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0084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剖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剖知识点.docx

《解剖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剖知识点.docx

解剖知识点

 

解剖知识点

(1)(总14页)

1、运动解剖学和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1)运动解剖学是人体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人体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生长发育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2)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健康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简述解剖学姿势、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

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垂于体侧,掌心向前。

基本面:

(1)矢状面:

沿人体前后方向将身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2)冠状面:

沿人体左右方向将身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

基本轴:

(1)矢状轴:

前后方向垂直通过冠状面的轴

(2)冠状轴:

左右方向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3)垂直轴:

上下方向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3、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跳转360度动作是身体绕什么轴在什么面上的运动。

答:

前滚翻、后滚翻是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侧手翻是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跳转360是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人体的方位术语有哪些

(1)上和下:

是描述器官或结构离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2)前和后:

是指离身体腹侧面、背侧面的相对远近的名词。

(3)内和外:

是描述人体某结构在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

(4)内侧和外侧:

是描述人体某结构离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远近的术语。

(5)近侧和远侧:

指肢体靠近躯干的部分,称为近侧;远离躯干的部分,称为远侧。

(6)尺侧和桡侧:

是特指前臂的位置关系,前臂的内侧为尺侧;前臂的外侧为桡骨。

(7)胫侧和腓侧:

是特指小腿的位置关系,近胫骨者为胫侧,近腓骨者为腓侧。

(8)浅和深:

是描述与皮肤变卖相对距离远近关系的术语。

1、骨按形态可分为几类

答:

全身的骨按形态结构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1)长骨:

呈长管状,可分为两端膨大的骨骺和中央的骨体。

(2)短骨:

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

(3)扁骨:

呈板状,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

2、试述新鲜骨的结构。

一般来说新鲜骨由三部分组成,骨质、骨髓和骨膜。

新鲜骨的构造包括关节软骨,关节囊,骨膜,骨髓和滋养动脉。

3、骨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

答:

增长:

长骨的增长依靠软骨内成骨来实现。

增粗:

骨的增粗是以膜内成骨的方式进行的。

√4、骨的功能有哪些

答:

支持、保护、杠杆、造血、钙磷存储。

5、儿童少年和老年人骨的特性如何体育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答:

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可达二分之一,使骨的弹性较大,但硬度不足,故可塑性较大,易发生畸形。

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增多,使骨的硬度增大,但弹性下降,故骨质脆性变大,而易发生骨折。

体育运动中:

少年儿童应该加强柔韧方面的锻炼,避免力量训练,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

老年人应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激烈的体育运动,做好运动保护。

6、少儿应怎样避免运动对骨的不良影响

7、影响骨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

内因如种族、遗传和激素的作用等,外因如营养、及维生素的供应、机械因素或体育运动等。

此外,社会经济、心里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可以影响骨的正常生长。

8、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答: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功能:

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9、识图上肢骨

1、名词解释: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屈伸运动、收展运动、旋转运动、环转运动、关节运动幅度。

答:

关节囊;是连接在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骨面上的膜性结缔组织囊。

关节腔:

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骨围成的密闭腔隙。

屈伸运动:

是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

收展运动:

是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旋转运动:

是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自身的长轴进行旋转。

环转运动:

是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冠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进行连续的圆周运动。

关节运动幅度:

是指环节绕某一关节的运动轴从动作开始到结束所能转动的最大角度。

2、骨连结可分为几类

答:

骨连结可分为有腔隙骨连结和无腔隙骨连结。

3、构成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4、叙述关节的运动形式,并举例说明。

答:

(1)屈与伸:

骨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向前运动为屈,如上臂屈、大腿屈等。

向后运动为伸,如上臂伸、大腿伸等。

(2)外展与内收:

骨在冠状面内绕关节矢状轴,做远离身体正中面的运动称为外展,如上臂外展、大腿外展;靠近身体正中面的运动称为内收,如上臂内收、大腿内收。

(3)旋内与旋外:

骨在水平内绕关节垂直轴或自身的长轴,由前向内侧旋转称为旋内,如上臂旋内、大腿旋内;由前向外侧旋转称为旋外,如上臂旋外、大腿旋外。

(4)水平屈与水平伸:

上臂或大腿外展90度后,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运动称为水平屈,如上臂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如上臂水平伸。

(5)环转:

