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302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docx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资料

金属热加工工艺复习(完全体)

一名词解释:

1.金属液态成形:

是一种将金属(一般为合金)浇入铸型型腔,冷却凝固后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成形工艺。

2.铸造:

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在重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外力场的作用下充满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与性能零件和毛坯生产过程。

3.直浇道窝:

在直浇道底部设有半圆形或圆锥台形的窝坑,称为直浇道窝。

4.流动性:

指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它是影响熔融金属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5.冷铁:

为增加铸件的局部冷却速度,在砂型、砂芯表面或型腔中安放的激冷物。

6.补贴:

为增加冒口补缩效果,沿冒口补缩距离,向着冒口方向铸件断面逐渐增厚的多余金属。

7.浇注位置:

浇注状态下铸件在铸型内所处的位置。

8.分型面:

是指两半型(一般为上、下)或多个铸型(多箱造型)相互接触配合的表面。

9.特种铸造:

是指有别于砂型铸造工艺的其它铸造工艺。

10.离心铸造:

是将金属液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填充铸型而凝固成形的一种铸造方法。

11.熔模铸造:

又称失蜡铸造,用易熔材料(蜡或塑料等)制成精确的可熔性型壳熔模,并进行蜡模组合,涂以若干层耐火涂料,经干燥、硬化成整体型壳,加热型壳熔失模型,经高温焙烧成耐火型壳,在型壳中浇注铸件的方法。

12.锻造温度:

是指开始锻造的温度(始锻温度)和结束锻造的温度(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

13.始锻温度:

锻造温度的上限。

14.终锻温度:

锻造温度的下限。

15.锻造成形:

锻造成型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16.自由锻:

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简称自由锻。

17.胎膜锻:

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简单的活动模具(称为胎模)生产锻件的方法

18.模锻:

模型锻造简称为模锻,是将加热到锻造温度的金属坯料放到固定在模锻设备上的锻模模膛内,使坯料承受冲击功或静压力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锻件的方法。

19.拉深:

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状态作用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20.分模面:

是指锻模上模与下模的分界面

21.分模线:

分模面预锻件表面的交线称锻件的分模线。

分模线是锻件最基本的结构要素。

22.芯轴扩孔:

是将芯轴穿过空心坯料而放在“马架”上,坯料转过一个角度压下一次,逐渐将坯料的壁厚压薄、内外径扩大。

因此,这种扩孔也称为马架上扩孔。

23.冲孔连皮:

对于有内孔的模锻件,锤上模锻不能直接锻出透孔,必须在孔内保留一层连皮,然后在冲切压力机上冲掉。

24.锻模斜度:

为了便于将模锻件从模膛中取出,锻件沿锤击方向的表面应留有一定的斜度,称为模锻斜度或出模角。

25.冲孔:

是指板料或工件上冲出所需的孔,冲去的是废料,周边是成品

26.落料:

是指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的零件或毛坯,被冲下是成品,留下的是废料。

27.焊接成型:

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使被连接的表面产生原子间结合而成为一体的成形加工方法。

28.电阻焊:

是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积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同时对焊接处加压完成焊接的一种方法。

29.未熔合:

在焊缝金属和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与焊道金属之间末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称为未熔合。

常出现在坡口的侧壁、多层焊的层间及焊缝的根部。

30.未焊透:

焊接时,母材金属之间应该熔合而未焊上的部分称为未焊透。

出现在单面焊的坡口根部及双面焊的坡口钝边

31.超声波探伤:

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中的传播、反射和衰减等特性来发现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32.射线探伤:

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可以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性质来发现物质内部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

33.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是利用毛细现象检查材料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检验方法。

34.激光焊:

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的焊接方法。

35.钎焊:

钎焊是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作钎料,将焊件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温度,使钎料填充接头间隙,与母材产生相互扩散,冷却后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36.金属焊接性:

焊接性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够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是金属材料本身的固有属性。

37.气体的电离:

热电离、场致电离、光电离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释放电子形成正离子的过程叫做气体电离

38.阴极电子发射:

阴极电子从阴极表面溢出的现象。

热发射、场致发射、光发射和粒子碰撞发射。

39.埋弧焊:

是以可以熔化的颗粒装焊剂作为保护介质,电弧掩埋在焊剂层下的一种熔化极电弧焊接方法。

40.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是利用手工操纵电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

41.等离子弧焊:

