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7993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docx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6周实践

第16周实践

“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告诉我们要想得到人生真谛,获得工作实绩,必须亲身实践。

高考常考实践方面内容。

在家中,你参与着美好家园的建设,体验着家人亲情;在学校,你正活跃在集体中,享受到表现自我的快乐;在社会,你有许多新的发现,也常有深深的思考……实践,使你心灵经受洗礼,让你思想逐渐成熟,促你素质不断提高。

 

第1天

晨读

【精彩段落】

一、精彩开头

类型1引用名言,意蕴深远

(1)荀子曾说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之高”“地之厚”,必须“登高山”“临深溪”。

“不登”“不临”是无法了解“天”“地”的情况的。

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

(2)著名的新闻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有5%的精彩,5%的痛苦,还有90%的平淡。

我们被那5%的精彩诱惑着,忍受着5%的痛苦,在90%的平淡中度过。

”这话说的多精彩啊!

(《务实之美》)

类型2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实践,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便难以成功。

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实践与创新》)

(2)伟大的军事家刘伯承也说:

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不实际。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告诉我们,理论实践密不可分,我们应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二、精彩结尾

类型1总结结尾,顺理成章

(1)所以乐于读书、善于读书、辩证读书、实践读书者,必须深入社会生活里,深入实际工作里,取得活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知识与实践并重的人。

(《读书与实践》)

(2)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理论起决定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理论,导致唯实践主义。

所以说,实践与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获得真正闪光的理论。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

类型2多种修辞,美不胜收

(1)务实之美,美在利己利人,美在立国安邦。

犹如雪中腊梅,坚韧持久。

请君多采集,此物最相勉!

让我们共享平淡的真实与美丽。

(《务实之美》)

(2)创新是重要的,但是实践同样是重要的。

你要想获得成功,实践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了实践,创新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实践便是一潭死水。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实践与创新》)

三、精彩片段1、如果说,读书是在奠定人生的基石,在梳理人生的羽毛,那么,实践就是在构建人生的厅堂,历练人生的翅膀。

人生经过了实践,是不是才能真正矗立飞翔在天地之间?

(《读书与实践》)

2、务实是平淡的,那平淡托起成功。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沽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古人教导我们,信口开河,天花乱坠,纸上谈兵,终不知从实践中获取真知识,“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之者乎?

”(《务实之美》)

【亮点素材】

1.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3.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颜元(清)

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6.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民谚

7.如果真理是名贵的珍珠,那么实践就是产生珍珠的大海。

——谚语

8.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民谚

9.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古波斯)

10.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

——摩路瓦(法国)

【范文赏读】

绝知此事要躬行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下的灰尘。

世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昭君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

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从群山中走出来的佳人。

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昭君。

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

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可信吗?

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

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方可相信。

事实证明,你赢了。

塞外荒凉,但民风纯朴。

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

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

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

他把真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

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司马迁用他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

史家绝唱当之无愧。

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高唱赤壁东风,你潇洒成千堆雪。

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苏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

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

好一个苏轼,只为他的躬行,我五体投地。

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

面对世事,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

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东海之水,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借鉴点】

晚练

【技法点拨】

“讨巧”的并列式结构

——论据并列的结构模式

并列式结构,是考场常用的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模式。

论据并列式结构,就是以典型的很有说服力的论据,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它是以“事实”见长,“事实胜于雄辩”。

论据并列模式是: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

实例1+分析论证

实例2+分析论证

实例3+分析论证

结论:

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例如(2011辽宁卷)《不从众,做自己》一文:

引论:

人也不从众,即使要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做自己,给世界留下个巍峨背影。

(中心论点)

本论:

(事例1)庄子不从众,他便让世人都随着他一起逍遥渭水,逍遥天下。

(事例2)屈原不从众,他便让汩罗江水都随他澎湃千年、滋养千年。

(事例3)时至今日,还有谁不从众?

