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0620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x

幼儿园随机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幼儿园随机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除计划教育内容之外的,由客观环境提供教育契机,通过这些教育契机开展及时的教育,达到对幼儿教育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是一种与计划教育,预成性教育等事先拟定好教育目的与方案的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方式。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随机教育有两大特征:

一是客观环境提供教育契机;二是需要及时进行教育。

当前社会,对幼儿随机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总体的数据是偏少的,对幼儿随机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

对于幼儿随机教育该如何实施,在何时实施仍是一团迷雾,本研究通过对三所幼儿园的调查,根据教师在实施时出现的问题,探索背后的原因,总结出四种随机教育的教育契机,进而提出幼儿园随机教育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随机教育;契机;幼儿需要

Kindergartenrandomeducation:

problems,causes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Randomkindergarteneducationreferstothekindergartenindailylife,inadditiontoplantheeducationcontent,providedbytheobjectiveenvironmenteducationopportunity,throughtheeducationopportunitytocarryouttimelyeducation,reachthepurposeofearlychildhoodeducationwayofakindofeducation.Itisaeducationmodecorrespondingtoeducationofeducationandeducation,whichisplannedBBB.Itcanbeseenfromthedefinitionthatrandomeducationhastwocharacteristics:

oneisthattheobjectiveenvironmentprovideseducationopportunity;Second,weneedtocarryouteducationtimely.Inthecurrentsociety,thereismoreandmoreattentiontochildren'srandomeducation,buttheoveralldataissmall,andtheunderstandingofchildren'srandomeducationisnotcomprehensive.Forrandomeducationchildrenhowtoimplement,whentheimplementationisstillapuzzle,thisstudythroughtheinvestigationofthreekindergarten,accordingtotheproblemsthatariseintheimplementationofteacherstoexplorethereasonsbehind,summedupthefourkindsofrandomeducationeducationopportunity,putforwardbasicstrategyofkindergarteneducationatrandom.

KeyWords:

Randomeducation;moment;childrenneed

一随机教育:

一种亟须重视的教育成分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概念界定

在中国知网上,随机教育的定义是:

发生了某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教育时而进行的教育,它是与生成性教育、计划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而在李淑萍的《幼儿随机教育之我见》中,对于随机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

在教师教育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景而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包括家长对子女实施的各种教育。

幼儿随机教育的对象是特定的幼儿,幼儿随机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实施。

在付玉华的《幼师生随机教育技能的培养》一文中,对随机教育是这样定义的:

随机教育是指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教育点并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教育。

在这些文献中,对于随机教育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都强调两点,一个是教育契机,比如中国知网上的定义:

发生了某些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还有李淑萍的《幼儿随机教育之我见》中提到的:

客观提供的教育情景,以及付玉华的《幼师生随机教育技能的培养》中提到的教育点,这些都揭示了随机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

教育契机。

在随机教育的定义中的另一个特征是需要进行教育或能够引导儿童向正确方向发展。

本次幼儿随机教育研究中,对于幼儿随机教育是这样理解的:

“随”指的是随动,“机”指的是机缘,也可以叫做教育契机。

因此,“随机”指的就是随机缘而动。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契机,因为对孩子的极高的责任感和爱心,所以能够发现这些教育契机,并且围绕这些教育契机而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从而达到对幼儿的教育目的,这就是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依赖于教育契机的出现,是一种非常不固定的教育,但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随机教育的开展又是必然的,可以说,随机教育的出现时机是不固定的,但是随机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

幼儿是好奇的,因此,他们总能发现一些书本上提不到的东西,为随机教育提供了教育契机。

教育的契机不一定是由幼儿发现的,教师如果能够关注幼儿,关爱幼儿,也能够在幼儿身上发现教育点。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契机,这些教育契机往往都藏在不起眼的小细节里,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从细微处见机缘。

随机教育是一种针对性的教育,随机教育的教育对象往往是特定的幼儿,针对某一特定的事件,对处于这个事件中的幼儿开展适合他的教育。

本次幼儿园随机教育的定义是: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除计划教育内容之外的,由客观环境提供教育契机,通过这些教育契机开展及时的教育,达到对幼儿教育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2.相关概念比较

(1)计划教育与随机教育

计划教育概念的提出最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全受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不能逾越一步。

其发展规模、速度、招生人数及培养规格,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投入,毕业生的就业和使用等方面完全由政府包下来。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计划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他的教学内容,教育规模等受到国家的严格把控,具有很大的固定性。

在幼儿园中,计划教育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课程上。

而随机教育和计划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灵活性。

随机教育的时间是不固定的,随机教育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它的形式也是不固定的。

只要是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教育者可以自己制定随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生成性教育与随机教育

