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208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九年级中考学科分层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常州市花园中学李小静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个体差异。

在中国统一实行班级授课制且很难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教学中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质量,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入口。

课后作业也难以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只照顾了部分学生,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

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心理等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内课后作业,设置不同的检测、评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这里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2(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学生水平的突出特点是:

认知、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的层次性明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强调以学生各自的基础为起点,逐步提高。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情况

分层教学在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病,它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

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现在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

据能查到的可靠资料,比较多的是关于英、美两国的分层教学情况。

分层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萌芽阶段、分层教学的创始阶段、钟摆式的发展阶段。

从笔者查找到的文献资料来分析,分层教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是否应该分层、分层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分层,怎样分层才能更公平等。

1

2(国内分层教学的现状

我国分层教学模式源源流长,分层教学思想是历史的遗产。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把学生分为不学而知叫“天才”,即上等,把学而后知叫次等,它是分层教学的源端。

现代教学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始于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研究较好的有上海市飞虹中学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尝试》。

该中学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实验。

该经验概括为“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的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的策略”。

这一教学实验成绩斐然,已多次在上海及全国推介。

关于数学分层次教学,上海市复兴中学王吉林老师的做法是每周五节课中用四节课的时间,在原来的班级进行数学教学,完成数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用一节课的时间,再按学生成绩好、中、差变成不同类的班级,分别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加强基础”三个层次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从而使不同类型成绩的同学各得其所,都有提高。

基于文献参考和我所检索到的已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分析,国内有关分层教学的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如:

分层教学大多是在分层分班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班教学实施条件较高,教学安排较为复杂,教师工作量和教学压力明显加大等问题。

事实上这些起点水平接近的学生即使被安排在同一层次的教学班,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技能水平又会再度分化,差异性问题又再发生。

另外,由于这样分层分班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分“快慢班”的影响,势必会给学习落后的同学造成在“慢班”的阴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管理。

在不分层分班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不多,研究的理论也多是有关分层的抽象的方法,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技巧及课后评价阐述不够。

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标

探索和研究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更好地发展,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意义

1(我校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

对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应有积极采取培植、发展和利用的态度。

通过有差异的教育教学,达到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学校争取以分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情况,通过采取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在他们可以得到发展的方面有充分的发展,为适应今后升学和就业奠定知识、能力、态度和品德、身心素质的基础。

2(解决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在传统的班级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同一教材,一种要求而对基础不一、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能力不同的学生施教,这显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如何利用一种既能体现班级授课制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效果又能克服其不利于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现学校教育因材施教目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看到了解决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的方法。

3(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

基于新课程的目标实现,针对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在课堂中采用分层教学尤其必要,如何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如何关注能力和知识技能相对差的学生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因此,我们选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九年级教学中如何分层教学加以研究,对指

2

导实际教学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4(对于活动课程的分层,应体现我校“让每位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特长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三、研究的内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打破学生原有的行政班,通过在同一个班级中按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心理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内课后作业,设置不同的评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科学总结法等。

1(调查研究法:

实施前期通过问卷、访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分层;实施过程中通过问卷、谈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文献研究法:

学习研究中外分层教学及相关的论著。

五、课题研究的周期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和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研究周期为三年。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为准备初试阶段。

在该阶段,课题主持人撰写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讨论具体实施步骤,完善实施方案,并制定研究计划。

2008年1月—2008年10月为具体实施阶段

(1)。

该阶段为前期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具体实施课题研究,进行阶段小结,根据实施情况调整课题研究方案,迎接中期评估。

2008年11月—2010年7月为具体实施阶段

(2)。

该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深化课题研究,根据前两阶段的实施情况,制定最后阶段的实施方案。

2010年8月—2011年3月为总结阶段。

在该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六、具体实施过程

(一)组织师资培训

(1)学习理论。

单周二的教研组长会议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专著,学习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平时教师个人学习。

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让教师逐渐形成分层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

(2)学习经验。

九年级中考学科的部分教师首先尝试分层教学的研究,且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按知识结构实施分层,形成竞争意识

教师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先进生、中等生、困难生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A组为先进生,分一大组,B组为中等生,分两大组,C组为困难生,分一大组。

A、B、C三组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

3:

1。

我们还设置了层间流动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就进行测试,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及表现,调整三大组的人员及人数,为学生创造一种竞争的气氛。

(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1(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的低层次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原理,并会初步应用;提高性目标是在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要求

3

能力有所提高,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发展性目标是在实现了前两个目标之后,学生对知识已能应用自如,这个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课内分层施教

由于学生水平相差悬殊,如果采取“一锅煮”、“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先进生感到索然无味,困难生望“教”兴叹。

为了消除这种弊端,我们采用了“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一组组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再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实现对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调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初步形成了这样一种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

教学过程分层质疑回答交流诱导分析分层练习

自主选择共同讨论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教师设疑点拨启发评讲

学生选择问题交流小结内化应用

(1)分层质疑、自主选择。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设计问题,问题可按三层布局:

易、中、难,原则上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或学生自主选择时按层次“对号入座”。

(2)回答交流、共同讨论。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交流。

当同组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休时,可请其它组的学生回答、分析。

如:

