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287286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do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1健康教育活动方案(4篇)

为了提高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加强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校把12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一、活动目的

与宗旨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全校掀起维护心理健康的热潮。

活动宗旨:

1.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患各种情绪障碍。

2.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从而使学生能与同学、老师、父母融洽相处。

3.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xx年12月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活动月启动暨国旗下讲话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始

2.宣读虎山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月方案

3.以“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4.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利用每周升起仪式上的“道德讲堂”,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1、怎样克服厌学的心理

2、怎样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

3、如何战胜心理挫折

4、怎样与人交往

(三)心理游戏大赛

时间:

12月6日上午

地点:

学校西操场

比赛项目:

1、蜈蚣竞走

活动对象:

一、二年级

目的:

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心理

规则:

①每个班级选出8男8女参加比赛

②每班16名队员排成一列,后面的同学用双手抱住前面同学的腰,连成一条“大蜈蚣”。

全体蹲下,齐步向前走,以最后一名同学到达终点为准,先到终点者为优胜。

③中途如果队列断开,必须在原地连接好才能继续前进。

2、车轮大战

活动对象:

三年级

目的:

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规则:

①每个班级选20名队员参赛,10男10女,分为四组,每组5人,场地两头各两组,进行接力比赛。

②准备5张晚报大小的报纸、双面胶,制作大纸环(班级自己准备)。

③5人都站在大纸环里,一起前进,前进过程中,纸环不能落地、不能断开。

断开者,要在原地粘好才能继续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3、二人三足比赛

活动对象:

四年级

目的:

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规则:

①每个班级男女各8人共16个人参赛,每两人一组,分为8组,跑道两头各站4组,进行接力比赛

②运动员首先把内侧的小腿用小布条捆住,进行接力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如果绑带断开,队伍要停下来,先绑好再进行比赛,

③以先完成比赛者为胜。

4、呼啦圈穿行

活动对象:

五年级

目的:

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规则:

①每个班级选8男8女共16个人参赛

②每名同学双手胸前交叉,然后手拉手站成一个圈,将呼啦圈挂在两位同学之间的手上,手不许松开。

③在起始队员的手上系一条红布,要求呼啦圈从起始点经过每一位同学,最终又回到起始的位置。

以速度快者为胜。

(四)制作、互赠“快乐心语卡”

3-5年级学生制作“快乐心语卡”,让学生在心语卡上摘录下令人愉快的名言或警句,送给最喜欢的人。

12月12日前完成。

(五)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

12月10日学校举行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学校做好有关记录。

(六)黑板报

各班以“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低年段以学生的学习为内容,比如: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中年段以如何调节情绪,快乐每一天,或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内容;高年段以沟通、互动、和谐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内容。

健康教育活动方案2021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2)|返回目录主题:

健康的内涵

时间:

xx年4月5日

地点:

社区教育学校

形式:

讲授

主讲人:

李启程(黄土小学校健康教育教师)

参加人:

社区居民

主要内容: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帮助人民获得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健康教育教师工作者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主要是了解什么是健康。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没病、无伤、无残就是健康。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深化。

现代的人们认识到。

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都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关注人的健康时,单从生物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明显的不够全面,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

随着这种认识的加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则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

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还是一个社会人。

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并把个体与社会结合所提出的,是对健康的一个全面定义。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是自身客观上拥有健康,而且应该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识,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

还有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

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

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讲座,让山区居民了解了什么叫健康,纠正了他们对健康的错误理解。

有的居民说:

我们以前以为一天能吃三顿饭,不生病,就叫健康,更不知道什么叫亚健康,我们都非常需要这样的讲座。

龙泉驿区黄土镇社区教育学校

xx年4月5日

(二)

主题:

影响健康的因素

时间:

xx年8月15日

地点:

社区教育学校

形式:

讲授

主讲人:

李启程(黄土镇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师)

参加人:

社区居民

主要内容:

