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墙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1393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五章墙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墙身.docx

《第五章墙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墙身.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墙身.docx

第五章墙身

第五章--墙身

5墙身

 

5.1墙体类型及材料

5.1.1墙体按其所处部位和性能分为:

1外墙:

包括承重墙、自承重墙(如框架填充墙)及幕墙;

2内墙:

包括承重墙、自承重墙(包括固定式、灵活隔断式);

3常用的承重墙有:

混凝土小型砌块墙、混凝土中型砌块墙、粉煤灰中型砌块墙、灰砂砖墙、粉煤灰砖墙、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及粘土多孔砖墙等;

4常用自承重砌块墙有: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陶粒空气砌块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粘土空心砖墙、灰砂砖墙。

5常用自承重隔墙板有:

混凝土或GRC墙板、钢丝网抹水泥砂浆墙板、彩色钢板或铝板墙板、配筋陶粒混凝土墙板、轻集料混凝土墙板、石膏圆孔墙板、轻钢龙骨石膏板或硅钙板墙、铝合金玻璃隔断墙。

室内隔断所用玻璃必须是符合《夹层玻璃》GB9962、《钢化玻璃》GB/T9963标准的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以及符合上述标准加工组合而成的中空玻璃。

注:

墙体材料的技术性能及选用要点,可参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2002)。

5.1.2墙体设计必须遵照国家有关部门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规定。

凡允许使用粘土实心砖的地区方可采用粘土砖墙。

上海地区非承重墙不得使用粘土砖。

5.1.3小型砌块墙的设计要点:

1墙体宜以100mm做模数;

2用作外墙的砌块墙应符合保温、隔热、防水、防火、隔声、强度及稳定要求;

3砌体孔洞要预留。

不得随意打凿。

孔洞周边应做好防渗漏处理;

4女儿墙应设构造柱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

5厨房、卫生间墙根部应做C20现浇混凝土带与楼板一起浇筑,高度不小于砌块的模数。

5.1.4加气混凝土砌块墙设计要点:

1一般用于非承重墙体;

2一般不得在下列部位使用:

建筑物首层勒脚及其以下部分;散水上部和楼板或地面以上0.6m高度范围;易受水浸及干湿交替部位(如厕、浴、厨房、水泵房等);受酸、碱等侵蚀部位;

3墙内外表面除湿贴面砖、湿持石材外,必须抹水泥砂浆保护,外墙面必须做好防水、排水及滴水槽等处理。

4应采用配套的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

5.2墙身防潮、防水、隔汽

5.2.1吸水性大的墙体(如粘土多孔砖墙),为防止墙基毛细水上升,一般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地面混凝土垫层厚度范围内)设防潮层,见图。

5.2.2当墙身两侧的室内地坪有高差时,应在高差范围的墙身内侧做防潮层,见图。

5.2.3当墙基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石砌体时,可不做墙身防潮层,见图。

5.2.4防潮层一般为1:

2.5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20mm厚。

5.2.5处于高湿度环境的墙体,应采用混凝土砌块等耐水性好的材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等吸湿性强的材料,更不应采用由于吸水引起变形、腐烂、强度降低的材料。

墙面应有防潮措施。

高湿度房间(如卫浴间、厨房)的墙或有直接被淋水的墙(如淋浴间、小便槽处),应做墙面防水隔离层(一般做防水涂料)。

5.2.6石膏板或加气混凝土隔墙的根部,应用C20混凝土做100mm高条带。

5.2.7室内温度低的房间(如冷藏间)的墙,应在其内侧做隔汽层再做保温层。

室内温差很大或室内外温度变化引起温差很大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单面隔汽层或双面隔汽层。

5.2.8开敞阳台、露台等地面应做防水,其面层应低于相邻的室内地面大于等于20mm,南方多雨地区应大于等于150mm,防水层沿外墙应翻起高度不小于100mm。

5.2.9门窗洞口四周的墙体与门窗框之间应严密。

5.2.10安装在外墙上的构件、管道等均宜预埋,也可用螺栓固定,但螺孔需用树脂粘结严密。

建筑物外墙也应考虑防水。

1特别重要的建筑,外墙面宜采用20厚防水砂浆或7厚聚合物砂浆抹面加防水涂层。

2一般公共建筑,多层、中高层住宅、外墙应采用20厚水泥砂浆抹面,专用粘结剂粘贴面砖饰面。

3加气混凝土外墙应采用配套砌筑砂浆,配套砂浆抹面或加钢丝网抹面。

4填充墙与框架柱间应加钢丝网或下班纤维网格布抹灰。

5.3女儿墙

5.3.1禁用实心粘土砖地区的女儿墙可用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砌筑。

也可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并按结构要求设置构造柱及压顶或直接采用钢筋砼女儿墙。

