

(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决策利民。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7、理解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是村民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8、农村村民如何实现村民自治?

(理解即可)

(1)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3)通过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4)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

9、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信人舆新”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发挥着独特作用。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

10、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消除腐败现象。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1、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2、公民有序的和无序的政治参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3、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

(1)为什么?

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②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2)怎么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

拓展:

公民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

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和义务、三原则。

②重要性:

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

A.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C.坚持三原则。

;D.依法有序的参与;

第二单元: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政府在工作中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政府的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公安局,司法局,监察局,法制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工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

3、政府的作用

提供管理和服务。

4、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

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公民怎样处理和政府的关系

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了解政府的职能,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6、政府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推行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依法行政的含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政府为什么坚持依法行政?

(根本原因,国家,政府的性质)

(1)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重要性: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利的行政管理体制。

4、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

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重要性: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权力滥用,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怎么办?

①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②依靠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C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D社会与公民的监督;E司法机关的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A上级政府的监督;B监察部门的监督;C审计部门的监督;D法制部门的监督

5、我国政府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的意义?

(1)坚持依法行政,做好自身工作的必要保证

(2)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3)有利于建设廉洁政府,树立政府权威

(4)有利于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6)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6、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有无权威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7、有权威政府的表现?

①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②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9、政府怎样依法行政

(1)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宗旨和原则

(2)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3)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拓展:

政府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人民地位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⑤有利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人民权益。

⑥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

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②坚持原则: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

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

⑦深化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创新管理形式,提高工作效率。

⑧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⑥树立权威:

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1)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2)职权:

“法定免督”依法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

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

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4、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表审询案”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2)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区别“一府两院”与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一府两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其中政府是行政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及它的含义。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物的政治制度。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及表现。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9、分析说明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意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优越性: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

(1)地位:

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

(2)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性质和宗旨决定: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3)意义(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地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地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4、党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党的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