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861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Word格式.docx

新:

更新创造;

促文化:

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5.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人+理论】一一社会: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人: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们的教育思想;

理论:

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

6.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1)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4)民族文化传统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民族文化传统;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外国学制的影响

7.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简答+材料分析】

(1)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个“对”】一一对事业:

忠诚;

对学生:

热爱;

对集体:

团结;

对自己:

以身作则

(2)知识素养。

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

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4)心理素养。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诗人情人】一一诗:

高尚的师德;

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

愉悦的情感;

健康的人格

8.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布鲁巴奇等人于1994年提出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①反思日记。

②详细描述。

③交流讨论。

④行动研究。

【私恋官微】一一私:

进行教学反思;

恋一一进行专门训练;

官一一观摩和分析;

微一一微格教学。

9.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两人两爱】两人: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两爱:

热爱事业、关爱学生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关键词:

【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注意:

只背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剩下两个考过了

1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具体包括:

职业理解与认识;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个人修养与行为。

【职业修养教育学生】一一职业:

修养:

个人修养与行为;

教育: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学生:

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需要适当扩充。

只背这个就好,剩下两个基本内容考过了。

1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频率较低,学霸可背来用于材料分析】

(1)教师方面

1要了解和研究学生。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提高自身素质。

4要发扬教育民主。

5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6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要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要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公主发言立毛民宿】一一公:

公平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

发:

提高法治意识;

言:

了解和研究学生;

立: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毛: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民:

发扬教育民主;

宿:

提高自身素质

(2)学生方面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教师。

(3)环境方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已经考过简答了,再出简答不可能了,但是由于材料分析可能会用到,所以建议大家背一背,另外只背教师方面的就可以了

⑫简述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得出结论。

(7)撰写成文。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类比写论文的过程来记忆,理解着记。

⑬简述文献资料的査找来源有哪些。

(1)书籍。

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科书、论著、资料性与参考性工具书、科普性著作

和通俗著作等,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

(2)报刊,常见为报纸、期刊等。

(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学者们、研究者们进行科研成果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当代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⑷非文字资料。

包括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以及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

(5)互联网。

计算机检索的特点是功能强、资料多、速度快,对查阅者来说省时、省力。

【书籍报刊互联网、学术会议非文字】

⑭简述实验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1)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假设。

(2)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3)实验研究的具体实施。

⑮简述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立课题

(2)查阅文献

(3)拟订行动计划

(4)实施行动

(5)总结反思

(6)评价效果

⑯简述实验报告在撰写时一般包括几部分。

(1)题目。

(2)引言。

(3)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讨论。

(6)结论。

(7)附录。

⑰简述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

(1)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4)避免与控制分心。

【注意有无新欢】一一注意:

注意的培养;

有:

有意注意;

无:

无意注意;

避免分心;

欢:

相互转换

⑱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理解记忆:

【前中后】一一前:

确定目的,做好准备,制定计划;

中:

个别指导;

后:

整理交流讨论

⑲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记忆墓里有多组戏精】一一记忆:

提高记忆能力;

墓:

目的;

里:

理解;

多:

多重编码;

组:

组块化;

戏:

复习方法;

精:

精细加工

⑳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宽松有余考场】宽松:

宽松的环境;

有余:

有余地;

考:

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信号剧毒飞扬】一一信:

个性;

好:

好奇心;

剧:

恐惧心理;

毒:

独立性;

非:

非逻辑;

扬:

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假发疯子】一一假:

推测与假设训练;

发散思维训练;

风:

头脑风暴训练;

自:

自我设计训练。

21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训练、多幻想

22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

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3.简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

(1)先天素质。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24.简述小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1)尊重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2)增强小学生能力培养中的趣味性

(3)处理好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25.简述小学生性格培养的策略。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因我集市打观强】一一因:

因材施教;

我:

自我教育;

集:

集体的力量;

市:

示范作用;

观:

三观教育;

强:

及时强化

2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

【材料分析】

(1)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使他们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2)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磨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3)对于黏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4)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而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勇敢参加公开活动。

27.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3)教材。

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9.简述新课改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两独一发】一一两独:

独特;

独立意义:

一发:

发展中

30.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

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见醋放盐】一一见:

建设者;

醋:

促进者;

放:

社区型开放教师;

盐:

研究者

31.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赞助盒饭】一一赞:

尊重、赞赏;

助:

帮助、引导;

盒:

合作;

饭:

反思

32.简述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

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

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习过人】一一学:

学习者为中心;

习:

教会学生学习;

过:

重视过程;

关注人

33.简述新课改的评价观。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内母猪过重,方去膘】一一内:

内容综合化;

母:

目的促发展;

猪:

主体多元化;

关注过程;

方:

方式多样化;

去:

趋势;

膘:

标准分层化

34.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

(1)知识观。

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3)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6.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心情学堂法来激趣】一一心:

心理准备;

创设情境;

学:

学科的特点;

堂: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法:

改进教学方法;

来激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

37.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正强化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家长做个别评价】一一正强化:

第3条;

课堂:

第1条;

活动:

第4条;

引导:

第2条;

家长:

第5条;

个别:

第6条;

评价:

第7条

(38)简述贯彻德育疏导性原则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9)简述贯彻德育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40)简述贯彻德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要求。

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41)简述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家庭的不良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的不良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疏漏。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

学校教育的疏漏能妨碍和影响着学生良好品德品质的形成,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恶化。

(2)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评价能力是通过学习、实践和教育逐渐产生、发展和形成起来的。

(2)表现异常的情感反应。

由于不良环境的感染,加上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还有错误道德观念的长期影响,学生形成了情感上的异常反应。

(3)存在明显的意志薄弱。

意志是用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儿童最初的不当行为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者成人对这种行为做出让步、默许或支持,这种行为就会同个人的某种需要、某种满足发生联系,就会由于再出现而得到强化,变成一种行为习惯。

(5)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小学生已经形成的不良性格制约着他们的行为。

客观原因一一学校、家庭、社会;

主观原因一一知情意行+性格

(42)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培养措施。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

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跟这个类似,关键词是:

目标、领导核心(班委)、制度(班规)、班风和个性充分发展

(43)简述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有客官叫李可】:

有一一有效性;

客官一一客观性;

叫一一教育性;

李一一冷处理;

可一一可接受

(44)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材料分析】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敢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积善成功】:

积一一机智果敢应对;

善一一善于总结引导;

成一一沉着冷静面对;

功一一公平民主处理

(45)简述班主任对中等生的教育措施。

(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3)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6)简述后进生的教育措施。

【材料分析】【简答】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恒心才发光】:

恒持之以恒;

心关心热爱;

才因材施教;

激发学习动机;

光一一闪光点

(47)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①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教学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③直观性教学原则。

④启发性教学原则。

⑤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⑥巩固性教学原则。

⑦量力性教学原则。

⑧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冯巩一一巩固性;

阴一一因材施教;

凉一一量力性;

寻一一循序渐进;

思一一思想性和科学性;

理一一理论联系实际;

直一一直观性;

发一一启发性原则

(48)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易建联运用知识训练乡土教材】易建联一一第1条联系实际;

运用知识一一第2条;

训练第3条;

乡土教材第4条

(49)简述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小猪动手毒死农民】小猪一一主动性;

动手一一学生自己动手;

毒死一一独立思考;

农民一一发扬教学民主

(50)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频率较低】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5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