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1471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

最新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教学设计精品版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家乡风情更迷人》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二课:

家乡的故事

活动主题三:

家乡风情更迷人课时:

一课时

课题

家乡风情更迷人

年级

三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我们的社区生活2:

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中)

我们的社区生活10:

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

(中、高)

教材分析

《家乡风情更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二课中的第三个三级活动主题。

“家乡的故事”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编写而成的。

“家乡的风情更迷人”这一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研究家乡的民间工艺、传统习俗、地方特产等。

本主题活动体现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对家乡及家乡人民热爱的情感,立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儿童品德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家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他们对于家乡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家乡的情感也算不上深厚。

对家乡的风情民俗等认识不全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和认识家乡,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地方特产等乡土风情知识。

2、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交流及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家乡及建设家乡的主人翁精神,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志向。

教学重点

通过汇报交流等了解家乡的乡土风情知识,感受家乡的美及家乡人们的智慧,更加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服务。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交流的能力。

教学设计

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组织教学时,我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让学生在此引领下,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多种途径,多种角度去了解家乡的乡土风情,感知家乡的富饶,家乡人的勤劳刻苦,再通过举办博览会的方式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动手的机会、了解家乡的平台,而且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策略与方法

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实施教学,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1、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环境与

媒体

1、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资料,通过自己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画画等多种方式了解家乡风情。

2、重视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相关的资料,扩展学生的认识。

3、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实物展示、课件展示、录像、投影等媒体来完成。

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学习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民俗,搜集家乡的土特产或工艺品等。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3、给老人聊家乡的民风民俗,掌握课堂的第一手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三课时家乡风情更迷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

微山湖湿地图片、石榴园图片、台儿庄古城运河图片、大明湖图片等。

2.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家乡美丽的景致,并陶醉其中,然而,家乡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家乡的风情更迷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家乡的风情。

(板书:

家乡的风情)

【设计意图:

回顾图片资料以激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

教师引领:

家乡有哪些风情?

你最喜欢哪些?

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家乡风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

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按民间工艺小组、传统风俗小组、地方特产小组,自由编组,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待会我们以博览会的形式在班内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

家乡风情博览会)

学生自由编组,并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温馨提示:

1、组长做好组织协调,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2、小组对搜集的资料精心分类整理,重复资料只做一次记录,不重复汇报。

3、汇报时吐字清晰、语言完整。

【设计意图:

通过自由编组,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已经初见成效,为学生的自由合作学习创设了条件,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交流阶段更关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家乡风情博览会:

1、民间工艺博览会:

①教师引导:

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刚才在小组内进行了认真的交流与整理,可以看出大家的准备活动非常细致,希望同学们能保持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下面让我们走进民间工艺博览会,看看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其他小组做好补充。

②学生汇报交流。

(依据学生交流的顺序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预设1:

剪纸

学生展示图文资料,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小结:

大家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有图片有文字还有现场表演,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这么多资料?

(上网查找,询问长辈、老师……)

教师评价:

这些都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中要经常运用,尤其要学会合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健康学习。

【设计意图:

在这里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加工,强调网上搜索信息时的注意事项,引导做到健康上网。

教师出示补充资料,学生进行阅读。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树叶、树皮、金珀、银箔、纸张、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我们家乡的民间艺人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就可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纹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杜甫就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

剪纸的种类很多,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

内容也很丰富,文字图案、鸟兽鱼虫、花卉蔬果、山水风景、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宗教民情等,无不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洋溢着创作者自然、淳朴的真挚感情,我们山东许多名作被中国民间艺术博览馆收藏,并作为中国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出国展出,向世界一展风姿。

教师引领:

阅读了老师收集的资料,你想说些什么吗?

预设:

我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纯朴、心灵手巧。

原来剪纸还蕴含着一定的寓意。

……

教师引导:

关于剪纸的寓意,你知道哪些图案代表了什么吗?

预设:

听奶奶讲,逢年过节,多剪“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则用“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教师评价:

哦,原来剪纸还蕴含着这么多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文化的魅力。

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看来只要用心,处处都能学到知识。

教师小结:

不知道同学们了解吗,在剪纸中薛城区张范镇的剪纸算得上独树一帜,艺人们剪出的“八仙过海”中的“八仙”、“西游记”中的鬼怪精灵,憨态可掬、惟妙惟肖。

预设2:

扎灯笼

学生边展示边讲解:

预设:

我收集的是我的家乡三清阁村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灯笼的照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灯笼的扎法也越来越灵活,样子也越来越漂亮。

我给同学们展示爷爷扎的灯笼,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灯笼是怎样做成的,不复杂。

大致分四步:

制作骨架--制作灯身--制作光源--安装手提棍。

原材料主要是:

高粱杆,自己装饰的透明纸张。

……

教师评价:

家乡的灯笼美,你们的解说更美,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了,真是一群用心的孩子。

咱们把这些美丽的照片贴在黑板上吧,把爷爷扎的灯笼挂在墙上,课下继续观察。

预设3:

柳编

学生展示图片、实物并进行介绍,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小结:

柳编编出了家乡人民五彩斑斓的生活,早在2007年《滕州日报》就对我们鲍沟镇河崖村的“柳编”进行了专项报道。

教师出示报道的部分内容,学生阅读。

小柳编“编”出致富路

在我们家乡鲍沟镇有个河崖村,村子不大,只有300多户人家,但这里却是远近闻名的编织专业村,有着上百年的柳条编织历史。

在过去,河崖村也是家家搞编织,但是所编织的产品比较单一,只编簸箕和箢(yuān)子(一种圆形提蓝)两种产品。

目前,有10多种柳编产品,他们编的小花篮、小筐子等产品远销到泰安、临沂、江苏、河北等十几个省、市、地区。

全村仅编织这一项就每年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村民不但吃得好、穿得好,就连精气神也倍增,下一步,他们打算要把柳编产品卖到国外去呢!

教师引领: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赞美家乡人民勤劳致富的精神。

教师评价:

是啊,勤劳能使土生金,记得达·芬奇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永眠。

”富兰克林也说过“一个勤劳的农夫比一个闲坐的绅士高贵。

预设4:

虎头鞋

学生汇报:

“虎头鞋”也叫“猫头鞋”。

这是我小时候穿的“虎头鞋”,是外婆给做的,我姐姐穿后,我接着穿,我觉得很漂亮,至今还留着。

现在已很少有人穿了,能做这种鞋的人已经不多了。

教师评价:

好孩子,给同学们分享了你儿时的珍品。

教师引导:

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学生汇报:

洛房泥塑--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活灵活现,堪称民间艺术瑰宝;付里土陶、山亭皮影、邹坞面塑都各具特色。

教师引导:

在我们家乡民间工艺真是太多了,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收集的民间工艺品--松枝鸟的资料,大家愿意看吗?

教师出示补充资料,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松枝鸟是用秫秸瓤、新旧棉花、羽毛和五色颜料等物做成的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

松枝鸟的制作工艺分为:

搭架子,包肚、包头,刷糊(即挂浆),印鸟眼、画嘴、备翅子等四道大工序和十多道小工序。

松枝鸟的规格一般分为五种,为一鸟、二鸟、三鸟、四鸟、五鸟,五鸟最大如鸽子,一鸟最小如蝈蝈。

传说松枝鸟是鲁班所创。

滕县松枝鸟产生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2006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今天的西西曹村,只有王德金、赵恒莲夫妇仍在从事松枝鸟的制作。

为了不让这门手工艺失传,他们还是坚持将该手工艺传给自己的儿孙。

教师引领: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有什么要给同学们分享吗?

预设:

我觉得王德金、赵恒莲老人不但松枝鸟做得漂亮,而且人也善良。

我们家乡的松枝鸟在山东省都有名了,我感到很自豪。

……

教师评价:

是啊,就是因为我们家乡有千千万万像王德金、赵恒莲夫妇这样勤劳善良的人民,我们才看到了这么多漂亮的民间工艺品,才有了家乡今天的发展。

③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家乡人民了不起呀!

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品,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我们应该珍惜,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让学生深刻领略家乡工艺的精妙,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

肯定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整合取舍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资料的习惯及兴趣。

2、传统风俗博览会:

①教师引领:

谢谢民间工艺小组的同学在博览会上的精彩表现,现在让我们走进传统风俗博览会,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其他小组做好补充。

②学生汇报交流。

(依据学生交流的顺序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预设1:

除夕习俗

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有除旧迎新,消灾祈福的意思。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整晚都不能入眠,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有的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祝福。

教师评价:

这是孩子们最盼望的,那时感觉自己被浓浓的幸福包围着。

预设2:

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为春节,这天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

春节要放鞭炮吃饺子,还将饺子里面包上硬币、麸子、糖,吃到的人被认定要交好运、有福气、生活甜甜蜜蜜……

教师小结:

是啊,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劳累着快乐着……

预设3:

元宵节习俗

捏面灯:

在元宵节那一天,忙碌了一年的家乡农民为了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富足平安,要捏12盏类似碗状的面灯,每盏面灯的边缘捏上精致的褶,在凹处放油插捻,点亮燃烧(边说边展示面灯图片),一盏灯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月份,12盏面灯代表一年12个月。

