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9316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1、性状和相对

性状

1、性状

 

2、相对性状

 

2、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

 

2、变异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遗传现象。

激发了兴趣。

 

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

并通过声音说出上课老师的名字。

 

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学生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

 

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身上遗传有父母的性状。

都是遗传。

 

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不会完全相同。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加深对

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感知。

导入:

为什么种了白玫瑰只能开白玫瑰花,狗为什么就不能生下猫呢?

俗语中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老师提示:

各种生物把自身的特点传给后代,使得各种生物都自身的特点。

我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听隔壁班是哪位老师在上课呢?

同学们:

这就是那位老师自身的特点。

我们用一个概念来概括:

性状

老师概括:

生物表现的形态特征

和生理特性。

老师播放图片:

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下自己的性状。

学生进行活动(课本P98页)。

提示学生与同学比较。

 

老师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同学们:

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街上碰到一陌生人问你是某某的小孩吗?

想一想,为什么?

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样吗?

老师概括:

遗传的概念

刚才大家对自

己的性状的认识知道,同学们的性状不会完全相同。

同卵双胞胎,有没有完全相同呢?

老师概括:

变异的概念

老师播放图片:

大家再来认识一下遗传的现象。

学生进行活动(课本P99页)。

提示学生与同学比较。

针对漫画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五、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

(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

(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

(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

(4)狐的长尾和短尾;

(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

(6)眼色的茶色、黑色和蓝色

2.一只波斯猫生了一窝漂亮的小猫,其中一只和它一样长着一对蓝眼睛,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其他小猫的眼睛都是一只黄一只蓝,这属于_______。

3.生物的性状受到____________的控制,也受_________的影响。

4.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_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5.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6.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的不同是()

A.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

7.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玫瑰的黄花和红花 B.狗的长毛和卷毛

C.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8.关于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不可能是遗传的

B.《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可能是遗传的

C.《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断腿很可能是遗传的

D.《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都不可能遗传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理念是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生活的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可以把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2、相对性状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

3、变异

三、作业布置课本P100页第3题

四、课堂小测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独立完成DNA粗提取的实验;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难点: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

引出课题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新课教学互动∶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回顾小结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课件展示上节课的思考题

 

课件展示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临时装片制作中的染色

 

课件展示染色体与DNA、蛋白质的关系图,认真分析三者的关系。

 

课件展示DNA、基因与控制的性状关系图,认真分析三者的关系。

 

课件展示染色体、DNA和基因相关的思考题

 

课件展示简易活动板房、高楼大厦、动植物体的主要构件图片。

 

课件展示针对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内容设计的思考题。

 

课件展示本节课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图

最后师生讨论、归纳总结。

 

展示随堂练习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回答,分析。

 

学生认真回顾、思考、分析、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分析。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分析。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分析、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分析讨论、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分析、回答。

 

学生踊跃归纳回答。

师生认真互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相关题目设置的问题。

回顾学过的知识,带着疑问走进本节课。

 

自然而然引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

 

回顾旧知识,引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内容。

理解染色体与DNA、蛋白质的关系。

突破重点。

 

理解DN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突破重点。

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巩固染色体、DNA和基因相关的内容。

理解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突破难点。

再次巩固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本节相关内容。

 

加深巩固理解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

存在于细胞核内,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基因:

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NA:

长链状的分子,是细胞内起作用的物质。

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1.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2.每个基因并不是在每个细胞中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

3.基因虽然能够控制生物性状,但也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有很多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

1.染色体上控制_________的基本单位叫做________。

2.染色体的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基因是生物体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蓝图。

4.请说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活动的成功开展是关键。

本活动涉及到较多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原理,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并加以指导。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知道基因与等位基因的关系

3.知道生物性状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4.能够明白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间的关系

5.知道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等位基因的概念;难点:

基因随配子(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调查、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1、等位基因

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4、基因型和表现型

 

二、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

 

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并能把各个概念找出。

 

学生主动思考和互相讨论问题。

基本能回答问题。

 

 

学生主动思考和互相讨论问题。

运用分离和组合的图解方法解决问题。

复习:

什么是性状?

