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802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docx

建筑施工技术复习大纲

建筑施工复习要点

第一章  土方工程

1.土方工程一般分为四类:

1.场地平整;2.基坑(槽)或管沟开挖;3.基坑支护、排水、降水、运土、回填与压实;4.地坪填土与压实。

(P1)

2.土方工程的特点:

面广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P1)

3.土的工程分类:

根据土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等八大类。

4.土的可松性: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回填后虽经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

工程意义:

对场地平整、土方平衡调配、计算土方机械生产效率、确定运土机具数量及计算填方所需的挖方体积等均有很大影响。

土的可松性的大小用可松性系数表示。

分为最初可松性系数和最后可松性系数。

①最初可松性系数KS:

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V1——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V2——土经开挖成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②最后终可松性系数K/S:

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V1——土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V3——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

例:

建筑物外墙为条形毛石基础,基础平均截面面积为3.0m2,基坑深2.0m,底宽为1.5m,地基为亚粘土,计算100延米长的基槽土方挖方量、填土量和弃土量。

(边坡坡度1:

m=1:

0.5;Ks=1.30,K's=1.05)

解:

m叫边坡坡度系数,m=B/H

B=mH=0.5×2=1.0m挖土体积=截面面积×长

挖方量=[1.5+(1.5+1+1)]×2×100=500m3基础体积=3.0×100=300m3

填方量=(500-300)/1.05=190m3弃土量=(500-190)×1.3=403m3

5.土的渗透性:

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

土的渗透性是用渗透性系数K表示。

水力坡度:

水头差与渗流路程之比。

一、地面水及地下水处理

1.地面水处理:

常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修筑土堤。

2.地下水处理:

方法有止水法、降水法。

止水法:

沿基坑四周设置防渗帷幕,截断地下水流,将地下水阻止在基坑外面。

例: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水泥旋喷桩、压密注浆、地下连续墙。

降水法:

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不断抽走,使地下水降低至基坑底面以下0.5m,以保证基坑开挖时土体干燥。

例:

集水坑降水法、井点降水法。

(1)集水坑降水法(明排水法)

定义: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坑,并在基坑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然后用水泵将水抽走。

设置要求:

①排水沟或集水坑设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上游);②排水沟:

一般深0.3~0.5m,沟底宽不小于0.3m;③集水坑:

一般直径或宽度为0.6~0.8m,深度要低于挖土面0.7~1m,数量为每隔20~40m设置一个;④排水用的水泵:

离心泵、潜水泵、软轴水泵。

流砂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

当基坑挖土至地下水位以下时,而土质是细砂或粉砂,且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在一定动水压力作用下,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重度,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坑底下的土就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流动涌进坑内。

防止途径:

①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②设法使动水压力的方向向下

防治措施:

①在枯水期施工;②抛大石块;③打扳桩;④水下挖土;⑤井点降水

(2)井点降水法

定义:

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或基坑内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地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

适用范围:

降水深度较大,土层为细砂、粉砂或软土地区。

井点降水方法:

轻型井点(0.2~20m/d,单级3~6m,多级6~12m)、喷射井点(0.1~20m/d,8~20m)、电渗井点(<0.1m/d)、管井井点(1~200m/d,>5m)、深井井点(10~250m/d,>10m)。

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降水深度、设备条件、经济比较选取。

1)轻型井点降水

定义:

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埋入井点管(下端为滤管)至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设备:

井点管(直径38~50mm,长5~7mm的无缝钢管)、滤管(直径38~50mm,长1~1.5mm的无缝钢管)、集水总管(直径100~127mm,每节4m,短接头间距0.8m或1.2m)、抽水机组(干式真空泵井点设备、射流泵井点设备)、弯联管。

轻型井点布置:

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基坑的深度、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确定。

①平面布置:

单排井点(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双排井点(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环形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

井点管距坑壁一般不小于0.7~1m,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1.6m。

②高程布置:

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6m。

井点管露出地面的长度为0.2~0.3m。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

为井点管埋置至基坑底面的距离;h为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为0.5~1m;I为水力坡度,单排取1/4,环形取1/10;l1为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③涌水量计算:

水井类型有无压完整井(

,K为土的渗透系数,H为含水层厚度,s为水位降低值,R为抽水影响半径,x0为假想半径,F为环形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④井点管数量与间距的确定:

井点管数量(

,d为滤管直径,l为滤管长度)、间距D(

,L为总管长度,D>15d,采用0.8m、1.2m、1.6m、2.4m)