5.3.2砌块女儿墙厚度不宜小于200mm,其顶部应作大于等于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压顶。

5.3.3抗震设防烈度为六、七、八度地区无锚固女儿墙的高度,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加设构造柱及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

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3.9m。

位于出入口上方的女儿墙,应加强抗震措施。

5.3.4女儿墙与框架梁柱相接处,应增设钢丝网抹灰等措施,防止表面开裂。

5.3.5上人屋面女儿墙(或栏杆)高度从可踩踏表面算起低层、多层建筑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应为1.1~1.2m。

5.4墙体保温

5.4.1上海地区为夏热冬冷地区,应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外省市建筑时,应确定其地区位置,选用适用的节能标准。

5.4.2节能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节能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若大于体型系数要求,则应对外墙和屋顶加强保温,使其传热系数符合限制规定。

5.4.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K[W/(m2·K)]和热惰性指标D

屋顶

外墙

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

分户墙

和楼板

底部自然通风

的架空楼板

户门

K≤1.0

D≥3.0

K≤1.5

D≥3.0

K≤2.0

K≤1.5

K≤3.0

K≤0.8

D≥2.5

K≤1.0

D≥2.5

注:

当屋顶和外墙的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应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条来验算隔热设计要求。

墙体保温可分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外墙自保温三种设计做法。

外墙内保温应注意保温板或保温涂料的材料和构造,防止表面装修后出现裂缝等不良情况。

5.4.6上海地区几种外墙内保温的达标做法

1上海地区几种外墙的内保温达标做法见表5.4.6-1。

表5.4.6-1外墙内保温达标做法选用表

墙体

内保温做法

保渐砂浆抹灰

硬质保渐制品内贴

保温层挂装

240粘土

多孔砖

①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25厚

②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30厚

③稀土复合保渐砂浆35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泡沫玻璃20厚

②石膏玻璃棉板25厚

③水泥聚苯板30厚

④砂加气块(B04级)40厚

半硬质矿(岩)棉板、矿(岩)棉毡20厚(木龙骨)或25厚(石膏龙骨)

190单排孔

灌芯型

小砌块墙

①胶粉聚苯颗保渐浆料35厚

②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40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泡沫玻璃35厚

②石膏玻璃棉板40厚

③水泥聚苯板45厚

①半硬质矿(岩)棉板30厚(木龙骨)或35厚(石膏龙骨)

②矿(岩)棉毡35厚

190双排孔

小砌块墙

(盲孔)

稀土复合保温砂浆40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石膏玻璃棉板40厚

②水泥聚苯板45厚

半硬质矿(岩)棉板40厚

190三排孔

小砌块墙

(盲孔)

稀土复合保温砂浆40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石膏玻璃棉板40厚

②水泥聚苯板45厚

③砂加气块(B04级)50厚

①半硬质矿(岩)棉板40厚

②矿(岩)棉毡40厚(木龙骨)

240混凝土

多孔砖墙

(八孔)

①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25厚

②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30厚

③稀土复合保温砂浆40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泡沫玻璃25厚

②石膏玻璃棉板30厚

③水泥聚苯板35厚

④砂加气块(B04级)50厚

半硬质矿(岩)棉板或矿(岩)棉毡30厚

190混凝土

多孔砖墙

(方形八孔)

稀土复合保温砂浆40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石膏玻璃棉板40厚

②水泥聚苯板45厚

③砂加气块(B04级)50厚

①半硬质矿(岩)棉板40厚(木龙骨)

②矿(岩)棉毡40厚(木龙骨)

190混凝土

多孔砖墙

(六孔)

①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35厚

②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35厚

稀土复合保温砂浆40厚(均须对基层墙体做20厚水泥混合砂浆找平层)

①硬质矿棉板30厚

②石膏玻璃棉板35厚

③水泥聚苯板40厚

④泡沫玻璃50厚

①半硬质矿(岩)棉板30厚

②矿(岩)棉板30厚(木龙骨)或35厚(石膏龙骨)

钢筋

混凝土墙

(200厚)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40厚或35厚(基层墙体内侧有20厚水泥混合砂浆找平层)

