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86472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4.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艺作物品种改良ppt课件.ppt

1,7园艺作物品种改良,2,一、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1、种与品种的概念种是生物学基本单位,是自然选择形成的。

有三个特点:

1)具有一定的形态及生理遗传特征;2)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域;3)不同种间不能交配或不能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栽培种植的一个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

品种是人工选择和培育的结果。

3,2、种与品种的区别:

1)种是自然选择形成的,而品种是人工选择形成;2)种的遗传性不稳定,而品种的遗传性稳定;3)种不具有时空性,而品种有很强的时空性。

3、优良品种的作用1)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和抗逆力;2)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良种的作用也十分显著;3)优良品种在增强抗病力和抗逆性方面效果特别显著;4)现代化商品园艺作物的生产,对品种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如保护地栽培、产品加工,就需专用品种。

4,二、我国园艺作物育种工作的发展和主要成就1、普遍地开展了资源调查和地方品种整理工作;2、广泛地进行了园艺作物引种工作;3、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效显著;4、育种理论和育种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5、以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育种为主体。

5,三、国际园艺作物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1、突出新的育种目标;2、重视种质资源研究;3、重视育种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4、实行多学科协作配合的综合育种;5、以常规技术为主,并积极和生物技术相结合。

6,四、育种目标包括生物学的目标和经济学的目标。

生物学的育种目标,就是在一定时间、环境和技术条件下,作物通过改良后所应具备的优良特性,如高产、优质等;经济学的目标,则指作物经改良后所达到的经济效益。

生物学目标通常是经济学目标的基础。

7,1、产量: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2、品质:

感官、化学、机械、物理等方面。

3、抗病虫害4、其他目标:

1)抗逆性与适应性2)适于保护地栽培3)适于机械化栽培,8,7.1种质资源,9,一、种质资源的定义及类别,1.种质(germplasm)指决定生物性状遗传性(种性),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也称为基因。

10,3.种质库(germplasmpool)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有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又称基因库。

2.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植物种质资源(plantgermplasmresourse):

凡携带有不同种质(基因)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

11,4.植物种质资源的作用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

是利用和改良生物的物质基础,是育种的原始材料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医药品,在娱乐、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程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研究单位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

12,5、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其特点,本地品种资源外地品种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13,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1.种质资源的收集1)、收集种质资源的原则与范围种质资源收集原则是应该尽可能地广泛收集。

包括:

目前正在栽培的品种,尤其是那些濒临绝种的珍稀地方品种;过去栽培但现在生产上已淘汰的品种;栽培作物的近缘野生种;特殊的遗传种质,如突变体,育种系,纯合自交系,无缘杂交的中间类型;对人类可能有利用价值的野生物种。

14,国家一级主要负担着重要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及与外国的交换和大规模的考察收集工作。

省一级主要负责对本地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

育种机构一级根据本单位负担的育种任务与目标,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种质资源。

我国目前种质资源工作机构的现状,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5,2)、种质资源收集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征集和考察。

对地方品种或新育种成的品种主要是向生产单位或育种单位征集;野生或半野生种则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国外资源一般是通过出国考察或对外交换等途径。

注意的问题:

不要遗漏收集对象的品种类型。

在收集种质资源时要尽可能保持每份材料内最大可能的遗传变异度。

现场观察收集时,必须有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记录。

16,3)、种质资源的登记,采用护照数据记录法,包括:

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生长环境、植株性状等。

需要的记录的还有:

入库日期、发芽率、净度、种子数、含水量、下次测定日期、发芽方法。

17,2.种质资源的保存,实质上指的是保存那些携带种质的植物体。

基本的保存方法有以下五种:

就地保存;种子保存;植物园保存;基因文库保存;试管保存。

18,国家种质库,19,3、种质资源的研究种质资源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特征、特征的观察和鉴定。

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分类学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种质分析与标记。

20,4、种质资源的利用直接利用:

对本地环境适应性表现好的材料。

间接利用:

对性状表现混杂的材料。

潜在利用:

对本地环境适应性较差的材料。

21,7.2引种,一、引种的概念与意义1、引种的概念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种植的过程。

引种的类型:

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

22,2.引种的意义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是一种最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育种方法。

引种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23,WorldChina的引种,悬铃木,24,China,以上来自日本,来自北美:

广玉兰池杉刺槐,鸡爪槭,日本晚樱,日本五针松,龙柏,World,25,ChinaWorld,银杏,月季,金钱松,珙桐,连翘,牡丹,银杏,26,二、引种的理论基础,1.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

