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7985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docx

环境资源保护法试题三DOC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

  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C.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D )

  A.人与物的关系B.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A )

  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

  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

  4.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发出注意环境污染的警告是由下列哪一事件引发的(C )

  A.海河流域污染B.淮河流域污染

  C.官厅水库与北京西郊污染D.滇池污染

  5.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B )

  A.《人类环境宣言》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C.《内罗毕宣言》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6.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是(D )

  A.开发使用费B.保护管理费

  C.惩罚性收费D.资源补偿费

  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D )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B.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D.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以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是( A)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9.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B )

  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适用于( B)

  A.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B.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C.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D.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11.向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颁发经营许可证的机关是(B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A )

  A.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B.生产用地、城市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类

  C.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类

  D.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三类

  13.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B )

  A.集体所有B.国家所有

  C.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D.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投资者所有

  14.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由下列哪一机关批准(A )

  A.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B.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城建行政管理部门D.县级以上土地行政管理部门

  15.依照全国人大的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健康公民每人每年应当义务植树(C )

A.1棵B.3棵

  C.3-5棵D.7-9棵

  16.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D )

  A.渔业资源保护费B.渔业资源增值费

  C.渔业资源补偿费D.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

  17.依照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下列哪一类野生植物禁止出口(A )

  A.未定名或者新发现并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

  B.濒危的野生植物

  C.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D.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18.目前专门规范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A )

  A.《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B.《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C.《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下列气体中属于国际公约管制的温室气体是(A )

  A.二氧化碳B.哈龙

  C.甲烷D.乙醇

  20.在专属经济区内,对沿海国的权利义务表述错误的是(C )

  A.沿海国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承担国际义务

  B.沿海国对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享有主权权利

  C.沿海国享有绝对的主权权利

  D.沿海国有义务确立有关生物资源的捕捞总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的关系是(ABCDE)

  A.它们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B.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单行法是基本法的具体化

  D.基本法是单行法的立法依据

  E.基本法主要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单行法则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作出具体的规定

  22.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确立的许可证形式有(AE)

  A.城市建设用地许可证B.海洋倾废许可证

  C.总量控制许可证D.森林采伐许可证

  E.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许可证

  23.中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BCDE)

  A.《放射性污染防治法》B.《水污染防治法》

  C.《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E.《海洋环境保护法》

  24.按照我国《草原法》的规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可以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ABCDE)

  A.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C.饮用水水源区的草原

  D.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

  E.有重要人文遗迹的草原

  25.国家对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允许个人开采的矿产资源有(BCD)

  A.矿产储量规模较大的矿产资源B.零星分散资源

  C.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D.为生活自用而开采的少量矿产资源

  E.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

  26.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对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老城区、古城遗址、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古建筑、风景名胜和古树名木等,应当采取下列哪些严加保护的措施(ABCDE)

  A.禁止乱占、乱拆、乱挖、乱建

  B.禁止任意迁动位置

  C.在遗迹周围划定保护地带

  D.禁止受到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损害

  E.限期治理遗迹周围污染严重的企业

  27.下列有关我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表述正确的有(CE)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

  B.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不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

  C.向实施总量控制水域排放重点污染物的企业或单位,必须承担排污量削减任务

  D.向实施总量控制水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或单位,承担排污量削减任务

  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决定要实施总量控制的水体

  28.国际社会就管理外空活动达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规范有(BCDE)

  A.外空适用“先占先有”的主权排他原则

  B.各国进行外空活动必须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

  C.禁止任何国家对外空或者天体造成污染

  D.各国对外空享有平等的受益权

  E.各国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外空事件对地球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9.促进“持续增长”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的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献是(AB)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增长的极限》

  C.《寂静的春天》D.《封闭的循环》

  E.《大自然的权利》

  30.环境污染侵害发生之时,为了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以下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AE)

  A.排除妨碍B.停止侵害

  C.消除危险D.恢复原状

  E.赔偿损失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和适用效力。

【参考答案】地方级(省级)环境标准,就环境质量标准而言,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排放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32.简述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参考答案】

(1)确认取得;

(2)授予取得;(3)转让取得;(4)开发利用取得。

  33.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采用的经济刺激手段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财政援助;

(2)低息贷款;(3)税收

  34.试列举三个主要的陆地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名称。

【参考答案】

(1)《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公约》;

(2)《世界遗产公约》;(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8分,第36小题12分,共20分)

  35.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与其他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等)的关系如何(8分)

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土地的使用所进行的总体安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关于土地 

 利用的整体安排,它与其他种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比,具有最高的效力。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其次,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最后,土地利用年度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

  36.阅读下列短文,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角度、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谈谈三门峡水库所反映的问题对今后编制类似规划和新建类似项目的启示。

(12分)

  2003 年10月,水利部召集陕、晋、豫三省相关部门及部分专家学者在郑州举行会议,研讨三门峡水库的去留问题。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 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

然而,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小浪底水库成为直接控制下游洪水的重要枢纽。

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提出了三门峡水 库的去留问题,废除、炸坝、敞泄、停运等不一而足的观点再一次叫响。