是用等离子弧作为热源进行焊接的方法。

42.摩擦焊:

它是在外力作用下,利用工件间相对摩擦运动和塑性流动产生的热量,使接触面及近区金属达到塑性状态并产生适当的宏观塑性变形,通过两侧材料间的相互扩散和动态再结晶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二简答

(一)金属液态成形

1、根据浇注系统的示意图,写出浇注系统个组员的名称,分析各组员的作用。

答:

A、浇口杯的作用:

(1)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并引入直浇道,防止金属液的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

(2)分离熔渣和气泡并阻止其进入型腔;(3)增加充型压力头;(4)减轻液流对型腔的冲击

B、直浇道的作用:

连接浇口杯与横浇道(有时直接连接内浇道和直接通向型腔)。

将金属液导入横浇道、内浇道或直接进入型腔。

提供压力头克服流动阻力,在规定时间内以适当速度充满型腔。

D、横浇道:

又称档渣道,将金属液平稳均匀分配给内浇道,并捕集、保留由浇包经直浇道流入的浮渣物。

E、内浇道的作用:

是浇注系统中将金属液引入型腔的单元。

其功用是控制充型速度和方向,分配金属液,调节铸件各部位温度分布和凝固顺序,在某种情况下还有一定补缩作用。

【C、直浇道窝:

1)缓冲作用2)缩短拐弯处的高速紊流区并改善横浇道内压力分布。

3)改善内浇道的流量分布4)减少拐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及水头损失。

2、分析平板类零件的补缩原理。

分析末端区、冒口作用区及轴向缩松区产生的原因以及为避免产生轴向缩松可以分别采取的两个工艺措施

答:

冒口是铸型内储存并提供补缩铸件熔融金属的空腔,也指该空腔中被充填的液体。

(1)冒口与铸件间的补缩通道对于平板铸件,为使冒口中的金属液能不断补偿铸件的体收缩,冒口与被补缩部位之间应始终保持着畅通的补缩通道。

夹角φ范围内都处于液态,始终和冒口及凝固区相通。

(2)、冒口有效补缩距离对于平板铸件,中间设一冒口,逐渐末端比中部多一个冷却端面,形成温梯度。

因此末端晶体生长比中部快,凝固前沿呈楔形,扩张角φ向冒口扩大,末端是致密无缩孔、无缩松区。

靠近冒口部分,金属液热量集中而造成温差,结晶速度比中部慢,凝固前沿也呈楔形,因此冒口作用区也是致密区。

如果末端区与冒口区相连,便可获得致密铸件。

(末端区产生原因)因末端区比中间区多一个散热端面,所以冷却速度较快,在纵向上存在较大的温差,越靠近端面温度越低,因此等液相线何等液相线越靠近端面,向铸件中心推进越快,构成了补缩通道,因在中间段的中心尚未构成补缩边界之前,末端区已凝固完毕,所以末端区的钢液所产生的凝固收缩完全能获得钢液的补缩。

这段位顺序凝固,铸件是致密的。

(冒口作用区)由于冒口中钢液的热作用,使其在纵向存在温度差。

等液相线和等固相线越靠近冒口,向铸件中心推进越慢因此在冒口区中形成楔形的补缩通道,向冒口扩张,有利于冒口补缩。

(轴线缩松产生原因)有一个邻接末端区与冒口区的中间区域时,在内冒口对其加热和末端激冷都作用不到,上下凝固前沿相互平行。

凝固后期,由于树枝晶生长隔断了补缩通道,便产生轴线缩松

避免方法:

(1)冷铁两冒口之间安放冷铁,相当于铸件中间增加激冷端,形成两个末端区,显著增加有效补缩距离。

末端加冷铁会使末端区长度略有增加。

(2)使铸件长度等于冒口区和末端区长度之和时不会产生轴线缩松。

3、开放式浇注系统和封闭式浇注系统

答:

封闭式浇注:

系统直浇道出口、横浇道截面积总和及内浇道出口面积总和依次缩小。

在正常浇注条件下,所有组元都能为金属液充满,也称收缩式浇注系统。

容易为金属液所充满,撇渣能力强,可防止气体的卷入,可用于中小型铸件。

但金属液流速大,有时甚至向型腔产生喷射现象。

不适于易氧化的非铁合金或压头高的铸件及柱塞浇包的铸钢件。

开放式浇注系统:

直浇道出口、横浇道截面积总和及内浇道出口面积总和依次扩大浇注系统,也称为扩张式浇注系统。

直浇道下端为阻流截面。

难于充满所有组元,撇渣能力较差,熔渣及气体将随金属液流入型腔,造成废品。

但内浇道金属液流速不高,流动平稳、冲刷力小,受氧化程度轻微。

主要用于易氧化的合金铸件、球铁铸件和柱塞包浇注的中大型铸钢件。

4、分析齿轮类零件铸件在轮缘热节处产生缩孔的原因,并提出防止缩孔产生的工艺方式

答:

壁厚不均匀,在局部厚大部位或内角处,因散热缓慢而形成热节,当热节处得不到相邻金属补缩,就会出现缩孔。

冒口尺寸设计不合理未能促进铸件顺序凝固。

铸件的凹角半径太小,使尖角处型砂的传热能力降低,凹角处的凝固速度下降,同时发气压力大,析出的气体向未凝固的金属液渗入,导致铸件产生气缩孔。

防治方法:

(1)通过加长冒口补贴,使此部位处于冒口有效补缩距离范围内,保证组织的致密度。

(2)减小凝固区域宽度,合理设计冒口、冷铁和补贴,设计利于顺序凝固的浇注系统,合理浇注温度和速度等,实现顺序凝固。

(3)在轮缘上部加厚,造成一定的温度梯度,才能使凝固区域由下而上逐渐移动

5分析铸件在热节处产生缩松或缩孔的原因,并提出至少两种铸造工艺措施(具体说明如冷铁、暗冒口、明冒口)

答:

(1)铸件结构壁厚不均匀,在局部厚大部位或内角处,因散热缓慢而形成热节,当热节处得不到相邻金属补缩,就会出现缩孔或缩松。

(2)工艺因素冒口设计不合理,可能造成局部过热或补缩能力降低;当冷铁尺寸和布置不当时,将阻隔补充来源以及浇注工艺不合理等形成缩孔或缩松。

防治方法:

(1)在高处热节的上方或旁边设置冒口

(2)在热节处安放内冷铁或外冷铁,加大铸件的冷却速度(3)在热节或铸件尺寸超出冒口有效补缩距离时,利用补贴可造成冒口敞开的补缩通道,实现补贴。

6、特种铸造方法分类和特种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金属模铸造、消失模铸造)的特点及工艺。

答:

特种铸造:

是指有别于砂型铸造方法的其它铸造工艺

特种铸造方法分类:

按造型材料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负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注:

各个铸造工艺按其定义写即可,自己添加】

熔模铸造的特点:

(1)尺寸精度高;

(2)适于各种铸造合金、各种生产批量,尤其在难加工金属材料,如铸造刀具,涡轮叶片等生产中;

(3)可以铸造形状复杂铸件;

(4)可铸出各种薄壁件及重量很小铸件;

(5)工序繁多,生产周期长,铸件不能太大。

离心铸造的特点:

优点:

(1)致密度高,气孔、夹渣等缺陷少,力学性能较好;

(2)生产中空铸件时可不用型芯,故在生产长管形铸件时可大幅度地改善金属充型能力,降低壁厚对长度或直径比值,简化套筒和管类铸件的生产过程;

(3)几乎没有浇注系统和冒口金属消耗,提高工艺出品率;

(4)便于制造筒、套类复合金属铸件,如钢背铜套、双金属轧辊等;

(5)铸成铸件时,可借离心力提高金属的充型能力,故可生产薄壁铸件,如叶轮、金属假牙等;

缺点:

(6)对合金成分不能互溶或凝固初期析出物的密度与金属液基体相差较大时,易形成密度偏析;

(7)铸件内孔表面较粗糙,聚有熔渣,其尺寸不易正确控制;

(8)用于生产异型铸件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金属模铸造的特点: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尺寸精确,操作便利。

消失模铸造的特点:

1.铸件精度高2.设计灵活3.无传统铸造中的砂芯4.清洁生产5.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

【消失模铸造定义:

原理是用泡沫聚苯乙烯塑料模样(包括浇冒口)代替普通模样,造好型后不取出模样

就浇入金属液,在灼热液态金属的热作用下,泡沫塑料气化、燃烧而消失,

金属液取代了原泡沫塑料模所占的空间位置,冷却凝固后即可获得所需要的铸件。

特种铸造工艺:

(1)金属型铸造

(2)离心铸造(3)压力铸造(4)低压铸造(5)熔模铸造(6)壳型铸造(7)陶瓷型铸造(8)磁型铸造(9)石墨型铸造(10)真空吸铸(11)差压铸造(12)半固态金属铸造

7、砂型铸造气孔的来源及防止气孔的措施

答:

气孔来源:

A、析出性气孔B、反应性气孔C、侵入性气孔

防治方法:

①严格控制气体来源,或对液态金属保护;

②冶金脱气和机械脱气;

③适当降低浇注温度,让气体排出。

8、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要经历那些收缩阶段?

