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159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docx

丽水市本级河道整治规划报告

前言

具有“浙江绿谷”美称的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浙江省西南部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经济社会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河道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然而,市本级河道本身没有进行系统的整治,致使部分河段行洪能力不足、淤积严重、保护区防洪标准偏低、水环境(特别是城市内河)恶化,直接影响了丽水市“浙江绿谷”的建设。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对全省河道整治规划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丽水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丽水市水利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对丽水市本级河道进行何等整治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瓯江干流莲都区段、好溪等四大支流部分河段及其汇入小支流、丽水市城市内河。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用)、有关法律法规及丽水市水利局下达的河道整治规划任务书编制,既是全省河道整治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力求与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瓯江流域总体规划、瓯江流域防洪规划相协调,尊重经过批准的丽水市城市城市防洪规划,并采纳了瓯江干流玉溪电站至开潭坝址河道疏浚规划、丽水市城市内河控制性规划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规划表明,为了建设防洪、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及水文化为一体的水生态系统,需要采用建设防洪堤、疏浚河道、劈山拓宽河道、开挖人工湖、紧水滩水库防洪调度、水环境保护等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规划按照近、远两期实施,共需要投资15.85亿元。

在规划过程中,承蒙丽水市有关单位,尤其是丽水市水利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第一章丽水市莲都区概况

1.1社会经济概况

本规划区域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经119°42´至119°57´,北纬28°17´至28°25´。

东邻青田县,西接云和县、松阳县,南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交接,西北与武义县相邻,东北与缙云县接壤。

丽水市是浙江省西南部中心城市,莲都区是丽水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和浙西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根据2002年丽水市统计年鉴,截止2001年底,莲都区总人口为35.81万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38.0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687元。

莲都区(市区)土地面积1,502km2,耕地面积1.1345万公顷。

区内经济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经济作物有香菇、中药材、毛竹、茶叶、水果等,其中水果已跨入全国百强县行例。

境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属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畜牧业主要有猪、牛、羊、家禽等。

金丽温高速公路及丽龙一级公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丽水市的交通状况,为丽水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1.2河道及水环境现状

1.2.1河道现状

莲都区境内有省级、市级、县级及县级以下河道,主要为瓯江干流和四大支流(松阴溪、宣平溪、太平港、好溪)以及城市内河。

规划区域的水系见附图2。

大溪:

为省级河道,发源于龙泉与庆元交界的百山祖北麓锅冒尖,流经龙泉、丽水、青田、温州等地,由西往东汇入东海。

干流长度为384km,流域面积为18,100km2,是我省第二大河。

大溪莲都区境内段长度为43.56km,河宽170~800m,河底高程66.00~33.00m,河道比降为0.7‰~0.8‰。

河道中有不少行洪滩滩地和江心洲,其中较大的江心洲有红圩、吴村圩、对门圩。

石牛街断面为大溪的缩窄断面,河面宽仅170m,河底高程44.80m,是上游洪水进入丽水市城区的控制断面。

塔下断面左岸山体突出,河面宽度仅220m,河底高程34.50m,阻水较为严重,是大溪和好溪在古城汇合后的行洪阻水断面。

好溪:

缙云县城至大溪汇合口段为市级河道,莲都区境内长度为23.9km。

规划段从马头山好溪堰至大溪汇入口,长度5.05km,河面宽200~250m,河底高程51.70~42.60m,河道比降1.8‰。

松阴溪:

遂昌县城至大溪汇合口段为市级河道,规划段为莲都区境内段,长度4.6km,河面宽130~200m,河底高程71.00~64.00m,河道比降1.52‰,通济堰以下河道淤积比较严重。

宣平溪:

为县级河道,境内长度为36.8km,规划段河道长度1.2km,河面宽100~120m,河底高程50.00~48.00m,河道比降1.7‰。

太平港(小安溪):

为县级河道,境内长度为45.4km,规划段河道长度6.0km,河面宽180~250m,河底高程66.0~45.0m,河道比降1.8‰。

城市内河:

城市内河主要有好溪堰、丽阳坑、五一溪、环城河、贺家坑、弄和坑、殿前坑、白门坑、长坑、银坑、弄和坑、海潮河等等,河道总长35.33km,既有自然河道,也有人工河道,多数河道断面宽窄不一、污染、淤积比较严重。

