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171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40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docx

编辑整理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资料考前指导高中化学教材回归教材课本实验汇编必修1必修2选修4

高中化学实验回归教材必修1、必修2、选修4汇编学生版及教师版

人教版课本实验总结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实验1-1粗盐的提纯

1.实验仪器:

2.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1)在进行溶解操作时,不要让玻璃棒碰击烧杯内壁,以防打破烧杯液体外流。

(2)过滤操作中“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

②二低:

③三靠:

(3)等有就停止加热,剩下的只要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溶液蒸发至干就可以了,这可以防止蒸发皿温度过高而炸裂。

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

3.拓展思考:

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是纯净的食盐吗?

可能还含有什么杂质?

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呢?

 

二、实验1-2SO42-离子的检验

1.思考分析:

在进行物质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等,然后准备试样进行检验。

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应将固体试样,观察等。

如需要加鉴别试剂检验时,应从溶液中取出,再滴加几滴试剂进行检验,观察现象。

2.检验硫酸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

加入顺序可,也可。

3.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4.拓展思考:

某种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Cl-、H+、SO42-中两种或多种离子,试根据物质检验的一般思维过程方法,设计方案确定所含离子种类。

三、实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

3.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如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总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

(1)在进行蒸馏操作前,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防止液体暴沸。

(2)冷凝管中冷却水口进,口出

(3)温度计是,所以它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

(4)Cl-离子的检验方法:

加AgNO3溶液后有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

4.拓展思考:

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四、实验1—4萃取和分液

1.实验原理:

2.实验仪器:

3.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量筒先后量取10mL碘水和4mL四氯化碳倒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

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层。

2.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放在铁加台上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色,下层呈色。

3.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实验前要对分液漏斗进行检漏操作,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2)能用酒精代替四氯化碳。

因为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3)分液的实验操作中放出下层液体时,要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主要目的是。

4.拓展思考:

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五、实验1-5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

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1)用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右盘放。

(2)容量瓶是用来配制,其上标有,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查是否;

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容量瓶只能用来。

2.实验步骤:

(1)计算:

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g。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g。

(3)溶解:

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溶解。

(4)移液:

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时,改用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

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3.误差分析

配制步骤

错误操作

n

V

c

计算

称量

把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溶解

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转移

转移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玻璃棒在刻度线上引流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定容

仰视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4.拓展思考:

(1)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为什么必须要等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2)将烧杯里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后,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次~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3)在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倒出一些溶液,再重新加水到刻度线。

这种做法对吗?

如果不对,会引起什么误差?

如果已经这样做了,又该怎么办?

 

(4)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怎样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科学探究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实验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剪子、滤纸、试管、酒精灯、火柴、激光笔。

2.实验药品:

CuSO4溶液、饱和三氯化铁溶液、蒸馏水、泥土。

3.实验步骤:

向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热,就得到了色的Fe(OH)3胶体。

⑴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原因是。

⑵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

原因是

⑶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光速照射时的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浊液(泥水)

过滤后Fe(OH)3胶体

过滤后的泥水

(1)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在与光线方向上观察到一条,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400~700nm)使光波发生了散射。

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无此现象。

(2)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和浊液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3)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的分散质则不能。

5.拓展思考:

(1)你怎样解释可口可乐、雪碧、冰红茶、绿茶、氢氧化铁胶体等能通过滤纸;氢氧化铁沉淀,泥水不能通过滤纸的现象?

 

(2)为什么泥水被光束照射时没有光的通路,静置后上层有一条光的通路,过滤后再照射有光的通路?

 

(3)你认为用什么标准给三种分散系分类合适?

 

二、实验2-1离子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溶液中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情况。

2.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NaCl溶液

2.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BaCl2溶液

3.提出假设:

实验1溶液颜色变浅,但依然为蓝色。

可能原因有:

4.实验验证:

编号

溶液

混合前溶液中的离子

发生混合的溶液

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

生成的物质

CuSO4

①和②

NaCl

②和③

BaCl2

①和③

【实验结论】①和②混合前后Cu2+、SO42-、Na+、Cl-四种离子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能的原因是;①和③混合Ba2+与SO42-相互结合,溶液中不再有大量的,而依然存在于溶液中。

三、实验2—2离子反应的本质

1.实验目的:

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所有离子间是否都能相互反应。

2.步骤与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HCl溶液

无明显现象

3.提出假设:

(1);

(2);

(3)。

4.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向烧杯中加入约40mL0.1mol/L的NaOH溶液,滴入2~3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

2.再用胶头滴管向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

【实验结论】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溶液红色褪去说明,灯泡没有熄灭说明溶液中。

5.分析下列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反应前的离子

反应后的离子

生成的物质

离子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KOH+HCl=KCl+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KOH+H2SO4=K2SO4+H2O

【实验结论】四个不同的中和反应,他们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却,这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5.拓展思考:

(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有什么不同?

