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485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

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书

 

德清塔山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及建筑

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总论

1.1项目基本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业主

1.1.3项目地点

1.1.4编制单位

1.2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2.1设计依据

1.2.2基础资料

1.3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

1.4设计原则

1.5设计范围

1.6项目背景

1.6.1城市概况

1.6.2相关规划介绍

1.6.3基址环境分析

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工程总体设计

2.1总说明

2.2景观设计说明

2.3建筑设计说明

2.4结构设计说明

2.5电气设计说明

2.6给排水设计说明

2.7专项设计说明

2.8节能设计说明

2.9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总论

1.1项目基本概况

1.1.1项目名称

德清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市政景观工程

1.1.2项目业主

德清县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

1.1.3项目地点

德清县武康镇舞阳街东南侧

1.1.4编制单位

杭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1.2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2.1设计依据

1.《德清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委员会关于同意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德清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委员会

2.《德清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德清县建设局(2003年8月)

3.《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4.《德清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德清县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德清县环境保护局德环【2009】27号

1.2.2基础资料

1.《德清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纪要》

德清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8】5号

2.《德清县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德清县建设局

3.拟建塔山森林公园地形图

德清县城乡测绘所

4.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3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

1.3.1相关法律法规

请填写完整

1.3.2设计规范标准

请填写完整

1.4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

充分利用山水相依的自然地势及现状良好的植被景观,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整体性原则:

把本次规划的内容放在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范围内整体考虑,使之成为整个风景区范围内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协调红线内各独立空间的关系,避免各自为阵。

综合性原则:

坚持从功能设定、景观变化、生态改善及体现城市文化、便利城市生活等多方面综合性的解决问题,强调空间的复合属性,杜绝单纯从视觉景观角度看待问题。

场地性原则: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把握地段特征,抓住场所精神,展示地方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特色,因地制宜营造有场地肌理和烙印的景观,使得景观具独特性。

公共性原则:

城市绿地不对城市行人竖起屏障,而是通过一定的退让和视线的导入,使得绿地更深入渗透到城市内部。

充分利用公园的公共属性,创造多种公园与城市的亲近空间。

参与性原则:

游客可参与乡村山林以及寺庙庵堂的各种活动,旨在于给游者以更多的亲身体验。

1.5设计范围

塔山森林公园位于德清县城武康东南侧,总用地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主要建设内容:

舞阳街自然风光景观带、烟霞洞天景区、石溪竹韵景区、净心庵入口道路景观区和山林游步道景观区,一期总投资概算约为1.25亿元(详见工程概算书)。

1.6项目背景

1.6.1城市概况

参考《德清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1.6.2相关规划介绍

参考《德清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1.6.3基址环境分析

参考《德清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工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的需要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繁荣,德清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在向城市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优美的现代化小型城市的目标迈进。

德清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地对城市进行环境的改造工作。

但原有的城市绿化布局己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城市综合改造工程在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下己摆到议事日程。

德清县政府根据高起点建设城市的思路,大刀阔斧地花大代价、大手笔进行拆迁房屋、搬迁企业,大面积造绿,旨在改善德清县的市容,使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成一条以营造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绿色长廊。

并在总体的规划构思中将郊区大片农田、风景林地通过沿河绿化及道路绿化引入城市,将城市公园,滨河林荫道和城市道路带状绿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大环境绿化网络。

本工程的建设是整个绿化网络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对美化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德清旅游发展的愿景定位为:

中国江南休闲度假第一县,明确提出了将休闲度假产品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

规划同时提出了“一轴两环金三角”的旅游开放格局,并以下渚湖及周边地区为金三角的结构核,充分利用下渚湖湿地的良好生态,注重展现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建设江南休闲名城,使之成为德清旅游的接待中心和集散中心。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对武康镇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发展旅游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工程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需要

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城市环境的改善就意味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等状况直接与该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有关。

因此,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将有力促进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构筑新平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德清县委、县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德清与上海、杭州的地域相连,双向交往增多,合作关系紧密。

为了更好的接受上海,苏杭等大都市的辐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参与长三角都市圈经济分工合作,德清必须加大城市建设,提高自身城市品味,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德清特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和土地资源,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有利于吸引中外客商投资工业企业、房地产和旅游项目,促进德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使南京、上海、杭州人流与德清连接更加紧密。

本项目建设将有力的提高武康中心城市的品位,增加后续土地开发的吸引力,为城市周边土地的开发带来巨大的潜力,土地出让的价格预期将有很大的升值,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武康真正成为县域经济中心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建设塔山森林公园对于德清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对德清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品质提升,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升德清整体城市品位,改善环境品质和整体水平;

