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885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docx

古代名人的事迹有哪些范文800字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们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

孔子。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写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1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谁他那里有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

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写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2作为教师,孔子热爱教学。

除了中途当了几年官,被阴谋家离间下台,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

不投资,不炒房,安贫乐道,心无旁骛。

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典型的“舍小家,顾大家”。

孔子向往荣华富贵,但反对以不义手段得之。

  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教学的一大特色是随意。

  他没有教科书,没有统编教材,不设必修课,不发文凭,不评三好。

  无组织,但有纪律,学生规规矩矩。

他主要通过和学生聊天完成教学任务,类似于今天的小班教学。

因为小班教学,他知道每个学生的底细,知道他们的性格和理想。

他会问:

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

从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他不挑剔,没有入学考试——据说有面试,有教无类,好生差生一个样,不搞区别对待。

好学生他当然喜欢,比如颜回。

脾气坏的也喜欢,比如子路。

他的学生宰予,说话不算话,大白天睡觉,气得孔子大骂“朽木不可雕也”,但他没有开除宰予,宰予后来成了“孔门十哲之一”。

  他不体罚学生,也不“叫家长来”,也不罚学生“抄N遍课文”,更不用恶毒的语言骂人。

他是怎样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学秩序的?

我想,一是因为他爱学生,将他们当人,不当自己是老板。

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让人瞧不起。

这就是孔子的能耐。

  一般人说得到,做不到。

  在孔子的时代,国家不管民间教学。

没有教学和科研考核,没有高考指标考核,没有既定的人才标准让他完成,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教书育人。

没有国家的英明领导,没有校长热情鼓舞,孔子为什么那么卖力气?

我猜,其一是事业心,为理想而奋斗。

其二是孔子要依靠教学质量谋生存,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生教不好,没有生源和学费——据说是腊肉干,他吃什么,喝什么?

国外私立大学办得好,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的课堂无处不在。

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在师生游泳的归途,在君王议政的庙堂。

在这一群人里,孔子是老师,但更像带头大哥。

  他领头在前,学生相伴在后。

师徒在仁途上风尘仆仆,在春风里手舞足蹈——“咏而归”。

孔门虽然没有实际上的学院,但他们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没有了理想和理想主义者,就没有孔子和孔子书院。

写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3我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滚滚不止的泗水岸边说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表情。

但是,我完全可以想象,这同样亘古如斯的浩叹之下肯定会深掩着一种斑驳幽曲的情感:

有悲喜,有哀乐,有激昂和坚定,也有寂寥和无奈……因这情感凝聚而成的话语,洞穿千年而让我隐隐作痛。

  把灯夜读,当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的时候,看到他击磬于卫、受拘于匡、遭难于宋、绝粮于陈的时候,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的叹息也够深够重了:

  “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他受到的讥讽也够多够狠了: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然而,抱道如怀玉,仆仆路途,周流四方,汲汲遑遑,如木铎徇于天下一任江汉以濯秋阳以暴而不渝其志的,依然是那个永远斯文又永远倔强无比的孔子。

  想起执教《侍坐》一章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遍遍吟咏那令孔子深情喟叹也令无数后世文人歆羡的诗性图景: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想起“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的那份安详与舒展,也想起“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的那份和乐与满足。

而此时,我真的感觉到这才是我心目中真实的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时的他,一如庄周笔下那位“剌船而去,延缘苇间”的渔父,单纯而明净,脱去奔波劳碌的尘衣,忘掉那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经历,在生命与文化熔铸的琴弦上,静静地流泻一个人的和声……

  大学毕业前的一个雨天,我又一次走入孔林,走近孔子的墓冢。

  那一天他的周围宁静了许多,草依然青,松依然黛,透过迷濛的烟雨,我似乎又看到了几千年前那些“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的弟子们。

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燃一根心香,来祭奠夫子脚下那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涯和感谢先师也给了自己喂养生命与思想的露汁。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寄学于道却又最终寄道于学的孔子也许永远都走不出当时社会所带给他的心灵阴影,但那辆在春秋大地上周游了十四年的破旧的牛车却在历史的天空上碾出了一道深深的辙痕,让后人在它的烛照下走得格外清晰而精神明亮。

  写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

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

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

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

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

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

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

而陆游有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

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

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在教给我们:

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汪洋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鱼,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汲取其中营养。

写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5打懂事以来,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书名叫《伽利略》。

  这本书主要介绍伽利略在成长的大道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一个部落贵族家里,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因为贫穷而不疼爱伽利略,他的父亲却对伽利略寄予厚望,一心想让伽利略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但伽利略却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他不想发财,也不想光宗耀祖。

他对医学事业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却对数学情有独钟。

伽利略在数学家里奇的启迪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荆棘,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道路上。

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伽利略对于里士多德的理论,一个物体与一个比它重10倍的物体同时落地,一定是重的先落地。

伽利略却不认为,他要用自己的实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于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当着世人的面做了一个实验:

一个一斤和一个10斤的铁球同时放下,结果是同时落地。

我很敬佩伽利略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伽利略一生都为科学事业奋斗,他不信,不迷信教条,一切都以客观现实为依据。

他从崇拜亚里士多德到怀疑亚里士多德。

从怀疑哥白尼到信服哥白尼,一切都是因为尊重客观原因的结果。

科学发展一日千里,伽利略的很多发现在现代看来,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伽利略的精神,伽利略的勇气却永远激励着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

  是第一本课外书引领我走进书的海洋,让我在书海里遨游。

从书中我不光了解了外国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还了解了中国的科学家祖冲之、华罗庚、李四光等感人故事。

  是书让我知道了读书的乐趣,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发奋读书,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