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893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docx

身边生物科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教案设计)

                                                                                

南京市第六中学  王海英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从人类征服癌症、传染病的道路还很漫长和崎岖;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检测和治疗手段这两个方面,反映出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其实这些知识本身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讲并不陌生,但这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年级的第一节生物课,又是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延续。

教师教案时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入手,利用和收集课堂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学习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以及生物科学广阔的发展前景,使每一个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中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中的,是同我们的国家兴盛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生死存亡密不可分的。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妙的强烈求知欲、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和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在阅读、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主动参与的过程,获取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及将来步入社会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癌症、传染病等生物科普知识的学习,体会到人类面临的常见和突发的健康问题就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日常生活中,与每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2、通过基因诊疗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知识,意识到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

3、通过对生物显微技术的介绍,拓展同学们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技术的强烈欲望。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收集、整理各种媒体的材料和信息,学会鉴别、选择、分析、运用和分享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应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解释、证明、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的能力。

情感目标

1、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努力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保护环境、奉献爱心”的社会公益活动之中。

2、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促进人际交往,培养互相尊重的品质。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案重点

癌症、传染病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甚至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急待解决的健康问题。

基因诊断是一种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诊疗方法,基因治疗对遗传病的治疗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新动态,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教案难点

调查、分析影响癌症、传染病及其它常见病和高法病的原因

【媒体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有关报纸、杂志、书籍、互联网的网址等。

挂图、标本、模型、仪器、盆栽植物、花卉、饲养的鸟类、鱼类、生物知识及发展前景的展扳

 【教案流程图】

 

 

 

 

【教案过程】

内容程序

 

教案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调查、收集、整理、印发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提供本校或本地区相关媒体种类的名称。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产进行分组并选择调查、讨论的专题。

小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根据各自的调查专题,制定调查方案、计划、步骤。

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设计一份手抄报或幻灯片、小课件(或其它展示方法),为课堂交流、讨论做准备。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饱满的热情投入即将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去。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①:

把生物实验室布置成有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挂图、标本、模型、仪器、盆栽植物、花卉、饲养的鸟类、鱼类、以及介绍有关生物科学知识和发展前景的展扳;播放有流水、鸟鸣及自然界优美景色的录像资料;具有听觉、视觉、嗅觉效果的、人与其它生物和谐相处的“生物世界”。

情感体验:

学生走进教师精心布置的课堂中,观赏到丰富多彩的动物、植物;耳边响起夹在轻松、优美的轻音乐中的欢乐的鸟鸣声,呼吸到飘洒在实验室中的阵阵花香,联想起能够健康的生活在生意盎然、郁郁葱葱的大千世界,和父母家人及亲朋好友共同享着人世间的天伦之乐,这种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教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民主的学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容、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②:

播放真实的录像资料:

小娇娇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白血病,即使是发生奇迹,治好这种病至少需要45万元钱,一般要用50—60万元钱。

但她的家庭就是倾其所有,也无力支付这笔昂贵的医疗费,这就意味着小娇娇将不治身亡,可她才只有13岁,宝贵的生命才刚刚开始,还没来得及体验美好的人生,就要匆匆的离开这个世界。

这无论是对她本人,还是对这个温馨幸福的家庭都是需要面对的、残酷的现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为了挽救这个素不相识小姑娘的生命,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慷慨相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小娇娇治病的钱终于有了着落,可遗憾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小娇娇又患了可怕的并发症。

虽然医务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小娇娇本人也强忍着治疗给她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但现代的医疗手段对治疗小娇娇的病已经无能为力,医务人员和她的家人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离开人世。

而她的父母为了报答社会,最终将小娇娇的遗体无偿的捐献给了社会。

思考回答1:

教师的提问:

白血病是什么类型的疾病?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挽救这种患者的生命?

假如你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想什么办法去解决医治这类患者的昂贵的医疗费用?

当你通过媒体得知这一情况,你会向小娇娇捐款吗?

谈谈你对疾病的态度?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

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要有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对他人对社会要有爱心、同情心。

培养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一:

人类面临的问题:

健康问题

1、癌症的病因

通过课件介绍资料:

世界上仍有一半以上的人,不同程度地受各种慢性病的折磨我国有11%的人患有高血压,4.2%的人不同程度地残疾,2.5%的人患有智力低下。

70岁以上的老年人30%、80岁以上的老年人80%要得此病。

肿瘤对人类健康危害也很大。

如;英国,每年死于肿瘤的有22万人,美国约为55万,单乳腺癌便导致4.6万妇人死亡。

每个家庭极其亲戚中至少有一人死于肿瘤。

 

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第3、4自然小节后,互相交流、讨论课前布置调查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中患癌症的情况,若有的话,患的是什么癌症?