内河水系见附图3。

1.2.2水环境现状

规划河道水环境总的情况是:

瓯江干流及四大支流的水质较好;城市内河污染比较严重、水质较差。

河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大多随意直接排入河道中,使部分河段的水质遭到污染,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超标。

根据近期监测资料分析:

(1)瓯江干流段,除丽水厦河断面外,其余断面年平均值都达到Ⅱ类水标准。

碧湖渡口、石牛、风化的枯水期水质为Ⅲ类水标准,丽水厦河断面年均值为Ⅳ类水标准,平水期为Ⅴ类水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BOD5、DO、石油类。

(2)松阴溪本次规划范围内(堰后断面以下)的水质情况较好,达到Ⅰ类水标准。

(3)好溪水东大桥断面的水质达Ⅱ类水标准。

(4)宣平溪大溪汇合口断面年均值为Ⅱ类水,平、枯水期为Ⅱ类水,丰水期为Ⅲ类水。

(5)太平港(小安溪)口断面除平水期达Ⅰ类水标准外,丰水期限、枯水期及年均值分别为Ⅲ、Ⅱ、Ⅱ类水标准。

从近三年的水质常规监测站的监测情况来看,除了厦河下断面多项指标超标,以及均溪和碧湖渡口个别点石油类指标为Ⅲ类水标准外,其余断面的水质均达到Ⅰ~Ⅱ类水标准。

出口风化断面除了DO和CODMn指标为Ⅱ类水标准外,其余指标PH、NH3-N、BOD5、石油类和总P均达到Ⅰ类水标准。

城市内河现状的水质普遍较差。

虽然好溪堰上游的水质优良,好于地面水III类标准,但是进入市区后,水质逐渐下降,甚至超过地面水Ⅴ类标准,如好溪堰囿山街南侧合流制排水沟的污水直接排入好溪堰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它内河的水质普遍较差,甚至极差。

1.3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防防洪标准低

瓯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既有梅雨洪水又有台风暴雨洪水。

而沿岸堤防多数修建于50~70年代,限于当时的财力和物力,堤身普遍比较单薄,并且高低不平,防洪标准仅为5~10年一遇。

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经常造成严重损失,对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河道淤积,调蓄和行洪能力下降

由于一度不合理的森林采伐、陡坡耕种、开山采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造桥修路、采砂弃渣、建筑和生活垃圾倾倒入河等,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水量调蓄和行洪能力。

由瓯江干流河道地形测量可知,大部分河段的主槽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尤其是吕埠坑上村~任村段较为严重。

规划河道总淤积量达1,278万立方米。

(3)通航能力不足

由于水土流失、采砂弃渣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降低了河道的通航能力。

根据浙江省内河航道等级划分及技术指标的规定,风化~开潭大坝段为V级航道,通航能力为300吨;开潭~玉溪电站段为VI级河道通航能力为100吨,而目前丽水段的常年通航能力只有2吨小木船。

(4)采砂作业欠规范,影响河道功能和景观

规划河段中的瓯江干流及四大支流都有丰富的砂卵石资源,级配合理、强度高,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随着丽水市基本建设规模的的扩大,黄砂需求量大增,刺激了河道采砂的积极性。

由于缺乏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困难,河道采砂一度处于无序状态。

无序采砂危及堤防的安全、影响水源的取水条件,甚至导致河势的不利变化。

近几年来,丽水市水利局在采砂规划、采砂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采砂作业逐步走向规范、有序,但由于管理机构人力物力的限制,采砂过程中随意弃渣现象依然存在。

河道中堆积的鹅卵石不仅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而且影响景观,有碍丽水市生态示范城市的建设。

(5)部分河段水环境恶化

由于城市污水直接排入内河,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致使内河水质污染严重。

河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增高,水流不畅,部分河段的水质劣于v类,水质严重恶化,尤其在夏秋高温旱季,河道的水发黑、发臭。

城市内河不仅失去了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瓯江干流夏河断面附近,水质常年超v类地面水标准。

(6)河道管理涉及部门多,协调困难

多功能河道的管理涉及到水利、航运、地矿、国土、城建、林业、旅游等部门。

由于缺乏经过批准的、科学合理的河道整治规划作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河道整治、河道管理、协调各部门关系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章规划总则