方文山,那个钟情于诗情画意的男子。

结论:

从众为众,不从方立。

立之有骨,自己为骨。

作者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运用三例叠加的形式让例子支撑全文的论点,并对例子进行了精辟的的分析。

这就透过表象揭示了文章内在的本质,给人一种理性的启迪和崇高的美感。

作者在每

个事例的分析论证部分都很注意点题呼应,照应中心,也显得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学以致用】

阅读下边这则材料,自拟题目,请以“实践”为题,写一篇论据并列式文段,500字左右。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

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

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

当晚,到亨达利表店买到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高兴得不亦乐乎。

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精彩呈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生是一个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实践想法,积累经验,没有经过实践的论证,任何观点都不可能成为真理。

  丰子恺的《卖羊图》,生动美观,却被一位农民道出其中的错误,不是丰子恺画的不好,而是他没有实践,没有看过牵羊到底是怎样的,画时全靠自己的想象,使他的《卖羊图》成为一件失败品。

  伟大的天文物理学家,霍金,一生致力于天文物理学研究,想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论。

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因为他的理论还没有用实践证明过。

  理论没有实践过就永远都是个理论,无法成为事实。

  战国时期的楚国赵括,从小就看了很多兵书,学习了很多理论战术,但一实际指挥就使得几十万楚国被秦军坑杀,成为一个反面材料。

  赵括的纸上谈兵告诉我们,理论不经过实践永远无法变成真理,无法助你走向成功。

  实践是重要的,当你亲身实践了你所认为的观点想法之后,你才会真正的认识到对与错,才会把理论转变为经验存入你的脑海。

  就连此刻找工作都需要有几年工作经验,可见经验是多么重要,而经验就是来自于实践。

  伽利略经过了实践明白了从高空中抛物,大东西和小东西是同时落地的,麦哲伦经过了实践明白地球是圆形的,中国人经过实践明白改革开放是可靠的。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夸夸其谈是愚蠢的,纸上变兵是可笑的,人的生不是只是用来说的想的,而是用来做的,用实践来实现你的人生,用实践画绘你的梦想,用实践展现你的人生。

  用我双手,创造明天。

 

第2天

晨读

【精彩段落】

一、精彩开头

类型1比拟起兴,神与象通

(1)抟扶摇直上九万里,那是鹰隼的理想;敢将青葱笑天涯,那是松柏的追求;东风夜放艳池塘,那是芙蕖的雄心……人,也各有各的志向,“岭峻壮人心”嘛!

正是在这理想、追求、雄心的指引下,雨空中盘旋着刚毅,黄山上倔强着风采,池塘里摇曳着蕴藉……历史的平畴上才耸立起无数令我们不得不肃然的巨峰!

(《岭峻壮人心》)

(2)水中看花,永远闻不到沁人心脾的芳香;镜中望月,永远受不到溶溶月光的轻拂。

生活亦是如此,做事定要躬行。

(《绝知此事要躬行》)

类型2妙用题记,揭示主旨

(1)实践是人心中的指明灯,只有去实践去探索,才会走向成功的路。

——题记(《人生贵在实践》)

(2)宁肯你交到我手里一只山雀,不愿你空口答应我天上一只仙鹤。

——托尔斯泰(《理论与实践》)

二、精彩结尾

类型1比喻收尾,含蓄形象

(1)理论的东西再完美,也终究是瞬间的流星,划过之后就消失,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而唯有实践才是永恒的太阳!

(《实践出真理》)

(2)实践是初春的惊雷,唤起万物复苏;实践是夏日的冰茶,沁透凉爽全身;实践是深秋的汗水,获得丰收喜悦;实践是冬日里飘落的白雪,浪漫白色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通向成功彼岸的唯一航线。

实践是人生战场的利器,是理想与现实间的桥梁。

(《理想与实践》)

类型2名句收尾,意味深长

(1)陶行知说: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实践是寻求真理的开始,我们应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2)奥格•曼蒂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者》中说: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秒如尘埃,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立刻行动!

”是的,没有行动,一切等于零。

行动吧!

让实践来证明自己,用实践来换取成功。

《理论加实践等于成功》

三、精彩片段

1.人非生则知之者,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实践》)

2.理论和实践,不可分割。

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

他们就像花朵与绿叶一般,叶因花而生,花因叶而灿烂。

荀子曾说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让我们“登高山”“临深溪”去了解“天之高”“地之厚”,然后再用我们的领悟去研究天高地厚之美。

(《理论与实践》)

3.实践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实践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实践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

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

正如创新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实践与创新》)

【亮点素材】

1.司马迁: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

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点评】“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

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2.富兰克林:

实践需要勇气

美国18世纪的杰出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以其发明避雷针等电学成就而被称为“电学之父”。

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将“天电”引下来。

后来他又用莱顿瓶收集了“天电”去做试验,证明“天电”和地电一样能被金属传导,能熔化金属,能点燃酒精。

富兰克林最早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并且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实用的避雷针。

【点评】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

“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实践需要付出,更需要勇气。

【范文赏读】

实践照亮人生

没有见过大海,就永远无法感受她的博大。

没有亲历丛林,就永远不能解读她的神秘。

没有到过大漠,就永远难以揣测她的广袤。

那么,同样,一个从来没有碰过钓竿的人是绝对不配被称作垂钓高手的,纵使有厚厚一叠“学位证书”也不如钓到一桶鱼来得鲜活有力。

理性的东西太过朦胧,而实践却真实如岛上的礁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倘若真理隐藏在未知的远方,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迈出步子,勇敢地去尝试!

