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6996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docx

期末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

题型:

单选10个×1分填空10个×1分

判断10个×1分名词解释5个×3分

计算2个×8分问答4个×6分论述1个×15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定义:

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米什金)

货币的职能:

一、交易媒介(流通手段)

二、计算单位(价值尺度、计算的标准或交易单位)

三、价值贮藏:

货币是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的贮藏。

四、支付手段(延期支付的标准)

五、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的层次:

即货币供应量的范围

货币供应量:

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总额,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

划分的依据:

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义货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范围。

货币制度与格雷欣法则:

银两本位

一、银本位制

银币本位

平行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16-18世纪)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第二章信用

信用与信用本质(什么是信用?

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

信用的本质

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2)信用关系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利率及其分类

利息():

是指在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即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利息实际上是使用资金的“价格”。

可以从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来理解。

1、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负利率的弊端)

利率的分类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4、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及行业利率

5、优惠利率

6、年率、月率与日率(它们之间的换算)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数学关系:

负利率的弊端:

1.固定收益类投资(银存、国债等)收益减少

2.购买力下降,消费低迷3.商家囤积居奇

4.资源错配、浪费,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

固定利率:

借贷期内利率不做调整的利率。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

是指在借贷期内可调整的利率。

1、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发生相应变动

年率、月率与日率(它们之间的换算)

年息1厘是指1%月息1厘是指0.1%日息(拆息)的厘是指0.01%

单利和复利的计算

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l+i)n称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

1/(1+i)n称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

也叫折现系数或贴现系数

注意:

周期n不一定是一年。

利率的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二、凯恩斯的理论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四、模型

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评论: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萨伊法则为基础的,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会使整个经济体系自动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所得与利率水平能够完全由技术水平、资本、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而不受任何货币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利率的高低却与货币的供求有密切联系,因此,古典学派忽视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是有失偏颇的。

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与传统利率理论相反,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是货币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

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有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

(1)借贷资金需求来自于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

(2)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I+△:

借贷资金需求△:

该时期内货币需求改变量

=S+△:

借贷资金供给△:

该时期内货币供给改变量

四、模型

模型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和收入决定模型。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必须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研究它的决定,因此需要将非货币因素和货币因素结合起来,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探索利率的决定。

只有在曲线与曲线交点E的收入和利率才是均衡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因为这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是均衡的。

被认为是解释名义利率决定过程的最成功的理论。

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宏观经济功能:

1、积累资金2、调整信用规模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4、抑制通货膨胀5、平衡国际收支

二、利率的微观经济功能:

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之一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假设收益率曲线由债务人和债权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决定,曲线的变化来自于预期的变化。

更确切地说,预期理论得出的常识性命题是:

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前人们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因而收益率曲线反映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综合预期。

(注意:

这里的平均值是几何平均数,而不是算术平均数)

小结:

根据预期理论,长期利率是现行短期利率和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数。

给出一年期的年利率和两年期的年利率,我们就可以推算出一年后预期的一年期的年利率。

两年期的利率=两个1年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值。

如:

(1+x)2=(1+2.25%)(1+2.55%)

(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二—市场分割理论

主要观点:

1、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是由各自的供求情况决定的,彼此之间互不影响。

2、不同期限证券的市场是互相分割开来的,不同期限的证券难以互相替代。

(三)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之三—偏好理论

偏好理论是预期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的折衷。

它接受了前者关于未来收益的预期对收益曲线有影响的观点,同时,也认为不同期限的证券收益和相对的风险程度也是影响收益曲线形状的重要因素。

它认为市场可能更偏好某些期限的证券,但是不同期限和不同性质的信贷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长期利率受短期利率的影响并且前者高于后者,作为风险的补偿。

第四章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的分类

货币市场是金融工具的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中长期资金融通或中长期金融证券买卖的市场。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具体表现在:

1、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一级市场就没有二级市场的发展和扩大。

一级市场提供的证券种类、数量与方式决定着二级市场上流通证券的规模、结构与速度。

2、二级市场为证券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又推动一级市场的发展。

组织完善、经营有方服务良好的二级市场将一级市场上所发行的证券快速有效地分配和转让,为证券的变现提供及时便捷的渠道,

3、二级市场的交投状况也直接影响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的概念:

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自身的金融要求权(),期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是对立当事人,这种融通资金的方式即为直接融资。