怎样发现的?

用什么方法治疗的?

治疗的结果怎样?

从发现到死亡的时间有多长?

 

教师通过直观的数据以及学生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感觉到理解健康问题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大事。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谦让的人际交往技能。

 

①什么原因使得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②你认为有那些生活及卫生习惯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关?

③从事什么职业的人或长期处于什么环境中的人容易得癌症?

④吸烟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关吗?

 

学生活动2: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由某个小组汇报课前调查的资料。

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很复杂。

从事煤沥青工作的工人易发生膀胱癌。

黄曲霉素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住在新装潢好的房间中容易患白血病等癌症,人类90%的癌症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有关,5%是射线诱发的,5%是由病毒引起的。

日本长崎、广岛两地的原子弹受害者的皮肤癌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很高,胃癌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87%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另外,吸烟还使患食道癌、口腔癌和膀胱癌等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个人学习兴趣、爱好、态度、能力上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利用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2、癌症的预防措施

从同学们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就现代的医疗技术水平,晚期癌症很难治愈,死亡率很高,但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的治疗。

思考①联系你熟悉的事例,谈谈应该怎样预防癌症?

②你了解有那些治疗癌症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③为什么要禁止吸烟?

学生活动3:

(宣传活动1)由某个小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课前制作的小报,主题:

“关爱健康,远离疾病,保护环境,科学生活”。

介绍了吊兰、芦荟和虎尾兰等植物可清除室内的甲醛;放射工作者怎样注意防止射线的侵害;吸烟怎样危害身体健康和破坏环境;锻炼身体的益处。

通过制作小报,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每个同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参与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科学生活不仅能预防癌症,还能预防其他疾病,如:

传染病。

流感是同学们经常得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你们知道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在那一年?

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学生活动4:

(宣传活动2)展示自制小课件,介绍世界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在1918年,几个月内,至少造成2000—4000万人死亡,遍及欧洲、北美与太平洋岛屿,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中死亡人数的10倍。

在美国,有28%的人受这一病毒的感染,死亡率近2.5%,死了67万人。

当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4.3军人,也死于流感,这场流感使当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降低了10岁

引起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及时对参与活动的情况予以评价,既赏识鼓励,又指出存在的问题。

 

曾肆虐一时的传染病,到现在为止,尽管已得到控制,但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美国每年因感冒病毒死亡的人仍有2万—3万,而感冒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200万美元以上,1995年全世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

目前世界上最关注的传染病是艾滋病。

学生活动5(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3页第二段,通过教材中例举的事例和数据,理解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注意表1—1艾滋病患者死亡率的情况。

 

培养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鼓励,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

 

观看课件,“艾滋病概括”,自1980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在短短20多年中,它正以迅猛的趋势在全球蔓延,现在已有208个国家报告了艾滋病例。

在非洲的10个城市,成年人受感染者超过10%。

到2000年,全球有1.2亿人受感染。

我国自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流行过程分为国外病例输入期、播散期、增长期三个阶段。

艾滋病传染的途径9.7%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7.2%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和血制品感染1.5%,母婴传播0.2%,尚有13.4%传播途径不祥。

学生活动6(快速枪答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有何症状?

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遏制艾滋病迅速蔓延的势头,青少年应该作些什么?

 

教育学生宽容和善待是人类的美德。

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是病人,不是罪人,无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感染了艾滋病,都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意愿,特别是无辜的孩子和由于献血和输血过程中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帮助。

同学们应不歧视、不孤立、不冷漠艾滋病患者或携带者,与它们和睦相处,给他们以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友情提示:

你知道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学生活动7(思考回答2):

你会怎样对待艾滋病病人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培养了学生关爱生命,表现爱心的社会道德情感。

 

 

资料分析: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长期以来反复流行于全世界,使很多人为之丧生,该病是天花病毒引起的,最后一例是1977年在索马里发现的,这一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已搞清楚。

1999年6月30日,190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将这一病毒的毒种彻底毁悼。

1980年5月,第33次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

全世界已经消灭天花病毒!

可到目前为止,曾肆虐一时的传染病,尽管已得到控制,可并没有像天花一样都销声匿迹,相反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

抗菌素等药物发现的步子越来越慢,相反,自然界中抗药的病原微生物、病毒却越来越多。

艾滋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可是科学家还未找到一种根治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吗?