“二七惨案”,骇人听闻,多少革命志士惨遭杀害。

血的教训终于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一大”的纲领是多么不切实际!

后来,是实践使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起来,是实践使中国共产党最终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正确的道路,是实践使中国阴霾的天空出现了光明……

同样,实践对于个人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万句虚华的言语也比不上一个切实的行动。

夸夸其谈的人就像一枚鸡蛋,用壳来伪装内部的软弱,而实践则可以使人变得坚强而厚重。

倘若每一个人都是一辆跑车,那么只转动方向盘而不踩油门是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驰骋的。

也许,实践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它却一定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诗人汪国真曾无限豪情的感慨:

“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那么,我们何不让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洒脱——

行动起来,用双手创造未来!

行动起来,让人生充满精彩!

行动起来,用实践照亮人生!

【借鉴点】

晚练

【技法点拨】

排比造势,回肠荡气

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

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

1.用作段与段之间,即段的排比。

如2012年高考作文《人生中的赛跑》一文结尾:

“人生的赛跑让执着于赛跑的人累得满头是汗,而忘掉在赛跑的那一人看到满眼的风景,不知不觉中停下脚下的步履…………

人生的赛跑让富有和有权力的人放下金钱、地位,放下身段,去做有益身心健康和公益的事,也让贫穷的人安贫乐道,精神上过得滋润。

因为路太长,不这么做,你到达不了终点,你的综合成绩太低,你的生命质量必然太差。

人生的赛跑让我们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还在于你跑得多慢,在于你的每个脚印是否踏实,是否让人生过得充实、圆满和智慧。

三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进一步深化了主旨,明确了中心,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中的赛跑”的深刻认识。

2.用作段内的排比句。

它可以是成分的排比,也可以是单句的排比,还可以是复句的排比。

如2012年高考作文《伸出双手拥抱世界》中一段:

“我愿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那一声随风入夜的细响,走在胡琴隐约的里巷,与萍水相逢的你共一路红色纸伞。

我愿在猎猎的北风中感受那一缕因花起舞的清香,与身居异乡的你话一段温情的家常。

我也愿心中有一泓甘泉甜醴,与你携手溪边,目听风吟。

这个世界,我愿伸手拥抱你,用我的一点热度焐热你的寒冷。

此段中以“我愿在…我愿在…我也愿…”的形式构成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学以致用】

写一个片段,运用排比手法,阐明“实践是成功的基础”的观点,100字左右。

精彩呈现:

苍鹰可以飞上苍穹,只因有旁人无可比及的训练;帝王蛾可以称王,只因经历了旁人无法理解的挣扎;蝴蝶可以轻舞飞扬,只因承受了旁人不能忍受的磨难。

实践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沙漠看到绿洲的快乐。

实践的过程是美丽的充实的,它魅力无限,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3天

晨读

【精彩段落】

一、精彩开头

类型1故事引入,引人入胜

(1)前朝有一位画家,绘画技术精湛。

有一次他展示作品《五牛图》,过往的文人墨客都大为称赞。

而一个牧童走出来说:

“这个画错了吧。

”画家讨教:

“错在何处?

”小牧童用手指了指牛的尾巴说:

“每只牛平静的时候尾巴都是下垂的,而这里的牛尾巴都是向上的。

”画家听完若有所思,立马撤下了这幅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即使你画的再好,若忽略了现实和实践,那么你得到的未必是真理。

所以,我们一定要实践,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

(2)在林肯小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段经历:

林肯的父亲有一处农场,里面有许多石头。

林肯的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

但父亲总说,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别人也不会卖掉农场了。

后来母亲带领孩子们挖掉了石头。

其实石头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挖下一英尺,就可以晃动它们。

林肯从中领悟到,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凭经验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所以,有些事情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成功。

(《人生贵在实践》)类型2妙喻连用,形象生动

(1)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顶风前行的孤舟;就像厚重的黑夜拦不住浓密的乌云,浓密的乌云也拦不住心灵窗外的阳光。

唯有潜心研究与敢于实践共舞,我们才能获得拨云见日那一霎那的喜悦。

《让实践与研究共舞》

(2)那沉睡在春天暖阳中的思想之花,唯有实践之雨,才能促其开放;那漂泊于无限海面上的灵感之帆,唯有实践之风,才能将其扬起;那桎梏在坚硬石层里的智慧之玉,唯有实践之手,才能将其雕饰。

《善于研究勤于实践》

二、精彩结尾

类型1排比议论,增强气势

(1)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实践,它变得醇厚。

/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实践,它变得悦耳。

/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实践,它变得美丽。

/让实践与研究共舞,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让实践与研究共舞》

(2)行动起来,用双手创造未来!