上半年,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了什么健康,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上半年的话题,讲一讲影响健康的因素的有哪些。

我在讲的时候希望大家联系到自己的实际,我想这样大家会对这堂讲座理解得更深刻。

上半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遗传、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内在因素外,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稳定状况(战争或和平)、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和饮水供应、社区服务、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等,其中无一不与健康关系密切。

自然环境。

它包括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质和土壤情况(包括所含矿物质)、磁场与射线等等,也都直接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

如某些地区由于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多或少可以造成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

生物环境。

主要指人们生存的环境中的生物状态,特别是致病和传播疾病的生物的浓度、活跃情况和致病性等。

如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和蚊子、苍蝇、蟑螂等虫媒以及老鼠等动物。

当人生存的环境中这些生物浓度较高或致病性强时就必然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遗传因素。

人的身体素质特点会遗传给后代,某些疾病也具有遗传性,如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等。

心理因素。

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例如长期的心理紧张可以导致高血压,突然的情绪激动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增加患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机会。

长期过量饮酒可能损害肝脏并引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高糖饮食、缺少运动可能引起糖尿病。

科学研究表明,在上述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

,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

在美国,不健康生活方式占总死因中的48.9%,在我国占37.3%。

这说明人类的行为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极大。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早期受家庭的影响较多,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如刷牙习惯)、起居习惯等。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进入青年和成年以后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行为习惯。

如是否讲究卫生、是否喜欢运动、是否喜欢与人交流、是否吸烟饮酒等等。

这些行为习惯也就是生活方式将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全球人口的期望寿命可以延长12年以上。

1、合理膳食。

即营养要全面均衡。

每餐以八分饱为宜,主食由细粮、杂粮搭配,减少动物性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牛奶,限制盐的用量,每人每天摄入盐的不超过6克。

2、适量运动。

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项目应因人而异,每周可做轻中度运动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中青年可打球、长跑。

中老年可快步行走、慢跑、骑自行车。

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消除疲劳、保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3、戒烟限酒。

吸烟酗酒是健康的大敌。

吸烟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

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可获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

据科学家们多年的实验后发现,吸烟者在戒烟后其体内器官会发生一系列有益的变化:

20分钟内:

血压降到标准水平;脉搏降到标准速度;手、脚的温度升到标准体温。

8小时内:

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

24小时内:

心肌梗塞危险性降低。

48小时内:

神经末梢的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嗅觉和味觉对外界物质敏感性增强。

72小时内:

支气管不再痉挛,呼吸大为舒畅,肺活量增加。

2星期至一个月:

血液循环稳定;走路稳而轻;肺功能改善30%。

1至9个月:

咳嗽、鼻窦充血、疲劳、气短等症状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上出现新的纤毛,处理粘液的功能增强;痰减少,肺部较干净,感染机会减少;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体重可增加2_3公斤。

1年内:

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减至吸烟者的一半。

今年是我国政府承诺执行全球控制烟草框架公约的第二年。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如果一时戒烟有困难,每天吸烟应限量,并逐渐减少直至彻底戒烟。

酒要少饮,不喝高度烈性酒,经常或过量酒会影响健康。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加深了社区居民对健康的理解,让他们明白了影响他们健康的原因在哪里,纠正了他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范例】

主题:

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时间:

3月15日

地点:

社区教育学校

形式:

讲授

主讲人:

李启程(黄土镇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师)

参加人:

黄土中小学校、义和小学校全体体育健康教育教师

主要内容:

传播、行为干预和技能培训是健康教育的三个基本方法。

传播概述

传播就是传递、散布、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具体地说,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和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信息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传播活动不仅是发送信息,同时要收集反馈信息,因此,通常把传播称为交流。

(一)传播的分类

应用于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类型。

1.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活动。

这种交流活动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和符号)等,是传播活动中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方式。

人际传播可以分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形式有交谈、访问、劝告、咨询等。

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传播形式有授课、报告、演讲、讲座等。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形式有会谈、座谈、讨论等。