生成性教育是在生成性思维视野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应当重视受教育者的创造过程,重视教育活动的过程、个性与感性等特点。

生成性教育强调的是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重视活动的创造性。

而随机教育从定义上来讲,主要强调对教育契机的把握即发生了问题,需要去解决。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最终价值的实现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要重视教育的过程。

(二)随机教育是计划教育的重要补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有学者称之为本体论。

“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口进行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是随机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即教育,在幼儿园中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的这段时间,幼儿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客观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教育契机,而计划教育即幼儿园固定的课程活动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契机,因此,需要教师开展随机教育,及时地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出现在计划教育之外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阻碍,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种教育方式去弥补计划教育的不足,就是随机教育。

可以说,随机教育添补了计划教育的空缺之处,是计划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本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抽取了江苏宿迁沭阳、江苏徐州和上海的一所幼儿园为代表,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重要的研究方法。

为了有效的了解幼儿园随机教育的实施情况,在研究前期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观察班级等。

为了保证观察的真实有效,笔者采用的是非参与性的观察方法进入班级。

观察的重点集中在出现状况的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处理方法上。

3.案例分析法

通过观察法积累大量的案例,对案例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案例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相同点把案例分为四种类型,从每一种类型中选择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代表,进行分析,揭示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便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4.访谈法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初步了解随机教育的大致开展情况,为问卷调查奠定基础和方向。

二幼儿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基于问卷调查

(一)幼儿园随机教育问卷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及内容

幼儿园随机教育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发生了很多问题,本研究抽取了三所幼儿园进行随机教育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并分析幼儿园随机教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问卷设计

选择幼儿园随机教育现状作为测量的主题,目的在于对幼儿园随机教育现状作出判断和估计。

本问卷从三大纬度出发,一是随机教育的了解情况,二是随机教育的四大契机,三是随机教育的解决措施的可行性。

3.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笔者实习的三所幼儿园为研究的地点,抽取了120位教师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随机教育的开展情况。

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二)幼儿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随机教育”意识不强

根据调查问卷的第1问和第2问,本笔者统计了相关的数据,总共106份问卷,结果如下图。

在第1问:

对于随机教育的了解程度上,有89位教师选择A:

完全不了解。

在第2问:

您会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吗?

有86位教师选择了“是”这一选项,这说明81%的教师对幼儿进行过随机教育。

结合两幅扇形图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进行过随机教育这一行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进行的是随机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随机教育的一大问题是:

教师随机教育意识不强。

教师随机教育意识不强,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幼儿进行教育,必然会导致很多的问题。

教师之所以“随机教育”意识不强的原因在于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氛围不高,教师自身也不愿意去积极学习,提升自我。

若是教师能够积极的学习,有提高自身水平的意愿,和周围的同事共同努力,一起进步,多多查阅幼儿相关的文献与研究,教师将会发现,随机教育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教育方式。

2.教师随机教育能力不足,把教育当教训

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为了达到快速解决的目的,对于幼儿的态度过于严苛,导致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锐减,打击了幼儿的好奇心。

在调查问卷的第3问中,“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时一般会采用哪种方式?

”选择“A.批评错误,表扬正确”的有96人,占总数的91%。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更喜欢直接教训幼儿,对于幼儿的错误进行批评,对于幼儿的进步进行表扬,更多的是把教育当成了教训。

教育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获得一些进步,而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一昧的把教育当成教训,不仅达不到让幼儿进步的目的,更加有可能让幼儿产生厌烦心理。

教师之所以会把教育当成教训,是因为教师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过分忽视幼儿的心理状态。

3.教师对于随机教育的开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为了调查幼儿园随机教育的开展情况,本笔者选了四个案例,这四个案例分别代表了“矛盾”、“发现”、“质疑”、“发错”四大教育契机下的随机教育,统计了教师在实施时所用方法的数量。

第10题代表“矛盾”契机下教师的处理方法,第11题代表“发现”契机下教师的处理方法,第12题代表“质疑”契机下教师的处理方法,第13题代表“犯错”契机下教师的处理方法。

横轴代表四大教育契机下的随机教育,纵轴代表教师随机教育的开展方法的数量。

幼儿园随机教育开展方法数量统计表

方法数量

矛盾

发现

质疑

犯错

汇总

4项

0

1

0

2

3

3项

6

1

6

23

36

2项

21

48

17

40

126

1项

79

56

83

41

259

根据“幼儿园随机教育开展方法统计表”数据,制作了“幼儿园随机教育开展方法统计图”,统计结果如下图。

由“幼儿园随机教育开展方法统计图”可以发现,教师在开展随机教育时,使用的方法以1项方法为主,占61%,而使用3项方法及以上的只有39人,仅占9%。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为了探究“教师对于随机教育的开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一不足,本笔者对研究的三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方法单一是因为:

教师责任感不强。

多数教师只想赶快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思考这个问题该怎么样解决才是对幼儿有用的。

随机教育的随机不等于随意,更不等于随便,它指的是教育契机的随机性,不可预估性。

因为随机教育的教育契机的不确定性,教师无法提前制定计划,所以在进行随机教育时,需要极强的临场反应力。

但是,随机教育是与计划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教育活动,同样需要确定教育目的,教育方案及实施,只不过它的教育目的是随教育契机临时决定的,不能提前预知,不可提前计划。

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态度随意的根本原因在于:

对随机教育的认识不足。

须知,随机教育和计划教育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教育方式,而且,随机教育是计划教育的重要补充成分,二者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实施随机教育的契机分类

为了更好的对随机教育进行分析,本笔者按照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在幼儿园积累的案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四大教育契机。

这四大教育契机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实施随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也不同。

(一)“犯错”契机下的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的开展需要一些条件,也就是一些教育契机。

而幼儿在幼儿园中犯的错误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它为随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教育情境,我们将由幼儿犯错引起的随机教育契机称为“犯错”契机。

这种教育契机具有高频性、不可忽视性等特点。

以八一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例,下面将具体分析在幼儿犯错契机下开展的随机教育。

前一天,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来学校,所以吃水果时剩了一块,Z老师看小L喜欢吃,就对他说:

“你拿去吃了吧。

”于是小L就拿吃了。

第二天,小朋友都来齐了,水果刚好一人一份,但是,小L吃完他那一块后又去拿了一块,导致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水果吃,其他小朋友就去向Z老师告状,Z老师非常严厉的批评了小L,并且问其他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吃别人的水果吗,小朋友们都说不可以,以此教育小L,你看,别的小朋友怎么就知道不能吃别人的水果,你怎么就不知道。

这个事件其实是由Z老师引起的,一开始,Z老师说让小L去拿那块多出来的水果,第二天小L以为还是可以拿两块水果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昨天是因为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来,所以多出来一块,老师允许了所以他才可以多吃一块,但是今天人来齐了,他就不能多吃了。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犯了错:

小L吃了别人的水果,导致其他小朋友没有水果吃。

这个错误就是随机教育的契机。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小朋友会闹矛盾,而且,以后可能还会发生类似事件,所以教师必须开展教育,纠正小朋友们的一些错误观点,以促进他们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教育,所以这个情境下是可以进行随机教育的,也是必须进行随机教育的,这体现了“犯错”情境的不可忽视性。

Z老师对小L进行了随机教育:

首先严厉批评,接着提问其他小朋友我们能不能这么做,最后让小Z自己反思,你这么做对不对?

在这个案例中,Z老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听缘由就严厉批评了小L。

小L吃了别人的水果是不对的,但是他是因为前一天老师把别人的水果给他了,所以今天才会再一次拿别人的水果,所以在这件事上,Z老师也是存在错误的,她没有向学生解释什么时候可以拿,什么时候不可以拿?

Z老师在这件事情上本意是好的,希望能够教育孩子们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吃,锻炼孩子们的自制力。

然而在教育的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没有联系实际。

教师只看到了小L吃别人的水果,却没有把这件事和前一天的实际相结合。

究其原因是教师太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幼儿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一下幼儿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能够发现,孩子这么做是因为昨天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进行随机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自我中心,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严慈相济。

在这种犯错情境下开展的随机教育,要注意教育的力度,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二)“矛盾”契机下的随机教育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们闹矛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小朋友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自己解决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干预,否则将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随机教育,一方面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下面将对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矛盾”契机下的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

小A和小B是一对双胞胎,小A是哥哥,小B是弟弟。

平日里哥哥总是照顾弟弟,弟弟哭的时候给他擦眼泪,上床睡觉的时候帮助弟弟脱衣服,因此班主任R比较喜欢哥哥。

一天中午,哥哥发现他的玩具在弟弟的床上,就说弟弟拿了他的玩具,弟弟说不是他拿的,然后两个人吵了起来。

班主任R过来,批评了弟弟,说弟弟不该拿哥哥的东西。

但是事实上,助教C亲眼看见前一天是哥哥自己把玩具扔在了弟弟的床上。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弟弟和哥哥遇到了问题,他们发生了一些矛盾,如果老师不进行及时的教育,他们可能会打起来,后果是很严重的,老师被动的进行随机教育,体现了“矛盾”契机的被动性。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R对弟弟进行了教育:

别人的东西不能碰,碰之前一定要经过他人的同意才可以。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这件事上,班主任R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一开始就没有弄明白事实的真相,错怪了弟弟。

