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1247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docx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

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

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

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

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

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主要包括森林休憩、草原风情、湿地观鸟、沙漠探险、农业体验、海洋度假等几种类型。

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

前者是指以古朴、原始、自然的乡野自然风光及与其和谐相伴相生的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后者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以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

 目前,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有:

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旅游区、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等。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1.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任务。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八大报告将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人们普遍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城市农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作用强,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2.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市和乡村存在明显差别,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少。

通过发展旅游,可以密切城乡联系,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使城市人更多地了解农村、关心农村、投资于农村。

乡村人可以更多地了解城市信息,学习城市人的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转变农民的观念,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泰山村概况

泰山村(又名太山村),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西南泰山脚下,史书称之为西泰山,以黄帝臣太山稽之名命山。

近年来,泰山村生态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河南省特色旅游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生态村、国家级生态村、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1.泰山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北距郑州15公里,南距新郑22公里,距107国道3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余公里,临近102省道、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和郑尧高速公路,开通了每30分钟一班至郑州的公交班车。

2.泰山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五千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大会诸侯,擎龙旗、制国策、定国都、设历法、封诸侯,初步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大业,在泰山村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黄帝文化、中国龙文化、溱水源文化(郑韩文化)、汉代马武文化、一把手文化、美女文化、神童文化、太和文化、东岳庙文化、泰山石敢当文化等,使泰山村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

3.泰山村自然风光优美迷人。

泰山村森林覆盖率高,工矿企业少,排放的污染物少,生态系统稳定,空气清新,环境静谧,自然色彩赏心悦目,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二)泰山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泰山村在发展过程中,依据自身情况,按照“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休闲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生态、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经过走访调研,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和征求专家意见,泰山村邀请高规格的规划编制单位为其编制了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找准了旅游发展定位,为全村旅游的发展和腾飞打下了基础。

近几年,泰山村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360万元新打机井6眼并进行了全部配套,埋设管道1万多米;投入200多万平整了44个石头坑,恢复山体面积200多亩;完成了荒山荒沟绿化工程4000余亩,栽种各种树木40多万株,使泰山村成为一个天然的绿色氧吧;投入600余万元为泰山村构建了21公里的“三环四纵”公路网,使泰山村的九个自然村和各个景点实现了顺畅连接;投入600余万元建成了6个广场,拥有600多个停车位,为游客提供足够的、舒适的停车空间。

2.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泰山村十分重视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从实际村情出发,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旅游投入,加快项目的建设。

近几年,泰山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设泰山山顶水上乐园;采用回填石头坑的方式,建成了蓄水量达到万方的3个蓄水池,取名为日潭、月潭、天池,成为人们钟爱的水上乐园;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人文景观园工程和泰山村文化园工程,园内的二十四孝塑像,极大地向游客和群众传播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投入700余万元恢复了历史古建筑黄帝会盟祠,让大自然和黄帝文化融为一体,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打造生态旅游村;投入巨资建设的游乐园和龙福山庄,为泰山村旅游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3.注重挖掘文化内涵。

因泰山村属丘陵地区,每一个村民组就是一个自然村,每一个自然村就有一个历史典故,这是泰山村独有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泰山村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始终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突出历史典故,突出各自特色,实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建设。

如已经建好的马武寨社区,这既是马武文化的发源地,又是高端培训中心。

目前,泰山村结合黄帝文化遗存,泰山村已建成人文景观园、黄帝会盟祠、黄帝会诸侯明堂、泰山圣水泉遗址、马武寨等文化景区,开发出黄帝高香、泰山圣水、泰山吉祥石、泰山酒等特色旅游产品。

4.积极鼓励引导群众。

近几年,泰山村两委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鼓励群众利用已经建设的村民新居,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

目前,全村已有各类“农家乐”60余家,开发出了以地产山珍、野味、绿色蔬菜、绿色食品等为原料的农家宴系列菜肴(如山珍系列、野味系列、野菜系列、家养土鸡系列、混合系列等)。

如今,泰山村的“农家乐”每天可以接待500余名游客,经济效益已达到每年50多万元,极大地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农村生活,促进了泰山村百姓增收致富。

5.大力发展体验旅游。

在村“两委”组织带领下,泰山村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成立了两家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大樱桃、樱桃、核桃、杏、冬枣等杂果种植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业。

泰山村樱桃种植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樱桃粒大肉厚、色泽鲜艳、入口甘甜,且能补中益气、滋润肌肤,故而享有盛名。

目前,村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沟岔都种植上生态林和果林,村里的生态林面积已经达到了3180亩、果树面积1500余亩。

每年阳春三月,樱花烂漫,游人如织;到了五月,樱桃成熟,数万名游客纷至杳来,体验农家采摘的乐趣,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其乐无穷。

生态林下的大型散养场,原始古朴,游客可亲身体验和享受狩猎的乐趣。

在泰山村野外探险运动体验区,建设了大规模的拓展培训基地,开发出了攀岩、悬崖秋千、高山烟花、悬崖速降、搭索过涧、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多项拓展培训项目。

目前,前来泰山村拓展基地开展培训的单位、企业和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泰山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游客到泰山村,不仅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感悟农家风情,还可以游览自然风光、历史古迹,购买一些具有泰山村历史、人文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进行一些有趣的体验休闲活动,极大地实现和满足了游客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而泰山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村容村貌得以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得以优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逐年完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群众经济、文化水平逐年提高,生态旅游产业已基本成为泰山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四、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启示

生态旅游融合了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所提倡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农民扩宽了增收的渠道。

结合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经验,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旅游的关键是原生态的环境,党中央提出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发展建设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核心就是要加强环境的保护。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良好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中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的正常发展,还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的农业循环经济,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建设。

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2.可以拓宽农民创收渠道。

生态旅游在农村的发展,可以使广大的农民投入到农业旅游的建设发展中,改变农村原有单一的经济收入方式。

从最初单靠种植农作物获得收入到出租土地、外出打工、小规模种植获得收入,再到生态旅游的引入,通过与之相关的“行、住、食、游、购、娱”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民将有更多的创收渠道,还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3.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使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只能以外出务工获得就业的机会。

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又使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很多。

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带动旅游业及一些相关的行业在农村出现发展,必定需要当地的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而也就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可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生态旅游主要是建立在一些具有一定特色,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

当地的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也就形成了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了吸引外来游客的旅游之地。

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使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更快的融入生态文明,推进新农村生态的发展建设。

结合我省实情,我省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但可行,且正当其时。

我省是历史文化大省,农村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田园风光优美,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2013年9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转发省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到三年内在全省打造300个特色旅游村的奋斗目标,从资金、政策及专业人才等方面对农村发展生态旅游予以全面扶持和帮助,这为我省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必须遵照农村的实情和旅游经济规律来发展生态旅游,将发展生态旅游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确保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和谐、农村人际和谐、城乡区域和谐、农村产业和谐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通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我省一定会形成一批具有河南特色、中原风貌、时代特征和较高知名度的乡村旅游品牌,一定会为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