2、改善和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开发。

建设本项目将营造德清城市休闲性的“前花园”和展示性的“城市大厅”。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极大的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城区居民的休闲娱乐质量;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可以提升周边的土地价值,促进房地产业等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德清“接轨沪杭,建设新德清”的发展战略;

3、建设本项目将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完善原有的城市整体绿化布局,营造生态环境,开放城市绿地活动空间,扩大和提升社会效益。

4、城市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保持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改善增长的质量。

城市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城市功能的竞争,为满足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使德清县城市功能全起来、环境美起来、品味高起来,全面增强城市对德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

二、工程总体设计

一、工程概况

塔山森林公园位于德清县城武康东南侧,省级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的西北角,是城区与风景区相互交融的地块,背靠风景区面向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城市中的公园,总用地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其中一期设计范围包括舞阳街沿线自然风光景观带、烟霞洞天景区、石溪竹韵景区、净心庵及道路入口景观和山林游步道景观,总用地面积约为0.42平方公里。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主要建设内容:

舞阳街沿线自然风光景观带(包括药园、田园、花园和树园),烟霞洞天景区(包括百岫寺周围景观、纪念园、梅园、秋园、上山道路、溪流整治、悠然亭、清源廊等),石溪竹韵景区(包括道路及溪流整治、草园、桃园、茶园、菊园、竹园),净心庵入口道路及溪流整治、公园一期西入口等,一期总投资概算约为1.25亿元。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位于塔山西北角,重山连绵、地形复杂,整体呈四周低中间高的趋势。

山峰最高处海拔156米,最低处海拔在5米左右。

山林整体植被状况良好,水源涵养丰富,在多个山坞中形成了山涧,局部开山地块还形成了水塘。

山涧以烟霞溪、石溪两条为最大,常年水流不断。

烟霞溪在山脚高差较大处形成瀑布,地势平缓处汇集成开阔水库,水质良好。

舞阳街沿线由于山体破坏严重,景观修复的难度较大。

工程用地范围内现状多为自然山林地,还有少量的棚屋建筑。

二、设计编制依据

《德清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德清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

《德清县志》

甲方提供1:

500电子地形图

三、设计遵循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建设部199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建标[1997]259号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四、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用地特别的自然条件,结合山林植被改造要求,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以市民和周边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多种尺度和各具内容的山林空间为主体,总体上强调山体景观表现和文化趣味设计,建设清新、自然、开放的城市山林休闲景观空间。

第二章景观设计说明

依据现状自然地形、地貌,将一期工程设计范围内分为五个分区:

舞阳街自然风光景观带、烟霞洞天景区、石溪竹韵景区、净心庵入口道路景观区和山林游步道景观区。

一、舞阳街自然风光景观带:

沿线位于森林公园面向城市的开敞界面,是城市与山林的过渡地带,主要以大尺度的景观林带形成自然的野趣特色,同时在局部重点区块以精细的种植突出主题分别设置了:

药园、田园、花园和树园四个主题。

人行道沿线绿化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相邻山体、平地的不同特征进行不同的处理,丰富沿线景观。

二、烟霞洞天景区:

烟霞坞以水库为特色入口景观,以百岫寺为佛教文化聚集点,以纪念园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山中的度假酒店为休闲活动的中心,形成一个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自然山坞。

依据地块特征,将整个烟霞坞内的种植景观分为两个特色区域:

梅园、秋园。

梅园包括水库直至百岫寺、纪念园的区块,以梅花、腊梅、竹等植物为主,强调冬季景观特色;秋园包括了放生池以上的烟霞坞区块,以适宜山林、谷底生长的枫香、三角枫、鸡爪槭等等秋色叶植物为主,强调秋季绚丽的色彩。

三、石溪竹韵景区:

石溪坞整体为东西走向,西头与塔山村相接,东边连接烟霞坞,是一个将山林游赏与体验农趣相结合的区块。

在本次设计中内容主要包括坞中的主要游步道及两侧的山涧、植被景观,重点以现有良好的竹林为景观基调,通过农趣体验园是设置,形成专类园:

草园、桃园、茶园、菊园、竹园五个特色农趣体验园。

四、净心庵及道路入口景观:

位于玉屏路上,是进入净心庵唯一通道,同时是山林游步道重要的出入口。

设计以相邻山体的大片松、竹为绿色背景,以七叶树为行道树形成主景,突出季相变换景观的同时,隐寓佛教文化内涵。

入口处以毛石景墙围合形成铺装场地,草亭位于一角,景石点缀于铺装中央,配以大树突出森林公园主题。

五、山林游步道景观:

重点突出野趣,在山林整体植被景观改造的前提下,对游步道两侧因修路而被破坏的山体进行植被修复,还山林以自然本色。

游步道沿线设置合理的休憩平台,平台依山就势,或是依附在山体缓坡上的场地,或是悬挑在陡坡上的平台,周边都适当精心点缀植被,形成山野中的精致之所。

 

第三章建筑设计说明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中设计的建筑总面积约为960平方米,除纪念园管理房外,其余各单体的建筑面积建筑均小于300平方米。

所设计的建筑按功能类型可分为管理服务建筑和景观建筑两种,建筑均采用德清本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结合山地公园特色。

1、管理服务建筑包含烟霞洞天景区主入口服务建筑、纪念园管理用房及公厕等。

烟霞洞天景区主入口服务建筑位于舞阳街北侧平地上,建筑面向入口广场,包括了商业服务、办公管理及公共厕所等功能,建筑为局部二层:

一层部分为砖木结构;二层部分为框架结构,外墙贴木柱及局部饰面木板;屋顶为木结构两坡面。

纪念园管理房位于烟霞坞中的一个东向的山谷中,包括了展览、接待、办公等功能,作为纪念园室外场地的配套,建筑为框架结构、局部二层,外墙局部采用木板、文化石装饰。

公厕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临近主园路,位于放生池边。

2、根据景观需要布置景观建筑榭、阁、轩、亭、廊等,组成点景,成为赏景点或被赏的对象。

景观建筑形式和材料较为自由,多因景而设,均为木结构建筑。

3、建筑墙体材料大多采用混凝土多孔砖。

所有木结构及砖木结构建筑中的木作工程必须满足:

柱子、梁、枋、檩条等承重构件均为柳桉,椽子、屋面板为东北松;所有木构件均需进行脱水烘干、CCA熏蒸及三防(防火、防蚁、防腐)处理;原木或方木木材含水率不应大于25%,其余构件木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8%。

在一期工程的建筑中以纪念园管理用房面积最大,且功能最复杂,顾对此建筑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法规、标准。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经批准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建设方的意见;

1.2工程概况

1.2.1本工程为德清塔山森林公园一期景观工程纪念园管理房。

1.2.2用地范围:

以环境扩初图纸范围为准。

1.3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建筑总占地面积2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工程由一栋二层管理房及景观环境设计组成。

1.3.2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建筑电气等;

以及总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设计。

不包括(如内装修、幕墙等)设计。

(2)总平面

通过对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甲方的要求的分析,本项目出入口位于地块东侧,由游步道下山连接景区主干道路。

建筑以圆形纪念碑广场为中心承扇形布置,建筑为东西向布局,建筑主入口位于建筑北侧,面向纪念碑广场。

场地内雨水采用自然排水,直接排向周围山体之中。

(3)建筑说明

3.1设计依据

1、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2、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

3.2建筑特征概述

建筑标高:

建筑+0.000为黄海高程36.000。

建筑层数和高度:

建筑层数为二层;一层层高为3.600m,二层层高为3.300m。

建筑面积:

总占地面积2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3.3平面设计

一层由展览大厅、办公室、公共卫生间组成。

二层主要功能为管理办公用房。

3.4立面设计

建筑风格按照前期方案及甲方修改意见进行设计,建筑造型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立面以弹性涂料、文化石及再生木装饰板为主,配以深兰色铝合金门窗。

3.5建筑装修

外装修:

以弹性涂料、文化石及再生木装饰板为主,采用隔热型深蓝色铝合金门窗。

3.6墙体材料:

除注明者外,内墙均采用240/120厚混凝土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

外墙采用240厚混凝土多孔砖+30厚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3.7屋面:

上人屋面:

30厚600X600米黄色花岗石板,干水泥擦缝+25厚1:

3水泥砂浆+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一层+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3厚SBS防水卷材+细石混凝土找坡层最薄处30厚(加防水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8节能设计

本地区属夏热冬冷气候地带,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和浙江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

本工程墙体采用外保温,选用30厚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

屋面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外窗采用隔热型深蓝色铝合金门窗。

3.9建筑消防

本建筑设一个防火分区,共两个安全出口,满足消防要求。

 

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依据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40KN/M2,基本雪压:

0.40KN/M2;

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本工程提供地质勘察报告,选2含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3.设计要求: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二层管理用房:

2.5KN/M2;

园林桥:

3.0KN/M2;

民用建筑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上人屋面:

2.0KN/M2;不上人屋面:

0.5KN/M2

本工程设计按地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考虑;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结构设计

1.本工程为多个单体,主要建筑为二层局部三层,坡屋面,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厕所为砖混结构。

基础暂定为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基。

2.材料:

砼C25,钢筋:

ØHPB235级,ØHPB235级;

砖:

+0.000以下MU10为烧结多孔砖,

砂浆采用+0.000以下用M5水泥砂浆,+0.000以上用M5混合砂浆;

 

第五章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1.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92-95;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内部各工种提供的资料。

二、设计范围

红线范围内各地块的供配电系统(不含变电所),室外照明与动力系统,室外10kV线路及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线路预埋管线系统,建筑室内照明、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保护系统、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系统。

三、10/0.4kV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及各类负荷容量

1.1本工程中用电负荷均为三级负荷。

1.2各类负荷容量

本工程用电负荷包括各建筑单体用电、室外安全照明用电、局部节

点景观照明用电、室外水泵等动力用电。

对本工程建筑单体用电负荷按单位容量法进行统计,对度假酒店生活加压水泵部分的用电,只在变压器容量选择时相应预留适当容量。

各地块用电量及变电所容量见下表:

地块名称

变电所容量

安装容量

计算容量

负载率

舞阳街

现有变压器

204.3kW

163.5kW

东侧寺庙

新建1x315kVA

133.8kW

107.1kW

37.0%

山顶平台

新建1x100kVA

44.0kW

35.2kW

38.3%

本工程用电负荷总安装容量为382.1kW,总计算容量为305.7kW。

(本工程新建变电所容量由当地供电部门最终确定并负责设计完成。

2、供电电源及配电方式

本工程仅负责园区内10kV线路管线预埋,在园区主干道一侧埋地敷设4根HDPE160管做主干管。

本工程内各变电所10kV电源均由现有市政道路电力管网引出,10kV

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杆式相结合的方式。

四、配电系统

本工程各电力用户电源由相应地块变电所引来,电压等级为0.4/0.23kV。

低压配电采用TN-C-S系统,大容量用户采用变电所直接供电,小容量用户经室外分支箱分支后接入。

0.4/0.23kV室外线路采用电缆穿HDPE管埋地敷设或直埋敷设,室内均采用BV-500V型导线或YJV-0.6/1kV型电缆穿管暗敷设。

五、照明系统

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

本工程照明分正常照明、应急照明与景观照明。

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

2、光源、灯具选择及控制方式

一般场所采用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但应符合相关要求;用于应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点燃的光源。

3、各单体建筑的走道及封闭楼梯间内和重要出入口处设疏散标志灯和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采用灯具自带的蓄电池做后备电源。

4、景观、室外照明

本工程在适当场所设置景观照明,景观照明分植物景观照明、重点

构筑物照明及景观水池照明等;在各级园路上分别设置庭园灯、草坪灯作为道路照明。

室外照明电压采用220V,室外配电箱内集中控制。

六、防雷与接地

园区内各建筑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的要求确定是否设置防雷系统及相关防雷等级。

设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屋顶设明敷热镀锌圆钢避雷带做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

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保护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本工程各建筑物均采用总等电位联结。

七、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仅负责园区内通信、网络与有线电视线路管线预埋,在园区主干道一侧埋设6根HDPE110管做主干管。

园区各建筑内均引入通信、网络与有线电视线路,在室内设置用户弱电综合信息箱。

 

第六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1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

1.2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2005

1.3本项目园林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为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环境给水排水设计及消防设计。

三、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4.1室外生活给水设计

1)水源

(1)本工程建筑生活用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由舞阳街、玉屏路市政供水干管接入,供水压力≥0.25MPa。

(2)本工程消防用水水源部分采用市政自来水,部分采用天然水源,部分采用高位消防水池供水。

2)用水量

(1)生活饮用水量:

最高日48.8m3,最大小时5.38m3。

(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3.1-1。

本工程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表3.1-1

序号

用水项目

名称

使用人数

或或面积

单位

用水量

标准(L)

小时变化

系数(K)

使用时间(h)

用水量(m3)

最大时

最高日

1

主入口服务建筑

1.5

10

0.75

5.0

2

梅庄

1500m2

L/m2*d

12

2.0

24

1.50

18.0

3

纪念园管理服务建筑

337.3m2

L/m2*d

6

1.5

8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