答:

(1)液态收缩金属在液体状态时的收缩,原因是气体排出、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

(2)凝固收缩金属在凝固过程时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在外部表现皆为体积的减小,一般表现为液面降低,因此称为体积收缩。

是缩孔或缩松形成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在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

 

(二)金属塑性成形

1、自由锻的基本变形工序?

答:

指能大幅度改变坯料形状和尺寸的工序,也是自由锻的主要变形工序。

如镦粗、拔长、冲孔、芯轴扩孔、芯轴拔长、弯曲、剁切、错移和扭转等。

2、和零件图比较,锻件图上主要考虑的因素?

答:

(1)加工余量自由锻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都很低,不能达到零件图的要求,锻后需要进行机械加工

(2)锻造公差(3)锻造余块(4)检验试样及工艺夹头

3、分析开式模锻的变形过程四个阶段的变形特点及飞边槽的的作用?

答:

第Ⅰ阶段自由变形或镦粗变形阶段。

在此阶段,毛坯在锤击作用下,发生镦粗变形(或局部压入变形),高度减小,径向尺寸逐渐增大,即在金属与模壁接触之前,镦粗所需变形力不大,当金属与模壁接触,此阶段结束

第Ⅱ阶段第Ⅰ阶段结束后,由于金属流动受模壁阻碍,坯料自由流动受到限制,继续压缩时,金属流向模膛深处充满模膛的同时,开始流入飞边槽。

当压下量达到时,出现少许飞边,此时所需变形力显著增大。

第Ⅲ阶段型腔充满阶段。

飞边形成后,随变形的进行,飞边逐渐减薄,金属流入飞边的阻力急剧增大,形成阻力圈。

当这个阻力大于金属充填模膛深处和圆角阻力时,迫使金属继续向模膛深处和圆角处流动,直到充满模膛。

第Ⅵ阶段锻足或称打靠阶段。

通常坯料体积略大于模膛体积,因此当模膛充满后尚需继续压缩至上下模接触。

多余金属排入飞边槽,以保证高度尺寸符合要求。

这一阶段变形主要发生在分模面附近的区域,其它部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飞边槽的作用:

1、造成足够大的水平方向的阻力,迫使金属充满模膛,保证锻件的尺寸精度;

2、缓冲锤击,由于飞边金属的阻隔,可以缓冲上下模块的直接撞击,提高锻模寿命;

3、容纳多余金属,充满模膛后,多余金属靠飞边仓部容纳。

4、冲裁变形的几个阶段?

冲孔和落料的区别?

答:

(1)弹性变形阶段凸模首先与板料相接触,随着凸模的加压,板料发生弹性压缩与弯曲,并略有挤入凹模洞口。

此时板料的内应力未超过σs,如若凸模卸压,材料即恢复原状,故称弹件变形阶段。

(2)塑性变形阶段凸模继续对板料加压,材料内应力越过屈服极限,部分金属被挤入凹模洞口,产牛塑剪变形,得到光亮的剪切断面。

又因凸、凹模之间存在间隙,在塑性变形的同时,还伴有弯曲和拉伸,故这一过程给冲裁断面留下圆角带和光亮带。

当内应力达到抗剪强度,出现微裂纹为小(即材料开始破坏,使塑性变形结束)。

由于微裂纹产生的位置是在离刃口不远的侧面,团此冲裁件的毛刺形成是在这一阶段开始的。

(3)断裂分离阶段凸模继续下压,微裂纹不断向材料内部扩展,直至上、下两裂纹相遇重合为止。

此时工件与板料分离,在冲裁断面上留下粗糙断裂带。

以后凸模再下压,可使已经开始形成的毛刺拉长,并最后也留在冲裁件上。

冲孔是指板料或工件上冲出所需的孔,冲去的是废料,周边是成品;

落料是指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的零件或毛坯,被冲下是成品,留下的是废料

5、闭式模锻与开式模锻比较有何优点?