其特点是直接、充分、准确、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限制;交流双方可以立即得到反馈,双方可以即时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

2.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的信息传播机构使用电子和印刷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期刊、书籍等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其特点是信息的发送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信息的接受者众多;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基本上是单向传播,缺乏即时和充分的反馈。

(二)传播要素

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必须有一些基本因素存在,这些基本因素称为传播要素。

1.传播者。

在传播过程中指传递信息的个

人(如卫生工作者)或团体(如报社、电台、通讯社),是信息的发出者。

2.信息。

在传播学中信息就是传者所传递的内容。

3.媒介。

是信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的中介渠道。

如书刊、报纸、宣传画等。

4.受传者。

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方(如听众、观众等)。

信息接受者人数众多简称为受众。

5.效果。

受传者接受信息后产生的反应。

6.反馈。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信息的反应和把这种反应回归到传者的过程。

在交流活动中反馈可以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受传者主动的反馈,也可能是传者主动的收集。

例如,健康教育人员利用宣传画向婴儿的母亲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健康教育人员就是信息的发送者,画面上讲的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和饮料就是信息,宣传画是传播的媒介,婴儿的母亲就是信息的接受者。

婴儿的母亲听到这些信息后的反应就是效果,健康教育人员了解到这些效果就是得到了反馈。

二、传播材料的使用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就是指配合健康教育工作使用的印刷材料(如报刊、小册子、传单、折页、墙报、图片、宣传画等)、声像制品(如幻灯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光盘影碟等)、实物模具(如人体模型、器官标本等)。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能使健康信息和保健技能的传授更生动、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能够取得比仅用语言要好的效果。

基层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使用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应注意以下技巧:

使用面向个体的材料一般来说,在对个体使用材料(如传单、折页)时,健教人员应该对使用方法给予指导。

提示材料的重点内容,使对方加深印象;帮助对方掌握材料中的某些方法和技能。

使用面向群体的材料在使用面向群体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展板、挂图、幻灯片)时,选择的时间最好是大部分参与者能够接受的时间;向受传者展示的画面、文要力求让他们看得见、看得清;讲解者应用当地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解,吐应清晰;每次传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一个小时左右为宜。

使用面向大众的材料基层卫生保健单位经常可能收到或购买可供在公共场所张贴使用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宣传画、墙报、报纸),一般来说这类材料只能由大众选择性地接受,健教工作者不可能向受众作直接的讲解、说明。

在使用上要选择在允许张贴和摆放且人们经常通过而又易于驻足的地方,如卫生所的候诊室、街道集市上的布告栏学校的公开栏等;宣传品应挂贴在光线明亮的地方。

五、基层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与媒介

基层常用的健康传播方法和可使用的媒介有多种,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采用。

(一)口头交谈

通过与目标人群面对面的谈话,传递知识,指导行为。

简便易行,是基层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

专题讲座

以办学习班的形式组织大家进行学习,是一种群体教育方法,适用于目标人群的系统教育。

(三)健康咨询

通过解答目标人群提出的健康问题,帮助其作出健康行为决策,咨询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承担。

(四)小组讨论

通常由6—10人组成,在健康教育人员的引导下,小组成员集体讨论,互帮互学,适用于技能训练和行为改变。

(五)标语

形式简单,制作方便,内容明确,号召力、鼓动性强,适用于造舆论,创造氛围。

(六)传单

针对目标人群某一问题制作传单,内容较详细,可大量印制、广泛散发。

(七)小册子

内容系统,知识性强,易保存,可长期使用。

(八)科普报刊

定期出版发行,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是目标人群学习保健知识、积累信息的好帮手,但不适于文化水平低的目标人群。

(九)折页

图文并茂,直观,易理解,易保存,适用于需要反复学习的信息传播及对某些技能的具体指导,适合发给文化水平低的个人使用。

(十)黑板报与墙报

定期更新内容,简便易行,可随时编排内容,在某些适宜地点可用。

(十一)卫生科普专栏

在目标人群居住或活动区设立专栏,可贴图片、宣传画,也可写上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十二)宣传画

