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872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大危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经济大危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大危机.docx

《经济大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大危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大危机.docx

经济大危机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

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

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

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

  “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

  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

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

  (NewDeal)。

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

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

  二、

(一)

  “繁荣”及其崩溃

  1、20年代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

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

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⑴爆发:

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⑵特点:

  (见下表)⑶现象:

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

  ⑷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A生产相对过剩B商品严重不足C生产绝对过剩D商品十分丰富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

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

不是严重不足;

  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

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

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A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

  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

  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总统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

  读法律。

毕业后从军、从政。

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

  议员和州长。

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

1932年,罗斯福

  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

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

  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①背景:

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

  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1933

  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

  (见下表)项目具

  体

  内

  容金融政策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农业

  政策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工业政策通过工业

  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工资水平和日工作时,防止盲目竞

  会秩序④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⑤结果:

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

  生活得到改善;

  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⑥意义:

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新政的目的在于消

  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

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

  则是另一回事。

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这与目的是

  两回事。

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

  现上述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

  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

  心措施呢?

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

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

  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

那么,经济危机对

  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

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

  手。

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

  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

  B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

  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

  疑难解析学生:

老师,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繁荣”却带来危机?

老师: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学生:

那么,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能否解决呢?

老师:

不能。

因为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与身俱来的,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这个社会的本质特征。

它们之间这种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只有爆发经济危机了。

经济危机可以暂时缓解这种矛盾。

  三、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1/3工业下降70%

  69.1%50%48%50%2/3失业人数1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000万

  2.本课涉及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名词,在学习中要加以理解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

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

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

  股票交易所:

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

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

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

  生产过剩:

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

  “新政”: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

  (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

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

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

  1.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

  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流会)并请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

  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

  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

你能说出一些来吗?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

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

  “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

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

  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

  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

  措施,是非常有益的。

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

  1、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以工代赈,启动市场

  3、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

  4、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

  工程。

  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四、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繁荣”出现在A1919—1922年

  B1921—1924年

  C1924—1929年D1929—1933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爆发于A美国

  B英国C法国

  D德国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涉及的范围特别广

  B持续的时

  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

  D商品十分缺乏

  4.在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A劳动人民

  B中产阶级C垄断资本家

  D餐饮业和服务行业

  5.罗

  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A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兴建公共工

  程C整顿金融

  D缩减耕地,屠宰牲畜

  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实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的

  干预和指导C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D防止盲目竞争

  7.罗斯

  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其目的是①调整资本主

  义制度②减少失业队伍③刺激生产和消费A①B②③C①②③

  D③

  8.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

  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工业复兴法

  D兴建公共工程

  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消除了经济危机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恢复了美国

  的经济

  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五)

  10.史料分析20年

  代的美国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

  (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

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有新高,平均增长4%。

建筑工业、汽车工业(柯立芝繁荣的象征之一)、电力

  工业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此外,无线电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影业也获

  得了较大的发展。

收音机的销售额从1922年6000万美元增至1929

  年的

  8.42亿美元,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和人造纤维开始进

  入美国人民大众的生活。

  人潮涌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20年代繁华的芝加哥

  请回答:

  ⑴你能回答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一些原因吗?

(可联系第二

  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⑵你怎样理解“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11.史料分析

  材料一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

  猛增:

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了近一倍;

  到1933年,竟然有1500—1700万工人失业。

还有很多人处

  于半失业状态。

为了找到职业,求职者排起了长龙,通宵达旦地等在

  职业介绍所门前。

  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

  材料

  二在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身受其害,穷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

男人的剃须刀磨了一用再用;烟民自己动手卷烟;为了御寒,有人把报纸塞在衬衣里。

很多的家庭靠救济度日。

  们付不起房租,不得不在街头工棚式小屋。

  材料三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的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

  成的棉花,宰X幼猪,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当作燃料付之一炬,把整船的橘子和千万袋咖啡倾入大海。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⑵根据材料三,说说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穷人?

这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

⑶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会怎么做?

  12.史料分析材料一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悬挂在显眼处,容许开业。

这些规定包括:

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工人有权组织工会,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用童工;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等。

  (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0美分)材料二新政近乎是全方位突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震撼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之基础。

从1935年1月起,最高法院以授权不当等理由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政立法的裁决,宣布违宪或无效的新政立法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铁路职工退休法》、《手工业妇女最低工资法》等十几种。

很多人反对新政,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百万富翁”,“向富人敲竹杠”。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请回答:

  ⑴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和确定工人最低工资限额”有什么道理?

为什么这样做?

⑵罗斯福新政的多项立法违宪,报纸上也不断地批评甚至咒骂新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他们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搞的是社会主义,你怎么看这一观点?

  13.实践应用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几个出来,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

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第4课

  1、C

  2、A

  3、D

  4、A(点拨:

劳动人民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

  5、C(点拨:

首要理解为首先)

  6、B

  7、B(点拨:

新兴许多的公共工程的具体目的)

  8、C(点拨:

抓住“最主要”一词)

  9、A(点拨:

经济危机是客观经济规律,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10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时期。

广泛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⑵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

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

  11⑴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⑵为了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资本家惟利是图的反动本质。

  ⑶(略)12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障工人的基本收入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危机。

  ⑵说明新政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他们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⑶不是。

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整,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不许过度的剥削工人等,但并不是搞社会主义。

  13写综述要注意收集好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