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

2.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气候相似论:

要求综合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主导生态因子:

就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生态历史分析法,27,三、引种地区和引入材料的选择,1)、不同地理位置与引种的关系一般从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去引种容易成功。

常同纬度或相近纬度间引种较易适应。

不同纬度日照时数不同例如北方洋葱引种到南方种植,往往地上部徒长,鳞茎发育不良。

不同纬度温度高低不同越冬菠菜南种北引往往失败。

不同纬度降雨量多少不同例如甜瓜从新疆、甘肃等地引入辽宁的,都不及从华东引入的能适应。

28,2)、不同生态环境、生态类型与引种的关系生态型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品种类型。

例如:

桃在西北、华北形成的品种则成为耐冷凉干燥的生态型;在华中、华南形成的品种则成为耐高温多湿的生态型。

29,3)、不同作物种类和品种组成与引种的关系各地栽培作物的种类、品种组成也能反映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果原栽培地区有许多其他作物种类品种与引入地区相似,则所引种类品种的适应可能性就较大。

例如四川中南部和福建、广东地区,都有柑桔、龙眼等亚热带果树栽培,园艺作物种类也较多相似,两地间相互引种也较多能适应。

30,三、引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1)、引种目标的确定2)、引种材料的搜集3)、引种材料的检疫4)、引种材料的驯化及选择5)、引种试验(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31,7.3选择育种,一、选择与选种1、基本概念1)、选择是育种的一种方法手段。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2)、选种是利用群体中存在的自然变异,将符合要求的优良植株选择出来,经过比较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32,2、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选择的作用基础就是生物有既能变异又能遗传的特性。

群体内各个体间的差别越大,某种性状从上一代个体遗传给下一代的力量越大,则选择的作用也就越大。

33,3、选择的创造性作用1)改变群体内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从而给某些有价值基因型的出现提供了条件;2)改变群体内等位基因间的频率,从而使基因型分离比例发生改变;3)使新产生的突变基因,有用的得到保留,并加速增殖;不利的尽快在群体中消失或控制在很低的频率。

4)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获得开始选择时的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

34,4、选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选种过程中,应注意和掌握下面几个原则:

1)选用优良的育种材料;2)选择原始材料和入选株系在相同条件下培育;3)加大选择压,选择抗逆性强的个体4)着重对主要性状进行选择,兼顾其它性状;5)分期选择;严格选择标准,保证选择质量。

35,二、两种基本选择法,1、混合选择法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以个体为单位,选取符合选种目标要求的混合留种,下一代播种在混选区里,与标准品种(当地优良品种)和原始群体的小区相邻栽种,进行比较鉴定。

根据其选择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36,1)、一次混合选择法就是对原始群体只进行一次混合选择,把选得的种子混合播种,并与标准品种和原始群体相邻种植,进行田间比较,在经过选择的群体表现优于原品种或标准种时,即推广用于生产。

37,38,2)、多次混合选择法连续的多次选择,在以后几代连续进行第三、四代,甚至更多代的混合选择,直到产量比较稳定、性状表现比较一致并胜过标准种为止。

最后进行与原始群体和标准品种的比较。

39,混合选择法优点:

简单易行,成本低,不专设选育实验圃地;一次可以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种子,因此能迅速地应用到生产上去。

对异花授粉作物不容易引起生活力衰退;种质资源繁殖必需用此法。

混合选择法缺点:

进展较慢,也就是选择效果较差;不能进行系统的遗传分析。

40,2、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法(individualselection)又称为系谱选择法。

是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采种,各株的种子不混合,下一代每个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播种一个小区,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亲本单株遗传性优劣的方法。

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

41,1)、一次单株选择法就是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植株分别编号,分别自交采种。

下一代分株系播种在专设的选种试验圃内,每一株系播一小区,隔一定株系播一对照区(当地主要栽培品种),试验圃通常设二次重复。

根据各株系的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植株混合采种。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最后根据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生产试验或初步推广。

42,43,2)、多次单株选择法就是在第一次株系比较选留的的株系内,继续选择单株分别编号分别采种,下一代播种第二次株系比较圃。

这样进行二代就叫二次单株选择,进行三代就叫三次单株选择。

44,单株选择的优点:

可以测定单株的后代的遗传稳定性,消除环境引起的误差,正确地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系统。