它的基本特点是融资双方不经过银行等中介直接成交。

间接融资的概念: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而是由金融中介机构分别与资金供求双方形成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对资金的供给方来说,中介机构是债务人;对资金需求方来说,中介机构是债权人。

优缺点比较

传统的金融工具

◆商业票据

◆股票:

股票的分类、作用、普通股优先股特征

◆债券:

特征

普通股优先股特征

1.普通股总是每家新公司首先发行的证券,是股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优先股一般是公司成立后为筹集新的追加资本而发行的证券。

2.普通股的特点是有经营的参与权,可参加股东大会并选举董事会,对公司的合并、解散和修改公司章程都有投票权;股票持有人具有凭票从公司分配股息和红利的权利;股票可以自由转让,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买卖。

优先股的特点是在影响企业决策的发言权上并不比普通股“优先”,一般情况下,优先股不能参加股东大会,只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才可以参加;优先股比普通股有优先分配股息的权利,有优先分配资产的权利,优先股比普通股安全。

债券的特征

债券是一种信用凭证,它是保证向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偿付债券面值和在到期日前定期支付利息的债务合同。

根据发行单位不同,可分为公司债券和联邦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债券。

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收益=收入利得(股息、利息、债息等)+资本利得(贱买贵卖)

收益率分类

金融工具收益性的几种计算方法:

(1)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率):

金融工具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年利息收入/票面金额x100%=票面金额x票面利率/票面金额x100%

(2)即期收益率(或当期收益率):

年收益额与与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3)到期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利息t票面价值

P=∑+(这里的y即为到期收益率)

1

(1)t

(1)N

到期收益率难以人工计算,可以通过一个近似的公式来计算到期收益率=票面金额—债券买入价格+利息收入/(持有年限x债券买入价格)x100%

(4)平均收益率:

是将现实收益率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所得到的实际收益率。

=(年资本利得+年收入利得)/购买价格*100%

值得注意的是年资本利得应考虑到按照年金终值的思想来获得.设年金为A,则

(1)[

(1)1]

第五章金融中介机构(简单了解)

金融机构的功能

1、金融中介机构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怎样降低交易成本?

(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

2、金融中介机构有可能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使得金融市场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

(原因分析:

相对个人来说,金融机构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由逆向选择造成的损失方面,其经验和办法要丰富得多。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注:

西方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格局。

西方一般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作为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第6章存款货币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依法接受活期存款,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和其他客户提供短期贷款并从事短期投资的金融机构。

但是目前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已经不再限于短期资金融通,已经变成了无所不包的“金融百货公司”。

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四个基本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即存取贷放(最重要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职能。

商业银行的业务

 

自有资金(权益资本)

巴塞尔协议及其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巴塞尔协议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改变,由协议Ⅰ到协议Ⅲ的演变)

巴塞尔协议Ⅰ主要内容:

(一)明确监管资本构成。

(二)确定资本应覆盖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明确风险权重计算方法。

(三)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巴塞尔协议Ⅱ主要内容

新资本协议构建了涵盖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的三大支柱体系框架,比1988年资本协议更为全面和均衡,监管资本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

(一)强调高质量的资本构成

(二)调整不合理的风险权重

(三)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四)建立缓冲资本运行机制

外来资金(借入款)

存款的计息方法:

单利和复利(活存是复利;定期是单利)

零存整取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一般采用“月积数计算”方法。

其公式如下:

利息=月存金额×累计月积数×月利率

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

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通常称之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

除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下图)

商业银行服务形式的创新——银行卡业务

第七章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

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除赋予它的特定的金融行政管理职责,采取通常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其主要的职责都是寓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中。

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如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贷款量等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中央银行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活动特征。

二、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为其宗旨。

2、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即不对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结算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3、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方针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应受其他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三、中央银行的宗旨

1、向社会提供可靠的、良好的信用流通工具,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灵活方便的支付手段,满足生产和流通的客观需要。

2、制定和推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总量的调节,保持本国货币价值的基本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均衡。

3、履行国家管理全国金融的职责,对整个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信誉。

4、作为政府的银行和一国金融体系的代表,调节国际金融关系,管理对外金融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2003年,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确定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四、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流通中通货:

是公众手持(银行之外)通货的数量,这是货币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流通中的现金是央行对持有人的欠条,即对持有人的负债。

“但是与大多数欠条不同,他们只答应用联邦储备券偿还持有人,即用欠条偿付欠条。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P323页。

2、储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所有的银行在中央银行帐户上的存款+库存现金。

这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却是央行的负债,因为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支付。