  据悉,三门峡水库在规划阶段就一波三折“三起三落”。

反对三门峡工程的主要理由在于:

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

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

  由 于三门峡水库规划和设计的先天不足,迫使工程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三次改变运用方式,主要改造是针对泄流排沙。

1960年,大坝基本竣 工,并开始蓄水。

1961年下半年,反对者的担忧变成现实:

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

关中平原的地 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1962年以来陕西省曾多次呼吁国务院从速制订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具体方案,以减少水库带来的严重问题。

答案: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它可以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传统的建设项目的决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速度,着眼于分析影响上述因素的外部条件,很少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导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使决策的研究不仅从建设项臣的外部条件分析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还要考虑建设项目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反馈作用,并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这样就可以真正把各种建设开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 

从实质上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也是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从而在符合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布局大型水利项目等。

这样就可以把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评价还可以预先知道项目的选址是否合适,对环境有无重大不利影响,以避免造成危害事实后而无法补救。

 

(3)从法理上说,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里的运用民事侵权法有一条原则:

任何民事主体(包括法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有义务防止发生对他人的损害,作为受害者有权要求停止侵害、采取防范措施或赔偿损失。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可以根据这一原则对各种可能影响环境从而给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提出下列义务:

必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给他人造成损害。

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侵害,往往具有潜在性和积累性,不像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那样显而易见,同时。

环境侵害不是“私害”,而是“公害”,即对一定区域或群体.实际上是对公共利益的侵犯,因而更有预测和防范的必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小题12分,第38小题8分,共20分)

  37. 1997年以来,王某等18户渔民经当地政府批准,集资数百万元,在某县滦河出海口沿海滩涂合伙开办经营了一个大型贝类养殖场。

2000年10月 上旬,来自某市造纸、化工等企业的工业污水沿滦河河道顺水流入大海,污染了王某等经营的贝类养殖场的海水水域,造成大面积海洋生态破坏,致使即将成熟上市的滩涂贝类、鱼类成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惨重。

  经渔政部门监测,贝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海域内存在的大量有机物和悬浮物所致。

经环保部门沿滦河 对上游排污企业的排查,发现有三家排污企业排放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数量相当、排污口地理位置相近。

其中,A造纸厂排放的有机物和悬浮物严重超标;B造纸厂排 放污水虽然达标,但主要污染物仍为有机物和悬浮物;C化工厂也将大量未达标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滦河,虽其污染物中不含悬浮物,但有机物的排放也严重超标。

  2000年12月,渔政部门对这次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污水造成贝类养殖场的损失为860万元。

同时,污染事件对养殖区域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造成了重大损失,经有关部门评估,损失约为3600万元。

  为此,王某等18户渔民欲联合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问:

(1)本案中A、B、C三家企业是否都能成为被告为什么(6分)

  

(2)王某等18户渔民是否有权对污染事件引起的海洋生态破坏损失提出赔偿请求(6分)

【参考答案】 

(1)A、B、C三家企业都能成为被告。

 

因为A、C二家企业排放污水严重超标,明显负主要赔偿责任;B造纸厂排放污水达标.其行为不发生违法性问题,但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不把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只要从事了“致人损害”的行为并发生了危害后果,即使行为合法,也要承担民事责任。

 

(2)王某等l8户渔民有权对污染事件引起的海洋生态破坏损失提出赔偿请求。

  38. 1997年,某市一化工公司将在生产除草醚替代品时封存的化工废料197桶,送到某市洪山区环保固体废弃物交换中心处置,并交付处置费用19900元。

 1999年3月,洪山区环保局决定处理这批废料,并决定由时任分管副局长的李某具体负责此事。

经时任洪山区环保固体废弃物交换中心主任朱某推荐,朱某的两位朋友刘某和杨某可以处理这批废料。

于是李某便提议先给197桶废料做个化验以弄清废料的化学成分再行处理。

不久李某便收到了一份没盖公章的“某市化学研究所检验报告单”,上面写着送检样品只含铁、锌等物质,无毒无害。

这时李某已意识到此检验报告不符合规定要求但未明确指出,仅委婉提出化验单上需要加盖公章。

【参考答案】 

(1)刘、杨二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338条之规定,刘、杨二人的行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408条之规定,李某的行为构成渎职罪

  1999年3月底,朱某告诉李某准备将此化工废弃物交给刘某和杨某处理,李某此时既未督促其提供加盖公章的化验单、也未予以制止,便同意将这 批废料交给刘某和杨某处理。

刘、杨二人遂将其中80余桶化学废料随意倾倒在汉阳锅顶山半山腰。

倾倒完毕后恰逢天降暴雨,废料顺地势侵入下游的仙山村和龙阳 湖,导致土壤、水中苯酚含量严重超标,村民鱼池、菜地、藕田和湖水遭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

  问:

(1)本案中刘、杨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5分)

答:

刘、杨二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338条之规定,其二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刘、杨二人的行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2)本案中原洪山区环保局分管副局长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3分)

答:

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408条之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李某的行为构成渎职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