C组的问题可请B组或A组的学生帮助分析、回答;B组的问题可请A组的学生帮助分析、回答;A组的问题,教师可适时点拨。

这样把“分层”与“合作”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诱导分析、归纳小结。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是零散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从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深浅和难易程度不同的三类题目分别供三组学生进行练习。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年中,我们感觉到课内分层施教这个环节是最难把握的,虽然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仍存在弊端。

如:

当教师分层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时,基础性的问题是三个组的学生必须都要掌握的,所以三个组的学生都会认真思考、回答。

中等难度的问题是A、B组学生必须掌握的,那么当A、B组的学生在思考或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时,C组的学生可能一知半解或根本就听不懂,此时这些学生最容易走神,开小差。

久而久之,不但没使这些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反而浪费了他们课堂中的学习时间,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讨论,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

教师针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堂上主要是“对话”形式利用学案对学习进行引导。

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学生回答时对号入座。

学案上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题。

当学习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时,C组的学生可完成学案上相应的习题。

这样三个组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使三个组的学生真正有所得,把课堂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3(课后作业分层

4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对C组学生,作业的份量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对A组的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组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还鼓励B组学生选做A组学生的部分作业,C组学生选做B组学生的部分作业。

另外也可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题,让各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4(课后分层辅导

在保证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能实现的基础上,据学生的作业、测试情况和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课后辅导。

5(学习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提高了。

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

对C组的学生侧重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B组学生侧重鼓励,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A组的学生侧重促其发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适当调整,成绩进步的升级,退步的降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七、研究效果分析

分层教学实施历时三年时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其他分层教学设计的探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分层教学计划。

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收益匪浅。

(一)学生的发展

从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分析: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分层,源于学生的差异;效果,来自于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特别是使用学案后,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心理品质得以逐渐优化,而这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探索知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

而且,学生间的合作变得活跃和突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2(知识与技能方面。

分层教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进步。

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广了,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得浓厚,学生由原来的苦学、厌学逐渐向乐学、好学的方向转化。

(1)通过化学中考成绩对分层教学进行分析。

我们在九(3)、(4)、(6)、(8)、(10)、(11)班实行了化学分层教学,以九(11)班为例分析。

表一:

九(11)班在分层前与分层后(中考)的三个不同层次人数对比班级人数阶段A组B组C组

分层前102712九(11)班49分层后(中考)18292

表二:

九(11)班在刚分层时与分层后(中考)的班平均分数对比

试卷难度班级人数阶段平均分数标准差系数

分层前0.7166.2914.65九(11)班49分层后(中考)0.7276.618.233

由表一、表二可知,九(11)班的化学在分层前后层间递进幅度明显,整体成绩上升

5

得快,且两极分化逐渐缩小。

(2)通过物理中考成绩对分层教学进行分析。

我们在九

(1)、(4)、(5)、(7)、(8)班实行了物理分层教学,以九(4)班为例对比非分层教学班进行分析:

表三:

分层前分层后(中考)班级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实验班5380.5%12.7%69.2995.4%21.3%78.38对照班5379.3%11.6%68.3380.3%10.2%69.29

由表三可知:

九(4)班在实行分层教学后,及格率与优秀率都比非实验班上升明显,体现了分层教学的优势。

3(过程与方法方面。

分层教学切实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设置了层间流动机制,所以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据初步统计,在2010年的中考中,我校达省中、一中、北郊等国家四星级重点高中分数线的有200多人,其中达省中分数线近20人,达一中分数线近30人,均超去年达线人数,并且每个班都有进入四星级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同学。

对于一所新村中学来说,在择校人数上升、生源逐年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我校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升学率,这与我们成功尝试分层教学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的发展

开展分层教学促进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主要表现在:

(1)备课。

开展分层教学必须落实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合理、充分地训练。

其中备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备课时,我们所有的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与练习,精心编制学案。

(2)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将知识内化,这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

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因想法不同而产生思想碰撞,谁也不服谁,还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从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教师随机应便的能力,具备一些教学机智,能灵活地驾驭课堂,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

(3)理论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理论,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此过程中,课题组有4位教师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均受到好评;多位教师开设了校际、校级公开课,为其他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作出了榜样;1位教师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作了讲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表了自己对分层施教,提优补“差”等方面的见解。

另外,我们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心得。

其中,有多篇论文发表或在省、市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获奖。

八、研究后的思考

在研究的三年中,我们从对“分层”知之甚少到学习理论、借鉴经验再到投身于实践,其间遇到了一些困难、迷惑。

其中有些在实践过程中已得到解决,有些暂时还没解决。

1(如何更好地给学生分层,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因为分层不当,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使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或自我满足的心理,优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

所以在分层前,我们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作深刻

6

地了解,并听取班主任的意见。

分层后我们向学生强调:

分层不是分等次,而是为了减轻部分学生学习的负担,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且这种分层是暂时的,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动而作相应的调整。

学生消除疑虑,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

2(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分层学习起着导向和评判作用,也是分层学习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我提出的分层评价改变以往着眼于知识性的评价,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它不尽是一种结果性评价,更是一种过程的评价。

但是,这种分层评价和目前的以考试评价为主要标准的升学评价有很大的反差,这对我们的分层评价的实施,确实有很大制约作用。

分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有待于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