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0973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docx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

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

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

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

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

气味。

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

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

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

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

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

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

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

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

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的石灰水、小木条。

教学过程: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

将两

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

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

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另外,取出

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分别向一瓶空气

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

么?

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明了什么?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书了什么?

3.结合实验提问:

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总结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

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结本课时的

内容。

实验基本实验操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

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授课。

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

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

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从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实验用品:

铁架台、水槽、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坩锅钳、木炭、带导管的橡胶塞、火柴、

实验分子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基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实验名称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

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

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

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名称4:

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

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

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

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

仪器。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

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

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C?

O2?

CO2,CO2使石灰水浑浊

2、Fe?

O2?

Fe3O4

3、可燃物如: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

的气体。

点燃点燃

实验名称5: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认识分子的运动

实验器材:

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

实验步骤:

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试管平放于实验桌上。

3、往棉花上滴数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滤纸条,由外到里逐渐出现一个一个红点

分析及结论: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试管中,与滤纸条上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

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

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

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流程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导设问: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

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讲述: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

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3.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

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

学的奥秘。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

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

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

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

3.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

有哪些特点。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

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

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

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

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

的。

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

浸没着灯芯。

]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

明了什么?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

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

低的。

4.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

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

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

成了什么物质。

[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

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5.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

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6.提问: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第9页]

7.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练习:

1.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结论:

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2.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

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

我们今天就来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

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

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

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明了什么?

[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书了什么?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

4.结合上述实验,提问:

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5.总结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

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6.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6.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

请说明理由。

7.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

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