什么是相对性状?

 

导入:

染色体在体细胞种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

一条来自父亲。

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

那么成对存在的基因是怎样控制性状的表现呢?

同学们:

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解释了性状遗传的规律。

我们用有无耳垂

的例子来说明。

请大家学习课本P105页的内容,并学习什么叫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

老师运用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

老师提出问题:

父母亲的性状是如何通过配子的基因传递给孩子的?

(指导学生

学习课本P106页的内容)并讨论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配子?

配子在遗传中有什么作用?

2、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3、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意味着什么?

成对的基因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运用课件,把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过程给予演示。

于学生感性的理解。

老师

提出问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父母的性状推测出其基因型及所生子女的性状?

提示学生完成课本P107页的内容(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1、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决定)

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决定)

2、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成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基因随配子结合传递给下一代。

随堂练习:

1.下列哪位生物学家在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

A.达尔文B.孟德尔C.袁隆平D.林奈

2.一个人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决定于这个人的()

A.基因组成B.染色体组成

C.DNA组成D.蛋白质组成

3.受精卵中的成对基因()

A.全部都是显性基因

B.一为显性基因,另一为隐性基因

C.全部都是隐性基因

D.以上均有可能

4.某人是无耳垂(隐性性状),那么他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是()

A.AAB.aaC.A或aD.a

5.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是通过()

A.受精卵B.配子C.蛋白质D.性状

6.纯种高豌豆DD和矮豌豆dd杂交后获得的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这是因为杂交后代()

A.只有显性基因D

B.只有隐性基因d

C.隐性基因d消失了

D.在显性基因D存在的情况下,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

7.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请在正确的描述后的括号内打“√”,在错误的描述后的括号内打“×”)。

(1)在遗传过程中,父亲的基因遗传给儿子,母亲的基因遗传给女儿。

()

(2)隐性性状是指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3)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

(4)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其表现型有可能相同。

()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B2.A3.D4.D5.B6.D

7.

(1)×

(2)×(3)×(4)√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在关于性状显隐性的探讨中隐含了遗传学分离和组合的规律,教师应通过课件进行演示其具体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识记、理解和应用。

第4节性别与性别决定

一、教学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够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难点: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创设情境

通过南非田径女选手塞门亚的性别争议引入。

提问:

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倾听

思考,回答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出示男性、女性的染色体组图片。

提问:

你能从图片中找出男性和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吗?

科学家通过测量、比较,对男性和女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了整理。

出示整理后的结果。

提问:

现在能指出男性和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吗?

讲解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让学生尝试写出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吗?

学生汇报,了解学习情况

观察,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完成染色体组成

汇报,倾听,更正

男性和女性生殖细胞的种类

我们已知道父母将决定性状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了下一代,那么,性别的遗传是否也遵循这个科学过程呢?

提问:

父方和母方在产生精子和卵细胞时,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

性染色体在这个过程中该如何变化呢?

每个精子或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

就性染色体而言,精子有几种?

卵细胞有几种?

两种精子的数量一样吗?

为什么?

你能写出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吗?

 

思考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

 

写出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探究活动:

模拟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每小组两个不透明的袋子分别放有10枚白棋,5枚黑棋与5枚白棋。

提问:

哪个袋子中的棋子代表卵细胞或者精子?

为什么有两种颜色棋子的袋子中两种棋子各占一半?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发的表格中。

对于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

分析黑黑:

黑白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提问:

如果模拟实验的次数更多,结果会怎么样?

给出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看男女的性别比是不是想刚刚设想的那样。

提问:

为什么男女的性别比近似1:

1,你能用遗传图解来说明吗?

学生汇报,了解学习情况

倾听

 

思考,回答

 

完成实验并记录

汇报数据

对结果进行分析。

思考,回答

分析数据与自己的设想进行比较。

完成遗传图解

汇报

科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讨论:

1.有些人认为:

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在女性。

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

为什么?

2.有些人为了满足生男孩的愿望,请求医生为孕妇作胚胎性别诊断,以决定取舍。

这种做法对吗?

