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7891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固态物质的粒子不再运动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用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D.大量喝水后,胃液的pH会减小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海水

C.可燃冰

D.冰水混合物

3.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4.有关金属或非金属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3,发出淡蓝色火焰

B.跑步比赛的发令枪是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P2O5气体

C.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气体,发出白光

D.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2O3

5.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

B.过氧化氢

C.空气

D.高锰酸钾

6.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7.下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X和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D.X和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8.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材制成桌椅

B.食物腐烂

C.蔗糖熔化

D.冬天窗花形成

9.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KClO3

KCl+O2↑

B.2KClO3

2KCl+3O2↑

C.2KClO3

2KCl+3O2↑

D.2KClO3

2KCl+3O2↑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B.蚕丝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羽毛烧焦的气味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气泡

1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功能材料研究   ④生命过程探索()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时,溶液变红色H2CO3═H2O+CO2↑

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时,溶液变浑浊CaCO3

CaO+CO2↑

C.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CO2CaCO3+2HCl═CaCl2+H2CO3

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2CO+O2

2CO2

1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做高能燃料

B.金刚石做装饰品

C.铜丝做导线

D.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14.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称取氯化钠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

D.

倾倒液体

二、填空题

15.写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分解______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4)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5)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______

三、简答题

16.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应用最广泛的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除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

下列有关石油说法不正确是___

A石油属于化合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石油分馏可以制得焦炭和煤焦油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在高温下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通过观察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是(写出两条即可):

①___;

②___。

(3)为减少CO2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气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生成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且释放大量的热,有一定应用前景。

则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17.利用燃烧

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______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燃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从微观角度分析丙烯液化与丙烯燃烧两个过程的主要区别__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参加反应的

的质量比为16:

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E生成的

可做气肥

(4)结合上述事例,谈谈燃烧的价值______。

四、推断题

18.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G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_______;

(2)B的俗称为________;H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

(2)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发现白磷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_____。

(3)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另一方面_____。

(4)图2中,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运输汽油的车辆必须张贴的警示图标是_____。

(5)小颖同学进行图3所示实验时,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看到的现象是_____(“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

当蜡烛火焰即将要熄灭时,小颖将烧杯口一侧慢慢抬起,发现蜡烛“死而复生”,蜡烛“死而复生”给我们的安全启示是_____。

20.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同学们对制取过程中药品的选择做了进一步探究。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5%

10%

15%

大理石的种类

A

A

A

B

B

B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科学兴趣小组讨论后认为,既然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

那么从这个角度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还应该与大理石的_____有关。

(3)根据你作出的假设,完善表格内容,以便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1

_____

_____

_____

2

_____

_____

_____

3

_____

_____

_____

4

_____

_____

_____

六、计算题

21.胃酸过多的病人,需根据病情选择含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铝的药物进行疗。

(1)碳酸氢钠(Na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某复方氢氧化铝片标签如图,请据图计算:

氢氧化铝化学式为_____,其中铝、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若按标签用量服用,则每天摄入铝元素的质量为_____mg。

七、科普阅读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某是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Mg(OH)2)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        材料(填“可燃”或“不可燃”).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八、综合题

23.气体制取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实验活动,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利用_____装置的组合。

(2)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它通入_____,观察是否变浑浊。

(3)石灰石是浙江省的主要矿产之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100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12+CO2↑+H2O(所含杂质在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提示: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钠和水),同时测量3分钟内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结果如表:

时间/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质量/g

0

15

25

30

33

33

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如图2)分析,反应速度最快的时间段为_____

A0﹣30s

B30﹣60s

C60﹣90s

D90﹣120s

②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