闭式模锻各阶段的变形特点?

答:

优点:

1、无飞边材料消耗和额外变形功,只需1次加热;

2、受到三向压应力作用,塑性增加,故适用于模锻塑性较差的高合金钢和合金;

3、金属流线沿锻件轮廓分布,提高了锻件的力学性能。

第Ⅰ阶段是基本成形阶段。

由坯料开始变形直至基本充满模膛,变形力增加较慢,继续变形,变形力急剧增加。

第Ⅱ阶段充满模膛各处,此阶段从第Ⅰ阶段结束到充满模膛为止。

第Ⅲ阶段形成纵向毛刺阶段。

第Ⅱ阶段结束时基本已成为不再变形的刚性体,进一步增大锻造力,变形体在静压力作用下将破碎铸造枝晶、锻和孔洞、压实疏松。

只有在极大锻造压力下,才能使金属产生很少的流动,形成纵向毛刺

6、板料冲压的应用。

变形工艺有哪些?

答:

冲压既能制造尺寸很小的仪表零件,又能够制造诸如汽车大梁、压力容器封头一类的大型零件,又能够制造精密(公差在微米级)和复杂形状的零件。

(1)弯曲

(2)拉深(3)翻边(4)胀型

 

(三)金属连接成形

1、等离子弧按供电方式分类

(1)非转移型等离子弧钨极接电源的负极,喷嘴接电源的正极,焊件不接电源,电弧是在钨极和喷嘴孔壁之间燃烧的;

(2)转移型等离子弧钨极接电源的负极,焊件接电源的正极,等离子弧燃烧与钨极与焊件之间;

(3)混合型等离子弧工作过程中非转移型弧和转移型弧同时存在。

两台电机供电,或一台电机串联一定电阻后向两个弧供电。

2、分析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主要的焊接性问题?

答:

主要问题是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和焊缝的热裂倾向。

接头的晶间腐蚀是由于焊接时热影响区晶粒内部过饱和的碳原子扩散到晶界,与晶界附近的铬原子形成高铬碳化物从奥氏体析出,使奥氏体境界附近形成“贫铬”区而失去抗腐蚀能力造成的。

热裂主要是由于钢中的Si、S、P等杂质元素形成的低熔点共晶产物沿奥氏体晶界分布,降低了晶界的高温强度,加之奥氏体导热系数小,线胀系数大,焊接时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从而使焊缝在高温下易产生裂纹。

3、熔化极氩弧焊与钨极氩弧焊相比有何特点?

气体保护焊的送丝方式有哪些?

答:

用焊丝作电极,焊丝熔化后作焊缝填充金属,可用较大的电流,熔深较大,生产率高,适用于焊接厚度为3~25mm的工件。

送丝方式:

(1)推丝式

(2)拉丝式(3)推拉丝式

4简述电阻焊的焊接原理,写出至少两种电阻焊的工艺方法。

答:

焊接原理:

是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积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同时对焊接处加压完成焊接的一种方法。

工艺方法:

(1)点焊:

用两柱状电极压紧工件→通电→接触面发生点状熔化(熔核)→断电,在压力下完成一个焊点的结晶过程。

多用于薄板的非密封性连接

(2)缝焊:

缝焊是用一对连续传动、断续通电的滚轮电极代替点焊的柱状电极,滚轮压紧并带动搭接的被焊工件前进,在两工件接触面之间形成连续而重叠的密封焊缝的焊接方法。

【缝焊的特点是在被焊工件的接触面之间形成多个连续的焊点。

缝焊过程与点焊类似,可以看成连续的点焊。

【(3)凸焊:

凸焊的特点是在焊接处首先加工出一个或数个突起点,在焊接时这些突起点和另一被焊工件紧密接触。

通电后,突起点被加热,加压后被压塌随后形成焊点。

(4)对焊电阻对焊:

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使其端面紧密接触,利用强电流通过接头时产生电阻热,将金属加热至塑性状态,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闪光对焊:

在电极夹具中装工件并夹紧→使工件不紧密地接触,真正接触的是一些点→通电流→接触点受电阻热熔化及气化→使液体金属发生爆裂,产生火花与闪光→继续移动工件→连续产生闪光→端面全部熔化→迅速加压工件→切断电流→工件在压力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接头。

5、等离子弧能量和温度高的原因?