如果许多人都这样做,对人类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回答,能科学地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一、分析我国人口普查的资料

1.总人口数变化趋势

2.性别比变化趋势

二、性染色体

1.染色体;常染色体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三、生男生女的秘密

1.精子的种类;X和Y精子

2.精子的形成

3.

性别决定:

男性女性

随堂练习:

1.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性染色体,______条常染色体。

2.性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

4.男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性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女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种类型的配子。

5.性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

教学反思:

1、对于课堂而言,45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养成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更加的留心、观察、分析、思考、最后找到成因的能力。

2、要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结合。

教师的指导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5节遗传与环境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难点:

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

什么叫基因型?

什么叫表现型?

提前布置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分析:

为什么西红柿和黄瓜的表现型不同?

为什么同一棵白菜外面的叶子和里面的叶子表现型不同?

阳光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吗?

学生回答:

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则是指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

课后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思考,回答

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汇报课下进行的环境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得到实验结论。

分析:

同一窝生的猫大小,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同一窝生的狗大小,颜色为什么也不完全一样?

提问:

为什么生物的性状会有所不同?

哪种因素是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的关键?

以水毛茛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汇报、分析、讨论

 

思考,分析,回答

 

观察,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分析,总结

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环境可以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变异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观看视频:

生物的变异。

了解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提问:

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经选择培育出太空椒。

原因是什么?

分析:

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

大草莓的图片,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也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提问:

以上三种变异属于哪种变异?

哪些与环境有关?

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提问:

环境会造成不可遗传的变异吗?

你能举例吗?

环境虽然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但内部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变化,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观看视频

 

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

 

观察

 

分析、思考、回答

倾听

 

思考,举例说明如前面实验产生的变异等

倾听,认同

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提问:

生物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在生产上有什么运用价值吗?

举例说明

举例可以是前面讲到的两个例子,老师补充杂交水稻。

奶牛选育

思考、举例回答

 

小结

总结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与变异的关系

分析、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节遗传与环境

一、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培养条件:

充足光照下黑暗条件下

基因型

表现型

环境

变异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二、变异与环境

环境变化能引起生物变异

随堂练习:

1.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易使________发生改变,________则容易收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2.表现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可遗传的变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4.仅仅由____________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当环境的改变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变异是可________的。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的教学要紧扣基因、性状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变异的产生和由遗传的知识都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6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一、教学目标

1.可以说出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

2.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3.能举例说明近亲婚配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遗传病的概念、特征和危害;2.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

亲关系;

让学生形成近亲结婚的危害的观念,认同优生优育。

难点:

近亲结婚及其危害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创设情境

观看血友病患者的图片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传染病已逐渐得到控制。

而人类的遗传性疾病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观看,倾听

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

观看视频:

直面血友病,了解遗传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提问:

遗传病是怎样发生的?

总结遗传病的概念

通过图片介绍一些人类常见的遗传疾病

观看视频

根据视频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

总结、归纳

了解

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提问: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疾病,以现有的医疗水平是无法治愈的,有没有办法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

以维多利亚女王的例子引入近亲结婚的危害。

达尔文、摩尔根都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为什么近亲结婚会有这样的后果?

指导学生用遗传图解来说明原因

通过图表说明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提问:

怎样判断是否是近亲呢?

观看亲缘关系图,了解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

 

思考,回答

 

利用遗传图解分析原因

分析图表,说明原因

思考,回答

观察,了解

遗传咨询能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提问:

除了禁止近亲结婚的法规外,还有没有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方法?

就像在开头片子中小松的悲剧能否避免?

讨论:

计划结婚的男女青年为什要先做婚前健康检查及遗传咨询?

讨论:

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原有的“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

是否婚检,新人可自主选择,也就是说,婚检不再是结婚登记前必须履行的步骤。

对这一改变,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为什么?

提问:

等你长大成人准备结婚的时候,你会事先去做婚前检查吗?

为什么?

介绍什么样的情况是应该做遗传咨询的

思考、回答

 

讨论

讨论,认同

 

思考,回答

 

倾听

小结

将来你们都会长大成人,禁止近亲结婚,做好婚前健康检查及遗传咨询不但关系着自己小家的幸福更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

倾听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