性状稳定较快,性状高度一致的后代所需的代数较少。

多次单株选择可以定向累积变异,选出的超优良单株的新品种。

适用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交植物,45,三、园艺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相应的选择方法,1、园艺作物的繁殖方式1)、有性繁殖分为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自花授粉园艺作物凡以同一花内或同一植株内的花粉进行授粉而繁殖后代的园艺作物称为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容易保纯,自交不退化。

46,自花授粉园艺作物的选择方法采用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通常只进行一二次选择即可。

通常都采用单株选择来提高选择效果。

只有在结合生产进行品种纯化时,为了每年需要获得大量生产用种子,才采用混合选择法。

47,常异交授粉园艺作物以自花授粉为主但有相当高的异花授粉率,一般自然杂交率在550。

常异交园艺作物一般是雌、雄同花,如:

蚕豆、甜椒、芥菜等。

选择方法常采用单株选择法或母系选择法,但单株选择的次数要多一些。

在品种纯化时,根据种子繁殖系数的大小和生产对需要的缓急情况,可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或多次混合选择法。

48,异花授粉园艺作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授粉而繁殖后代的园艺作物作物称为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自然杂交率在50以上,其遗传基因型通常是异质组合,不易纯化,繁殖时要求注意严格隔离。

如石竹,四季海棠、万寿菊、金莲花、百合、菊花、月季等花卉已及十字花科、葫芦科蔬菜。

49,异花授粉园艺作物的选择方法常采用一些从这两种基本选择法衍生出来的选择法。

50,A、单株混合选择法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在株系比较圃内先淘汰不良株系,再在选留的株系内淘汰不良植株,然后使选留的植株自由授粉,混合采种,以后再进行一代或多代混合选择。

51,应用:

异花授粉的根、茎、叶菜类选育新品种;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园艺作物已混杂退化品种的纯化;较适用于原始群体在株间目测时,性状差异较不明显的品种。

52,B、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之后,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后代即按一次单株选择程序进行,株系间要隔离,株系内去杂去劣后任其自由授粉混合采种。

常用于对杂交后代的选择。

选择效果有时能接近多次单株选择法,而较简便易行。

53,C、母系选择法和自花授粉作物的多次单株选择法完全相同,由于对所选植株不进行防止异花授粉的隔离,所以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优点是较为简便和生活力不易退化;缺点是选优选纯的速度慢。

常用于甘蓝、黄瓜等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54,D、亲系选择(留种区法)当选单株(或株系)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播种在比较试验圃,一份播种于留种区。

系统比较试验圃内各系统间不做隔离,便于较客观较精确的比较。

留种区内各系统间进行隔离以防系统间相互杂交。

55,优点:

解决在同一圃地内,既要进行系统间比较,又要解决隔离留种的困难。

在系统数较多时一般都采用留种区内套袋隔离法。

56,E、剩余种子法(半分法)从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将每一入选单株种子分为两份,一份种子播种于系统比较圃内;另一份种子则分别包装,贮存在种子柜中。

在系统比较圃内,选出的株系并不留种。

下一年或下一代播种当选系统的种子,是用种子柜中原先存放的那一份种子。

57,F、集团选择法从自然的原始群体内根据不同的特征特性(如植株高矮、果实形状、颜色、成熟期等)选出优良单株,把性状相似的优良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几个集团。

每一集团的优良单株混合采种,播种在一个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和标准品种间进行比较鉴定。

集团内自由授粉,而集团间要防止杂交。

直到选出新品种。

58,2)无性繁殖园艺作物用根、茎、芽等营养器官,或块茎、鳞茎等器官进行繁殖。

常用选择法:

A、营养系混合选择法程序:

与有性繁殖园艺作物的混合选择法相同;区别:

只是每一代用以繁殖下一代的不是种子而是无性繁殖器官,如块茎或鳞茎等。

59,60,B、营养系单株(穴)选择法程序:

与有性繁殖园艺作物的单株选择法相似;区别:

所用的播种繁殖材料为无性繁殖器官。

但是用于无性繁殖园艺作物的单株选择一般都为一次单株选择。

61,C、有性后代单株选择法先使供选材料开花结种,种植一个实生选种圃,从中选择若干优良植株,分别收获它们的无性系列器官,编号为一个无性株系。

每一营养株系播种一小区进行比较鉴定,以后的工作程序和一次单株选择相同。

62,四、选种的程序在整个选种工作过程中,从搜集研究原始材料到育成新品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淘汰、比较鉴定工作。