2.1规划目标

河道整治的总体目标是:

恢复河道原有的行洪、灌溉、通航、调蓄等功能;提高两岸堤防保护区的防洪抗灾能力;改善两岸城乡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整治河段的水质争取有所改善。

建立一个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规划原则

根据瓯江流域综合规划和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河道功能的要求,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堤线位置尽量利用老堤,布置平顺,保持河势顺畅;河道疏浚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次序实施;在满足河道主导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河道整治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并与已经批准的有关专业规划相适应,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3规划任务

(1)收集资料,分析规划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2)明确规划河道的主导功能;

(3)对规划河道进行水文水利计算分析;

(4)分析水质和水环境现状并提出保护和防治措施;

(5)确定河道整治方案的总体布局;

(6)提出河道整治措施,划分河道整治项目;

(7)进行河道整治工程投资估算;

(8)进行河道整治的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9)提出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意见;

(10)提出工程实施意见。

2.4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关于开展浙江省河道整治规划编制的通知》

《浙江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报告》

《浙江省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瓯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

《瓯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瓯江流域梯级开发规划》

《丽水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修编)

《丽水市城市内河控制性规划》

《丽水市本级河道规划任务书》

2.5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是莲都区境内的丽水市本级河道,具体为:

(1)瓯江干流

瓯江干流莲都区境内段,自玉溪电站大坝至莲都区与青田县交界的风化村断面,全长43.56km。

(2)四大支流及其汇入支流

①松阴溪莲都区境内段及汇入支流,即自莲都区与松阳县交界至大溪汇合口,长4.6km,及汇入支流堰后溪和大林坑(金坑)。

②宣平溪港口大桥至大溪汇合口,长1.2km。

③太平港(小安溪)胜利电站大坝至大溪汇合口,长6.0km,及汇入支流凤山前溪和水路坑。

④好溪,自马头山好溪堰至大溪汇合口,长5.05km,及汇入支流雅坑溪。

(3)城市内河

现有内河水系:

好溪堰、丽阳坑、五一溪、贺家坑、弄和坑、银坑、白门坑、殿前坑、银坑、社后溪、盐泉坑、厦河和环城河等;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增加的水域:

丽阳湖、明星湖、厦河湖、寿元湖、莲花湖等人工湖和连接河道。

规划范围详见附图2和附图3。

2.6规划水平年

根据《浙江省河道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要求,本次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01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2.7规划标准

(1)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规划河道沿岸保护区的人口、耕地面积等实际情况,确定防洪标准。

丽水市城区(包括主城区和规划新城区片)大溪、好溪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太平港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城东片城市内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城西片、水东片、水南片为10年一遇。

碧湖镇和碧湖平原大溪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与《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丽水市防洪规划》(修编)、《丽水市城市内河控制性规划》提出的防洪标准相同。

(2)除涝标准

本规划采纳《瓯江流域防洪规划》、《丽水市城市内河控制性规划》论证并提出的排涝标准,其中丽水市城区排涝标准:

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不成涝;碧湖平原的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

(3)城镇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设计保证率为95%;一般工业用水设计保证率为90%;灌溉用水设计保证率为90%。

(4)通航标准

①河道通航等级

大溪河道在莲都区与青田交界处起至丽水城区为Ⅴ级航道,通航300t船舶;

丽水城区起至玉溪电站为Ⅵ级,通航100t船舶;

松荫溪自大港头至莲都区与松阳县交界河段为Ⅶ级,通航50t船舶。

②通航保证率

根据规范,最低通航水位保证率,Ⅴ级(300t)航道为95%;Ⅵ级(100t)、Ⅶ级(50t)航道为90%。

第三章水文

3.1降雨

丽水市莲都区位于东经119°54ˊ,北纬28°15ˊ,浙江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和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8.0℃,是浙江省高温酷热地区之一。

气温年际变差较小,冬季极端最低气温-8.7°c,极端最高气温为41.5°c。

多年平均降雨量1,474.1mm,最大年降雨量2,121.8mm,最少年降雨量984.5mm,多年平均降雨163.8天。

由于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与季风的消长有密切关系。

春季雨日较多,夏季暴雨集中,夏秋季受台风影响,雨、洪持续出现,冬季雨量较少。

4月至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8.9%,11月至次年的1月干燥少雨,此三个月的总雨量,各地仅有150mm左右,占全年总雨量的8%~10%。

