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1167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docx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

Thedocumentwasfinallyrevisedon2021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

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年,(B)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B.维尔尼克C.拉施里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A)

A.新皮层B.灰质C.髓质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B)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B.诱发C.叠加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

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D)电位。

A.动作B.去极化C.反极化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A)

A.辐合B.分散C.共轭运动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B)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B.眼电图C.多导生理仪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A)反应。

A.开B.闭C.诱导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D)功能柱理论。

A.颜色B.眼优势C.方位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C)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B.本体觉C.温度觉D.运动觉

10.(D)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C.巴金森氏症D.失认症

11.(B)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着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B.斯金纳C.布罗卡D.维尔尼克

12.(D)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B.间脑C.中脑D.小脑

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倍。

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

这种现象被称为(C)效应。

A.长时记忆B.记忆干扰C.长时程增强D.长时程抑制

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D)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B.反馈回路C.上行激活系统D.血液

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B)、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A.视交叉B.视前区C.外侧膝状体D.内侧膝状体

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A)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B.慢波一期C.慢波二期D.慢波三期

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D)遗忘症。

A.顺行性B.逆行性C.柯萨可夫D.心因性

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B)

A.惩罚中枢B.奖励中枢C.饥中枢D.饱中枢

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

聚合、分散、闭锁、(A)和分数化。

A.易化B.耽搁C.开放D.整合

20.(B)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B.下丘脑C.中脑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为脑干。

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

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

7.神经活动的模式匹配理论认为,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朝向反应)的生理基础。

8.在脑手术中,仅用局部麻醉、头脑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如果大脑两半球的面部运动代表区和辅助运动区受到弱电流刺激,则会发出“嗷”的叫声,这种现象称为刺激的(阳性)效应;与此相反,如果在病人讲话时给予相同的刺激,则会使讲话中断、停止或语句发生错误,这一现象称为刺激的(阴性)效应。

9.无论是(渗透压)性失水还是(容积性)失水,它既会通过复杂的体液环节作用于肾脏,使水潴留在体内,又会通过脑内渴中枢引起机体的摄水行为。

10.人类的睡眠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D),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A.古皮层B.旧皮层C.新皮层D.大脑皮层

2.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A),对机体的运动功能起调节作用。

A.纹状体B.四叠体C.基底神经节D.内囊

3.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A)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A.化学B.电C.物理D.直接接触

4.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B)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式编码。

A.级量反应B.全或无C.阶段性级量反应D.阶段性全或无

5.视轴、(C)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称为调节反射,它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A.眼帘B.眼球C.晶体曲率D.视细胞感光性

6.光感受器电位变化是一种级量反应,光感受器电位与光刺激强度成(D)关系。

A.线性B.多项式C.指数D.对数

7.视觉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构成视神经,其末梢止于(A)。

A.外侧膝状体B.内侧膝状体C.上丘D.下丘

8.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视皮层内许多具有相同感受野、相同功能的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它们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这称之为视觉特征(D)。

A.感受单元B.感受阈限C.感受野D.功能柱

9.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它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A)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

A.情感B.意志C.人格D.敏感化

10.(B)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有活动,将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生的方向。

A.随意注意B.朝向反应C.条件反射D.上述答案均不对

11.人类大脑皮层的(D)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前额叶皮层。

%%%%

12.在过去10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单一记忆的脑结构——(D)——发展为多重脑记忆系统。

A.大脑皮层B.下丘脑C.边缘系统D.海马

13.传统分类法一般将语言产生障碍统称为(B)失语症,包括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等。

A.感觉性B.运动性C.传导性D.皮层间

14.(A)含量的下降是引起饥饿感的原发性因素。

A.血糖B.葡萄糖C.血脂D.胆囊收缩素15.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下丘脑(A)一直被视为饱中枢。

A.腹内侧核B.外侧区C.纹状体D.隔区

16.(D)皮层在性对象的识别和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

17.平滑肌、腺体和心脏接受(A)神经的支配。

A.植物性B.交感神经C.副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

18.脑干上部的(D)对维持觉醒状态起重要作用。

A.上丘B.下丘C.中脑D.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19.睡眠周期按比例发生变化,可能与神经系统活动的(D)有关。

A.疲劳B.能量补充C.抑制D.生物节律20.根据形态学和功能特点不同,肌肉组织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和(B)。

A.骨骼肌B.心肌C.睫状肌D.外直肌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人类对心理活动与脑功能关系的认识,大体可分为6个相对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应的有6种大的理论体系,即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物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脑化学通路学说、当代神经科学的新技术和新理论。

2.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3.根据其生理功能,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类。

4.眼动由扫视和注视组成,(扫视)时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觉,而只有(注视)才会形成明确的知觉。

5.关于内耳音高的编码问题,出现过许多理论,但归结起来不外乎(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两种方式。