以绘画形式和艺术感染力向目标人群宣传有关知识,受到普遍喜爱。

(十三)广播

传播迅速,听众广泛,语言表达灵活多样。

给目标人群以亲切感,但不适于具体操作的指导。

(十四)电教材料

如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录像节目等。

形象生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适用于群体教育。

行为干预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一)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如定期身体检查、不吸烟、不酗酒等。

包括日常健康行为(合理营养、积极锻炼等)、保健行为(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系统保健管理)、保护行为(调适、主动回避)、避免有害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戒除不良嗜好、求医遵医行为等。

(二)不健康行为

不健康行

为是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可能增加疾病发生的危险、加重病情、促使疾病预后不良的行为,又称危害健康行为。

如饭前便后不洗手、怀孕期间不到医院做检查等行为。

二、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预防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它要求人们自觉地采取符合健康、增进健康的行为,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然而行为改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各国学者提出了很多有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下面简要介绍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可用下式表示:

知信行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包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

要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必须有知作为基础,要有信作为动力。

如戒烟,为达到戒烟的目标,健康教育者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将烟草的危害性、有害成分、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传授给吸烟者。

具备了知识,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对自己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逐步形成信念,知识上升为信念,就可支配人的行动。

当吸烟者采取积极的戒烟态度,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并确信自己有能力戒烟时,戒烟就可成功,不健康行为得到改变。

三、行为干预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干预是指针对环境以及团体和个体的行为进行影响,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所进行的—系列活动。

干预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从实际工作来看,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可分为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

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声像等材料进行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和具体指导来帮助教育对象产生某些健康认知,建立和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如号召人们不要吸烟、告诫人们在非典流行期间不要前往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行为矫正则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帮助和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干预过程。

如组织戒烟班,帮助吸烟者戒烟;组织家庭主妇培训班,教给主妇们怎样烹调低盐菜肴等都是对某些特定行为的矫正。

(一)、行为干预的手段

1.行政干预。

行政干预指通过政府机构运用行政手段,对社区或团体的不健康行为进行行政措施干预。

例如某县县政府采取措施打击私盐,就是对使用非碘盐行为的一种干预。

2.法规干预。

法规具有强制性和指令性的特点,以法规条例作为特殊手段,来使群体的行为符合社会或社区所提倡的健康规范。

如母婴保健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卫生

管理条例等卫生法规等都是行为干预的有力措施。

3.传播干预。

传播是干预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主要是用信息传递的方法干预、影响人的行为。

大量的反复的信息传播,可以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

正如电视广告所起的作用,吸引人的广告多次播放,就能够引导消费者购买该种商品。

4.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是较行政干预更专业化,较传播干预更具有针对性的一种以培训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教育活动。

如新婚夫妇讲习班、预防非典知识讲座等。

不仅提供知识信息,唤起人群的健康意识,而且指导受训者建立健康行为。

5、技能干预。

技能干预是使目标人群通过掌握自我保健技能来获取健康。

如指导主妇储存碘盐、使用碘盐,教幼儿家长配制口服补液盐和糖盐水,教家长测幼儿体温、体重等都属技能干预,平常称为技能训练。

培训

培训是教育方法的一种。

培训是对目标人员进行专项内容教育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实施一项健康教育计划离不开培训工作,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就不可能把健康教育计划转变成行动,也就不能实现计划的目标。

同时,培训也是实施传播和干预的一种人际交流方式,经常在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用。

因此,开展培训工作是各级卫生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讲座,增强了体育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他们对健康教育的业务素质。

但此次培训由于时间等原因显得有些仓促,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仅此一次培训,远远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为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方案2021健康教育活动方案(3)|返回目录活动目的:

1、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

2、了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因素对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让学生懂得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4、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