年降水的地域分布,从莲都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可以看出,中部盆地和北部河谷地区雨量较少,周围山地雨量较多。

丽水城关盆地、雅坑溪河谷地区是全区的少雨中心,其降水量在1,400mm以下。

峰源、郑地南部山区与北部边缘山区是全区的多雨地区,其降水量在1,600mm以上。

年降水的垂直变化,大致是海拔上升100m,降水量增加30mm。

3.2径流

瓯江干流河道的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基本同步。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60.0mm左右,各有关站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大溪的玉溪1,050.4mm,大溪的开潭934.5mm,松阴溪的靖居口947.8mm,宣平溪的上显滩904.4mm,好溪的黄渡860.6mm。

流域年径流总量193.0亿m3,受降雨量年际分配不均匀性的影响,河道径流年际间变化较大,径流量丰枯比值达三倍以上。

径流量在年内分布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最大值一般出现在6月份,约占全年径流量的20%,最小值在12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2%。

3.3洪水

3.3.1洪水特性

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既有梅雨洪水,又有台风暴雨洪水,5~6月梅雨频率大,7~9月以台风暴雨为主。

且在地域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西部以梅雨为主,东部和南部由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水明显增多。

本流域的大洪水具有峰高量大、水量集中、涨落较快等特点。

洪水过程的主要时段一般集中于三天左右。

梅雨形成的洪水过程线较胖,且复峰型较多;台风雨形成的洪水过程线稍瘦,单峰居多。

由于暴雨成因有别,暴雨中心多变等因素的影响,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洪水组合基本上为不同频率。

3.3.2历史洪水

历史上,区域内洪灾频繁。

据记载:

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丽水水灾,溺死3,000人,丽水市南明山石刻记载“绍兴十四年,洪水自溪暴涨,高约八丈,人多避于楼,溺死者不可胜数”。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丽水大雨四昼夜,水高城门丈余,漂田庐,死者无数。

1912年八、九月,发生两次大水,据洪痕调查分析,大溪小水门站水位高达55.62m,重现期近200年一遇。

据丽水县志记载,在1951~1982年中,大溪水位(小水门水位站)超过47.12m警戒水位的出现59次,约为五年九遇;超过51m的出现30次,约为一年一遇;超过52m的有16次,约为两年一遇。

其中洪灾较为严重的年份有1952、1955、1970、1975和1994年等。

1952年7月中旬,受台风影响,流域上下普降暴雨,大溪水位暴涨,小水门水位超过警戒水位5.96m。

水淹城南大猷街,莲都区受灾乡镇27个,农田17,680亩,死亡20人,生命财产损失严重。

1994年6月中旬,洪水泛滥成灾,丽水城区有165家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直接经济损失920万元,莲都区经济损失达1.0亿元。

3.3.3设计洪水

经过频率分析,求得丽水站天然情况下(指无水库调节的情况)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值为5,600m3/s,Cv=0.49,Cs=3Cv;三日洪量均值为6.14亿m3,Cv=0.46,Cs=2Cv。

设计洪水成果见表3-1。

表3-1丽水站年最大设计洪水成果表F=7122km2

参数

单位

均值

Cv

Cs/Cv

各频率(%)设计值

备注

2

5

10

20

洪峰流量

m3/s

5600

0.49

3

13100

10900

9260

7510

天然洪水

三日洪量

亿m3

6.14

0.46

2

13.2

11.4

9.92

8.30

根据现有水文资料条件和分块流域面积的具体情况,本工程设计洪水分别采用流量和雨量资料推求。

其中,瓯江干流和集水面积较大的支流,采用流量资料推求;丽水城区周围的小溪流,采用雨量资料推求。

根据实测流量资料,瓯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汇入口洪峰流量见表3-2。

规划范围内的小溪流根据丽水站的年最大设计暴雨成果,通过产流和汇流计算,即可求得各小流域的设计洪水。

根据《丽水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修编)》,小流域具体设计洪水成果见表3-3。

表3-2主要支流汇入口洪峰流量表

断面

集水面积(km2)

各频率洪峰流量(m3/s)

P=2%

P=5%

P=10%

P=20%

均溪

3407

(7110)

(4270)

(3460)