如果是闰年,还要多加一盏灯,然后放在笼屉里蒸熟。

哪盏面灯里存的蒸馏水较多,就意味着这盏面灯代表的那个月份会有较多的降水,寄托了人们对来年丰收的希望。

面灯还可以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常见的有狗、鸡、鱼、龙、猪等。

不同的动物面灯要摆放在不同的地方。

点亮的狗形面灯要放在家门口,让它保家护院;点亮的鸡形面灯放在鸡栅边,祝愿家鸡们不生病、多下蛋;鱼灯要放在水缸上,祝愿合家幸福、财源顺水来;猪灯被放在猪圈旁,祝愿家畜兴旺;龙灯要放在粮食囤上,祝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教师评价:

感谢你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同学们都喜欢你身上透出的那股子才气,真不愧是我们班里的“小才女”。

灯会:

我们村有元宵节灯会,会上传统特色的灯饰装点成灯的海洋。

赶会的人通过赏灯,猜谜,提灯游玩等形式体验灯会的乐趣。

舞龙、舞狮:

元宵节舞龙、舞狮、踩高跷表演在家乡也可欣赏到。

……

教师小结:

我们家乡的习俗是那么有意思,不过现在捏面灯的习俗在我们家乡已经很少见了,只有一些老人还在做,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老一代留下的好的习俗传承下去,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预设4:

家乡庙会习俗

青檀庙会是以青檀寺为中心,以青檀树、石榴树等生态园林为依托的庙会,会期是每年的清明节,前来赶庙会的群众每年都多达数万人,是鲁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苏、鲁、豫、皖四省及江南部分地区的知名庙会;台儿庄四月初八泰山行宫庙会、柴胡店庙会也都非常热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们家乡每个乡镇也都有古会,鲍沟镇一年就有四个古会,分别是农历:

3月23日、4月15日、9月25日、10月25日。

会上既有农民伯伯可选的农具,又有小朋友的玩具……真是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教师评价:

你们真了不起,展示的资料很有代表性,来,把你们填写的调查表给大家展示一下。

(投影展示调查表)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对他们的资料满意吗?

还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补充:

我们家乡有小宝宝抓生的习俗,这是我周岁抓生的照片(展示照片);

我们家乡有端午节煮鸡蛋、插艾叶、吃粽子的习俗;

我们家乡有二月二“炒料豆”喜迎“龙抬头”的习俗;

我们家乡还有缝制打春鸡的风俗,将其缝在孩子的胳膊,肩膀、或者是帽子上,寓意着平安健康茁壮的成长,这是妈妈给弟弟缝制的打春鸡。

(展示实物)

……

教师评价:

有学问!

原来你们知道家乡这么多有意思的习俗,为同学们鼓掌!

为家乡喝彩!

③教师小结:

看了你们的调查报告,听了你们的汇报,我很感动,同学们你们真的很棒,是你们让老师经历了家乡别有风味的传统习俗,再一次感受了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对家乡的传统习俗有了更多更清晰的了解,特别是图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详细的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了学习热情。

3、土特产博览会:

①教师引导:

传统风俗小组的同学在博览会上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趣的习俗,现在让我们走进土特产博览会,展览他们的成果吧!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

这是“界河的土豆”,学名“马铃薯”,圆的椭圆的,可以做菜。

(实物展示)

预设2:

这是我画的“大坞的大白菜”,品种以“滕州黄系列”为主,叶片光泽、宽大、浅绿、有皱,叶柄肥厚、白色、甜脆,成圆柱体,菜心呈淡黄色,味美鲜嫩,营养丰富。

预设3:

这是我画的“刘村酥梨”,个大水多。

……

教师评价:

你们小组的汇报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很有创意,不仅画得漂亮,而且声情并茂的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家乡特产的特点,很棒!

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学生补充:

我还知道一些家乡特产,有四个鼻孔的微山湖大鲤鱼,张汪景坤板鸭,西集羊肉汤,滨湖咸鸭蛋,峄城石榴,徐庄板栗、水泉火樱桃,菜煎饼……

教师评价:

你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了不起啊!

教师小结:

原来我们家乡有这么多好吃的特产,不出远门,我们便能大饱口福。

②教师引领:

提到家乡的土特产,口水都流出来了吧,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的土特产,你能在博览会上当个小导游给游客做一下介绍吗?

赶快来吧!

学生讨论介绍:

预设1:

(展示图片、图画)各位游客大家好!

这是我们家乡的马铃薯,个大、好吃,我们滕州市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主要产地是界河镇,每年5月5日前后,这里的早春马铃薯就开始大面积上市,全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

预设2:

(展示图画)这是“龙阳的水果萝卜”,主要产地是龙阳镇,它秋天收获,通身翠绿,晶莹剔透,皮质脆薄,肉质脆绿,营养丰富,品质极佳,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

具有生津止渴、顺气利便、健胃消食等功效。

民谚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龙阳萝卜皮”、“十月萝卜小人参”、“冬食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经常食用,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被誉为“百菜之王”、“果蔬珍品”。

预设3:

大家好!