总储备=(法定储备+超额储备)

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

1、中央银行资产(购买政府债券;贷款和贴现;购买黄金外汇;其他资产)

2、资产负债平衡方程式

资产总额=负债+资本项目

资产总额=流通中现金+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其他负债+资本项目

货币性负债=资产总额-(其他负债+资本)

方程式的意义:

中央银行的资产增加(或减少)如果其他项目不变动的话,会使货币性负债增加;而中央银行其他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如果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不变的话,会使存款机构的货币性负债减少(或增加)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第8章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存款乘数1/(t*+h)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存款准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货币供给模型:

·B(m货币乘数:

单位基础货币的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影响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及其模型

货币供给量:

是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债务总量。

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广义的货币供给量(M2).

其中:

现金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则是商业银行对存款者的负债。

在研究货币供给时首先要明确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

非政策变量。

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

又叫政策变量。

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由经济循环外部因素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也是一个内生变量。

货币供给模型·B

根据货币供给模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货币供给量由两大因素决定:

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

2、在货币乘数K不变时,基础货币B的变动直接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而且具有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在基础货币B不变时,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乘数K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由于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负债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根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列出基础货币的方程式)

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的债权+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他项目净额)-(政府存款+其他项目净额)或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资产-其他非货币性负债与净值。

结论:

在非货币性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资产的变动会使基础货币做同方向等额变动;在中央银行资产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其他非货币性负债与净值的变动会使基础货币做反方向等额变动。

 

第九章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他放弃了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

并把这种理论称之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把货币作为一种流动性来看待,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的一种货币需求行为。

流动性偏好理论着重研究了个人持币的原因。

但在阐述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时,凯恩斯则较他的前辈们更为精细。

他提出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也称为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121(Y)2(r)

流动性陷阱

1、流动性陷阱的含义:

当利率降到某一无可再降的低点以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

此时人们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无人再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

见图10-1中货币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的部分。

即当利率过了临界点后,无论再怎样增加货币,都会被货币需求所吞没。

之所以称之为“陷阱”,是因为此时中央银行已无法通过降息影响产出,无法通过减息刺激经济,此时出现的“央行失效”现象被称为“陷阱”。

当央行政策失效后,经济调控只能让位于财政部,如减税、发行国债进行政府主导型投资等手段。

2、流动性陷阱的修正和补充:

是指名义利率持续下降并接近于零,但依然无法刺激总需求,以消化过多的生产能力。

长期债券利率有走低的隐忧。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上世纪90年代一蹶不振的日本经济的定义)

3、流动性陷阱的表现形式

低利率的流动性陷阱:

短期利率非常低,并且有大量的短期资金没有出口,(房市、股市投资不被看好),资金向银行集中,尤其是定期存款增加,导致银行出现存差,存贷比下降。

货币市场上出现资金堆积,又会促使利率趋降。

货币供求已经很难对经济活动起到抑制作用。

高息的流动性陷阱:

美国央行不断加息,但长期利率却在下降,流动性不降反增,房地产大幅增长,整体经济也越走越强,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相左。

“利率和房价同升”———利率这一经典调控工具变得十分苍白,是为高息“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要点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3)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4)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的减函数。

5)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简单表示为()

6)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7)凯恩斯也指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总结

1)放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中将货币需求看成是常数的做法,认为货币需求是多个可以观察到变量的稳定函数,在这些变量中,恒久收入最为重要。

2)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大,利率的变化对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影响微不足道,利率没有被看成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3)货币需求是稳定而又可以预测的,所以就可以根据M的变化预测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在这种场合,弗里德曼尤其强调“只有货币起作用”,他认为只要控制住货币供给,就可以影响经济。

第11章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含义: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包括: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具体含义(注意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

(1)物价稳定:

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2)充分就业: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作意味着充分就业?

总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

(3)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增长,剔除价格因素变动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

(4)国际收支平衡:

避免长期大量的顺差或逆差。

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

1)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再贴现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前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供求;后者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为什么?

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过程: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影响或干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市场银根的松紧。

当提高再贴现率时,使之高于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资金成本上升,这就必然减少向央行的借款或贴现,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缩减如果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就只有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缩减投资规模,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当降低再贴现率时,效果相反。

2)存款准备金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在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调整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始于1913年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2)存款金政策的调控过程(见图示)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扩张,发生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迫使商业银行紧缩信贷规模,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市场货币量。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利弊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