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23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docx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有序的进行,避免失误,提高精度,在全面展开工作以前,进行测量工作交底。

1.基本要求

1.1认真执行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及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

1.2各测量控制点、放样桩位、护桩必须用水泥砼加以保护,做到结实牢固、不松动。

1.3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中桩复测必须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中桩复测还要与已建成工程或在建工程联测并与其结构物中心闭合。

1.4严格控制上道工序未抽检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程序。

1.5施工所用测量控制点要求定期复测。

1.6测量记录要清楚、整齐、不能涂改,当记录错误时,应用横线划去原错误记录或文字,重新正确记录。

2.具体要求重点

2.1导线点复测

2.1.1按I级导线测量要求,测角中误差5”,角度闭合差〈=10√n。

导线的测量应使用测角精度不小于6“,测距精度不小于(5±5ppm×D)的的全站仪,DJ2的仪器观测两个测量回,DJ6的仪器观测4个测回。

在附合导线中,可以测量左角或右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2.1.2测距要对向观测,相对中误差在1/15000之内。

2.2水准点复测

2.2.1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用精度不低于S3型的水准仪施测。

2.2.2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累计视距差不超过10米。

2.2.3相邻水准点之间闭合差按±6√n毫米或±20√L毫米精度要求。

2.2.4相邻水准点之间测站数为偶数。

2.2.5最小读数不能小于0.2米。

2.2.6采用往返或两台仪器同时测或改变仪器高法。

2.2.7高差比较大的路段应注意前后摇尺。

2.3复测报告内容

2.3.1交桩情况简介:

应交点数、实交点数、桩位保存情况。

2.3.2测量仪器合格证书、检定证书。

2.3.3全部测量外业手簿。

2.3.4实测边长、夹角、高差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表。

符合夹角差绝对值小于10″、边长相对误差小于1/15000两个条件为合格的导线点,符合高差之差绝对值小于6√n毫米或20√L毫米为合格水准点。

2.3.5测量结果:

符合要求的点、不符合要求的点、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

2.4控制点的加密

2.4.1控制点布设

2.4.1.1要考虑到结构物的位置、要实地堪踏、使控制点满足放样要求。

2.4.1.2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将来的通视情况,使其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能满足测量精度。

2.4.1.3对大型结构物的控制点资料应加强其自身的相对图形强度,提高相对精度,首先考虑本身控制点精度,如不符合I级导线精度要求就要采取措施,布设控制网或闭合导线、闭合水准,提高相对精度。

2.4.2导线点加密测量

2.4.2.1按II级导线测量要求,但大型结构物的相对精度要达到I级导线精度要求。

2.4.2.22c互差符合要求。

2.4.2.3测距对向观测,相对误差小于1/14000。

2.4.2.4方位角闭合差绝对值小于16√n,相对误差小于1/10000。

2.4.3水准点加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具体要求同水准点复测。

2.4.4加密报告内容

施测方案。

控制点布置图。

外业手簿。

平差计算书。

测量控制点成果表(包括设计院所提交的合格点)。

精度评定。

点之记。

2.4.5中桩及原地表复测

2.5中桩复测

2.5.1对中桩设计坐标进行全部复算,无误后方能复测。

2.5.2使用全站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2.5.3对相邻标段进行联测,与桥梁中心线进行闭合。

2.5.4报告内容:

测设计算数据、放样简图。

与原设计单位所测桩位对比情况说明。

2.6原地表复测

2.6.1使用水准仪、地形尺、皮尺或钢尺。

2.6.2按设计图纸上提供的断面施测。

2.6.3利用相邻水准点闭合,闭合差绝对值应小于20√L毫米。

2.6.4报告内容:

全部外业手簿、横断面高程表。

实测中桩高程与设计图纸上中桩高程对比表、比较差。

2.7填土或挖土前横断面测量

2.7.1测设边桩位置。

2.7.2使用水准尺、地形尺、钢尺或皮尺测量。

2.7.3按图纸上的断面施测,但断面距离不得大于40米。

2.7.4利用相邻水准点闭合,闭合差绝对值应小于20√L毫米。

2.7.5报告内容:

全部外业手簿。

横断面高程表。

3.放样

3.1对图纸中的各种测量数据进行复核。

3.1.1结构物要分两部分复核,首先复核标高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

由路线的纵段轴线计算出结构物处中心桩号处的标高;根据纵、横坡计算结构物的路面设计高程,与图纸提供的数据比较。

据沥青和桥面铺装厚度计算梁板顶面高程;据板厚度计算支座机顶面高程;据支座形式计算墩(台)顶面高程;据墩(台)、桩长计算柱顶的桩顶面和底面高程;

3.1.2结构物的控制主要在于装基的平面控制,所以桩的坐标必须复核无误;根据结构物的中心桩号和跨径长度计算出墩(台)处的中心桩号;根据墩(台)的平面尺寸计算出桩中心线的桩号;根据路线的平面曲线参数计算出桩中心处的坐标和切线方位角;计算各桩的坐标。

3.1.3道路主线和匝道中心桩的坐标计算;

3.1.4防护工程的计算。

3.2施工放样常用的几种方法

3.2.1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

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设计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3.2.2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1)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

2)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

H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3.2.3方向交会法放样

1)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αβP的方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3.2.4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3)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6)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

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3.2.5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

3)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

Y01′=YC-(XC-XB)/TANα;Y01″=YD-(XD-XB)/TANβ。

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5)在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3.2放样实施

在放样过程中平面放样基本采用极坐标法,高程放样利用水准仪进行测设。

3.2.1准备工作

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

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3.2.2实施钻孔灌注桩的放样,钻子桩的放样应采用双后视法,并在完成放样后,重新瞄准后视,测量所放钻孔桩的坐标,与设计坐标相比较,如不满足精度要求αβ求,需重新放样。

钻孔灌注桩放样平面不能超过2cm;圆形墩柱可只放样其中心位置,而对于方形柱则必须放样出中心十字线,以控制其方向性。

承台、桥台等要放样出其横向中心线和在中心线方向的切线方向。

道路中心线的放样可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其中的加密点可采用经纬仪加钢尺的方法进行加密。

高程测量对于路基部分可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但在测量仪器高时,必须用正倒镜法测量后视高差取平均值,竖直角不能超过15度,精确瞄准觇板中心,平距不能过长。

结构物和路的底基屋、基层、面层必须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用水准仪测量时,尽量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3.2.3放样资料内容

放样点名称。

放样简图。

标明或注明置镜点和后视点。

自检说明:

使用仪器型号、测量方法,精度评定(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附一张自检表。

内容:

放样设计数据、自检实测数据、差值(ΔX<10mm,ΔY<10mm)。

部位测量。

对测量数据记录清楚、明了,并及时进行整理。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LM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6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