我们每一个同学应该为这一愿望的实现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8(自主学习、合作学习3)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

在我国南部的常绿阔叶林中,生长着一些普通的小乔木红豆衫,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地伴随森林的变化而变化,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这种植物体内含有一种能够治疗乳腺癌的物质——紫杉醇。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不能用现在对生物的粗浅认识来评价各种生物的生存价值,也许今天路边的一种无名小草,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根治艾滋病,挽救人类生命的“灵丹妙药”。

反方:

从一战期间死于流感的美国士兵身上分离到的病毒又告诉我们:

一不小心,它还可能要我们几百万人的性命,因为人类对这种致命的感冒病毒没有天生的免疫力。

上世纪末,香港的几百万只鸡已为人类壮烈献身,英国“疯牛病”的降临,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更使人担忧:

会不会有一天,突然从天上掉下一种什么病原,人类就像“疯牛”一样近于灭绝?

 

教育学生,保护野生生物,不仅要保护珍贵的生物,还要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培养学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解释、证明、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的能力。

提示同学们,要注意搜集最新的、最有说服力的材料。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媒体报道的信息特点,重点比较它们在及时性、准确性、通俗性和权威性等方面的差异

 

 

 

 

 

 

 

 

 

思考:

除了教材中介绍的高病死率、高发病率的传染病以外,我们常见的传染病有那些?

怎么治疗的?

能根治吗?

学生活动9,(走近生活)同学交流:

沙眼、头癣、足癣(俗称“脚湿气”)、手癣、甲癣(俗称“灰指甲”、红眼病等都是常见的传染病,不同的传染病防治和治疗的方法不同。

课堂学习的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案,使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有一种亲切感。

二:

生物科学和社会

1基因诊断

资料介绍:

遗传病是一种很普遍的常见病,约有3000多种,遗传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

近年来,平均每年增加100多种新的遗传性综合症。

目前大多数遗传病还缺乏有效的医疗手段。

如: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展示图片:

镰刀型细胞与正常红细胞比较图,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页最后一段,思考:

①基因诊断的意义是什么?

②你了解羊水穿刺作产前检查的方法和过程吗?

 

学生活动10:

(宣传活动3)某一小组通过展板,介绍羊水穿刺作产前检查的方法和过程。

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及互相交流、讨论。

了解到羊水穿刺作产前检查的一般过程。

同时,也知道了基因诊断可以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以及对一些可治的遗传病患儿进行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

的确的一种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新型的诊断方法。

有一种叫“苯丙酮尿症”的遗传病,如果知道婴儿有这种病,就可以在婴儿时期通过饮食疗法,改善脑子的发育,“危险期”一过,病婴就基本正常了。

要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最新的资料,扩展同学们的视野,增加知识面。

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成就感,增加自信心。

同学之间互相比较,看一看谁搜集的材料最新最有说服力。

有机会的话,向周围的人介绍新型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

 

 

猜一猜:

基因具有多样性,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群体与群体之间也不相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个体的特异性,决定了人类对疾病或病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也是人类能在不同的环境,特别是在剧变的环境下可以存活的保证。

学生活动:

“你说、我说、大家说”:

同样霍乱肆虐,有人就能活下来,同样感冒病毒流行、同样是接触艾滋病病毒,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得病,这样的人体本身的基因诊断,将在抗病毒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艾滋病病毒中而不染”你认为可能吗?

分析什么原因。

你认为一个人能否受病毒感染,与他的基因有关吗?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学会聆听与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基因治疗

展示课件:

基因治疗一定要有“治疗基因”,还需要载体,把“治疗基因”在人体内复制、表达,“治疗基因”产物能“矫正”原先的缺陷,就能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治疗就是将基因直接送到人体细胞内的而发挥治疗功效。

基因治疗有两种途径:

体外途径和体内途径。

学生活动4如: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5)阅读教材P4页第1、2、3自然小节,通过自学和讨论了解基因治疗的两条途径,了解基因治疗刚刚开始,还很不成熟,而且也出了不少问题,甚至危及人命,但基因治疗前途广大,对人体健康肯定能有很大贡献,但这些都有赖于“人体基因组计划”成功完成。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筛选能力

拉近师生情感距离,使知识理性化与人性化。

三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1、“人体基因组计划”

资料介绍:

“人体基因组计划”(HGP),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三计划”,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中“人体基因组计划”(HGP)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另外两项。

“人体基因组计划”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这项在美、英等国早已家喻户晓的科学计划,在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

(快速枪答2)你那了解“人体基因组计划”(HGP)吗?

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人体基因组计划”已经取得了那些研究成果?

“人体基因组计划”对推动生物高技术的发展有何重大的经济效?

中国最终参与“人体基因组计划”,测定百分之几的序列?