这也是“矛盾”契机下的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不了解矛盾的事实真相。

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是班主任R对哥哥偏爱,主观臆断性太强。

不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高中,教师可能都会比较喜欢老实成绩好、表现好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时,教师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事实为基础,在事实的基础上对幼儿实施教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明白到底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每个学校几乎都配置了摄像头,尤其是在幼儿园,所以,如果实在是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完全可以去查看监控,当然这是最不方便的一种方式,毕竟调监控可能需要园长的允许,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太方便的,那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求证于当时在身边的助教或生活老师。

当然这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二是仍然不确定事情的真相。

若是前者,教师应当根据事实,适当的教育不对的一方,安抚受害的一方。

若是后者,在不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教师进行随机教育是不恰当的,应当和小朋友说清楚,现在老师还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等我了解了事实的真相,我们再去讨论谁对谁错。

(三)“质疑”契机下的随机教育

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尤其是要鼓励幼儿在课堂上,生活中对权威提出质疑。

“质疑”契机下的随机教育具有突发性、跳跃性的特点。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是十分讨厌幼儿对课堂内容提出质疑的,因为幼儿的质疑会打乱教师上课的节奏。

然而幼儿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有着与成人不同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促使着他们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幼儿对教师是辛苦的这样命题产生了质疑。

在进行(各行各业与工具)的教学时,G老师问: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老师辛苦吗?

大多数小朋友们回答:

不辛苦。

在一旁值班的D老师说:

怎么不辛苦了,XXX(喊得最大声的那个小朋友)你说,老师一天到晚怎么不辛苦了。

然后小朋友们被罚上五分钟小课。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标:

感恩家长和教师的付出,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

G老师决定引导小朋友去思考:

教师到底辛不辛苦?

首先询问小朋友:

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是辛苦的,为什么?

小朋友们有的说爷爷奶奶辛苦,因为要给我们做饭;有的说门卫叔叔辛苦,每天不停的给小朋友们开门;还有的说生活老师辛苦,每天给我们擦桌子,盛饭。

G老师总结:

每天做很多事情的人是辛苦的人对不对?

小朋友们都认为对。

接着引导小朋友们看看教室里的装饰物,玩具,教具,这些都是教师做的。

最后所有的小朋友都认为教师是辛苦的。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提出的质疑是在课堂上突然想起的,并且偏离了原有的教育目标,体现了“质疑”情境的突发性和跳跃性。

幼儿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质疑,D老师选择了“体罚”:

每个人坐在座位上反思五分钟。

然而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是认为老师不辛苦的,D老师此举无疑打消了小朋友们上课的积极性,俗话说,堵不如疏,在大多数时候,鼓励总是比惩罚有效的多。

所以G老师并没有盲目批评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为自己的质疑寻找答案。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G老师利用幼儿的质疑这一教育契机,及时开展了随机教育,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然而D老师在进行随机教育时过于严厉,导致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这也暴露了随机教育在现实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问题:

抓不住教育时机。

随机教育对于时机的把握是十分严苛的,若是在恰当的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是会事半功倍的,若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则会适得其反。

在“质疑”契机下的随机教育,产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给幼儿质疑的机会,或者说对幼儿的质疑避而不谈。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质疑会打断教师的课程进度甚至是教育思路,因此,为了完成教育的规定内容,教师选择将幼儿的质疑扼杀在摇篮中,不给幼儿质疑的机会。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也错失了很多可以开展随机教育的机会。

因此,在“质疑”契机下的随机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质疑,引导幼儿对自己质疑的内容展开探索。

(四)“发现”契机下的随机教育

幼儿看问题的角度和大人是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环境,幼儿有可能会看到不同的事物,甚至是发现一些“新事物”。

由“新事物”开展的随机教育契机,我们称之为“发现”契机。

这种教育契机具有易忽略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在幼儿园大班的一次科学探索活动中,G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索屋顶的秘密:

比较平行屋顶和三角屋顶的不同。

在最后的总结环节,G老师问小朋友们喜欢哪个屋顶,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说喜欢平行屋顶,因为他可以晒太阳;有的小朋友说喜欢三角屋顶,因为三角屋顶排水速度快,下雨的时候屋顶不容易漏。

只有一位小朋友的回答与众不同,他说,他想设计一种屋顶下雨的时候变成三角的,有太阳的时候变成平行的。

G老师夸奖了这位小朋友,说他爱思考,想法很棒,鼓励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学习。

G老师对幼儿的夸奖就是一次随机教育,但是,如果G老师能够引导幼儿再加深一下思考,进一步发掘“屋顶的秘密”幼儿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G老师此次随机教育的开展也体现了“发现”契机的易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