 

四、实验2—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实验目的:

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实验与分析:

实验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1.5mLNa2SO4溶液中加入5mLBaCl2溶液

2.5mLNa2CO3溶液中加入5mLHCl溶液

3.5mL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

3.归纳与结论: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是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4.拓展思考:

下列反应如果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不是离子反应说明理由。

(1)稀H2SO4和NaOH溶液:

(2)KNO3和NaCl溶液混合:

(3)Cu(OH)2和稀H2SO4:

(4)Al(OH)3滴加稀H2SO4: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实验3-1和实验3—2钠与氧气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在常温下和在加热条件下。

2.仪器及试剂:

钠,滤纸,小刀,玻璃片,镊子,三角架,泥三角,坩埚,酒精灯

3.步骤与现象: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3-1

实验3-2

(1)用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

(2)用吸干表面的煤油防止干扰观察现象;

(3)钠块开始燃烧时,立即。

(4)未用完的钠块全部。

4.归纳与结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时与氧气的反应更加剧烈。

(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5.拓展思考:

通过实验你了解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色态

密度

硬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二、科学探究氧化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

1.实验目的:

探究致密的氧化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

2.仪器及试剂:

铝箔,坩埚钳,砂纸,酒精灯

3.步骤与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或解释

用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

用除去表面保护膜的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

4.归纳与结论:

(1)金属的活动性越,与氧气反应就越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

(2)金属和氧气反应一般生成,例MgO、Al2O3.CuO,但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3)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有的疏松,,如铁;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有的致密,可以,如镁、铝。

5.拓展思考:

(1)若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应采取哪些措施?

 

(2)铝的这种性质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在常温下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2.仪器及试剂:

金属钠,蒸馏水,酚酞,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

3.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原因和结论

切割后的钠块呈

色,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为色

浮:

熔:

游、响:

小:

红:

钠球完全消失,酚酞溶液由色变为色

4.拓展思考:

(1)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钠与水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2)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能否保存在汽油或CCl4中?

 

(3)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

为什么?

应该如何处理?

 

四、科学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铁与冷水、热水反应,是否与反应

2.实验原理:

3.实验装置:

(1)湿棉花的作用:

(2)肥皂泡的作用:

4.实验现象:

5.实验改进:

(1)反应速度快,整个过程三分钟可以完成。

(2)成功率高,气流均匀,收集验纯和燃烧的现象都非常明显。

(3)硅胶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可以用于其他实验(比如干燥)。

6.拓展思考:

实验设计要遵循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五、实验3-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铝遇到碱时能不能发生反应

2.仪器及试剂:

铝片,盐酸溶液,NaOH溶液,试管,试管夹,木条,火柴

3.步骤与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盛有2~3mL盐酸溶液的试管A中放入一小块铝片,待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A试管口

向盛有2-3mLNaOH溶液的试管中B放入一小块铝片,待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B试管口

4.归纳与结论:

5.拓展思考:

(1)在上述实验中,为什么铝片放入盐酸和NaOH溶液中,不立即产生气泡?

 

(2)为什么铝制餐具不能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的食物?

 

六、实验3-5Na2O2和水反应

1.实验目的:

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

2.仪器及试剂:

过氧化钠,酚酞,试管,试管夹,木条,火柴

3.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大量气泡产生

带火星木条复燃

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

5.拓展思考: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Na2O

Na2O2

颜色、状态

氧元素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

与盐酸反应

七、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1.实验目的:

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2.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

步骤

1gNa2CO3

1gNaHCO3

①观察

②加1mL水

③加10mL水

④加2滴酚酞

初步结论

3.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1)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性;向大试管中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向小试管中加;用加热。

(2)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Na2CO3

NaHCO3

4.拓展思考:

(1)如何从NaHCO3溶液中得到NaHCO3固体?

(2)如何鉴别Na2CO3、NaHCO3?

①固体:

②溶液:

八、实验3-6焰色反应

1.实验原理:

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在能产生不同的颜色;焰色反应属

;与元素等无关:

只有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利用焰色反应可检验某些常规方法。

2.操作方法:

把装在玻璃棒上的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放在酒精灯火焰里,等到跟的时候,用铂丝蘸碳酸钠溶液,放在火焰上,观察火焰颜色。

每次试完后都要,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

在观察钾的火焰颜色的时候,要透过去观察,这样可以滤去黄色的光,避免碳酸钾里钠的杂质所造成的干扰。

3.实验现象:

用铂丝蘸碳酸钠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当蘸碳酸钾溶液或氯化钾在火焰上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

4.实验结论:

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特殊的颜色,可以用来检验一些

,测定它们的存在。

钠盐呈色、钾盐呈色、钙盐呈色、锶盐呈、铜盐呈色。

九、实验3-7和3-8Al(OH)3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1.实验原理:

Al3++3NH3·H2O=,Al(OH)3+3H+=,

Al(OH)3+OH-=

2.仪器及试剂:

0.5mol/LAl2(SO4)3溶液,氨水,2mol/L盐酸,2mol/LNaOH溶液,试管,试管夹

3.步骤与现象:

(1)制备:

在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继续滴加氨水,。

(2)性质:

实验内容

在Al(OH)3沉淀中滴加2mol/L盐酸

在Al(OH)3沉淀中滴加2mol/LNaOH溶液

实验现象

反应方程式

4.实验结论:

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生成,继续加氨水稍过量,沉淀,说明Al(OH)3不溶于弱碱。

Al(OH)3在强酸与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明它既能与反应,又能与溶液反应,它是氢氧化物。

5.拓展思考:

(1)什么是两性氢氧化物?

 

(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来制取好不好?

为什么?

 

(3)Al(OH)3为什么可以制胃药?

 

十、实验3-9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1.实验原理:

FeCl3+3NaOH=;

FeSO4+2NaOH=,=4Fe(OH)3

2.仪器及试剂:

氯化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3.步骤与现象:

实验

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4.拓展思考:

(1)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为什么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

(2)如何改进实验,使观察到上述白色成为可能?

 

十一、实验3-10Fe3+的检验

1.实验原理:

(红色)

2.仪器及试剂:

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试管

3.现象与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5mLFeCl3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

向试管中加入5mLFeCl2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

4.归纳与结论:

KSCN溶液不但能铁盐与亚铁盐,并且还是一种很好的

Fe3+的试剂,反应灵敏度很高,能从在含有其它Fe2+等离子的干扰时检验出是否含。

5.拓展思考:

(1)如何检验溶液中的Fe2+是否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2)怎样鉴别铁盐与亚铁盐的溶液?

 

十二、实验探究Fe3+离子的的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

1.实验目的:

探究Fe3+离子的性和Fe2+的性

2.仪器及试剂:

KSCN溶液,FeCl3溶液,新制氯水,铁粉,试管

3.实验与现象:

实验

实验现象

在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铁粉振荡,静置

滴加KSCN溶液

滴加氯水,振荡

4.归纳与结论:

Fe2+与Fe3+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3价的Fe3+的盐溶液也能被生成+2价的Fe2+的盐溶液,+2价的Fe2+的盐溶液也能被生成+3价的Fe3+的盐溶液。

5.拓展思考:

(1)实验室中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溶液长时间放置将会有什么变化?

(2)如何防止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溶液变质可行的办法是?

(3)如何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

(4)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实验4-1硅酸的制取

1.实验原理:

2.仪器及试剂:

硅酸钠溶液,稀盐酸溶液,酚酞,试管、滴管

3.实验与现象:

实验

实验现象

在试管中加入3~5mL硅酸钠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

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震荡

4.归纳与结论:

5.拓展思考:

(1)能否通过SiO2与H2O反应的方法来制取其对应的水化物——硅酸(H2SiO3)?

 

(2)实验室里的Na2SiO3溶液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二、实验4-2硅酸钠的防火功能

1.实验目的:

探究硅酸钠的功能

2.仪器及试剂:

硅酸钠饱和溶液,小木条,酒精灯

3.步骤与现象:

(1)步骤:

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硅酸钠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沥干后,同时放在酒精灯外焰处。

(2)现象与结论:

放入蒸馏水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4.拓展思考:

总结硅酸钠的性质和用途。

(1)硅酸钠溶于水;水溶液呈性,水溶液称。

(2)向溶液滴加稀盐酸有,通二氧化碳也有。

(3)硅酸钠能用于作黏合剂、防腐剂、防火作用等。

3、实验4-3H2在Cl2中燃烧

1.实验原理:

2.仪器及试剂:

氢气,氯气,集气瓶,导气管,火柴

3.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拓展思考:

H2能在Cl2中燃烧,Na、Cu等也能在Cl2中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吗?

四、实验4-4和4-5氯水和氯气漂白作用的验证

1.实验目的:

探究氯水和氯气是否有作用

2.仪器及试剂:

氯气,新制氯水,有色纸条(布条、有色花瓣),广口瓶,集气瓶,玻璃片

3.步骤与现象:

实验

实验现象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4.归纳与结论:

氯水使有色的纸条或布条,有色的花瓣褪色,而干燥的氯气使其褪色,这说明了氯气漂白性,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

起漂白作用。

5.拓展思考:

(1)久置氯水和新制氯水在成分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差别?

 

(2)把氯气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原因呢?

 

五、实验4-6氯离子的检验

1.实验目的:

探究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仪器及试剂:

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试管

3.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

再加入稀硝酸后

稀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