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862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ocx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确保我校课程建设科学、规范、合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课程建设的内容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管理水平与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内涵详见《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等级标准

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应按照《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和评审。

课程建设评审结论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五级。

(一)校级合格课程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合格课程建设工作,尤其要重视新上专业的课程建设,尽早使其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校级合格课程建设,一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形成了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二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轮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三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是要选用教材符合要求,选用高职高专教材和近三出版的教材。

五是要教学文件齐备。

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

按照《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合格课程评估总分值必须等于或大于65分且指标D级不得多于2个。

评估总分值小于65分或多于2个指标出现D级者,为不能通过合格等级的课程。

不能通过合格等级的课程限定在一年内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

(二)校级优质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使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

校级优质课程建设,一是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现代教育思想要在课程建设中有所体现。

二是要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课程由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形成了结构较合理、人员较稳定的教师梯队,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

三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轮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的整合;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有校级以上(含校级)教改立项;注意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四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有特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明显的作用;鼓励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五是要注重考试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

六是要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版式的教材。

有配套的实训课教材。

七是要教学文件齐备(包含的内容同合格课),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按照《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优质课程评估总分值必须等于或大于75分、各项指标得分均应在C级以上且各项指标C级不多于4个。

(三)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要以优质课程为起点。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一是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是要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践教师。

三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教学内容要先进、科学,并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个轮次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整合,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四是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能够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五是要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

六是要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要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和试题库或试卷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等)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能够进行远程教学的要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七是要不断深化考试改革。

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鼓励探索和尝试网上考核。

八是要注重教材建设。

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近三年出的版教材,有配套完整的实训课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九是要具有与其相配套的现代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组织管理科学、规范。

评估验收中被评为优质课程的课程可以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

建设期限到期后,按照《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所有指标得分在C级以上且指标C级不多于2个的课程可以评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四)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高职高专申报的课程,要兼顾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

基础课要针对高职高专特点,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课程负责人要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教学方案的规划落实与联络;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

2.课程网站要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具体参照每年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五)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1.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

2.申报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3.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4.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申报条件及课程网站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参照附件2

三、工学结合的校本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的校本课程建设标准参照五级课程标准建设。

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

●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

●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基础;

●学习项目的设计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

●课程内容选择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并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等过程性知识为主;

●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

2.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

(1)开发主体多元化:

“教育专家主导”转变为“社会需求主导”,开发主体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专家组成。

(2)课程结构模块化:

其一:

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均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建立的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二,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其三,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3)课程内容综合化:

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

课程载体是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如零件、产品、设备、工艺、案例等。

(4)课程实施一体化:

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

就实施主体而言,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工程师”为一体。

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融“教、学、做”为一体;

就教学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

(5)课程评价开放化:

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等三方面。

评价标准:

要立足社会需求,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

评价主体:

不仅有学校和教师,还有学生、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

评价过程:

不仅要落实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环节,更要落实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并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体系。

2.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内涵

(1)课程目标:

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它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2)课程结构:

其课程结构不同于按照知识的相关性建立起来的并行课程结构。

它是在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体设计起来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行动体系的框架形成的串行结构。

(3)教学策略:

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内容开发中,先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特殊),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一般)。

而这些项目通常以典型零件、典型产品和典型服务为载体(特殊)。

(4)教学内容:

具有高度综合性。

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实施课程,都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综合”的载体就是工作“项目”或“任务”(行动化的学习内容)。

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

(5)行为导向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四、课程建设的申报和评审验收程序

(一)校级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的申报和评审验收程序

1.每年4月份,各系部依据学校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对本系(部)所开课程进行全面自查并明确课程负责人,于月末将《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自评表》、本系(部)《课程建设评估汇总表》及系部《自评总结报告》交教务处(书面和电子两种);同时,自评达到优质课程标准的课程,按二级指标组织佐证材料。

2.5月份,召开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全面验收本学年课程建设情况,审定校级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

3.6月初以学校文件公布评审验收结果。

学校对评出的校级优质课程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评审验收程序

1.申报条件。

(1)在校内连续开设3轮以上且必须是被评定为校级优质课程的课程;

(2)课程参与教师达3名以上,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3)基础好,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指导书、参考文献目录、现场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能够上网;(4)课程负责人或参与教师具有校级及其以上教学研究立项或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

2.申报程序。

(1)课程组教师参考《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先行自评;

(2)课程负责人向系(部)报名,系(部)同意后向教务处提出申请;(3)教务处汇总后上报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4)学校审定后下达立项文件。

(5)教务处代表学校与课程负责人及所在系(部)领导签订责任书,确保课程建设按计划进行,完成建设目标。

3.验收。

(1)建设期满后,课程负责人须以书面形式填写《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验收申请表》,向学校申请验收,并根据《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写出自评报告。

(2)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评审验收,提出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议名单,报校长办公会审定。

(3)对验收不达标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进行通报,并责成课程负责人限期整改,在一年内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者更换课程负责人。

