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086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docx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和湘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1.能源资源的开发;

2.流域的综合开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它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4.让学生能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5.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分析其他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点

1.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2.能源基地建设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和措施;

3.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和措施。

教学难点

教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分析其他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问题及措施。

【教学建议】

本讲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并能举一反三。

因此,案例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对其他区域具有借鉴意义;而教学中则应多用比较法。

学生学习本讲时可能会在以下个方面感到困难:

1.对案例区域的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其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

例如,对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对其开发方向的分析。

2.对区域图的分析和判断缺乏思路或不够熟练。

例如,不能结合山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山西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应用能力不足,不能学以致用分析其他区域资源开发利用。

例如,德国鲁尔区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

学习建议:

1.学生应加强对自然地理的复习,以提高区域特征分析能力。

2.学生学习中应提高地图册使用率,并强化训练区域图的分析。

3.学生学习中要培养比较思维,能通过比较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教学建议】

根据案例选择的典型性要求,应该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山西省在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区域典型性。

因此,导入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山西在我国能源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材料一:

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思考1:

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材料二: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思考2: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

材料三:

2019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

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逐渐暴露。

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3:

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山西省如何开发能源资源,才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建议】

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特征,二是区域发展。

而区域特征对区域发展的条件、发展方向及发展中的问题有着决定性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区域特征的分析,进而引导学生依据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及发展中问题。

1.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

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

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非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①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储量有限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①加强勘探,扩大后备储量;

②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③发展科技,积极寻求替代产品。

(4)能源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资源开发条件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资源条件(包括储量、分布、种类、质量、埋藏深度)

(2)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提供资源(包括市场和交通)

(3)资源持续开发的保障是什么?

——基地建设

(4)资源持续开发的障碍是什么?

——环境问题

3.山西省能源资源——煤炭开发条件的分析

(1)资源条件:

山西号称“煤海”,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五大优点:

储量丰、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和埋藏浅。

下图为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示意图。

(2)市场条件

①引导分析导入材料一,可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引导分析导入材料二,可知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可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及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交通运输条件

问题1:

据左图描述山西省的地理位置?

问题2:

右图中山西省境内有哪些铁路线与外界联系?

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内蒙古、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为邻,邻近环渤海工业区、中原城市群和西安城市圈,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工业中心也相距不是太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长邯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4.能源基地的建设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因此,建国伊始,山西省就被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进行建设。

(1)目的:

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问题3:

为什么晋煤外运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

(结合煤炭的特点和铁路的优点分析)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材料四:

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

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瓦时。

材料五:

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战略”等能源战略,提高了天然气、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消费比重。

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已经失去了优势。

讨论1:

根据材料四,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煤和输电哪个好?

①经济效益:

电的输出价格高于煤炭,且运输成本低于煤炭。

②环境效益:

电的生产对当地大气污染重于煤炭,且发电耗水量较大,会使山西省缺水问题雪上加霜。

讨论2:

根据材料四、五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

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①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以出售原煤为主的经济结构,不仅经济效益低,更对交通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②山西煤炭工业将日益面临“西气”、“西电”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其他能源的竞争,市场会不断缩小。

综上,随着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必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山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多元化的产业链,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程度,进而增加产业附加价值。

5.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煤,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如下图。

思考四:

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煤、铁、铝、水

思考五:

山西省输出产品是什么有变化?

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思考六:

根据上图分析,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影响?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思考七:

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应采取哪些应对的方法和手段?

(1)问题

①生态破坏问题

②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短缺问题。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④万家寨引水工程

河流是孕育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人类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与河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

从古到今,河流两岸往往是人类聚居、城镇密布的区域。

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就诞生在河流两岸或入海口。

1.水系和流域

思考1: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河流除了干流外,两旁总还有支流汇入。

据图概括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1)水系:

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此类推。

干流及其支流就组成了河流的水系。

(2)流域:

一般而言,河流的发源地是山地,由于受到山地或高地的阻隔,每条河流只能接纳一定区域的来水,这些山地或高地就成为相邻两个水系的分界线,称之为分水岭;以分水岭为界的河流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地理单元,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因此,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各河段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内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和矿产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2.田纳西河流域的区域特征

流域的区域特征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

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1)田纳西河的自然地理特征: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如图。

思考2:

结合上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影响?

特征

影响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光热充足,年降水量丰富,

雨热不同期,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洪涝严重

水系水文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通航条件好

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

②水量很不稳定。

思考3:

分析田纳西河水文特征对河流的功能有何积极影响?

影响因素

积极影响

发电

水量和落差

河流补给量大,水量大,地形起伏大,落差大的地区,发电

量大,发电量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航运

水量及其变化,地形及水底地形、航道的宽度与深度、冰期

水量大且稳定、地形平缓、少礁石、航道宽阔、水深、

无冰期,航运条件佳

灌溉

水量及其变化

水量大且稳定,成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

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思考4:

结合田纳西河矿产资源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图,分析该流域的早期开发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4.流域的综合开发

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机构田纳西河流域××局(TVA)。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思考5:

梯级开发有什么利与弊?