6.(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和(肌腱)等组织中。

7.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对狗的(唾液)分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

8.渴和饮水行为,如果是由于体内缺水引起的,则称之为(原发性)饮水;反之,如果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则称为(次发性)饮水。

9.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的4至6个周期组成。

10.丘脑网状核在注意机制中起着闸门的作用。

中脑网状结构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上略有不同。

A.研究对象B.研究方法C.研究水平D.研究对象和方法

2.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组成的。

A.胞体B.轴突C.树突D.髓鞘

3.中脑的背侧有四个凸出,称为(),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

A.内侧膝状体B.外侧膝状体C.四叠体D.纹状体

4.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EEG以α波为主。

如果这时突然受到刺激,则EEG将为()次/秒的快波节律(β波)所替代。

A.0.5~3~7~13~30

5.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时,细胞膜首先出现()过程。

A.去极化B.反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

6.在观察一个复杂物体时,眼睛会很快地进行()

A.扫视B.微扫视C.注视D.微颤

7.在视网膜的()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

A.中央凹B.外周C.视神经乳头D.黄斑

8.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均为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亢式的()感受野。

A.直线B.带形C.同心圆D.柱形

9.躯体感觉模式多种多样,我们将它们由表及里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浅感觉、深感觉和()感觉。

A.温度B.内脏C.振动D.痛觉

10.关于痛觉有许多理论,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强度理论、模式理论、专一性理论、()理论和神经生物学理论。

A.频率B.位置C.齐射D.闸门

11.平均诱发电位的内源性成分主要是(),也有些学者将它扩展为包括N2波和慢电位。

波波波波

的中文名称为(),主要特征是随意注意能力减弱而不随意注意过度活跃,所以非常容易因外界环境而分散注意力。

A.多动症B.轻度脑损伤C.轻度脑功能紊乱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重复刺激不但不引起感觉阈限升高,而且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

A.习惯化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

14.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也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而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或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这说明记忆可分离为不同的系统。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所有类型的记忆

15.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是研究正常人言语功能两半球()的三类重要方法。

A.缺陷B.补偿能力C.对称性D.不对称性

16.认知科学不仅仅是认知心理学,还包括人工智能、()和哲学中的认识论。

A.生理心理学B.信息科学C.神经科学D.心理语言学

17.十二指肠对饱感的影响主要通过()的体液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A.肾上腺素B.多巴胺C.胆囊收缩素D.血糖

18.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A.肾上腺素B.多巴胺羟色胺D.γ-氨基丁酸

19.在()睡眠各期被唤醒后,被试很少会报告正在做梦。

如果报告有梦,则梦境中故事的情节常常比较平淡,思维性强。

A.异相B.慢波C.快波D.深度

20.关于情绪情感的神经机制,虽然许多生理学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但比较多的科学事实表明,()、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中枢。

A.丘脑B.下丘脑C.脑干D.四叠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视觉系统由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和视皮层等部分组成,实现着视觉信息的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种过程。

2.颅腔里的脑分为大脑、小脑、________、中脑、________和延脑六个脑区。

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________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4.对于静止的物体,虽然其在视野中的位置不同,但________以及调节机制已能满足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要求。

而对于复杂的物体或运动的物体,尚需要________的参加。

5.光感受细胞有两类,分别为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

6.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________,皮层下的中枢为________,听觉信息的高级中枢为颞叶的初级听皮层和次级听皮层。

7.海马在辨别空间信息、新异刺激抑制性调节以及从________向________的过渡中起重要作用。

8.虽然________的周期性是性生活的生理基础,但________对性激素水平发生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9.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包括: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情绪的________、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情绪的激活学说、情绪的________和情绪的应激学说。

10.肌梭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感受器,是一种感受________变化的感受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突触

2.不匹配负波

3.逆行性遗忘

4.原发性饮水

5.终板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用细胞神经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简述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

2.简述异源性突触易化的作用。

3.简述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

五、论述题(共16分)

论述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课程代码:

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控制的许多生物医学构像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轴向层描技术、核磁共振层描技术和()等达到成熟水平,为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A.正电子发射层描术B.脑电图C.皮层诱发电位D.眼电图描记术

2.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组成的。

A.胞体B.轴突C.树突D.髓鞘

3.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

A.大脑脚B.纹状体C.橄榄核D.杏仁核

4.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电位。

A.去极化B.反极化C.复极化D.后超极化

5.()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

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

A.追随运动B.随意眼动C.非随意眼动D.微扫视

6.一个神经节细胞及其相连的全部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

A.视觉特征单位B.视觉功能柱C.视感受单位D.感受野

7.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至少可分为简单型、复杂型和()

A.直线形B.带形C.柱形D.超复杂

8.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编码,而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对于刺激强度则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