这些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这种工作步骤通常通常称为选种程序。

通常把单株选择的选种程序分为原始材料圃、株系比较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和品种比较试验圃等4个圃地。

63,64,1、原始材料圃栽植供选择的原始材料,进行研究,从中选出优良的植株,分别留种供株系比较圃播种之用。

65,2、株系比较圃(选种圃)栽种从原始材料圃里选出的优良单株或优良集团的后代,进行比较、鉴定、淘汰和选择,从中选出优良株系(系统)供品比预备试验圃或品种比较试验圃继续进行比较选择之用。

66,3、品比预备试验圃(鉴定圃)栽种从株系比较圃里选出的优良株系,进一步鉴定入选株系后代的一致性,继续淘汰一部分经济性状表现较差的株系。

以当选的系统扩大繁殖,提供品种比较试验圃继续比较鉴定需要的播种材料。

67,4、品种比较试验圃栽种选出的优良株系或优良株系混合群体的后代,进行全面的比较鉴定,最后选出在产量、品质以及其它经济性状等方面的都比较标准品种更为优良的一个或几个优良新品种。

品种比较试验圃设置的年代一般为二、三年。

在这二、三年内栽种的试验材料基本相同。

68,5、生产试验和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就是把品种比较试验选出的新品种作正式生产栽培,以评价它的推广价值。

品种区域试验是把品种试验选出的新品种分到其它地区,参加那些地区的品种比较试验,以确定这新品种适宜推广的区域范围。

69,五、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1、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播种选择。

2、北种南繁和南种北繁3、提前进行多点试验4、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5、近年来发展的茎尖培养和细胞培养等技术,都可用以加速育种进程。

70,7.4常规杂交育种,概述通过基因型不同的类型间配子的结合获得杂种,对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的品种类型的方法叫做杂交育种。

杂交是基因重组的过程。

基因重组可产生三种遗传效应:

1)综合双亲优良性状;2)基因累加效应产生超亲性状;3)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

71,一、杂交育种的类别一、二年生有性繁殖园艺作物的杂交育种根据其杂交效应的利用方式一般可分为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两类。

1、组合育种通过有性杂交使不同亲本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通过选择产生具有双亲优良基因同质结合的新类型。

其育种程序是先进行亲本杂交,然后将杂交的后代纯化成定型的系统或品种用于生产,即“先杂后纯”,因而生产中可继续繁殖留种。

72,2、优势育种选配特殊配合力良好的亲本组合,利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杂种优势,将杂种一代(F1)直接用于生产。

其育种程序是先将亲本基因型纯化育成自交系,然后使高度纯合的两个自交系亲本进行杂交,获得高度杂合的杂种一代(F1)用于生产,即“先纯后杂”。

73,二、亲本选择选配原则1、杂交亲本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从育种资源中挑选出最适合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1)、以重点性状为主例如果树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要比早实性重要。

2)、选择综合性状良好的类型,74,3)、要考虑亲本的基因型4)、亲本优良性状要多,且优良性状传递力要强。

例如花卉育种资源中某些珍奇花色类型和果树育种资源中极大果型和抗病极强类型等都是值得注意利用的。

75,2、亲本选配原则亲本选配的原则:

1)、尽可能使亲本间优缺点互补2)、应考虑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3)、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4)、应考虑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交配亲和性,76,三、有性杂交的方式1、成对杂交仅用两个亲本进行的杂交,称为成对杂交,又称单交、简单杂交。

两个亲本可以互为父母本。

如果AB为正交,则BA为反交。

2、回交将杂种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回交,即(AB)B。

B为轮回亲本,A为非轮回亲本。

77,78,回交的目的:

是使某一亲本的优良特性在杂种后代中逐代加强。

一般一年生园艺作物可回交3-4代,然后使回交后代自交再从中选择。

主要用于培育抗性品种或用于远缘杂交中恢复可孕性和恢复栽培品种优点等。

79,3、复式杂交指两个以上亲本间进行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多系杂交。

根据第三个以上亲本参加杂交的次序,又可分为添加杂交和合成杂交。

1)、添加杂交成对杂交产生的杂种或其优良后代再与第三亲本杂交,由此产生的杂种(或杂种后代)还可再与第4、5个亲本杂交,每杂交一次,添加一个亲本性状,可简写为(AB)CD。

