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17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docx

四川省广元中考生物试题

2015年广元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5•广元)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B.调节反光镜对光,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平面镜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D.物像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

这一道题是考察显微镜的操作,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勤于动手、动脑才会受到好的效果.

解答:

解:

A、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并调出更加清晰地图象,A错误.

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B错误.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再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正确.

D、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D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严谨、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保护显微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015•广元)“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A.输导组织B.分生组织C.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

考点: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据此解答.

 

名称分布细胞特点功能

保护组织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细胞壁厚壁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解答:

解:

A、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中的丝就是输导组织.符合题意.

B、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D、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植物的主要组织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3.(2015•广元)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时,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夜间还会适当降低温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

 D.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解答:

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是生物的生活细胞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低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就多,综上所述B、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绿色植物的对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

 

4.(2015•广元)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人类B.细菌、真菌C.哺乳动物D.绿色植物

考点:

光合作用的意义.

分析:

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C、人和哺乳动物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合成有机物,AC错误;

B、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产生二氧化碳,它们不能合成有机物,B错误;

D、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2015•广元)医生在对病人输液时,输液针刺入的是(  )

 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D.淋巴管

考点:

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解答:

解: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如下表所示:

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

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心脏位于胸腔内,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针刺心脏危险性很大;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故选:

C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

 

6.(2015•广元)与人体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

 A.主动脉B.肺静脉

 C.肺动脉D.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考点:

心脏的结构.

分析:

心脏的四个腔有:

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解答:

解:

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如图:

故选:

B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着心脏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7.(2015•广元)人体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O型血的人不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A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AB型血和少量O型血以及少量A型血或B型血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考点:

输血的原则.

分析: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解答:

解:

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A正确;

B、O型血的人可以输入O型血,故B错误;

C、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因此可以输入AB型血和少量O型血以及少量A型血或B型血,故C正确;

D、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输血的原则,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也不一定发生凝集反应.

 

8.(2015•广元)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D.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考点:

眼的保健.

分析:

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近视指眼球的前后径过大或晶状体曲度过度变凸,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解答:

解: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A正确;

B、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B错误;

C、边走路边看书既不利于眼睛健康,又不安全.C错误;

D、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

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以及矫正.

 

9.(2015•广元)乘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和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防止大脑中的听觉中枢受损

 C.保持半规管的平衡D.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考点:

耳的保健.

分析:

要知道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解答:

解:

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10.(2015•广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大脑B.小脑C.神经元D.脊髓

考点: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

解: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1.(2015•广元)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使该水稻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存在与DNA上

 C.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D.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考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抗虫基因能转移到植物体内的根本原因是它们都是植物能表达真核生物的基因,使用相似的表达系统.

解答:

解:

研究人员把抗稻瘟病的基因连接到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细胞的DNA分子上,使该水稻获得了抗稻瘟病的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故选:

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12.(2015•广元)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

 A.23条B.23对C.32对D.32条

考点: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

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

解: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3对,即46条.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13.(2015•广元)人类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基因在人群中应该是(  )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B.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C.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Aa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考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大写字母是显性基因,小写字母是隐性基因.

解答:

解: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除了AA,还有Aa,A错误;

B、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B正确;

C、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C错误;

D、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Aa能卷舌,D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4.(2015•广元)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

 A.性状B.生活环境C.生活习性D.遗传物质

考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

解:

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γ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D正确.

故选:

D.

点评:

关键点:

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15.(2015•广元)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

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

解:

A、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A正确;

B、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B错误;

C、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C正确;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D正确.

故选:

B.

点评: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16.(2015•广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考点: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

解:

AB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D正确;

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C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7.(2015•广元)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的过程和自然选择的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云杉生长迅速,高度超过桦树,能接受更多的光照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桦树林在云杉下面,接受的阳光很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逐渐死亡.是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自然选择的方式.

 

18.(2015•广元)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蛔虫病B.流行性感冒C.糖尿病D.淋病

考点:

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

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解答:

解:

A、蛔虫病是由病原体蛔虫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A正确;

B、流行性感冒是由病原体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B正确;

C、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管病变引起的疾病,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不属于传染病,C不正确;

D.淋病是由病原体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D正确.

故选:

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应该是由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19.(2015•广元)在“甲肝”流行期间,人们实施保护水源,消毒餐具等行为,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首先明确的是传染病要想流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解答:

解:

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甲肝”流行期间,人们实施保护水源,消毒餐具等行为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

C.

点评: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中考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20.(2015•广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

 B.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

 C.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

 D.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

考点:

人体的免疫功能.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感染是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自身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解答:

解:

A、B型血红细胞膜上有B凝集原,A型血血浆中有抗B凝集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