①硬质矿棉板40厚

②石膏玻璃棉板45厚

半硬质矿(岩)棉板或矿(岩)棉毡40厚(木龙骨)

钢筋

混凝土墙

(250厚)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35厚

①硬质矿棉板或玻璃泡沫玻璃35厚

②石膏玻璃棉板40厚

①半硬质矿(岩)棉板35厚(木龙骨)或40厚(石膏龙骨)

②矿(岩)棉毡35厚(木龙骨)

注:

1保温砂浆抹灰厚度不包括护面层;

2除注明者外,保温砂浆抹灰的内保温做法均不对基层墙面做水泥砂浆找平层。

2上海地区几种外墙的Kp、D、Km计算值见表

表上海地区几种外墙的Kp、D、Km计算值

墙体材料与砌体厚度

墙体厚度

(mm)

主墙体部位

传热系数

Kp[W/(m2·K)]

热惰性

指标

D

外墙平面

传热系数

Km[W/(m2·K)]

1

240粘土多孔砖(KP1型)

280

1.75

3.68

2.11

2

190单排孔混凝土小砌块

(灌芯型)

230

2.62

2.67

2.81

190双排孔混凝土小砌块

(盲孔)

230

2.12

2.14

2.45

190三排孔混凝土小砌块

(盲孔)

230

2.00

2.32

2.36

3

混凝土

多孔砖

240八孔砖

280

1.92

2.85

2.24

190八孔砖

230

2.00

2.16

2.36

190六孔砖

230

2.22

2.40

2.52

4

钢筋

混凝土

180厚

220

3.34

2.27

3.36

200厚

240

3.22

2.47

3.24

250厚

290

2.94

2.97

2.96

5

砂加气制品

(B05级)

200厚

220

0.78

3.28

1.49

250厚

270

0.64

4.04

1.35

砂加气制品

(B06级)

200厚

220

0.85

3.45

1.55

250厚

270

0.70

4.25

1.39

粉煤灰加气砌块

(B05级)

200厚

240

0.97

3.42

1.56

250厚

290

0.81

4.15

1.40

粉煤灰加气砌块

(B06级)

200厚

240

1.00

3.69

1.58

250厚

290

0.84

4.49

1.42

注:

1墙体(除砂加气制品外)均包括水泥混合砂浆内外抹灰层各20mm厚。

水泥混合砂浆导热系数计算

值λ=0.87W(m2·K),蓄热系数计算值Sc=10.75W(m2·K);

2190单排孔灌芯型混凝土小砌块墙为砌块孔洞内满注轻集料混凝土的墙体。

轻集料混凝土密度以

1500kg/m3计,λc=0.77W(m2·K),Sc=9.65W(m2·K);

3混凝土多孔砖相应的产品代号为:

240八孔砖:

D24-1;190八孔砖:

D19-1;190六孔砖:

D19-2;

4砂加气制品墙体内外抹灰层均为10mm厚水泥混合砂浆计;

5表列数据均为无复合保温措施时的墙体值。

5.4.7设计外省市建筑时,应依据当地的节能标准确定墙体的保温构造,也可直接引用当地的标准详图。

5.5墙身隔声与减噪

5.5.1墙体空气隔声性能举例(100~3150Hz的平均隔声量)见表。

表墙体空气隔声性能举例

材料

做法(mm)

隔声量(dB)

砖墙

 

双面抹灰

45

 

双面抹灰

53

钢筋

混凝土墙

 

双面喷浆

39

 

双面喷浆

42

混凝土空心

砌块墙

390×190×190(190厚)

砌块

40~50

390×140×190(140厚)

砌块

390×90×190(90厚)

砌块

35~40

390×75×190(75厚)

砌块

加气

混凝土墙

厚75双面抹灰

砌块

38.8

厚100双面抹灰

砌块

40.6

厚150双面抹灰

砌块

39.3

厚200双面抹灰

砌块

43

 

条板

43.2

有拉结

48.8

无拉结

54

轻钢龙骨

石膏板墙

 

12+12

35

 

25+12

47

 

12+12+12

41

 

12+12+25

47

 

12+12+12

中填40厚岩棉

50

续表

轻钢龙骨

石膏板墙

 

12+12+12+12

45

 

12+12+12+12

中填40厚岩棉

48

石膏板墙

 

45~47

增强石膏

空心条板墙

 

45

 

41

其他板材墙

 

38

42

注:

本表摘自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5.5.2电梯井道不应邻贴卧室、起居室及办公室;电梯机房不应布置在卧室、起居室的上层,亦不应与卧室、起居室邻贴。