/行动起来,让人生充满精彩!

/行动起来,用实践照亮人生!

(《实践点亮人生》)

类型2、号召劝诫,引起共鸣

(1)梦再美也终究是梦,没有行动的牵引,终不能升起。

行动起来吧!

把梦变为现实,把理论变为实际,把口号变为行动,创造更美的世界。

《让我们放手一试》

(2)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做一个“研究生”,我们应该谨慎但又不能丧失魄力,用我们的双手为理论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靠自己奔向我们渴望已久的成功。

《不要做一个“研究生”》

三、精彩片段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无论是于国于民,实践总能绽放出它璀璨的光芒——它能推动一个民族走向新时期的繁荣,亦能改变一个人人生的航向。

因此,面对着“人生之须臾”,多动手,多实践,才能点亮生命的荣光。

(《实践出真知》)

2.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如果你只思考,而不去动手做,那永远得不到真理。

因此,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再好的理论知识,也代替不了你水中所获取的实践经验。

但是,只一味蛮干,没有科学指导的实践,又会事倍功半。

(《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亮点素材】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朝·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鉴赏】纸上:

书本上。

躬:

亲自。

这两句大意是:

学问只是从书本上获得终究感到肤浅,必须身体力行,亲自实践,才能显出真知。

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结晶,学习书本卸识固然重要,但书本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深化,才能成为真知,成为自己的东西。

此名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富于哲理,对每个人都有教益。

2.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出处】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鉴赏】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

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

后两句则说:

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

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

本诗告诉我们:

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范文赏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以仰望者的姿态忠于理想,以践行者的姿态抓住生命的重量,去获得生而为人的价值!

——题记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更不能贫困。

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了,这个民族才能自尊、自信、自强的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切物质财富的创造从脚踏实地开始,一切精神文明的开端从守望星空开始。

今天,我们可能过高的追求了经济的腾飞,那我们该怎样守望精神的高低呢?

仰望星空,让理想和现实做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着,放眼又一次长征。

喧闹尘嚣,有谁还是这片土地上的精神朝圣者?

仰望星空,盖茨夫妇在思考如何以最正确的方式来回馈社会;仰望星空,昆德拉在寻觅如何用人的本性来缓助现在社会人的心灵战争;仰望星空,马云在思考如何创办一个真正的由中国人创办并让全世界都感到骄傲的伟大的公司;仰望星空,中国的电影人在求索如何让中国的电影走上人文精神的康庄大道……

但是要有所为,仅有仰望是不够的,仰望只能是一块跳板,是行动的铺垫。

仰望星空,是以沧桑的理性做笔,给脚踏实地以崭新的假设和生动的诠释。

一切从仰望开始,一切由脚踏实现。

仰望后,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

面对慈善事业怎能像某些富豪惧捐、少捐、不捐,要学就学陈光标不把慈善挂在嘴边,把慈善落实在行动上,连续三年荣获中国首善的称号,西南旱灾,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抗灾第一线你都可以看见他疲惫而伟岸的身姿!

面对经商怎能唯利是图,要学就学陈氏兄弟,把对农民的责任担在肩上,即使大过年也要赶着为农民发工钱。

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要学就学钱老季老,做实干家;要学就学世界冠军刘子歌,刘琳,踏实勤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即便现实不太美好又怎样?

只要我们不言乏力,不言放弃,脚踏实地,我们就有信心让明天更美好。

要迎着晨光实干,也要对着晚霞冥想。

仰望着不是没有泪,但是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用泪,只有实想才能实干;脚踏实地者不是不累,但只有拼搏才能无悔。

以仰望者的姿态忠于理想,以践行者的姿态抓住生命的重量,去获得生而为人的价值!

仰望星空,富我泱泱中华之精神文明;脚踏实地,铺我中华崛起之康庄大道。

【借鉴点】

本文深刻了论证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全文自然、顺畅,读来给人启迪。

尤其结尾美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