(叙述机械压缩作用、热压缩作用和磁压缩作用)。

1)、机械压缩效应:

在钨极(负极)和焊件(正极)之间加上一个高电压,使气体电离形成电弧,当弧柱通过特殊孔形的喷嘴的同时,又施以一定压力的工作气体,强迫弧柱通过细孔,由于弧柱受到机械压缩使横截面积缩小,故称为机械压缩效应。

2)、热收缩效应:

当电弧通过喷嘴时,在电弧的外围不断送入高速冷却气流(氮气或氢气等)使弧柱外围受到强烈冷却,电离度大大降低,迫使电弧电流只能从弧柱中心通过,导致导电截面进一步缩小,这时电弧的电流密度大大增加,这就是热收缩效应。

3)、磁收缩效应:

由于电流方向相同,在电流自身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彼此互相吸引,将产生一个从弧柱四周向中心压缩的力,使弧柱直径进一步缩小。

这种因导体自身磁场作用产生的压缩作用叫“磁收缩效应”。

电弧电流越大,磁收缩效应越强。

6、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优缺点?

答:

优点:

(1)焊接成本低

(2)焊接生产效率高(3)应用范围广(4)抗锈能力强(5)操作性好,具有手弧焊的灵活性。

缺点:

(1)在电弧空间里,二氧化碳气体氧化作用强,因而需对焊接熔池脱氧,需使用含有较多脱氧元素的焊丝

(2)飞溅大、电弧稳定性差、弧光强、烟雾大。

7、从冶金角度对焊接分类

答:

(1)液相焊接:

利用热源加热待焊部位,使之发生熔化,凝固结晶后实现原子间结合

(2)固相焊接:

固相焊接属于典型的压力焊方法。

因为固相焊接时,必须利用压力使待焊部位的表面在固态下直接紧密接触,并使待焊表面的温度升高(但一般低于母材金属熔点),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时间以保证充分进行扩散而实现原子间结合。

(3)固-液相焊接:

固-液相焊接,就是待焊表面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两者毛细间隙中的中间液相相互联系。

于是,在待焊的同质或异质固态母材与中间液相之间存在两个固-液界面,通过固-液相间原子充分扩散,可实现原子间的结合。

8、钨极氩弧焊焊接3mm以上铝及其合金时为什么要采用直流反接?

答:

钨极氩弧焊采用直流反接时,焊件接负极时,焊件表面接收正离子的撞击,使焊件表面的铝、镁等金属表面致密难熔的氧化膜击碎并去除,从而保证焊件的焊合,使焊接顺利进行。

这种现象称为“阴极破碎”。

但这样会使钨极严重烧损,因此通常采用交流电源。

(因为铝的导热性比较高,容易塌陷,而且氧化膜的熔点比母材高的多。

但是这样热量低故一般用直流氩弧焊。

9、斜Y坡口对接裂纹试验过程。

(1)首先把被焊材料加工成斜Y坡口型的试样。

(2)把两端各60mm范围内先用焊缝固定,焊接时要注意防止角变形和未焊透。

固定焊缝为双面焊接,要保证填满。

(3)试验焊缝采用手弧焊或自动送进焊条电弧焊,但要注意焊接时引弧、熄弧方式并应离开拘束焊缝2~3mm。

(4)试验焊缝可在各种不同温度下施焊,焊后静止24h再检测和解刨。

焊接工艺参数为:

焊条直径4mm,焊接电流170±10A,电弧电压24±2V,焊接速度150±10mm/min。

(5)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焊接接头的表面和断面上是否存在裂纹,并分别计算出表面裂纹率和试样上裂纹长度。

用途:

1、斜Y坡口对接裂纹试验一般用于评价打底焊缝及其热影响区冷裂纹倾向。

2、裂纹率小于15%为优质焊缝,用于检测热影响区对根部裂纹的影响

10、手工电弧焊时焊条药皮有哪些作用?

①机械保护作用,焊条药皮熔化后产生大量的气体,把熔化金属与空气隔绝开来。

这些气体中绝大部分是还原性气体,能在电弧区、熔池周围形成一个很好的保护层,防止氧、氮侵入,起到了保护熔化金属的作用;另药皮被电弧高温熔化后形成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