摆在您面前的是万亩石榴园盛产的石榴(展示实物)。

您五月来能欣赏到火红的石榴花,中秋节过来,就能看到满树的石榴果,您随手摘下一个,剥开外皮,就能吃到酸溜溜、甜津津的籽,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

大家随便看,多提宝贵意见,欢迎大家有时间来品尝,绝对让你满意,吃这一次,想下一次!

教师评价:

合格的导游,干得有模有样的,在你们的带领下,老师又免费参观了我们家乡的土特产,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

设计以导游做介绍,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知识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了巩固。

教师总结:

家乡风情博览会举办的很成功,同学的汇报真是精彩纷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访问、搜集、汇报交流,我们对家乡的民间工艺、传统风俗以及土特产了解的更清楚了,大家都很用心。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利用前置性调查表,以自己的方式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自由分组研讨,当小导游,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信!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

1、教师引导:

参加今天的博览会,你有什么感想呢?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家乡有这么多独具匠心的民间工艺、传奇般的传统习俗、鲜美的土特产,我们觉得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预设2:

家乡的人民很了不起,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作为枣庄人,我很自豪!

预设3:

我觉得各小组课前准备的都很充分,表现都很优秀。

教师评价:

好,为自己鼓掌!

预设4:

我们应该把家乡的风情传承下去,让家乡的风情更迷人,这也是我们的梦想。

……

3、教师总结:

是啊,有梦想就有追求,只要大家勤奋、用心,就一定能成功,家乡的风情就会更迷人。

让我们永远爱着家,爱着家乡的人民!

用心去建设它!

【设计意图:

此问题的设计给学生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学生乐于接受,思想上有了升华,志向有了定位。

四、拓展知识,迁移发展:

1、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了解了家乡的工艺、传统习俗、特产,你打算如何向世人宣传我们家乡迷人的风情,使其走出家门呢?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

我想为家乡的工艺品、土特产设计广告语。

预设2:

我想把家乡这些迷人的风情都用录像机录下来,制作成短片放进我的QQ空间或博客,让家乡文化走向世界。

预设3:

我想写一篇文章介绍家乡的风情,然后投稿给报社、杂志社,让大家都能读到我的文章。

预设4:

收集民间艺人的工艺品,举办工艺品展览会。

预设5:

我打算把家乡的工艺、传统习俗、特产资料整理好编成宣传书册,作为学校的课程,让学生学习。

预设6:

课下我要跟奶奶学剪纸、捏面灯……让家乡风情得以传承。

……

数学文化答案教师评价:

有思想!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把掌声送给自己!

有想法就赶快行动吧!

3、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创新,我希望尽快看到同学们的作品。

描写学习态度的成语【设计意图:

活动的延伸是课堂的延续,想办法宣传家乡风情,是课本内容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自觉践行自己的行为,符合课标提出的“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智慧树材料与社会答案1.教师引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2.学生畅谈收获。

预设1:

这节课的学习很有意思,我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我把家乡的工艺、习俗、特产都印在了脑海里。

智学网教师端下载预设2: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家乡这么多的故事,我爱家乡迷人的风情,更爱家乡勤劳智慧的人民。

预设3:

我爱家乡,长大了一定为家乡做贡献。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标志……

教师评价:

收获真不少,有参与就有体验、收获。

3.教师总结:

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乡那浓浓的情和爱以及立志建设家乡的远大抱负,老师很佩服你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挫折作文材料【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用真情去导”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畅谈上课的收获,既是一种回顾,更是一种深加工,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板书设计: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家乡风情更迷人

民间工艺:

剪纸、虎头鞋、泥塑

传统风俗:

捏面灯、炒料豆、抓生

家乡特产:

土豆、石榴、菜煎饼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设计意图:

本次的主题活动就是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这几个方面是主要的代表,这几个方面明白了,家乡的风情也就清楚了。

教学工作情况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是:

1.凸显学科特点。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

绘画、博览会、当小导游等方式介绍家乡风情,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情,知道了家乡这么多的民间工艺、传统习俗、土特产,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感情得到了激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立志建设家乡。

3.教学形式喜闻乐见。

以博览会的形式展开,其中贯穿了做导游解说,又使用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说教,形象直观地解决了学习的重点,克服了学习的难点。

二、存在的不足:

1.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调查不够充分,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显现出被动状态,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够深入。

2.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学生把自己置于小组之外,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直是我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