4.优秀校级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

五、课程建设的管理

(一)教务处为我校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机构。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建设的检查指导与评估工作。

(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从优质课程中评选,实行“滚动管理,中期淘汰”机制。

对进入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课程,一年后进行中期评估检查,如果出现建设迟缓、教学事故、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情况停止建设经费资助或撤销建设资格。

(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时间一般为两年,建设终期由教务处组织教学专家委员成员根据《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审指标体系》进行验收、评审。

(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经立项,学校从教改专项经费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经费分配为:

校优质课程1000元;校精品课程2000元;省级精品课程5000元;国家级精品课程10000元。

经费主要用于如下开支:

经学校批准论证的教材建设费;购置该课程建设所必须的图书、资料、课程软件费;少量添置、更新该课程建设所必须的小型教具、模型、挂图或仪器(不含设备);调研费(不超过总额20%);电子课件、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料的制作费等;题库建设费(含复印、印刷等费用);课程验收和评估所需的费用;其它等。

(五)学校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择优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推荐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六)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均应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度。

课程负责人在所属教学系(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该门课程建设,接受教学系(部)和学校的评估验收。

(七)已经建成的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合格课程要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教务处每年组织人员对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合格课程进行随机复查。

复查后发现不合格的,取消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的称号。

(八)学校对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做出贡献,所担任的课程通过评估达到标准的教师,其成绩记入本人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晋升职称和评选优秀教师的参考条件。

 

附件1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估标准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说明

A1.0

B0.8

C0.6

D0.3

师资队伍20分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素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

 

 

 

 

 

1-2师资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1-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效果显著;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教学内容22分

*2-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要求,注重能力培养;及时反映国内外学科新进展和动态,把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10分

 

 

 

 

 

2-2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6分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6分

 

 

 

 

 

教学条件20分

3-1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及执行情况

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教学(实习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齐备,编写规范,执行严格;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教案、课表、参考书目录、试卷分析等教学有关材料齐备,严格实施。

6分

 

 

 

 

 

*3-2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省级以上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实践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7分

 

 

 

 

 

3-3实践教学设备与基地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实践室、实习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严格;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

4分

 

 

 

 

 

教学条件20分

3-4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选编制作了系列软件资源。

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3分

 

 

 

 

 

教学方法

*4-1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考核方法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先进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有较为科学、系统的试题库。

10分

 

 

 

 

 

4-2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根据课程特点,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8分

 

 

 

 

 

管理水平与教学效果20分

5-1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教学管理制度(如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健全,执行严格;能及时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和做好期末工作总结;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等;近两年无教学事故发生。

10分

 

 

 

 

 

*5-2教学效果

学生成绩、学生评教、同行评价

学生平时作业(习题、总结、实践报告、课程设计及论文等)完成质量好,考核成绩合格率、优秀率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对本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高,评价材料真实可靠;校内外专家对本课程教师教学评价优秀。

10分

 

 

 

 

 

课程特色100分

  指课程在学校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重要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或课程所处的学术地位与水平(如重点专业、重点实践室)以及课程的其他特色。

本项由评审专家根据申报内容和具体情况评价。

 

 

说明:

  1.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2.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80%,特色评估占20%。

  3.综合评估总分计算:

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3,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4.特色评估的计分方法为I1+I2+I3。

其中,I1:

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如属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程或部分专业(二个以上)基础课为30分,属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或特色课程为25分,I2:

自治区级以上重点专业、重点实践室为20分,校级重点专业为15分;I3:

其他特色,控制在50分以内。

  5.重点课程评估总得分=综合评估得分×80%+特色评估得分×20%。

 

附件2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建设

立项申报表

课程名称          

立项类别合格()优秀()精品()

所属系(部)           

课程负责人            

填报日期:

年月日

 

1.基本信息

课程

名称

 

课程类别及适用专业

 

课程

总学时

 

考核

方式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所在系

(部)

 

最终

学历

 

学位

 

毕业

学校

 

职称

 

职务

 

E-mail

 

电话

 

主要教

学经历

及近三年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情况

 

近五年来获奖情况(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

专业

在教学中

承担的工作

 

 

 

 

 

 

 

 

 

 

 

 

 

 

 

 

 

 

 

 

 

 

 

 

 

 

 

 

 

 

课程类别指:

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

2.课程建设规划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及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课程建设具体措施

 

课程建设进度安排

 

申请经费总额及开支项目预算

 

3.审核意见

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名:

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日

系部意见

主任签名:

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日

教务处意见

处长签名:

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日

学校评审专家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日

学校意见

校长签名:

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日

附件3

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与方法

分值

(Mi)

评价等级(Ki)

A

1.0

B

0.8

C

0.6

D

0.4

E

0.2

1.

 

20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为教授的,评价等级为A;课程负责人为副教授的,评价等级为B,课程负责人为讲师(含研究生)的,评价等级为C。

6分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教师队伍结构:

2×(A1÷A+A2÷A3)

A为课程在编教师总数,离退休及返聘教师不算;A1为副教授或硕士研究生毕业以上教师数;A2为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