1.利:

①拦河大坝可以拦水发电②水库可以养殖③发展旅游业④防洪和灌溉⑤加深航道,利于航运

2.弊:

①不利于鱼儿回溯产卵(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②回水淹没农田,有时需要移民③施工会破坏环境和水体④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水的自净能力下降)

思考6:

填出图中字母所分别代表的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河流的综合开发有哪些借鉴之处?

综合效益:

A~F:

旅游、航运、养殖、发电、防洪和灌溉

借鉴之处: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低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和水电。

3.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水力资源的优点——廉价和清洁。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

【题干】读“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金三角区域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其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A.有丰富的煤炭、铝土和水能资源,能源和原料充足

B.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线经过,交通比较便利

C.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靠近能源消费市场

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

(2)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下列措施既能减轻该区域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是()

A.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B.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C.营造防护林带,开展土地复垦,改善生态环境

D.提高煤炭开采量,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答案】A,A

【解析】

(1)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故该地区最主要的区位优势体现在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能资源,可提供充足的能源;附近有丰富的铝矿资源,原料充足。

故选A。

(2)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等,既能减少煤炭外运,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故选A。

【题干】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回答下列各题。

(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D

【解析】

(1)贵州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产基地,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工业为主。

(2)贵州煤炭、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可以煤炭为基础构建煤—焦—化产业链,利用煤炭资源和铝土矿,发展高耗能的煤—电—铝;贵州铁矿资源不足,不适合发展炼钢业。

【题干】读2009~2019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9年期间()

A.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

B.海上风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升高

C.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量波动上升

D.2019年是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年份

(2)下列省区不适合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A.内蒙古B.四川C.海南D.福建

【答案】D,B

【解析】

(1)2009~2019年,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波动变化;从图中无法看出海上风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量逐年增加,并非波动上升;读图可知,2019年新增135.5,是最多的。

(2)内蒙古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且地势较平坦,风力资源丰富;四川省山川纵列,对风有较强的阻挡作用,夏季风和冬季风都影响较小;海南和福建位于沿海地区,海上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题干】读下图,回答问题。

(1)乙河流域主要位于()

A.盆地地区B.平原地区 C.温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的流量比乙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答案】A,A

【解析】

(1)由图示经纬度可推知甲河为亚马孙河,乙河为刚果河,两河均处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乙位于盆地地区。

(2)甲为广阔的平原,因而甲河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

【题干】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于2019年12月底实现大江截流,各项目正顺利进行。

据此回答问题。

(1)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②该区能源需求量小③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②④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该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A.库区降水变率增大B.库区水质变差

C.诱发山崩、泥石流等大型地质灾害   D.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A,B

【解析】

(1)本题组结合水电站建设考查影响流域开发的因素及开发的影响。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该流域处于我国阶梯分界处,地质条件复杂,且区域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小,加之移民等使得水能开发较晚。

(2)大坝截流后由于水流变缓水质可能变差,但是库区地质、气候和生态环境在合理开发的情况下,影响不大。

【题干】读图回答问题。

1.2019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需求量小,③④错误。

【题干】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下图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城市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是(  )

A.大庆市B.黑河市C.鸡西市D.双鸭山市

3.伊春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是(  )

①以育林为主,禁止采伐 ②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 ③建立木材储备基地 ④积极转型,建设煤化工基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B

【解析】2题:

由图例可知四个城市中,大庆、黑河和鸡西三市是成熟型城市,而双鸭山为衰退型城市,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工资上涨等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

3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位于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衰退型城市是伊春,该城市由于过度砍伐,森林面积减小,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今后林业发展应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木材储备基地,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型产业。

【题干】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题。

4.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5.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B

【解析】4题:

由图可知金沙江下游地处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水电梯级开发,故B正确。

5题:

水库建设可使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有利影响①错;水库建设也使上、下游间物种因大坝的出现交流受到阻隔,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是不利影响,②对;水库建设使下游河道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是不利影响,③对;水库建设不会引发旱涝灾害,④错。

故选B。

【题干】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达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

读不丹略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B.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C.地势南高北低D.位于板块张裂处,多地质灾害

7.该国虽然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 ②资金技术短缺,开发能力不足 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 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A,C

【解析】6题:

根据材料,不丹与我国西藏接壤,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形以山地为主,A对;不丹位于西南气流迎风坡,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明显,B错;根据河流流向,地势是北高南低,C错;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多地质灾害,D错。

7题:

水能开发不仅取决于自然条件,还取决于市场、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

不丹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资金技术短缺,开发能力不足,且人口少,市场需求小应是其开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题干】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8~9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8.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9.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答案】C,C

【解析】8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到Ⅱ再到Ⅲ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多,植被逐渐减少会使降水时下渗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D错,C对;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可能会降低,降水量变小,A、B错。

9题:

随着林地变成居民点,植被覆盖率降低,对降水调节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汇集到河流时间减少,洪峰到达时间早,C对。

【题干】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