骨以近侧端为支点,绕冠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进行连续的圆周运动称为环转,如上臂环转。

√5、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训练可以改变哪些因素和特性

(1)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面积差别越大,则关节的运动幅度越大。

如肩关节。

反之关节运动幅度越小,如髋关节。

(2)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关节囊薄而松弛则关节运动度越大。

反正,则关节运动幅度较小。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关节韧带多而强劲有力,则关节稳固性好,但关节运动幅度小。

反之关节运动幅度大。

1、名词解释:

肌肉的起点、止点、定点、动点、近固定、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无固定、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全幅度训练法

起点:

通常是指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

止点:

是指远离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远侧端的附着点。

定点:

在肌肉收缩时,相对固定或运动幅度较小骨的附着点。

动点:

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骨的附着点。

近固定:

当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

远固定:

当肌肉收缩时,止点相对固定。

上固定:

若肌肉以其上端附着点为定点,下端为动点称为上固定。

下固定:

若肌肉以其下端附着点为定点,上端为动点称为下固定。

无固定:

人体头颈和躯干肌肉收缩时,两端的附着骨都运动。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横断面的总和。

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全幅度训练法:

在进行大量训练时,是有关的关节,在其运动所能达到的范围都要得到负重训练。

2、试述肌肉的大体结构。

肌肉是两端为肌腱中部为肌腹两个端点中一个端点为1个肌头,另一端可以为1234个肌头。

3、骨骼肌有哪些物理特性对体育实践有何意义

骨骼肌具有伸展性与弹性、粘滞性等。

(1)伸展性与弹性

骨骼肌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被拉长的特性叫伸展性;当外力去掉会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种性质称为弹性。

(2)粘滞性

粘滞性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温度越低粘滞性越大。

温度越小粘滞性越小。

意义:

肌肉(骨骼肌)是使骨骼运动的动力器官,全身骨骼肌有600块左右,约占体重的40%左右。

每块肌肉都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腱附着于骨,起固定的作用,无收缩能力,肌腹有收缩能力。

由于肌肉分布部位的不同(如附着在骨的前面或后面,外侧或内侧等),可以引起关节不同方向的活动。

4、肌拉力线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如何

肌拉力线指肌肉合力作用线。

是用以分析关节运动的一条准线。

一块肌肉的拉力线为;从一个关节额状轴后方通过的,使这个关节伸;从一个关节矢状轴外侧或是上方通过,使这个关节外展;从一个关节矢状轴内侧或下方通过的,使这个关节内收;对一个节垂直轴的关系顺时针方向的[在左侧上下肢逆时针方向],使这个关节旋外;对一个关节垂直轴的关系逆时针方向的[在左侧上下肢顺时针方向]使这个关节旋内。

5、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有哪些试详述之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就是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横断面的总和。

(2)肌肉的长度:

肌纤维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就是它的收缩幅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

6、试述发展骨骼肌力量素质的原则。

(1)针对性训练原则:

只有抗阻力训练才能发展肌肉的力量,极限负荷和超量负荷的阻力练习是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原则。

(2)匀速训练原则:

力量练习的动作速度要保持平稳。

(3)核心力量训练原则:

核心骨骼肌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的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部分。

7、试述发展柔韧素质的原则。

(1)准备活动原则:

准备活动做的充分,可提高肌肉温度,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腱,关节囊伸展性。

(2)循序渐进原则:

坚持长期训练,经常牵拉肌腱、韧带使其伸展性提高。

(3)以静力拉伸为主,动静结合原则。

1、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可以进行哪些运动举例说明。

组成: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的肱骨头组成。

结构特点:

相连两骨关节面积差较大关节窝仅能容纳关节头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运动:

屈伸、内收外展、选内旋外、环转和水平屈伸动作。

√2、肘关节包括哪几个关节,各属什么类型,说明肘关节运动。

3个关节: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类型:

肱尺关节属于滑车关节或屈戌关节;

肱桡关节属于球窝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属于圆柱关节或车轴关节

运动:

负重弯举,乒乓反手扣球。

 

1、结合活体、标本、模型认出斜方肌、菱形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说明其功能及发展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方法。

①斜方肌

功能:

近固定收缩,上部肌纤维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肌纤维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

远固定收缩,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向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伸直

练习方法:

力量:

负重侧上举伸展性:

身体前屈触地

②胸大肌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

a.由后向前的肌拉力使上臂绕冠状轴做屈运动b.由外向内的肌拉力使上臂绕矢状轴做内收运动c.由外向前的肌拉力使上臂绕垂直轴作旋内运动

远固定收缩时:

肌拉力方向由下向上,牵拉躯干向上臂靠拢

练习方法:

力量:

引体向上,俯卧撑   伸展性:

肋木压肩,振臂

③背阔肌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

a.由前向后的肌拉力可以使上臂绕冠状轴做伸运动b.由外向内的肌拉力使上臂绕矢状轴做内收运动c.由外向前的肌拉力使上臂绕垂直轴做旋内运动

远固定收缩时:

牵拉躯干向上臂靠拢

练习方法:

力量:

引体向上,爬绳伸展性:

振臂,压肩

④三角肌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

前部肌纤维有三个方向由后向前、由外向前、由外向内,使上臂绕冠状轴屈、绕垂直旋内和水平屈;中部肌纤维使上臂绕肩关节矢状轴外展;后部肌纤维也有三个方向由前向后、由外向后和由外向内,可使上臂绕冠状轴伸、绕垂直轴旋外和水平伸三部肌纤维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练习方法:

力量负重侧平举

⑤肱肌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以肘绕冠状轴屈

远固定收缩时,使前臂向上臂靠拢

练习方法:

引体向上

⑥肱二头肌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一使上臂绕冠状轴屈,二使前臂绕冠状轴屈,绕垂直轴旋外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绕冠状轴屈练习方法:

引体向上

⑦肱三头肌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长头使上臂绕冠状轴伸,三个头一块是前臂绕冠状轴伸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伸和前臂伸练习方法:

卧推

8、菱形肌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肌拉力方向向上并伴随下角向内,可使肩胛骨骨上提。

远固定,两侧肌同时收缩,其肌拉力方向分别从内上斜向外下,使脊柱胸段伸。

 

1、负重侧平举可发展__三角肌__和__冈上肌__肌肉的力量

2、手持哑铃臂前屈可发展___肱二头肌_和肱肌____肌肉力量

3、卧推杠铃可发展__胸大肌__肌肉的力量

4、扩胸运动可发展___斜方肌_肌肉的力量

5、负重耸肩可发展__斜方肌_肌肉的力量

6、使肩关节伸、内收和旋内的肌肉是__背阔肌____

7、将铅球推出,肘关节必须做____的动作,原动肌

是____,在____固定的情况夏完成。

√1、试述骨盆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举例说明骨盆的运动。

男女骨盆有何区别

组成:

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接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

结构特点:

以骶骨岬、弓状线和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分为界口上方的大骨盆和界口下方的小骨盆。

作用:

,构成了躯干最坚实的基座,而且是构成人体曲线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

站立时,经髋臼传至股骨形成立弓。

坐位时,经髂骨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

区别:

人体直立时男性骨盆前倾为50度到55度女性约为60度。

在性别特征上男性与女性骨盆的形态结构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骨盆高而窄,女性则低而宽。

男性两耻股下支形成的耻骨角度小,女性则较大,男性大小骨盆的界口呈杏形,横径较小,女性则呈椭圆形。

横径较大。

√2、试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运动。

髋关节的组成:

由肱骨头和髋臼构成球窝关节;运动:

侧压腿、横劈腿腾起。

膝关节的组成: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骨薄肌、缝匠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运动:

后蹲、腿举。

踝关节的组成: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运动:

负重上台阶、下蹲俯力。

3、试述足弓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

组成:

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

功能:

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4、试比较肩关节与髋关节的异同点。

髋关节与肩关节相比,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两者均由2块骨构成,关节面形状为球窝形,属球窝关节,所以都具有3个运动轴能进行屈伸、展收、旋内、旋外等多种形式的运动。

 不同点:

髋关节与肩关节相比,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差别小,关节囊厚而紧,关节韧带多而且强,关节周围肌肉比较强大。

这就决定了髋关节运动幅度和灵活性都较肩关节差,但稳固性比较好。

1、试述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点及功能,哪些练习可发展它的力量哪些练习可发展它的伸展性

①髂腰肌

位置:

位于骨盆内侧面,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起止点:

起点:

腰大肌起于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呈扇形起于髂窝

止点:

两肌腱合并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

近固定时:

使大腿绕髋关节冠状轴屈、绕垂直轴旋外

远固定收缩时:

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牵拉躯干和骨盆向大腿靠近,使脊柱绕腰骶关节冠状轴前屈、骨盆绕髋关节冠状轴前倾,一侧髂腰肌收缩,可是脊柱绕腰骶关节矢状轴向同侧侧屈

练习方法:

力量:

负重前摆腿,悬垂举腿

伸展性:

后压腿,后摆腿

②臀大肌

位置:

位于骨盆后外侧

起止点:

起点:

起于髂骨翼外面后部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

止于:

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

使大腿绕髋关节冠状轴伸,绕垂直轴旋外;上部肌束使大腿绕髋关节矢状轴外展;下部肌束时大腿绕髋关节矢状轴内收

远固定收缩时,一侧臀大肌收缩,牵拉骨盆绕髋关节垂直轴向对侧旋转,两侧臀大肌同时收缩,牵拉骨盆绕髋关节矢状轴后倾,维持人体直立

练习方法:

力量:

后蹬跑,蛙跳

伸展性:

正压腿

③股四头肌

位置:

位于大腿前面

起止点:

起点:

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中肌起于股骨体前面,股外肌起于股骨线外侧唇,股内肌起于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

四头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牵拉小腿绕膝关节冠状轴伸,其中股直肌能牵拉大腿绕髋关节冠状轴屈

远固定收缩时,牵拉大腿绕膝关节冠状轴伸,维持人体直立

练习方法:

力量:

负重伸小腿,负重深蹲起

伸展性:

跪撑后倒

④股二头肌

位置:

位于大腿后外侧

起止点:

起点:

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

止点:

止于腓骨头

功能:

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绕髋关节冠状轴伸;大腿伸直时,与半膜肌,半腱肌共同使小腿绕膝关节冠状轴屈;当小腿屈时,股二头肌单独收缩使小腿绕垂直轴旋外

远固定收缩时:

两侧股后肌群同时收缩,使大腿绕膝关节冠状轴屈;当小腿伸直时,使骨盆绕髋关节冠状轴后倾

练习方法:

力量:

俯卧屈膝,站立屈膝

伸展性:

正压腿

5.小腿三头肌

位置形态:

位于小腿后面,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属长肌。

起点:

腓肠肌分两个头,内侧头起自股骨的内侧髁。

外侧头起自股骨的外髁。

比目鱼肌为第三头,起自胫骨和腓骨的上部。

止点:

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腱,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⑴、近固定时,腓肠肌能够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两肌合力能够使足屈。

⑵、远固定时,能够拉小腿向后,维持下肢直立位。

√2、完成正踢腿、侧踢腿和后踢腿的作用肌有哪些

正踢腿:

髂腰肌,股四头肌

侧踢腿:

缝匠肌,髂腰肌

后踢腿:

股四头肌。

√3、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肌肉有哪些

臀大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

√4、什么是股后肌群怎样发展其伸展性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正压腿,负重屈小腿。

1、下肢_股_直肌__肌肉收缩可以屈髋伸膝。

2、下肢__腓肠肌__肌肉收缩可以屈膝屈踝关节

3、大腿正压推可以发展__半腱肌__、半膜肌____、股二头肌____的伸展性

4、提足踵联系可以发展___小腿三头肌_的力量

5、跟腱是指__腓肠肌__、和比目鱼肌____肌腱。

6、跪撑后倒可发展下肢__股四头肌__肌的伸展性

7、当膝关节处于屈位,在膝关节后内侧可触摸到_半膜肌___和_半腱肌__的肌腱,后外侧可触摸到____股二头肌的肌腱

8、正足背踢球小腿在膝关节处做__伸__动作,是___股四头肌_在_近___固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1、简要叙述椎间盘的位置、组成、结构与功能。

位置:

两个腰椎之间

组成:

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

结构:

椎间盘是椎体与椎体之间的软骨连接。

功能:

连接相邻椎体,容许椎体间的少许活动,承受压力;减缓冲击,增加运动幅度。

√2、纵贯脊柱全长的韧带有几条,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3条:

前纵韧带:

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后纵韧带:

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棘上韧带:

有限制整条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3、脊柱四个生理弯曲是怎样形成的

4、人的身高早晚为什么不同

人体身高早晚可相差2厘米左右。

人的身高早上略高于傍晚,是因为脊柱的椎骨之间都由椎间盘相连接,椎间盘富有弹性,它的形态可以随所受力的变化而不同:

受压时,可被压扁;除去压力时,又可恢复原状。

 

√5、简要概况脊柱的功能和运动。

功能:

支持,保护,缓冲震动,传递压力

运动:

冠状轴:

低头,抬头

矢状轴:

体侧运动

垂直轴:

体转运动,向左、右看齐

混合轴:

腰绕环

√6、脊柱和胸廓是怎样构成的。

脊柱:

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一块尾骨

胸廓:

1块胸骨与12对肋骨和椎骨与肋骨的连接

7、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韧带有哪些

√1、试述腹直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点及功能,哪些练习可发展它的力量哪些练习可发展它的伸展性

①腹直肌

位置: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止点:

起点:

起于耻骨联合

止点:

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第7肋软骨前面

功能:

下固定收缩时:

使腰段脊柱绕冠状轴屈,如:

仰卧起坐

一侧收缩:

使腰段脊柱绕矢状轴向同侧屈,如:

体侧运动

上固定收缩时:

两侧腹直肌收缩,拉骨盆向胸廓靠拢,使骨盆后倾,如肋木举腿

无固定时:

两侧腹直肌收缩,拉着骨盆和胸廓相互靠近,如两头起

练习方法:

力量:

仰卧起坐

伸展性:

下桥,牵引满弓

②竖脊肌

位置:

位于脊柱两侧的粗大长肌

起止点:

起点:

起于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自下而上

止点:

颈椎、胸椎的棘突,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

下固定:

使脊柱绕冠状轴伸;竖脊肌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如体侧运动

练习方法:

力量:

背向抛铅球,负重体侧屈

伸展性:

直腿体前屈,直脚掌触地

2、完成仰卧起坐、体操桥动作的作用肌有哪些

仰卧起坐:

腹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

体操桥:

腹直肌、髂腰肌、股直肌。

√3、试述体育运动对关节、骨骼肌的影响

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①运动会使关节面的骨密质增厚和关节面软骨增厚,承受最大的负荷。

②运动会导致关节软骨表面胶原纤维的增加。

③运动不仅使关节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腱增粗增厚,稳固性加强还是其韧带、关节囊和肌腱的伸展性增大,关节的幅度增大,既牢固又灵活。

④运动回增大关节周围骨骼肌的体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对加固关节有重要意义。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①通过训练可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②可减少肌肉的脂肪成分。

③力量性的练习可使骨骼肌中的结缔组织增多。

④可使骨骼肌中的肌红蛋白、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肌糖等化学成分增多。

⑤通过训练,肌肉体积明显增多。

⑥坚持锻炼可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⑦肌腹收缩力增大,肌腱抗牵张的能力增加。

 

1、名词解释:

原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固定肌、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固定工作。

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时其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

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

中和肌:

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它功能的肌肉叫中和肌。

固定肌:

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静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矩,只用于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肌肉的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动力性工作:

肌肉收缩会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也有变化。

离心工作:

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向心工作:

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

支持工作:

位于关节运动轴一侧的肌肉呈持续性收缩,平衡阻力,使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动。

加固工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防止相邻环节由于外力作用而在关节处相互脱离。

固定工作:

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受力作用的环节固定不动。

 

√2、简述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

工作特点:

①多关节肌的力量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在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充分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关节不能充分发辉作用。

②多关节肌的伸展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被拉长伸展时,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充分拉长后,在另一个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

实践作用:

①在体育比赛或表演时,运动技术要求最经济,最省力

②在平常训练中,要利用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现象,增加动作难度,以提高这些肌肉的力量和柔韧素质,适应动作要求。

3、简述骨杠杆类型及其在运动实践的应用。

(1)平衡杠杆,颅与脊柱的连结

(2)省力杠杆,站立时提踵

(3)速度杠杆,肱二头肌屈前臂的动作

4、指出仰卧起坐、正踢腿动作的原动肌和对抗肌。

仰卧起坐:

原动肌为腹直肌。

对抗肌为腰肌腹肌。

正踢腿:

原动肌为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对抗肌,股四头肌

5、对仰卧起坐、俯卧撑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仰卧在凳上或垫上,低头团身使背部悬空,两手抱头,下肢固定,两膝稍屈,然后慢慢后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