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091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6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合理搭配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如图所示食品中含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

A.

米饭B.

馒头

C.

西红柿D.

鸡蛋牛奶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闻气体气味C.

熄灭酒精灯D.

稀释浓硫酸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0.03%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C.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

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两个氮分子:

2N2

B.钙离子:

Ca2+

C.两个氢原子:

H2

D.氧化镁:

MgO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6.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

1:

1

C.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8.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奈、冰、铁都属于晶体

B.尿素、氨水、碳酸氢钠都属于氮肥

C.陶瓷、石墨、金属都属于导体

D.酱油、纯净水、酒精都属于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科学的是()

A.使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B.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C.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时,用酒精灯外焰对装有海波的试管底部加热

D.安装家庭电路时,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装在零线上

10.下图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

证明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B.实验②:

证明铁生锈必须有氧气参与

C.实验③:

向下压缩活塞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D.实验④:

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11.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春天,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园的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给车胎充气时,空气能被不断压入车胎,说明气体分子间有间隙

C.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2.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C.更换灯泡、移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13.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甲

水不能从杯中流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乙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丙

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出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丁

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4.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C.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人”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越近,镜子所成的像越大

二、简答题

15.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

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结束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气球的体积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__(选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在中间”)。

三、实验题

16.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锈的铁钉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能够防止人体骨质疏松的元素是____(填元素符号)。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__(填俗名)。

(4)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则该布料是__(填“纯棉”“涤纶”“蚕丝”)。

(5)【最新】底京张高铁将正式通车,大大方便了我市市民出行,高铁的车身采用铝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该合金性质的是__。

A硬度大B密度大C耐腐蚀

17.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__(填“>7”“<7”“=7”)。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_____的实验结论,通过观察____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

(3)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充分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__(选填“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指针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

四、推断题

18.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变化①的现象是物质颜色由黑变红,C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

(2)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

(3)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4)若H是常见的液体燃料,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足量的铝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生成。

问题一:

产生了什么气体?

(作出猜想)

猜想一:

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

可能是氢气;

猜想三:

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

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_______,则猜想一不成立。

验证猜想二:

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________,猜想二成立。

(继续探究)

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的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

(得出结论)

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问题二:

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大家一致认为是______。

(实验验证)

他们现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固体。

将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

(拓展应用)

请再用一种方法验证该黑色物质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

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量的金属铝与氯化铁发生反应时溶液会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并且在反应中生成该黑色物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写出生成该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六、计算题

20.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17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D、鸡蛋、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C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0.94%,故错误;

B、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所以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是氮气,故错误;

C、氢气的密度最小,空气中几乎不含氢气,故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的混合物,而这些气体由分子构成,正确;

故选:

D。

4.C

【详解】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

2N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钙离子可表示为:

Ca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

2H,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Mg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5.C

【详解】

A、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有单质和化合物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但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C。

6.C

【详解】

A、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所以反应物中存在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有两种,且其中微粒个数比是1:

2,现有条件无法判断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故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多种原子,因此从图示情况可以看出该反应的产物均为化合物,故正确;

D、由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化,故分子种类一定会改变,故错误。

故选:

C。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7.A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则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都有固体析出,得到的溶液仍饱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A

【详解】

A、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萘、铁、冰都有固定的熔点,都属于晶体,正确;

B、碳酸氢钠中不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氮肥,错误;

C、陶瓷不属于导体,故错误;

D、酒精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

A。

9.B

【详解】

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漏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C、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时,应使海波均匀受热,应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烧杯中的水中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灯泡与开关相连,安装家庭电路时,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装在火线上,但开关断开时,人接触灯泡是安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0.A

【解析】

A、实验①中的瓶子上没有刻度,故A错误;B、实验②:

第二只试管密封在水中,隔绝氧气,故B正确;C、实验③:

向下压缩活塞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空气的内能增大,故C正确;D、实验④:

根据水流的落点,可以验证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

A、春天,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园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给车胎充气时,空气能被不断压入车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C。

【点睛】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2.D

【详解】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

B、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C、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防止触电,故正确;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断开电源开关,不应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以防触电,故错误;

故选:

D。

13.B

【详解】

A、水不能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对水向上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即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C、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音调决定于振动的频率,因此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不能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4.C

【详解】

A.电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B错误;

C.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C正确;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是一道跨学科试题,考查了水的组成、盐酸的化学性质、力的三要素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难度较小,掌握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变小物质是可燃物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向左偏

【详解】

实验时,白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氧气消耗,气压减小,气球收缩,因此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缩小。

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

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空气进入瓶中,则天平指针向左偏。

故填:

变小;物质是可燃物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向左偏。

16.

Ca熟石灰或消石灰涤纶B

【详解】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

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能够防止人体骨质疏松疏松的元素是钙;故填:

Ca;

(3)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填:

熟石灰或消石灰;

(4)棉线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蚕丝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化纤布料灼烧,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

故填:

涤纶;

(5)铝合金硬度大、耐腐蚀,密度小;故填:

B。

17.<7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②③遵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详解】

(1)无色的A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仍显无色,说明A2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盐酸,显酸性,pH<7;故填:

<7;

(2)实验乙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实验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实验③中的铁丝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实验③中铁丝生锈,试管内水面上升;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交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实验结论;实验②中的铁丝只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实验③中的铁丝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由此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需要对比的是②③;故答案为:

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②③;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待充分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生成的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故填:

遵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18.H2SO4置换反应灭火(合理即可)

【分析】

)A~I是初中化学常见得物质,已知变化①的现象是物质颜色由黑变红,C可用在铅酸蓄电池池中,所以C是硫酸,B会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氧化铜,A是碳或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二氧化碳,G是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E是硫酸铜,F是水,H和I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I是氧气,H是碳、氢化合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C的化学式是H2SO4;

(2)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3)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4)若H是常见的液体燃料,反应④是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2CO2+3H2O。

故答案为:

(1)H2SO4;

(2)置换反应;

(3)灭火;

(4)C2H5OH+3O2

2CO2+3H2O。

19.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铁黑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用磁铁吸引该黑色固体,若被吸引,则含有铁单质(将黑色固体加入到酸中,有气泡产生)3Al+5FeCl3=3AlCl3+3FeCl2+2Fe

【详解】

[交流讨论]

大家思考后。

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

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

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能复燃,则猜想一不成立。

故填: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能复燃。

验证猜想二:

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猜想二成立。

故填:

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作出猜想]

大家一致认为是铁。

故填:

铁。

[实验验证]

他们现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固体,将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黑色固体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故填:

黑色固体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拓展应用]

验证该黑色物质是铁:

把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说明黑色固体是铁。

故填:

把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说明黑色固体是铁。

[解释与结论]

铝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亚铁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l+5FeCl3=3AlCl3+3FeCl2+2Fe。

故填:

3Al+5FeCl3=3AlCl3+3FeCl2+2Fe。

20.

(1)1.6

(2)20%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48.4g-46.8g=1.6g;

(2)解:

设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20%

答:

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故答案为:

(1)1.6;

(2)20%。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