⑤施工工序:

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层;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水

例题:

见教材P17。

(3)井点降水对邻近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影响:

井点降水时,在其影响半径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曲线,土层中的含水量减少,使土体产生固结,因而引起周围地下水面不均匀沉降,影响邻近建筑路、道路和管网等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预防措施:

回灌井点法、设置止水帷幕法(深层搅拌法、压密注浆法、冻结法)。

回灌井点法:

在降水井点与需要保护的原建筑物等之间设置一排回灌井点,在降水的同时,从回灌井点向土层内灌入适量的水,形成一道隔水水幕,使原建筑物下的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止水帷幕法:

在降水井点区的基坑四周与需要保护的原有建筑物之间设置一道封闭的止水帷幕,使坑外地下水的渗流路径延长,从而使原建筑物下的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二、基坑边坡与支护

1、基坑边坡

边坡坡度=

(m=b/h ,称为坡度系数)(h为边坡的高度,b为边坡的底宽)

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于土体内土颗粒间存在摩阻力和粘结力,从而使土体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当下滑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滑坡。

边坡塌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

①开挖太深,填筑过高,边坡太陡,使边坡内的土体自重太大;②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使土体泡软,土的容重增大,内聚力减小;③基坑的边坡的顶面临近边缘有大量的堆积物,如工具、材料等。

防治措施:

①注意防止边坡内浸水,避免在边坡附近有附加荷载,否则要加大边坡的坡度;②选择合适的边坡坡度;③加设支撑(抹水泥砂浆、挂网喷射混凝土、浆砌片石)。

2、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结构:

主要承受基坑土方开挖卸荷时所产生的土压力、水压力和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压力,起到挡土和止水作用,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

支护结构的类型:

重力式支护结构(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水泥旋喷桩)、非重力式支护结构(钢板桩、H形钢桩、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

非重力式支护结构根据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可选用悬臂式支护结构(由挡墙和冠梁组成)和设有撑锚体系的支护结构(由挡墙、冠梁和撑锚体系组成)

(1)挡墙

1)钢板桩:

适用于基坑深度不太大的软土地层的基坑支护。

入土深度、锚杆拉力和截面弯矩称为钢板桩设计的“三要素”。

打设方法:

单独打入法、围檩插桩法(亦称屏风式打入法)。

单独打入法的特点:

简便、迅速,不需要其他辅助支架。

但是易使板桩向一侧倾斜,且误差积累后不易纠正。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板桩墙要求不高,且板桩长度较小(如小于10m}的情况。

围檩插桩法的特点:

可以减少倾斜误差积累,防止过大的倾斜,而且易于实现封闭合拢,能保证板桩墙的施工质量。

其缺点是插桩的自立高度较大,要注意插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一般情况下多用这种方法打设板桩墙,它耗费的辅助材料不多,但能保证质量。

2)混凝土灌注桩挡墙:

布置方式有间隔式和交错相接排列。

排桩式挡墙适用于软弱土层中两层地下室及其以下的深基坑支护。

3)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适用于深度不大于6m的基坑支护。

定义:

采用水泥作为固结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土中就地将原状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合,利用土和固化剂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成水泥土柱状加固体。

深层搅拌法利用的固化剂为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施工工艺:

①定位;②预拌下沉;③制备水泥浆;④喷浆、搅拌、提升;⑤重复搅拌下沉和喷浆搅拌提升;⑥沉桩完毕,桩机移至下一个桩位施工;⑦施工结束后,检查桩体强度。

4)加筋水泥土桩挡墙:

适用于深度为8~10m的基坑支护。

5)地下连续墙:

沿拟建工程基坑周边,利用专门的挖槽设备,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每次开挖一定长度的沟槽,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利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

适用:

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基,或基坑开挖深度大,且与邻近的建筑物、道路等市政设施等相距较近的深基坑支护。

特点:

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施工时噪音低,振动小,无挤土,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但成槽需要专用设备,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

(2)冠梁

定义:

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挡墙、水泥土墙和地下连续墙等顶部设置的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

(3)撑锚体系:

包括坑内支撑体系和坑外拉锚体系(水平拉杆锚碇、土层锚杆)。

1)土层锚杆施工:

①钻孔;②安放钢拉杆;③灌浆;④张拉锚固。

2)土钉墙:

在土体内设置一定长度的钢筋或钢管(土钉),并与坡面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从而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

安设方法:

钻孔插入法和直接打入法。

优点:

①合理利用土体的自承能力;②施工简单,不需要单独占用场地;③工程造价低。

三、土方开挖与填筑

1、基坑土方开挖

遵循原则: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1)开挖方式:

①分段分块开挖;②分层开挖;③“中心岛”式开挖;④“盆”式开挖

(2)开挖机械:

①反铲挖土机:

“后退向下,强制切土”,能开挖停机面以下的1~2类土,开挖方式有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②正铲挖土机:

“前进向上,强制切土”,能开挖停机面以上的1~4类土,开挖方式有正向开挖、侧向卸土和正向开挖、后方卸土;③拉铲挖土机:

“后退向下,自重切土”;④抓铲挖土机:

“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3)基坑开挖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做好基坑内外的降水、排水工作;②重视打桩效应,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③支护结构与挖土应紧密配合,先撑后挖;④注意减少坑边地面荷载,防止开挖完的基坑暴露时间过长;⑤基坑土方开挖中要有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4)挖土机与运土车辆的计算(P40~41)

2、土方的填筑与压实

(1)土料选择与填筑方法

土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具有最优含水量的粘性土或粉土;②级配良好的碎石类土、爆破石渣和砂土;③粒径为200~400mm的卵石或块石;④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

填筑方法:

①基坑回填土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②透水性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③分层填筑压实;④回填顺序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层进行,坑底标高不同时,先填低处,填至同一水平后再分层填筑。

(2)填土压实方法

填土的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三种。

1)碾压法:

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

机械:

平碾、羊足碾等。

适用范围:

场地平整和大型基坑回填土等工程。

2)夯实法:

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夯实土壤。

适用范围:

小面积的回填土。

 3)振动压实法:

利用振动压实机的静压力和激振力的共同作用压实土料。

适用范围:

非粘性土和粘性土。

(3)填土压实的影响因素:

①土料的种类和颗粒级配;②压实功;③土的含水量;④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

土的最优含水量:

在使用同样的压实功进行压实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土的含水量。

第二章  桩基础工程

一、混凝土预制桩

1、桩基础的分类

(1)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

①高承台桩基础;②低承台桩基础

(2)按桩上的荷载传递机理:

1)端承型桩—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

2)摩擦型桩—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

包括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

(3)按桩身的材料不同:

①钢筋混凝土桩;②钢桩;③木桩;④组合材料桩。

(4)按成孔方法分:

①非挤土桩(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泥浆护壁灌筑桩、人工挖孔灌筑桩,应用较广);

②部分挤土桩(钻孔打入式预制桩);③挤土桩(锤击沉管成孔灌注桩、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打入式预制桩)。

2、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

预制桩采用重叠间隔制作,桩与桩之间要做隔离层,叠浇层数一般不超过四层,上层桩必须在下层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以后,方可进行浇筑。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才能运输和打桩。

起吊时,必须合理选择吊点,按吊点间的跨中正弯矩和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来确定吊点位置。

3、沉桩前的准备工作:

①处理障碍物;②平整场地;③定位放线(基准点多于2个)。

打桩顺序:

①由一侧向单一方向打;②自中间向四周打;③ 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

4、桩的沉设(锤击沉桩、振动沉桩、静力压桩、射水沉桩)

(1)锤击沉桩(打桩)

定义:

利用打桩机桩锤的冲击动能将桩打入土中的一种方法。

是预制桩最常用的沉桩方法。

1)打桩机具及选择

打桩机主要有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三部分。

桩锤:

①作用:

对桩施加冲击力,将桩打入土中;②类型:

落锤、蒸汽锤、柴油锤、液压锤。

桩架:

①作用:

是支持桩身和桩锤,将桩吊到打桩位置,并在打入过程中引导桩的方向,保证桩锤沿着所要求的方向冲击;②类型:

直立式桩架、悬挂式桩架和塔式桩架。

2)打桩施工

 ①桩的提升就位。

桩锤、桩帽、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②打桩。

 打桩有“轻锤高击”和“重锤低击”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如果所做的功相同,而所得到的效果却不相同。

“轻锤高击”,所得的动量小,而桩锤对桩头的冲击力大,因而回弹也大,锤击能量很大部分消耗在桩锤回弹上,故桩难以入土且桩头容易打碎。

相反,“重锤低击”,所得的动量大,而桩锤对桩头的冲击力小,因而回弹也小,大部分能量都可以用来克服桩身与土壤的摩阻力和桩尖的阻力,因此,桩能较快打入土中,且桩头不易被打碎。