(3450)

丽水站

7122

13100

10900

9260

7510

开潭

8544

15400

12800

8720

松阴溪口

1981

4560

3810

3230

2620

宣平溪口

831

2360

1970

1670

1350

小安溪口

558

1810

1510

1280

1040

好溪口

1340

3840

3210

2710

2200

注:

表中洪峰流量由流量资料推求;均溪站流量为电站控制下泄量。

表3-3小流域设计洪水成果表

断面

集水面积(km2)

各频率洪峰流量(m3/s)

P=2%

P=5%

P=10%

P=20%

桐岭坑

44.2

215

185

155

125

雅坑溪

24.2

157

138

115

94

注:

表中洪峰流量由雨量资料推求。

第四章水利计算

4.1计算原则与方法

4.1.1计算原则

河道水利计算的原则是以实测雨量、流量、水位为依据,在满足防洪排涝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平水期、枯水期水质、水环境及水景观对河道流量和水位的要求,针对不同河段的特征,因地制宜地采用科学、适用的方法,计算河道整治所需的各控制断面、不同工况下的流量和水位及变化过程,为确定河道整治总体方案、工程规模、工程措施和工程效果分析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对于以防洪排涝为主导功能的河道,根据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行洪能力分析计算。

对于有景观要求的城市内河,除了要进行行洪能力计算外,还要考虑枯水季节河道的蓄水能力,以便使整治后的河道在汛期能行洪、旱期能蓄水,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

在规划过程中,曾结合《瓯江干流玉溪电站至开潭坝址河道疏浚规划》,采用Hec-ras软件对瓯江干流水面线进行分析计算,并与有关成果进行比较,发现各控制断面的特征水位与已经批准的成果比较接近。

为此,本规划主要采用经政府批准的瓯江流域防洪规划和丽水市城市防洪规划中的水利计算成果。

4.1.2计算方法

本规划涉及瓯江干流、松阴溪等四大支流和城市内河。

不同的河流具有不同的水力特性。

为了模拟河流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河道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规划河道现状的主要特征见表4-1。

根据瓯江流域防洪规划和丽水市城市防洪规划,瓯江干流采用一维非恒定流计算方法,其基本方程为圣维南偏微分方程组。

用隐式差分法进行离散,再与河汊方程、闸汊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构成一个大型非线性方程组。

表4-1大溪及四大支流河道断面特征表

序号

河道名称

位置

河段长度(m)

桩号

控制断面

河道断面特征

断面编号

宽度(m)

底高程(m)

其它

大溪

玉溪电站

0

0+000

玉溪电站

270

66

有护坡

96

1

大溪

玉溪电站~松阴溪口上

3380

3+380

松阴溪口上

180

63

深潭

88

2

大溪

松阴溪口上~松阴溪口下

480

3+860

松阴溪口下

225

64

左滩宽

87

3

大溪

松阴溪口下~碧湖大桥

6580

10+440

碧湖大桥

375

59

中有沙丘

72

4

大溪

碧湖大桥~县头

4780

15+220

县头

320

55

有沙丘

62

5

大溪

县头~宣平溪口上

8640

23+860

宣平溪口上

500

50

有沙丘

42

6

大溪

宣平溪口上~宣平溪口下

900

24+760

宣平溪口下

500

48

有沙丘

41

7

大溪

宣平溪口下~小安溪口上

2330

27+090

小安溪口上

380

45

36

8

大溪

小安溪口上~小安溪口下

440

27+530

小安溪口下

270

39

35

9

大溪

小安溪口下~桃山大桥

3505

31+035

桃山大桥

230

39.5

27

10

大溪

桃山大桥~好溪口上

6130

37+345

好溪口上

220

37

11

11

大溪

好溪口上~好溪口下

750

38+085

好溪口下

220

34.5

深潭

10

12

大溪

好溪口下~铁路桥

350

38+445

铁路桥

225

33

深潭

9

13

大溪

铁路桥~开潭电站

3065

41+510

开潭

200

37

1

14

大溪

开潭电站~风化

2050

43+560

风化

280

1

松阴溪

松阴溪口

0

松0+000

1

松阴溪

松阴溪口~通济堰

1400

松1+400

通济堰

240

87

2

松阴溪

通济堰~松阴溪上边界

3200

松4+600

松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