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7482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细菌和真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和真菌.docx

《细菌和真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和真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菌和真菌.docx

细菌和真菌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

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

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

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

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

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

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

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

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

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

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

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

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

对不起,打断一下。

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

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

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

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

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

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

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

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

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

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

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

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

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

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

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

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

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

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

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

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是:

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

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

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

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

食堂里吃的多。

营养多。

 

教师:

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

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是:

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

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

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 

教师:

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

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

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

马路边多:

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

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

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

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

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

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

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

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

是不是这样呢?

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

(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

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

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

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

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

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

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

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

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

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

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

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

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

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

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

"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

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

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第二节细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细菌的发现讲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细菌到底长什么样?

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认识细菌的大小形态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讨论细菌的繁殖方式看录像,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提供录像资料,引发学生兴趣芽孢看录像,理解芽孢对细菌的意义,了解生活中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提供录像资料,给以适当的讲解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学生:

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

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

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学生:

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

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

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

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

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

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

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

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

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

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

(学生纷纷点头同意) 

学生:

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

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

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

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

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

 

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

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人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

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赢得了舆论的一致支持,后来,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

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肉汤里的细菌。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装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景(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的实际操作,可展示图片或显微投影实物)同学们看得清楚吗?

 

学生:

看见一点一点的。

 

教师:

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

这是电子显微镜下,一根针头和针头上沾的细菌。

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的形态吗?

 

学生:

像火腿肠、两头圆中间直、像面包......。

 

教师:

这种形态的细菌叫杆菌。

还有别的样子的细菌吗?

(出示其他图片) 

学生:

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弹簧 

教师:

请大家根据细菌的形态将他们分成三种:

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学生:

根据图片分类。

 

教师: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

没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

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

(出示图片) 

学生:

观察图片,和书中的示意图比较。

 

教师:

(出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你感觉细菌细胞结构更像植物还是像动物?

为什么?

 

学生:

我觉得更像植物,因为有细胞壁,看上去很坚硬的样子。

 

学生:

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有鞭毛,能运动。

(教师适时说明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鞭毛) 

学生:

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不是绿色的。

 

教师:

总结:

从营养方式上,大多数细菌和动物一样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但它们和动物又不一样的地方是:

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教师:

细菌的结构中有没有和动物、植物细胞都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

没有细胞核(还会答有荚膜、鞭毛等,教师应适时解释)。

 

教师: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

 

教师:

细菌也是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

(展示录像) 

学生:

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

计算一下:

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

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学生:

计算;212=4096个!

 

教师:

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

 

学生:

抢着按计算器:

2.23007451×1043个!

 

教师:

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

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有就是说:

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学生:

笑,不可能!

 

教师:

为什么不可能?

 

学生:

我们会洗手。

 

教师:

对。

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

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

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录像)。

 

学生:

观看。

 

教师: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看到的录像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

2、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

3、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

 

学生:

不一样,孢子数目很多,是繁殖结构;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是,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

 

教师: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

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

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

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

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

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

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教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细菌,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在我们家里生活着哪些好细菌?

哪些坏细菌?

 

教学反思 

比较新课标和旧教学大纲,很多老师都注意到:

有不少旧的教学内容都删减了。

因此很多人感到新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的内容大概就只够讲20分钟。

对此,我的感受是:

《课程标准》和依据这个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只是国家为适龄学生提供的基础标准,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

作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学校,从为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完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补充。

 

但是补充哪些新内容呢?

有些老师就将删减的内容又补充上去,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我的看法是:

 

一、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

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

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

 

二、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

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

例如:

"细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细菌"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

 

三、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大胆补充。

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老师认为这些是"软性"内容,没有考核的任务,就轻描淡写甚至轻易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

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而感动,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很多课本上不能提供的科学工作方法。

因此,对这些内容不仅应该扩展和补充,还应该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果。

 

第三节真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课前准备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

生长中的真菌录像观看录像提供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征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菌丝,尝试分辨两种菌丝;观察酵母菌的图片,总结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真菌的营养方式观察发霉的食物,解释霉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实物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真菌的繁殖方式观察图片,解释霉菌的营繁殖方式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巩固对真菌主要特征的理解辨别各种常见的食用菌,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提供图片和实物资料,知道学生观察和分析孢子印的制作和食用菌的栽培操作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操作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

(放录像) 

学生:

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

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

菌丝。

 

教师:

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

(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

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教师:

虽然菌丝的结构不一样,构成菌丝的细胞结构却是一样的,让我们比较一下构成霉菌菌丝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

有细胞核。

 

教师:

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

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

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

(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

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

很软。

 

教师:

这是为什么?

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

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

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

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

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

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

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

这些细胞就叫孢子。

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

孢子繁殖。

 

教师:

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

蘑菇。

 

教师:

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

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

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

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

(出示图片) 

学生:

(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

(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

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

确实可以。

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

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教学反思 

做开发课程资源的有心人 

我认为这节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课程开始时播放的一段录像。

对于真菌的结构,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菌丝"的概念。

由于菌丝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的器官、组织相差很远,在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

另一位老师为我提供的这段录像,非常生动形象,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

让我感叹:

如果能有适宜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教师讲起课也更省时省力。

 

收集课程资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这段录像的获得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但也是由于我每时每刻都注意收集才能将它很好地保存下来。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

"有人向一位刚上完一节出色的公开课的特级教师提问:

'您准备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这位教师回答:

'要说时间短,我准备了十五分钟,要说时间长,我准备了一辈子。

'"我觉得每一位有志于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都应当如此。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课前准备 

1.学生:

查阅、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从家中拿来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