80,2)、合成杂交采用四个亲本先成对杂交配成两个单交杂种,然后再进行两个单交杂种之间的杂交,简示为(AB)(CD)。

有时为了使杂交后代内加强某一亲本的性状,可以使该亲本重复杂交如(AB)(AC)。

81,四、有性杂交技术1、有性杂交前准备1)、制定杂交育种计划计划内容:

育种目标、杂交亲本的选配、杂种后代的估计、杂交任务(包括组合数与杂花数)、杂交进程(如花粉采集日期和杂交日期)、操作规程(杂交用花枝与花朵选择标准,去雄、花粉采集和处理及授粉技术要求等)及记载表格。

2)、熟悉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花器结构、授粉方式、传粉媒介、雌雄蕊成熟等情况。

3)、准备杂交用具,82,2、杂交的步骤和方法1)、花粉的采集和贮藏2)、杂交母株和花朵的选择3)、去雄和隔离4)、授粉和挂牌5)、杂交后的管理6)、杂交种子的采收和处理(以番茄有性杂交技术为例进行说明),83,五、杂交后代的培育选择1、杂交后代的培育前提:

大量杂种后代群体培育条件:

应与育种主要目标相对应例如:

选育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应在保护地或与保护地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培育选择。

不同组合、系统的杂种后代应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培育,84,2、杂交后代的选择处理方法是系谱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和单子传代法等。

85,86,87,单子传代法是自F2或F3代开始,从每株上留一粒种子混合播种,到F4-F5性状基本稳定时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下一代分别播种,进行株系间的比较鉴定,一次选出符合要求的整齐一致的品系。

88,多年生无性繁殖园艺作物采用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直接选择:

根据性状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提供的诱发条件下实际表现所进行的选择。

例如:

在田间条件下,根据冻害程度进行抗寒性选择;根据结果期果实的性状表现所进行的商品性选择等。

89,间接选择:

又称相关选择,是根据性状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包括由杂种实生苗早期某一性状表现来推断后期的另一性状,并据此进行早期预先选择。

包括:

杂交种子的选择、苗期的选择、幼树期的选择和开花结果期的选择。

90,3、自交系间配组方式的确定经过配合力测验选出优良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各自交系的最优组合方式,以期获得生产力最高的杂种。

根据配制一代杂种所用亲本自交系数,可分为单交种、双交种和三交种。

91,1)、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配成的一代杂种称为单交种。

优点:

杂种优势强,株间一致性强,制种手续较简单;缺点:

种子生产成本高,有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力较弱。

92,2)双交种双交种是由四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由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一代杂种。

优点:

亲本自交系的用种量显著节省;杂种种子的产量显著提高;从而降低制种成本。

双交种适应性较强。

缺点:

制种程序比较复杂,杂种的增产率和一致性不如单交种。

93,3)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杂交种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产生的一代杂种。

优点:

生活力强,产量亦相当高,性状的整齐性与双交种相近。

其种子生产量大,质量亦好。

缺点:

父本自交系的花粉量要大。

种子成本较高。

94,4、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为了加速选育过程,可以对初选的优良组合提前制种,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95,三、杂种种子的生产1、人工去雄制种法所谓人工去雄制种法,就是用人工去掉雄蕊或雄花、雄株,再任其与父本自然授粉或人工辅助授粉,所结种子即为杂交种,即我们所需要的F1代生产种。

96,2、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利用双亲和一代杂种苗期表现的某些植物学性状的差异,在苗期可以较准确地鉴别出杂种苗或亲本苗(即假杂种苗),这种容易目测的植物学性状称为“标记性状”或“指示性状”。

97,3、利用化学杀雄剂制种法主要杀雄剂:

二氯异丁酸钠(FW450)、三腆苯甲酸(TIBA)、二氯乙基磷酸(乙烯利)、顺丁烯二酸联胶(MH)、二氯苯氧乙酸(2.4-D)、核酸钠、萘乙酸(NAA)、二氯乙基三甲基氯化钾(矮壮素CCC)等。

98,4、利用雌性系制种法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如瓜类中有雌性型的植株,即只生雌花而无雄花,通过选育获得具有这种稳定遗传性能的系统称为“雌性系”,在黄瓜、南瓜、甜瓜中已有发现与利用。

99,5、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以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与引入的异品种进行杂交,。

100,6、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法两性花作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只要将不育系和可育的父本系种植在同一隔离区内,从不育系上采收的种子就是杂交种。

可分为核雄性不育型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型。

101,意义:

第一、可以扩大杂种优势利用范围。

第二、节省人力、物力,减低杂种种子生产成本。

第三、提高了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