A.频率B.细胞分工C.强度D.细胞分工和强度

9.体内各种感受器受到()均可引起痛觉。

A.适宜刺激B.长时间刺激C.超强刺激D.长时间适宜刺激

10.联想性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A.尝试与错误学习B.敏感化与习惯化C.情绪性学习D.印记式学习

11.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限升高的现象称为(),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

A.习惯化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

12.海马对学习的调节作用,与其对注意、()和运动等功能的调节有关。

A.思维B.情绪C.饮食D.睡眠

13.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

A.下丘脑外侧区B.下丘脑腹内侧核C.杏仁核D.隔区

14.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脊髓腰段B.下丘脑性两形核C.下丘脑腹内侧核D.颞叶皮层

15.虽然目前对性变态的认识还很不足,但人格和()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

A.环境B.心理C.情绪D.文化

16.当被试从()睡眠被唤醒后,80%的人回报告正在做梦,梦的情节往往比较形象,生动性强。

A.异相B.慢波一期C.慢波二期D.慢波四期

17.关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生物钟的较近研究发现,下丘脑的()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腹内侧核B.外侧核C.性两形核D.视交叉上核

18.采用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对正常人所进行的研究均表明,人脑()功能存在大脑两半球不对称的特性。

A.言语B.记忆C.学习D.知觉

19.在下丘脑内有许多()汇聚在一起,其中对情绪、情感调节发生重要作用的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

A.神经调质B.神经递质C.神经调质和神经递质D.以上答案均不对

20.就小运动神经元活动的最终结果而言,它实现着对大运动神经元随意运动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信息保持灵敏的感受能力。

A.直接控制B.兴奋C.抑制D.反馈调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虽然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与生理心理学完全一致,但神经心理学以器质性损伤的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________和认知实验分析技术,对脑功能进行定性和________的研究。

2.椎管内的脊髓分为31节,其中颈________节,胸________节。

3.神经元由胞体、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4.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刺激后________毫秒之内出现的一组波称为早成分,________毫秒之内的一组波称为中成分,而50至500毫秒的一组波称为晚成分。

5.在黑暗中瞳孔________、光照时瞳孔________的反应,就是瞳孔反射。

6.视网膜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包括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两个过程。

7.关于音高的神经编码,存在________、位置理论、频率理论、齐射原理和________等听觉理论。

8.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曾发现,在猴脑颞上沟上沿的皮层中存在面孔认知单元,这些单元可分为________的细胞和________的细胞,前者只要有面孔呈现就会发生反应,而后者需在特定的熟悉人面孔出现时才会发生反应。

9.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大脑的记忆系统可分为________的记忆系统、________的记忆系统和基于期望的记忆系统。

10.将动物的________与________横断,这称为“孤立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生理心理学

2.瞳孔皮肤反射

3.失认症

4.意义波或理解波

5.顺行性遗忘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过程的不同层次的视觉中枢。

2.简述学习过程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

3.简述睡眠的功能。

五、论述题(共16分)

以失语症的研究为例,论述言语和思维的脑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所记录到的EEG多以8至13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要成分,因此,这一节律被称为基本节律或()波。

A.αB.βC.γD.δ

2.声音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有两种基本形式:

锁相-时差编码和()编码。

A.时间差B.方位差C.强度差D.频率差

3.脑震荡以后,有些病人会无法回忆起受伤的原因和经过,但却对以往的事情能保持良好的记忆,这称为()遗忘症。

A.顺行性B.逆行性C.柯萨可夫D.心因性

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倍。

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

这种现象被称为()效应。

A.长时记忆B.记忆干扰C.长时程增强D.长时程抑制

5.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完全一致,两者的差异是,在()上略有不同。

A.研究对象B.研究方法C.研究水平D.研究对象和方法

6.神经组织学根据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的方式将脑与脊髓的组织划分为灰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A.白质B.红质C.胞体D.边缘系统

7.与睡眠有关的化学递质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胆碱类神经递质和多肽,特别是诱导睡眠肽和()。

A.肾上腺素B.多巴胺羟色胺D.γ-氨基丁酸

8.()是指观察缓慢运动的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

追随运动的最大角速度为50度/秒,超过这一速度时,追随运动必须与快速扫视相结合。

A.追随运动B.随意眼动C.非随意眼动D.微扫视

9.重复刺激不但不引起感觉阈限升高,而且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它是一种非联想性的学习。

A.习惯化B.敏感化C.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

10.关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生物钟的较近研究发现,下丘脑的()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腹内侧核B.外侧核C.性两形核D.视交叉上核

11.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A.化学B.电C.物理D.直接接触

12.痛觉是一种生物学保护性反应,它不仅包含感觉成分,还包含()成分、植物性成分和运动成分。

A.情感B.意志C.人格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