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高速直流乘客电梯的井道与机房之间应做隔声层,隔声层设800mm×800mm进出口。

5.5.3空调机房、风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泵房及制冷机房宜采取吸声降噪措施。

1中高频的噪声的吸声降噪设计,一般可采用20~50mm厚的成型吸声板;

2吸声要求较高时,可采用50~80mm厚的吸声玻璃棉等多孔吸声材料并加适当的防护面层;

3宽频带噪声的吸声设计,可在多孔材料后面留50~100mm的空气层,或采用80~150mm厚的吸声层;

4低频噪声的吸声降噪设计,可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其板厚通常为2~5mm,孔径为3~6mm,穿孔率宜小于5%;

5室内湿度较高或有清洁要求的吸声降噪设计,可采用薄膜复面的多孔材料或单双层微穿插孔板吸声的结构。

微穿孔板的厚度及孔径均应小于1mm,穿孔率可取为0.5%~3%,总腔深可取50~200mm。

5.5.4吸声体一般布置在墙面、顶棚;空间吸声的悬挂高度宜低,并应在声源附近。

5.6幕墙

5.6.1幕墙按其构造分为框式幕墙和点支式幕墙;按其材料分为:

1玻璃幕墙:

有明框幕墙、隐框幕墙、半隐框幕墙、全玻璃幕墙及点支幕墙等;格框式幕墙见图。

 

2金属幕墙:

有单层铝板、蜂窝铝板、铝塑复合板、彩色钢板、不锈钢及珐琅板等;

3非金属板幕墙:

有石材蜂窝板、树脂纤维板等。

不同幕墙构造有差异,造价相差悬殊,需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其构造和材料。

5.6.2幕墙的设计要求

1玻璃幕墙(明框或隐框)应采用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安全玻璃;

2玻璃幕墙下部宜设置绿化带,入口处宜设置遮阳棚或雨罩;

3当楼面向外缘无实体窗下墙时,应设置防撞栏杆;

4玻璃幕墙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5玻璃幕墙的窗间墙及窗槛墙的填塞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大于等于1h,高度大于等于0.8m的不燃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体);

6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并注意防潮;

7玻璃幕墙无窗间墙和窗坎墙者,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大于等于1h,高度大于等于0.8m的非燃烧体实体墙裙;

8立面横向分格要考虑楼板位置、开启扇位置。

竖向分格要考虑玻璃尺寸、竖向龙骨的变形,一般龙骨间距不大于1.5m,石材幕墙单块面积不宜大于1.5m2;

9幕墙的开启面积宜小于等于15%幕墙面积,并宜采用上悬式;

10靠近幕墙的首层地面处宜设置绿化带,防止行人靠近幕墙;

11幕墙应有自身的防雷体系,并应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相连接。

12上海地区在内环线以内的工程除裙房外禁止设计中使用幕墙玻璃。

13上海在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工程,建筑物使用幕墙玻璃面积不得超过外墙面建筑面积的40%(包括窗面积)。

14上海须使用幕墙玻璃的工程,应当经过环保管理部门环境评价、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5.6.3对幕墙的技术要求

1上海市标准《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程》(玻璃幕墙分册)DBJ08-56-96

上海市对幕墙的技术要求

1幕墙风压变形性能

幕墙应有足够的抗风压变形性能。

幕墙风压变形由垂直作用在幕墙平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决定。

在设计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幕墙主要受力杆件的相对挠度不应大于L/180(L为受力杆件的计算长度),约对挠度不应大于20mm。

2幕墙雨水渗漏性能

幕墙的雨水渗漏性能,不可开启部分应大于等于1.6kPa,可开启部分与之相对应,应大于等于0.35kPa。

在此值范围内,幕墙在风雨共同作用下,其内表面应无渗漏现象。

幕墙的开启窗周边应加强防排水技术措施,以保证幕墙无渗漏。

3幕墙空气渗透性能

幕墙在10Pa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不可开训部分应小于等于0.05m3/m·h,可开启部分应小于等于1.5m3/m·h。