此外,又由于重锤低击的落距小,因而可提高锤击频率,打桩效率也高,正因为桩锤频率较高,对于较密实的土层,如砂土或粘性土也能较容易地穿过,所以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

3)打桩注意事项:

①注意桩锤回弹情况;②注意桩的贯入度有否突变;③打桩时应连续;④打桩时防止偏心锤击,以免打坏桩头或使桩身断裂;⑤做好打桩记录;⑥打桩过程应注意打桩机工作情况和稳定性;⑦当桩顶位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而需打送桩时,桩与送桩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否则会导致预制桩入土时发生倾斜。

4)打桩质量控制

打桩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贯入度或桩尖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二是桩的质量检验偏差是否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打桩的贯入度或桩尖标高按下列原则控制:

①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粘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持力层的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

②桩尖位于其它软土层的摩擦桩,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参考。

最后贯入度:

施工中最后10击内桩的平均入土深度。

(2)静力压桩

1)定义:

利用压桩机的静压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方法。

2)特点:

①施工时无噪音、无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小,适合在城市施工;②与锤击沉桩相比,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③打桩时,桩只受静压力,不受锤击,可避免桩顶破碎和桩身断裂事故;④在压桩过程中,可以预估单桩承载力

3)适用范围:

软弱土层施工,当地质条件存在厚度大于2m以上夹砂层时不宜采用。

4)接桩

压桩机可压12m长预制桩。

一般混凝土预制桩接头不宜超过2个,预应力管桩接头不宜超过4个,应避免在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时接桩。

接桩方法有:

焊接法、浆锚法。

压桩以终桩控制,一般摩擦桩以压入度控制,压桩阻力作参考;端承桩以压桩阻力控制,压入长度作参考。

5)压桩注意事项:

①压桩时,桩帽、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②压桩应连续进行,不得中途中断,以免引起压桩阻力过大,使桩压不下去;③遇到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影响:

打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除震动、噪音外,还使土体受到挤压,土中孔隙静水压力升高,引起地面隆起和土体水平位移,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带来不良影响。

重则使建筑物基础被推移,墙体开裂,地下管线破损或断裂等,严重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和安全。

预防措施:

①采用钻孔沉桩;②设置防震沟;③合理安排沉桩顺序;④预埋塑料排水带排水。

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

①摩擦型桩;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②端承型桩:

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孔进入设计持力层的深度。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

1、钻孔灌注桩施工

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当桩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机械:

全叶螺旋钻孔机

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当桩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机械:

回转钻孔机、潜水钻孔机。

定义:

利用泥浆护壁,钻孔时通过循环泥浆将钻头切削下的土渣排出孔外而成孔,而后吊放钢筋笼,水下灌注混凝土而成桩。

成孔方式:

正(反)循环回转钻成孔、正(反)循环潜水钻成孔、冲击钻成孔、冲抓锥成孔、钻斗钻成孔等。

施工工艺流程:

①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护筒的作用是:

固定桩孔位置,防止地面水流入,保护孔口,增高桩孔内水压力,防止塌孔,成孔时引导钻头方向)。

②钻机就位、钻进。

③泥浆护壁成孔。

④清孔(第一次清孔采用正循环换浆法,第二次清孔采用泵吸反循环法)。

⑤吊放钢筋笼。

⑥吊放导管、浇筑泥浆下混凝土。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常用导管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坍落度为18~22cm。

3)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①护筒周围冒浆。

原因:

由于埋设护筒时周围填土不密实,或起落钻杆时碰到护筒。

处理方法:

刚开始钻进就发现护筒周围冒浆,可用粘土在护筒四周填实加固;如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应返工重新埋设。

②孔壁坍塌。

原因:

由于土质松散,护壁泥浆密度太小;护筒内泥浆面高度不够或下放钢筋笼时碰坏孔壁等。

处理方法:

加大泥浆密度,保持护筒内泥浆高度,以稳定孔壁。

③导管堵塞。

原因:

在浇筑过程中,可能中途中断。

处理方法:

浇筑连续,不得中断;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如在半小时内不能排除,则应立即换插备用管。

2、沉管灌注桩施工(又叫套管成孔灌注桩)

定义:

用锤击或振动方法,将带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钢活瓣桩尖的钢桩管沉入土中成孔,然后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最后边拔、边锤击、边振动钢桩管,使混凝土密实而成桩。

依据沉管设备和施工方法不同,分为锤击沉管灌注桩、振动沉管灌注桩、振动沉管灌注桩、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和夯扩桩等。

施工特点:

①施工过程有挤土、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有不良影响;②沉管成孔,不存在塌孔问题。

施工方法:

①单打法:

适于含水量较小的土层。

②复打法:

在单打成桩后,立即在原桩位再埋入桩尖,并将桩管外壁上的污泥清除后套在桩尖上,进行第二次打入,将原桩混凝土挤入周围土体。

③反插法:

在桩管灌混凝土之后,边振边拔,每次拔管0.5~1.0m,再向下反插0.3~0.5m,如此反复并保持振动,直至桩管全部拔出。

(可消除断桩和缩颈现象)

沉管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断桩:

桩身断裂,裂缝为水平或略带倾斜,常出现于地面以下1~3m不同软硬土层交接处。

断桩原因:

桩距过小,打邻桩时使土体挤压和隆起而产生水平力和拉力上拔力的影响;软硬土层传递水平力不同,对桩产生剪应力,若桩身混凝土终凝不久,强度低,承受不了外力影响。

防治措施:

当桩距小于4倍桩管外径时,应采用跳打法施工,中间未打的桩需待已打的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的50%以上可施工,否则应在邻桩混凝土初凝之前施工完毕。

2)缩颈桩(瓶颈桩):

指桩身某部分缩小,截面积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桩。

缩颈桩原因:

拔管过快,管内混凝土存量过少,混凝土本身和易性差,出管扩散困难造成缩颈;在含水量大的粘性软土层沉管时,土受挤压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待桩管拔出后,这种水压力便作用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桩身,使桩身被压缩,产生不同程度的缩颈现象。

防治措施:

在施工中应保持桩管内混凝土有足够的高度,以平衡孔隙水压力;同时混凝土和易性要好,使出管扩散快,拔管速度适当放慢,并加强振动,使混凝土密实性好。

遇有缩颈现象,可采取复打处理。

3)吊脚桩:

桩尖未与土体接触而悬空,或桩底混进泥砂而形成软弱松散层的桩脚。

吊脚桩原因:

预制桩尖质量差,沉管时桩尖边沿被打坏而挤入桩管内,拔管至一定高度后才被振落下并被土壁卡住,形成桩底悬空;或是桩尖倾斜损坏,使泥砂挤入管内,灌注混凝土后形成松软层。

如使用活瓣桩尖,是由于桩尖未及时被混凝土压出或活瓣未及时张开。

防治措施:

严格检查桩尖质量(预制桩尖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C30),以免桩尖被打坏。

沉管时,用吊铊检查桩尖是否被挤入桩管内,如果有,应及时拔出纠正并将桩孔填砂后重打。

(3)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1)定义:

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

2)特点:

设备简单;无噪音、无振动、无挤土,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工期缩短,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缺点:

人工耗量大,劳动繁重,安全操作条件差。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及含少量砂卵石的粘土层等地质条件。

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结构(如泵站、桥墩)作桩基,起支承、抗滑、挡土之用。

对软土、流砂及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4)施工机具:

电动葫芦或手动卷扬机;潜水泵;鼓风机和输风管;镐、锹;照明灯、对讲机、电铃等。

5)施工工艺:

①测定桩位、放线;②分节开挖土方;③支设护壁模板;④在模板顶放置操作平台;⑤浇筑护壁混凝土;⑥拆除模板继续下一段的施工;⑦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6)施工注意事项:

①必须保证桩孔质量;②防止土壁塌落及流砂现象;③必须保证桩身混凝土浇筑质量;④必须注意施工安全。

第三章  砌筑工程

一、脚手架工程

定义:

在施工现场为安全防护、工人操作和解决楼层水平运输而搭设的支架。

分类:

①功能:

结构脚手架、装修脚手架、支撑脚手架;②搭设位置:

外脚手架、里脚手架;③材料:

木、竹、金属脚手架;④构造形式:

扣件式、门式、碗扣式、悬挑式、吊式、附着升降式等脚手架。

搭设脚手架时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满足使用要求,使其能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及运输方便的要求。

(横向宽度1.2~1.5m,步架高度1.2~1.8m,离墙距离0.35~0.5m)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