深化课前调查、学习成就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动力。

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将来的医院是什么样的?

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虚拟人计划”,将绘制出数字化人体结构图,使人体信息数字化。

这是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重要转折。

请同学们观看小品。

表演小品“走进2050年的医院”。

大概内容,病人挂号时,在类似IC卡的计算机前一照,人体的结构、脑功能机理、情感机理、都能在电脑上反映出来。

医生只要在电脑上操作,便知道病人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

介绍未来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展示才华,培养创新能力。

 

师生共同讨论1:

“人体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展示:

①在不仅的将来,一个新生儿出世时,如果法律允许和父母愿意的话,就可拿到这个孩子的基因组图。

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全部奥妙和隐私。

这张图能显示出这个孩子成年后,是否是色盲,能长多高,能否发胖、秃顶,是什么病要这个孩子的命。

②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发病较晚的遗传病,现在这种病的基因已拿到。

③白种人中有种病发病率极高,叫“纤维囊性变”,每20个正常人里,就有一个是这一疾病基因的携带者。

现在,科学家已分离到这个病的基因,这就意味着这种病能够预测、诊断,最终被攻克,对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活跃思维,激活课堂气氛

 

 

师生共同讨论2:

①为什么“转基因器官”的第一候选的动物是猪?

②“转基因动物”有那些成果?

“转基因牛”,能产人奶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奶中,这种奶还能产人的红细胞生成素,一头“转基因牛”年产红细胞生成素60—80公斤,比目前全世界的用量还多得多;“转基因猪”,能生产人体血液蛋白的C蛋白、白蛋白,这种猪最大的优点之一是不会有感染艾滋、肝炎病毒的危险,一升猪奶可提供1克C蛋白,相当于200升人血中所得到的量;“转基因羊”生产能治疗肺部感染的抗姨蛋白酶;“人面猪心”—“转基因器官”;用猪来取代人的各种器官;“转基因植物”—抗感冒的苹果;活的电池;“走进2050年的粮食工厂”;“克隆人体器官”;“智能计算机问世”。

③生物科学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那些?

等等。

构筑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2、克隆

回顾历史:

1997年,第一头无爹无娘的小羊“多利”咩咩 落地,成为各种媒体的“超级明星”。

随后,克隆牛、克隆鼠、

克隆猴都一个一个地问世了。

你认为“多利”的出生意味着什么?

(积极思维1):

“克隆大熊猫”何时诞生?

雪山冰峰在发生雪崩后暴露出冻僵人的尸体细胞是否可以“克隆”?

“克隆华南虎”是不是可以拯救它濒于灭绝的命运?

“克隆华南虎”被大批量的放回大自然,它还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吗?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继续探究

提问:

①你认为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你将来成生物学家,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积极思维2):

研究生物的目的,不能只是改造和利用。

每一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它们都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伙伴。

研究生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保护它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科学是把双刃剑,人类应该更加理智地运用科学技术的成果。

试管婴儿,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及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癌症、艾滋病等等问题的解决,都同生物科学的发展有关。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到见解,充分发挥想象力。

 

1、继续搜集和关注“人体基因组计划”(HGP)、“克隆”与组织培养、“转基因”等有关生物科学新进展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2、课后尝试写一篇300字以内的调查报告,内容是向亲朋好友介绍疾病诊疗的新方法及新途径—基因诊断和基因疗法。

(拓展视野)要求学生要勇于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指出生物科学探究的道路还很坎坷,鼓励学生要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形成性练习】

1、搜集和关注“人体基因组计划”(HGP)、“克隆”与组织培养、“转基因”等有关生物科学新进展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2、尝试写一篇300字以内的调查报告,内容是向亲朋好友介绍疾病诊疗的新方法及新途径—基因诊断和基因疗法。

【设计意图】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教案活动和形式的设计,训练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去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活动。

正如鲁班、李时珍都曾被茅草叶片上的齿割破了手,但最终的结果是鲁班发明了锯,而李时珍“找到”了止血用的草药,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人素养、爱好、兴趣,从不同的侧面、层次、角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教案手段,对学生进行适合他们本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所以,教师的教案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

教师“教”的作用是:

从“教”一“引导”一“教会”一“评核”一“不教”;由大向小递减教,以至不用教.;而学生学的收获是:

从“学”一“体验”一“学会”一“运用”一“会学”一“善学”;由小到大递增学,以至善学,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和信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创新点分析】

1、目标—素质教育,重过程  

本节课强调的是发展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怎么去知道”,而不仅仅是“我们知道什么”。

整个教案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师起着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2、方法-师生互动

创设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视学习为乐趣,要以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