4幕墙保温性能

幕墙应符合建筑热工要求的规定,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3w/m2·k。

幕墙有可开启部分时,传热量应以可开启部分和不可开启部分按面积加权平均值计。

幕墙选用中空玻璃时,空气层厚度应大于等于6mm。

5幕墙隔声性能

幕墙应符合隔声性能要求,其对空气计权隔声量不宜小于32dB。

玻璃厚度设计,在有足够刚度的同时,应起到良好的隔声作用。

须对各类声源,进行有效隔声。

6幕墙耐撞击性能

幕墙的耐撞击性能应大于等于140N·M/sec。

7幕墙层间变位性能

在侧向水平力作用下,幕墙平面内的位移发生时,应保持幕墙单元结构完整、性能正常。

层间变位以水平相对位移值表示,由位移值/层高得出,其值应根据建筑物不同结构类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位移控制值的三部确定幕墙层间变位值。

在此值范围内,幕墙不受破坏。

8幕墙的防火性能,幕墙应按建筑防火分区和层间分隔墙要求采取防火措施。

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9幕墙的保温性能,有保温要求的建筑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

10防雷性能应符合《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有关规定。

11幕墙的防腐蚀,幕墙的金属材料与其他金属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接触处,应设置绝缘垫片或涂料。

5.6.4玻璃幕墙所用金属材料除不锈钢外,钢材应进行表面热浸镀锌处理,铝合金应进行表面阳极氧化处理。

幕墙所用玻璃,必须使用安全玻璃,即:

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及符合《夹层玻璃》GB9962-1999、《钢化玻璃》GB9963-1998标准加工而成的中空玻璃。

5.6.5结构硅酮密封胶应有与接触材料相容性试验报告,并应有保险年限的质量证书。

5.6.6玻璃幕墙采用铝合金时,应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其膜厚度不应低于AA15级。

5.6.7当玻璃幕墙采用热反射镀膜玻璃时,应采用真空磁控阴极浅射镀膜玻璃或在线热喷涂镀膜玻璃。

5.6.8玻璃幕墙的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

明框玻璃幕墙的中空玻璃的密封胶应采用聚硫密封胶和丁基密封腻子;半隐框和隐框幕墙的中空玻璃的密封胶应采用结构硅酮密封胶和丁基密封腻子。

5.6.9玻璃幕墙采用夹层玻璃时,应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干法加工合成的夹层玻璃。

5.6.10所有幕墙玻璃均应进行边缘处理。

5.6.11横梁和主柱等主要受力杆件,其截面受力部分的壁厚不应小于3mm。

5.6.12隐框、半隐框直玻璃幕墙构件中,玻璃与铝框间的结构硅酮胶粘结宽度应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规范规定计算确定。

5.6.13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不应采用膨胀螺栓。

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埋件的标高误差不应大于10mm,水平误差不应大于20mm。

5.6.14不锈钢幕墙表面除可抛光外,还可加工成条纹、亚光等,它不易生锈,但价格昂贵,适宜局部装饰。

5.6.15彩色钢板幕墙一般表面有金属镀层再加氟碳树脂涂层,耐久性可达30年以上。

5.6.16单层铝板幕墙,表面为阳极氧化层,金属感强,但不易均匀;表面为粉末喷涂者耐久性较差;表面为氟碳树脂涂层者耐久性好,表面均匀质感好。

单层铝板厚度不宜小于3mm,否则刚度不够,易变形。

5.6.17蜂窝铝板幕墙的芯板有铝质、玻璃钢质及纸质材料,以铝质为佳。

其特点是刚度大,表面平直、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均佳。

5.6.18铝塑复合板幕墙,两层铝板中夹有一层低密度聚乙烯芯板。

板材强度高,变曲性好,价格低。

此种板材由于铝板和聚乙烯板膨胀系数不同,幕墙表面易表形,耐久性差。

5.6.19幕墙应设置清洗维修设施。

5.6.20幕墙无镀锌层的钢构件及其焊缝表面应做如下处理:

1除锈。

如做喷砂除锈,除锈等级不低于Sa2(1/2)级;如手工除锈,除锈等级不低于St3级;

2涂醇酸铁红底漆1~2道;

3再涂醇酸瓷漆2~4道,涂层总厚度不宜小于150μm。

5.6.21幕墙工程设计和制作安装的分工原则

1建筑设计单位:

1)确定幕墙的立面线条分格、色调、玻璃类别、构图、虚实组成、建筑整体,包括与环境的协调和材料要求等。

2)对幕墙制作提供设计意图和具体要求。

3)确定幕墙设计单位的幕墙选型和设计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4)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幕墙对建筑结构的附加荷载。

2幕墙的设计、制作、安装单位:

负责幕墙的技术设计、保证幕墙的强度、变形、保温、气密性、水密性及其他技术要求;确定幕墙的材料及其规格和构造,全面负责幕墙的制作安装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